APP下载

基于实践课程教学基地的运行模式研究
——以四川工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2022-02-05周珞璟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商学院校企实验室

周珞璟

(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前言

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改进实习运行机制。推动健全大学生实习法律制度,完善各类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制度保障。充分考虑高校教学和实习单位工作实际,优化实习过程管理,强化实习导师职责,提升实习效果。加大对学生实习工作支持力度,鼓励高校为学生投保实习活动全过程责任保险,支持建设一批共享型实习基地。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一批对区域和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

本文旨在分析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条件。促进检查、督促建设任务、教育实习实验任务的落实。实践课程教学基地的规划、选点和建设,基地管理制度提供经验。

1 民办高校艺术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均在探索在了解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下实践教学改革、改进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同时寻求校企合作新路径。办学概况、专业建设、科研成果,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更精准地为社会输送人才、如何加快专业改革、推动专业升级转型、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等问题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探讨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针对性,能够较为精准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企业也可以为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场地和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全面深化教学科研合作,设计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有效融合,开创双方合作共赢局面。

通过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状况,探索本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改进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同时寻求校企合作新路径。在艺术类高校建立实践课程教学基地,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必要,加强艺术类高校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可以提高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同时,在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建设中,高校通过地方政府,企业,社区等接触与交流,扩大高校自深程度与影响力,巩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相互依存,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推动高校融入地方政府与企业,单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密切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学生做到德艺双馨有效途径。

地方民办高校一直强调实践教学基地,但由于建设机制不健全,基地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不紧密,教师自身实践素质不够等问题实践教学基地往往基地多但真实可持续开展的项目少,甚至有些基地只能开展一次活动就变为僵尸基地。

2 四川工商学院实践课程教学基地改革探索

四川工商学院为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岗位人才新需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艺术专业建设及改革更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实现精准化办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课程教学环节根据四川工商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特点,成立了实践课程教学基地指导委员会。

坚持学校办学特色: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以“两转两化”为原则,以“四个融入”为抓手,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社会需求为牵引,实施“1+X”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六个共同”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校企共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共同研发科研项目、共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有效促进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有机融合,实现校企利益互补、资源共享、文化共融。

2.1 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建设

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由教学院长、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担任实践课程教学基地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代表。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实践教学制度。负责修订了21 级本科课程教育大纲及21 级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社会服务建设等等方面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制定了《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2019-2021年实验室建设规划》、《艺术学院“十四五”实验室建设规划》等管理文件。

实践课程教学基地指导委员会是由教研室主任牵头带领骨干教师们对接各个企业。组织每年学校与基地的各项活动。根据四川工商学院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意见“互惠互利”原则。“稳定、就近”原则。基地建设应在交通便利、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立足成都、眉山,就地就近。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原则。能提供学生实习、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实践教学平台:凡符合上述基地确立条件,可与其签订协议书,确立为实践教学基地,并填写《四川工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备案表》,交教务处备案。

协议书要明确有关合作内容及双方的权利与职责。协议一式三份,教务处、相关学院与基地各执一份。

由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的协议,实践教学基地可挂“四川工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铜牌;由二级学院与合作单位签订的协议,实习基地可挂“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铜牌。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拥有校内实验室17 个,分别是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实验室、城乡环境改造设计实训室、雕塑与公共艺术设计实训室、空间环境照明设计实训室、空间环境设计工作室、环境设计制图实验室、景观工程设计制图实验室、设计素描基础实验室、设计色彩基础实验室、设计造型基础实验室、环境设计造型实验室、环境设计色彩实验室、陈设艺术设计实验室、三维建模实验室、动画设计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装饰工程工作室。并每个实验室一位专任老师一位实验室老师担任负责人工作。

与校外8 家企业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分别是成都陶工户文化艺术公司、成都昇金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枫林渡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全程无忧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成都蜀都宝华旅游合作社、仁寿县鑫聚艺彩陶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七彩动力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柳江山水缘写生基地。

教研室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本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选点和建设,完善基地管理制度。负责本学院实习实验工作的组织实施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并及时向教务处报备基地建设和实习实验运行等情况。

2.2 实践课程教学基地运行

运行机制上实践教学基地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艺术学院制定了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规范了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实验指导书、实训项目清单、实训室使用记录、实验报告等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文件。在校外实践课程教学基地运行上,建立一块牌子,一个计划,一个总结,一个活动手册的“四个一”制度,每一学期对每一个校外实践课程教学基地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总结。

首先调整健全现有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专门的部门及管理人员负责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有关校外实践教学的教育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知识产权、经费保障等规章制度。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课程教学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应由四川工商学院教师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并建立一套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调动专、兼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并且制定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对学生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设备,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身具备多种实践。

同时调整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构建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学的培养质量。并将在实践教学中实施该教学方案。一学年,之后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除承担本校的学生校外实践教学任务外,向四川其他高校开放,发布实践课程教学基地有关信息,根据接纳能力接收其他高校的学生进入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学习。

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实践集中实习。每年学校可选送10 个以上学生到企业实习完成实习课程。每年《专业导论》、《景观项目参观考察》等课程到企业以及相关项目工地考察、见习。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进企业挂职锻炼机会,同时,校方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为学生进行授课或实训指导。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双方共同主办创新创业(就业)比赛,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基础,促进“赛教融合”,双方共同提供师资参与比赛项目的技术指导,共同促进赛事成果的市场推广。

例如:2020年与成都昇金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后,已经与该企业共同合作《专业考察》《景观材料认知实践》等课程见习考察5 次共计200 余人参与;参与到雕塑与公共艺术设计实训室的教学实验项目案例资源建设中,由企业提供真实项目,引入《公共设施设计》课程教学;《景观小品设计》课程教学案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大纲以及教学模式;22 届毕业学生实习10 人、聘请2名教师到企业指导设计工作,已指导企业实际项目《自贡凤凰桥雕塑》《339 熊猫雕塑》《雅安茶马古道雕塑》共3 项、校企合作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城市家具设计等校企合作比赛。

为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2021年探索地方实际项目与课程教学融合的新模式。将企业提供的位于郫都区宝华村真实项目任务融入到《景观规划二(中观尺度)》、《景观小品设计》课程中,通过进行实地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宝华村的历史文脉,明确文化主题并结合周边的景观风貌,明确本场地的设计风格和形象定位,老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实验室设计图纸,复现川西特色林盘,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强化学生利用所学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

将“产教融合、项目驱动、教赛结合”模式引入课堂实践课程教学,形成了“企业+工作室+项目”三位一体的教学特色。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产业需求,校企合作单位真实项目,实现“真题实做”,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建立“两转两化”“四个融入”的科技服务模式。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地方人才培养、融入“三苏”文化产业、融入科教精准扶贫。

研究辐射带动学院各专业教师团队重视实践教育改革,从教育思维、教育方式与手段、教育成果的应用等方面积极思考,实现实践教育转型,深入课程思政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与创造能力,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学院鼓励教师们长期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深入专业内涵建设,环境设计专业获得成都建筑装饰行业30年服务行业先进院校。

3 结语

实践课程教学充分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注重知识交叉、开发潜能,有机融入创新创业、等教育教学理念,增大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比例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有利于实践拓展基础,能反映学科交叉融合,反映社会和行业需求新变化。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能满足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课程与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关联矩阵满足要求。鼓励协同创新,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师生跨专业组建团队合作参加比赛。

使实践课程教学基地成为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同时,使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

猜你喜欢

工商学院校企实验室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招生现状分析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