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埋头苦干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财政篇章

2022-02-05山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武志远

山西财税 2022年2期
关键词:财政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武志远

一、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过去的一年,是山西财政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34.6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5048.07亿元,为全省经济稳步向好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贡献了财政力量。

一年来,我们顶住压力、综合施策,厚植财政运行“稳”的基础。受多种因素影响,去年我省财政运行呈现“收入增长、支出低迷、财力困难”的特点。为扭转被动局面、推动争先进位,厅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分析收支形势、传导责任压力,找准抓收入、促支出的方法路径。建立了两权价款滚动征收机制,出台了扫黑除恶涉案罚没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提出了及时上缴“腾笼换鸟”产权转让收入的意见建议,确保国资预算顺利执行。对2021年预算进行结构性重塑,按月对省直和市县预算执行进度进行通报奖惩,压减收回未按期下达资金,统筹用于支持保障我省重大战略。

与此同时,厅党组做实做细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工作,制定重点项目争取清单,建立项目入库评审和滚动管理机制,对基础条件完善的项目加强服务指导,对争取工作取得实效的部门给予奖励,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去年财政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相关市和部门多方发力,争取到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级农业现代产业园项目。

一年来,我们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夯实高质量发展“进”的态势。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制度性、结构性减税政策,建立实施收费目录清单和涉企非税收入负面清单制度。超常规支持科技创新,集中财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实施“111”“1331”“136”创新工程。聚焦“六新”突破,重塑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预算体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支持机制。充分发挥技改资金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全面实施八大技术改造专项,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省属国有企业产业转型、风险化解、做优做强。安排资金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升级上档、壮大规模、开展股份制改造和“专精特新”发展。加强与国际多双边机构合作,推进能源、生态环境等领域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们增加投入、办好实事,守住基本民生“保”的底线。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下达资金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三大省级战略和五大平台建设,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分级公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政策清单,资金管理更加透明。全力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定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农业保险理赔,全力支持因灾受损房屋修缮重建,建立专门通道加强防汛救灾资金全链条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可追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设立“双一流”建设引导资金,推动省内高校加快“双一流”大学创建步伐。建立省属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三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稳步提升我省领军临床专科和整体医疗水平。全省纳入“三保”预算事前审核范围的县(市、区)扩大至50个,从源头上兜住“三保”底线。

一年来,我们对标一流、锻长补短,加快财政体制机制“改”的步伐。提请省政府印发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应急救援、公共文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4个领域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制定跨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办法。健全完善地方税体系,完成我省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立法工作。将政府财务报告末端数据追溯到前端管理,加强公共资源资产入账核算,大力压减省级部门往来款项。出台全省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办法。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重构性改革,实现政府采购业务“全程在线、一网通办”。出台省级大额项目支出财政事前评估细则,修订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相关办法,首次对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实施绩效考核通报奖励。持续加强财会监督,扎实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加快高端会计人才培育,推动会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们提高站位、扛起责任,取得财政金融风险“防”的进展。统筹做好政府债券促发展和防风险两方面工作。积极用好政府债券资金,重点支持“两新一重”、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等方面建设。成功发行全省首批柜台债,拓宽了政府融资渠道。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严格履行出资人职责,完成省属金融资本产权登记工作,制定了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实施规定、财政部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指引、省属金融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等制度,构建起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四梁八柱”。扎实开展省属金融企业“六定”改革。拨付山西再担保集团资本金,推动全省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一年来,我们自我加压、筑牢阵地,坚守管党治党“严”的基调。坚持把机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机关党建的重要内容牢牢抓在手上,持续涵养良好政治生态。注重思想教育,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重要契机,将“四史”教育、红色文化与机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党建与业务工作进一步融合。大力传承和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举办了红色经典诵读会、“两优一先”表彰等系列活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实施了47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展现了财政干部团结奋进、积极向上、务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在连续三年厅内巡察检查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党组巡察工作办法,修订全厅内控基本制度,进一步强化对财政权力的监督约束。

与此同时,厅内各方面工作按照既定部署扎实推进,金融企业董监事管理、财政科研、信息宣传、债务监测、预算评审、会计服务、后勤保障、老干部、工青妇等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省扶贫公司支持86户企业,完成续贷扶贫周转金21.77亿元,省农担公司累计担保额突破百亿,净资本放大7.26倍。省直和驻各市财监处积极发挥派驻优势,有效保障重大财税政策贯彻落实。援疆干部认真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驻村帮扶扎实深入,首届李阳农民丰收节暨“财兴杯”农民趣味运动会、“财兴担”“财兴路”“财兴井”等“财兴工程”让李阳农民群众感受到实惠。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和预算执行分析、财政法治宣传教育、社保基金预算绩效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和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告编报受到财政部通报表扬,我省在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中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等次。

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和总体要求,坚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今年是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好财政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22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认真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推动财力下沉,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健全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贯彻上述总体要求,厅党组认为,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创造性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

要深刻领悟“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在稳的前提下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重点抓好“七个稳”。一是稳运行,避免财政收支增速大起大落;二是稳支撑,坚决做好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财力保障;三是稳市场主体,筑牢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四是稳就业,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促进就业创业;五是稳“三保”,确保各级财政“三保”不出任何问题;六是稳改革,加快深化财政改革提效能;七是稳安全,及时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守住防疫和安全无事故底线。

同时,创造性落实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做到“四个突出”。政策实施突出“靶向发力”,就是要抓好重大战略保障和兜牢基本民生两件大事。同时,今年减税降费将聚焦助企纾困,促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增强活力。资金使用突出“精准滴灌”,就是要用好财政资金常态化直达机制,进一步优化分配流程,加强执行分析,确保资金“精准滴灌”到需求终端。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加强绩效目标和评价结果管理,强化绩效约束,把有限资金用好用到位。政府投资突出“引领带动”,就是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提高精准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攻关、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要大力争取专项债券,优化使用方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不撒“胡椒面”;要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合理加快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收支管理突出“更可持续”,就是要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要注重加强政府债务全过程管理,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防止风险积累,确保更可持续。

必须认真领会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内涵,推动财政自身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所包含的认识论、方法论,为做好财政工作明确了路径、方法和目标价值。我们既要时时牢记“全方位推动”这个关键,所有工作都自觉向高标准、高水平看齐,凝聚各方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又要紧紧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锚定财政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努力以财政之进支持保障全省发展大局。重点推动实现“六个高”,即财政收入的高质量,做大做优财政“蛋糕”;预算编制的高标准,科学精准分清轻重缓急;财力统筹的高水平,切实加强战略保障;民生改善的高追求,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改革推进的高效率,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风险防范的高要求,坚决筑牢各类风险“防火墙”。最终通过财政自身的高质量建设、职能作用的高效率发挥,更好服务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决贯彻省政府关于财政支出“小钱小气、大钱大方”的工作要求,着力提升财政保大事要事能力。

“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是对做好财政工作重要的方法指导。“小钱小气”就是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坚持节用裕民、可压尽压,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大钱大方”就是集聚一切可以集聚的资源,统筹一切可以统筹的资金,真正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的格局,建立大事要事财政保障机制。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钱舍得去花,让每一分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花出最好的效果,这是预算管理的应有之义,也是财政部门的应尽之责。

必须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财政工作矩阵,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稳定收支、保障战略、改善民生、深化改革、防范风险、党的建设这六个领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领域和重点任务,完成好六个领域工作,必须尽快按照省委要求完善细化各领域目标标准、任务举措和政策制度三个体系。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强引领,对标一流细化工作目标标准,明确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目标、达到相应工作标准必须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为锚定目标、奋力前行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全方位理解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举措,找准做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找准资金投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动各项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三是坚持结果导向提绩效,持续加强财政政策研究,创新政策制度体系,破除不适应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壁垒障碍;增强政策创设和储备能力,不断丰富财政“工具箱”,提升工作精准度,掌握工作主动权。

三、抓重点、攻难点、解痛点、疏堵点,全力抓好财政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一)关于推动发展稳增长方面的工作

发挥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要发挥财政建设资金的撬动作用。用好中央和我省基本建设资金,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政府债券也是很大一块资金量,要继续按照“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强与发展改革和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梳理项目资金需求,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化债券资金使用,拉动有效投资。要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保持适度的市场化融资投放力度,加大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配合力度,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要进一步规范PPP项目管理。尽快拿出一批收益预期好、适合民间投资的优质项目,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组建联合体投标等方式开展PPP项目建设,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健康发展。

发挥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要推进5G智慧矿山建设,依法合规加快释放先进产能。支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省级继续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对智能制造示范、技术创新提升、绿色制造推广、制造互联融合、军民产业融合、工业转型强基、服务制造创新、公共平台建设等八大工程技改项目给予支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

发挥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出台全面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发展的一揽子财税支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在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等方面下功夫。建立支持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发展大事要事保障清单,统筹资金优先保障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实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房产税等方面的税收负担政策。加大政府债券保障力度,对重大项目给予政府专项债券优先支持,推进发行集合专项债券,全力支持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要支持转型综改示范区加快发展。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综改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综改区进一步发挥好排头兵作用。

发挥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作用。推动省属国有企业苦练内功。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掌握运用,提升核心竞争力。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坚持“业绩考核、奖罚分明”,进一步健全省属金融、文化企业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加快健全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制度体系,支持国有金融企业通过上市募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市场化方式增强资本实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发挥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坚持活水养鱼,聚焦助企纾困,认真落实中央大规模、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研究制定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财税支持若干措施,通过奖励、补贴补助和政府优先采购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以上创业创新平台和电商、文旅小镇建设;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推进企业上市倍增投资基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鼓励扶持“云会计”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解决融资难题。

(二)关于支持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核心。要支持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进一步加快运作产业投资基金,加强政府投资基金资产管理,提高政府引导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支持新材料产业和数字产业发展。要支持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采取落户奖励、营收增量奖励等方式,培育引进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助力打造重点产业链及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要支持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培育力度。用好创投、风投和政府引导基金,全力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要支持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以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为方向,支持超前布局量子产业、碳基芯片、人工智能等产业,抢占发展前沿。

推动培优创新生态是关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推进“111”“1331”“136”三大创新工程,优化省级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逐年提高R&D投入强度,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引进风投、创投,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投入。研究建立省级保险补偿机制,鼓励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形成现实生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创新活动,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升至100%,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松绑减负赋权。全面落实财政人才政策,支持打造各类人才集聚平台。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探索实施科研经费预拨制度,改进科研经费结余资金管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是突破点。全力推动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支持力度,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支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三)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惠三农方面的工作

建立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十四五”期间,省财政每年继续安排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重点保障乡村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整治、绿色生态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任务。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每年增加6个百分点,到2025年占比达到50%以上。扩大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规模,一般债券优先安排乡村振兴领域公益性项目,专项债券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农村份额。强化资金引导撬动作用,优化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支持政策,动态调整贴息奖补、业务奖补、担保费用补助等政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推进乡村振兴底子薄的地区倾斜。要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支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继续推进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现有中央及省级政策性险种的保障覆盖面,鼓励引导加快推进县级特色农业保险发展。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标杆项目建设,支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建设。加快发展定制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做好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民生保障,加快因灾受损城乡住房重建修缮进度。支持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

(四)关于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兜底线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就业促进工作。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着力稳定现有就业,增加新的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二是支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率先发展,着力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双高”计划,推进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布局调整。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双减”和规范民办教育等有关政策,加大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投入,加强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三是推进健康山西建设。支持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升基层卫生防疫水平。加大公立医院补助,支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领军临床专科、重点医学实验室和卓越医学团队建设。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推进“5G+远程医疗”试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适当增加公共卫生领域和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投入,支持由“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四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对社保基金补助,夯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积极做好全国统筹相关工作。制定出台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相关配套政策。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五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体育场等公益场馆免费开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五)关于强化预算管理促改革方面的工作

严格按照我省新出台的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好“收、支、管、防”四方面工作,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效率、释放活力,更好服务保障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加大收入统筹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更大力度争取中央支持。准确把握中央政策资金支持的方向重点,开发储备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好项目、大项目,全力争取新的高含金量资金政策。密切与税务及非税收入主管部门协调配合,针对性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规范政府收入预算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禁收取过头税费、违规设置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将政府性收入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强化“四本预算”统筹衔接。盘活各类存量资源,完善结转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建立健全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的机制,继续实施预算执行进度考核通报和奖惩制度,有效控制新增结转结余资金。探索建立公物仓推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完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收拢拳头凝聚力量,持续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

要深入推进支出改革,增强财政配置资源效能。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不断完善政府过紧日子的制度体系,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培训费、会议费、差旅费、“三公”经费等该减的减、该压的压,定期评估过紧日子落实情况。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等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新增财力重点用于清单项目,同时统筹相关资金予以倾斜。

要强化全流程管理,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研究出台我省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规范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转移支付等,推动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提高转移支付分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研究建立省直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考核机制,促进预算管理规范高效。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尽快补充完善空白领域财政政策和支出标准,发挥好标准对预算编制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扩大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健全监控体系,强化从源头到使用末端的监管。严格预算绩效管理,前移绩效关口,扎实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要条件,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积极推进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健全完善与之相匹配的制度规程。研究制定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办法,提高财政运行的平稳度。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树立监督权威,聚焦重点行业,强化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提升监督效能。

要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加强政府债务全过程管理,加强新增债务限额分配管理,精准投向我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市县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加快市场化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问题的发现查处力度,严肃追责问责。将全省117个县(市、区)纳入“三保”预算审核范围,指导县级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督促指导基层财政严格落实国家重大财税政策,统筹好各类支出安排。省级将进一步加大财力下沉,加强运行监控,合理调度资金,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完善金融资本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对省属金融企业的穿透式监管,切实提升省属金融企业管理效率和风控水平。

肩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要始终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央大政方针,围绕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的战略举措、推动的重点改革、关注的重点问题,做谋划服务、促工作落实。要持续拧紧“两个责任”螺栓,持续开展内部巡察,进一步加强对各处室单位规范化管理和权力运行的监督,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纠“四风”、树新风并举的长效机制。要一如既往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健全完善定期会商机制,协同开展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研判,主动接受政治监督和各类巡视巡察,及时报备“三重一大”和政治监督重点任务清单事项,全面深化财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本文节选自山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武志远于2022年1月12日在全省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财政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