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发展大局 彰显地方特色 以高质量立法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02-05黄山市人大常委会

江淮法治 2022年5期
关键词:黄山市松材执法检查

■黄山市人大常委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黄山市七届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黄山实际,突出彰显地方特色,稳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质量立法保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山水人文,让地方立法显特色、真管用

黄山市生态环境一流,文化底蕴深厚。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保护黄山绝佳生态和历史文化作为推进地方立法的重要切入口,制定出台了一批体现市情特点、地域特征、人文特色的“小快灵”法规,让徽风徽韵在依法保护中得到更好传承。在历史文化保护上,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徽文化,在完成《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立法后,又制定了《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并启动《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论证屯溪老街保护管理等立法事项。在生态环境建设上,重视和加强对黄山好山好水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如,针对“黄山松”受到松材线虫病威胁的严峻形势,出台了《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促进依法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保护黄山松林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围绕控制面源污染,制定《黄山市农药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农药安全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此外,还制定了齐云山风景名胜区、太平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名山名湖的保护管理工作。去年9月,全国人大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还以《黄山人大:“小快灵”立法保护徽风徽韵》一文,专门报道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做法。

二、引领时代新风,让地方立法补短板、惠民生

黄山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盼,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坚决扛起人大法治责任,应急需、补短板、惠民生,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

一是“应急需”抓立法。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后,制止餐饮浪费成为了社会热门话题。市人大常委会9月份就在全省率先制定完成《黄山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该条例从餐饮环节入手,以制止浪费为重点,着力构建事前教育倡导、事中监管督查、事后批评处罚的长效机制,用立法纠治“舌尖上的浪费”。

二是“补短板”抓立法。在黄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节点,针对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中一些影响创城的突出短板问题,制定《黄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立法倡导文明新风、规范文明行为。疫情防控工作中戴口罩、用公筷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上升为法定要求,在新安江中心城区段洗涤、游泳、垂钓等行为得到有效管控,有效填补了文明行为管理制度空白,促进提升全市文明创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是“惠民生”抓立法。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及时把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立法建议优先纳入立法计划。如以《黄山市养犬管理条例》来规范养犬行为、加强养犬管理;以《黄山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来规范物业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三、健全工作机制,让地方立法立得住、行得通

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规范立法活动、完善立法程序作为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基础,切实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地方立法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立法的各方面全过程。无论是编制五年立法规划,还是制定年度立法计划,常委会都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在把好“第一关”的基础上报市委批准。对立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及时向市委请示汇报。

二是突出人大主导,确保立法质量。坚持把人大主导立法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不断强化主导意识、厘清主导思路、完善主导机制、提升主导能力。制定《黄山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立法机制、优化立法流程。坚持急需先立、务实管用的原则,科学安排立法项目,确保立法选题精准、立法过程精细,努力使每一部法规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都能成为精品。本届人大先后制定《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等8部地方性法规。

三是强化立法协同,形成多方合力。注重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协作,联合开展法规案调研论证、研究修改。主动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立法工作情况,争取对立法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强化上下联动,积极发挥县区在参与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对各方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科学采纳,对各方反映的重大问题,主动联系、协商解决,促进形成工作合力,高效推进立法工作。

四、敞开立法大门,让地方立法合民意、接地气

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全过程,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善于借助专家顾问的外脑力量,注意听取社会公众的真实意见,确保每一项立法都能回应民声、体现民意、促进民生。

一方面,在立法选题上更合民意。在健全完善立法项目征集、论证制度的同时,明确要求每个立法项目都要达到“四个必须”的要求,即:必须召开专家论证会议、必须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必须征求基层执法单位和人大代表意见、必须网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法规立项工作机制,真正做到群众期盼什么、立法就跟进什么。比如,制定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养犬管理、文明行为促进等条例,都是顺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盼。

另一方面,在立法过程中更接地气。为进一步敞开立法大门,推进精细化立法,2018 年按照立法领域对应、知识结构合理、人员规模适度的原则,建立了由60 位法学专家、各专业领域专家和语言文字专家等组成的立法“智囊团”。2020 年又确定了11 家基层单位作为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单位,覆盖各个县区、各个领域,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起反映立法工作意见建议的“直通车”。截至目前,通过立法联系点一共征集到立法意见建议110多条。

五、跟进执法检查,让地方立法落下去、见实效

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树牢立法与执法并重的理念,每年至少选择1 部地方性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对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推动有关方面压实法定责任、细化法定要求,确保法规执行不落空、不走样。比如,2018 年,在《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实施一年多后,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采取暗访和明察相结合的方式,对条例的贯彻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就条例当中一些限制性、禁止性条款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的问题,发出主任会议意见书,督促抓好整改落实。2019 年,为了解《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就条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发出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书,督促相关方面依法进一步完善防控机制。开展执法检查不仅是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好法规要求,同样也是对法规自身合法性合理性的再检视。去年11 月,市人大常委会还组织开展《黄山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执法调研,坚持将高质量立法与严要求执法有机结合,让法规真正立起来、落下去。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猜你喜欢

黄山市松材执法检查
“六个精准” 扎实做好执法检查“前半篇文章”
金湖县以党建引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
高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第三方评估”助力执法检查提质增效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关于高中阶段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