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2-05郜保萍
■郜保萍
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单位不断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资金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一)缺乏强烈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和发展中,财政管理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而预算绩效管理又是单位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现阶段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理念比较滞后,缺乏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也未采取有效措施来支持相关工作开展。正是由于预算绩效意识薄弱,导致各部门的参与感不强。
(二)执行不到位,致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导致难以有效执行相关工作,具体要求落不到实处,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没有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认真对待,在没有对年度预算绩效目标进行申报的前提下盲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事后为了弥补绩效目标而随意填制相关内容,完全是为了绩效评价而评价,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全面监督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三)培训工作不到位,难以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现阶段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培训工作的缺失,或者是虽然召开了相关业务会议,可是没有对预算绩效管理具体的目标设定、指标设置以及评价打分等关键内容进行专业化培训,尤其是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单位来说,其工作人员只能是根据相关文件自行摸索,甚至是照搬其它单位的相关制度和条例来制定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和细则,工作人员并没有形成全面理解,单是依靠绩效目标开展评价工作,导致各部门在填报列表的过程中绩效管理工作较为粗放,难以起到应有指导作用。
(四)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职责和权限划分不明确,工作安排不到位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单位内部的财政部门没有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仅安排一名预算工作人员负责,导致力量安排不到位,不仅人手不够,还疲于应付其他工作;其次是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相关职责和权限划分不够清晰和明确,单位内部许多部门的预算项目申报以及自评工作全都交给综合科完成。但由于综合科缺乏相关方面专业人员,也没有和各业务科室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与协调配合,导致盲目地把本该由业务部门所承担的绩效工作接了过来,并根据自己的简单理解对绩效目标进行制定,同时把预算绩效管理的跟踪和监控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交给各部门预算填报员,因此缺乏专业人士来承担绩效管理相关职责,导致实际业务开展与绩效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是由于在单位内部缺乏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导致各部门参与并且配合预算管理工作的意愿不够强烈,往往是由财政部门凭借一己之力来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各业务部门甚至认为项目资金是由财政部门拨付的,理所应当由其承担绩效评价相关工作,从而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再加上缺乏绩效监督部门的有效介入,导致财政部门在具体推动项目绩效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不小的阻力,难以起到应有的绩效评价效果。
(五)预算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一方面是由于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并且预算指标没有得到有效的分解和细化,比较简单粗放。比如一些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候,仅是参照当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并根据明年的新增收支项目和预期的财政收入来对部门预算进行编制,没有结合单位自身现阶状和经营特点进行准确核实,也没有对具体项目分类和细化,导致难以对预算项目进行合并,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约束力度,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一些单位存在预算调整或者追加比较频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功能和控制作用的发挥。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存问题的优化对策探讨
(一)突破传统思维的影响和束缚,全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首先需要单位领导和管理者对预算绩效管理形成正确、清晰和全面的认识,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并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氛围,不断强化财政支出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站在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全面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单位财政管理的各个流程和环节都需要融入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思维,以此更好地指导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的开展,并发挥实际作用,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
(二)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加大对绩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增强其责任感。可以安排行业专家,或者邀请第三方机构专业人员来对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和理论进行培训,并将其与单位发展实际进行充分融合,增强单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这有助于提升财政部门以及预算管理人员开展绩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构建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想最大程度上发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作用,就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因此需要单位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形成全方位绩效监管体系,以此来全面提升绩效评估、目标管理以及运行监控等各个环节工作的实际效果,确保绩效考核与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形成分类分级、使用高效和便于操作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可以引入专家咨询机制,积极引导第三方机构参与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对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全面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对职责和权限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和划分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绩效管理和监督体系,在此基础上来对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和划分,从而共同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充分发挥组织机制的保障作用,尤其是需要成立绩效督察部门,全面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保驾护航。同时财政部门发挥好领导作用,各业务部门密切配合预算绩效管理专员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业务部门也应承担起自我评价责任,在财政部门的牵头下开展自我评价工作,充分发挥绩效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积极推动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彼此协作的局面。
(五)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力度
首先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编制为突破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加大预算编制力度,提升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综合运用绩效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监督和管控,从源头上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执行打牢基础;其次是需要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加大监督管控力度,严格遵循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确保相关绩效目标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绩效跟踪和反馈机制;最后对决算环节开展全面绩效评价,增强绩效评价的全覆盖,推动各部门履行自身职责,实现重点绩效评价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并对绩效评价结果加以充分运用,从而形成良好循环机制,确保绩效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