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构建
——以广西警察学院为例
2022-02-05陈珊葵
杨 明,陈珊葵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监狱、劳教事业的发展,监狱学专业应运而生,经历了中专层次、大专层次直至本科层次的不断发展,已初步形成极具特色的刑事执法类专业。目前,监狱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蓬勃发展,各警察政法院校不断向监狱、司法系统输送人才,为学界进一步探讨监狱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1]。监狱学专业属国控类专业,行业特色鲜明,旨在为监狱机关等司法机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高校在打造学科建设的同时应当加强学校文化与行业文化间的渗透和融合。这也对如何构建应用型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命题。
广西警察学院开设有监狱学本科专业,承担着培养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在监狱、社区矫正中心、看守所及强制隔离戒毒所肩负从事刑罚执行工作及监管工作的专门人才的重任。目前,监狱学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轻实训实践教学,对监狱警察职业能力的训练明显不足等问题。如何开展实习实训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各环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监狱工作实战能力,构建适用型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开设有监狱学专业的警察政法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广西监狱学专业的开设现状
全国目前有八所高校开设有本科层次的监狱学专业,这些高校均为警察院校和政法院校,各校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有许多相同点,但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各具特色,从实践教学的模式来看,各校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八所高校中只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属司法部主管,其他均属地方性院校,广西警察学院是广西唯一开设有监狱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大多数院校的监狱学专业由于各种原因,难以与监狱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警察本科院校一直都是将培育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其职业鲜明、实战性强的特点也突出体现在学校各专业的学科建设定位当中。同时,学校对学生管理实行统一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从学生学习、生活、能力提升等方面一律按照警察培养模式进行,这也为监狱学专业学生的警务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增强提供助力。然而,作为监狱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实习、实战演练等方式,增强自身实践能力,提高从事刑罚执行工作的专业水平,成为应用型、专业型、辅助型法律专门人才,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但是,就目前广西警察学院监狱学专业课程设计情况,乃至全国各监狱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来看,明显无法满足实训实践教学的需求,问题较为突出。
(一)缺乏模拟监狱,无法满足基础教学实验的需求
开设监狱学专业的警察政法院校应当搭建科学合理的模拟监狱等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配套设施。但是,广西警察学院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未搭建模拟监狱,不能在学校开展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此外,基于行业的工作要求、保密义务等规定的实施,监狱系统的具体操作流程、政策、通行做法,必须严格按照具体工作要求推行,非监狱行业的人员不能随意进入监狱工作环境,解读相关文件规定,行业外很难对监狱工作有系统的了解。例如,司法行政系统外部的研究人员通常只能通过有限资料进行理论解读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实施要义,结果很难满足监狱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同时,基于监狱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管理体制又异于其他单位,这也使得监狱学专业的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难以与监狱实践同步。
(二)实习实训基地(监狱)管理特殊且离校区太远,不便开展实践教学
目前,广西警察学院在监狱学专业设置的同时,设置有二级学院监狱学教研室及监狱学理论研究中心、广西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同时,学院与广西十多个监狱、看守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单位共建了实习实训基地。然而,由于各实习实训基地离校区太远且皆为具有特殊性质的机关单位,受限于职业的特殊性,加之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的限制,学生不能够充分参与到实训教学环节中,通过实训基地增强实践教学效果难度较大。
(三)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晚,经验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1.本科办学经验不足
监狱学专业开设时间不久,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广西警察学院2018 年才开设监狱学本科专业,2022年为第一届监狱学专业毕业生。监狱学本科专业所在的司法应用学院前身是原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司法警察系,是由大专升格而来的应用型学院,本科办学经验相对不足,而与之相对应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色不明显,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在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方面尚欠缺经验,教育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仍有待考究及检验。
2.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如目前广西警察学院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实习放在最后一学期,并没有明确是集中实习还是分散实习,又由于监狱管理体制的原因,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进到监狱实习。如此,会出现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尽一致的问题,学生难以通过专业实习接触和掌握监狱工作情况。
(四)监狱学专业本科生基础参差不齐
目前,广西警察学院监狱学专业本科有两种类型,一是普通本科;二是专升本。虽然都是本科学生,由于本科入学的渠道不同,本科学制不同,普通本科学制四年,专升本的是五年即大专三年、本科两年,学生的文化基础也不尽相同,而对这两类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又是统一的教学计划、同堂授课、一并实训,没有根据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分类、分层设计来开展分别教育教学。
(五)教师实战能力有待提高
推动应用型监狱学专业人才模式构建,需从教师及学生双向层面落实,然而现阶段我国监狱学专业开设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特别是从事监狱学教学的教师监狱实战经验不足,很少有在监狱中担任过相应职位,监狱实务经验明显匮乏。其一,监狱学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是很高。广西警察学院现有的监狱学专业授课教师为14 名,其中教授1 名、副教授5 名、讲师4 名,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等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体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都不是很高。其二,监狱学专业教师缺乏实务经验。监狱学专业课程的教师大部分来源于普通高校的法学院,缺乏警务实践经验,特别是监狱管理经验难以满足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出的要求。不少教师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讲授课本中现成的知识,照本宣科,这种教育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也会导致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战能力、分析及处理实际警务问题和纠纷能力相对减弱。
(六)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基础薄弱,实践教学实践性不强
监狱学专业课程体系仍保持着与其他学科相似的模式架构,即包括公共基础课(必修、选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选修)、综合实践课和素质拓展课在内的课程设置模式,欠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结构。监狱学专业本身极具实践性、应用性,亟须构建科学的实验实训教学场所。部分实践教学存在课程内容单调、理论脱离实践等问题,如实训课教学多是在教室里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案例环境中去理解知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会降低学生对该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七)学校与监狱系统缺乏足够交流,面上合作有,深度融合少
1.学校与监狱协同育人层次相对较低
总体上,学校与监狱系统沟通不多,表面上有合作形式,但能够深度融合的却很少。从学校与监狱目前合作的广度上看,学院与监狱间的合作教育方面仅仅停留在毕业实习这一阶段,目前学院会定期安排学生到各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实习,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参加实习的学生流动性较大,每轮实习时间也不会长。同时,监狱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不像公安专业应届毕业生那样享有通过公安联考方式便捷入警政策,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全部进入司法行政系统从警,这也导致学生参与专业积极性不高、动力也相对不足。
2.学校与监狱协同育人形式大于内容
目前,学校与监狱协同育人主要是通过双方“挂牌”方式合作,有的仅仅是形式上和名义上的合作单位,未能在就业、专业建设、资源共享方面达成真正合作。而且,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监狱的行业建设目标不相挂钩,缺乏长远有效的合作育人机制,合作后续动力不足,影响监狱事业健康发展。因此,要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加强学校与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的行业沟通与合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监狱学专业实践教学与警务实战、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实践需要相结合,不断提高监狱学专业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
二、构建应用型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意义
(一)推进监狱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改革传统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监狱学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转变观念,适时调整和转换教育教学模式,把警务实战意识、创新意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训与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以适应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需要。2018 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发布的《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指出,要主动适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新任务新要求,找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结合点,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法学实践教育,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因此,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已成为警察政法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毕业生能迅速适应刑罚执行岗位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校应当培养符合法治建设需要的极具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诚担当、法律信仰和社会正义感,具备法律知识、监狱人民警察专业知识和警务实战能力的应用型法学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相应岗位的需求[2]。要求教师要善于将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由指导老师带队学生主动到实务部门参观学习,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实务水平。
(三)助力“校狱融合”,共同开展教学与科研
1.“校狱融合”,有利于开展现场教学
通过“校狱融合”,以监狱等司法事务部门作为课堂学习场所,引导学生深入监狱工作环境,让课程更具可操作性、实战性及互动性,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启发学习思维,由实践反哺教学,使学生在参与实践工作活动的同时,深入思考,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处理问题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警察职业意识,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实务教学,提升学生处理业务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水平,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即将就业积累丰富经验。
2.“校狱融合”,有利于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行业特色鲜明的监狱学专业使该专业对实习实训基地具有极强的要求。通过开展实习实训,特别是“校狱融合”项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单位选派工作业务骨干作为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专业教学教师也可以狱政单位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使合作基地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校狱融合”,有利于共同开展科研工作
学校与监狱一起编写实践教学大纲、教材和实习计划,共同开发符合时代发展的监狱理论与实践课程;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撰写专题论文等学术研究活动,使理论与实务达到真正的有机融合;共同探讨新时代监狱学教育、监狱监管改造、教育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广西警察学院和广西监狱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4.“校狱融合”,有利于实务专家“传经送宝”
按照“校狱融合”实施方案,安排监狱一线民警及相关事务人员走进校门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和讲座,讲授专业课,指导论文等。推动教师与监狱机关人员交流互聘,在学院建立实务专家聘任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模式,让教师能在提升实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教学育人水平,这不仅为学院学生也为学院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和交流平台。同时,可以通过引进外聘教师进校授课方式引导实务专家进校讲授,及时掌握最新的司法行政类业务知识。
三、构建应用型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警院姓党”政治属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广西警察学院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校狱融合”,促进专业发展
1.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深化学校与监狱机关合作融合度,探索学校为社会持续发展服务及学生就业的新模式。在广西各监狱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进深化“研、教、学、练、战、思”一体融合研究,全面进行监狱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与思考。紧密结合监狱警察执法工作实践需要,使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落到基层;结合广西监狱警务执法特点,使教学具备更强的针对性。加强学校与监狱部门在教学与实践方面的融合,在“校狱融合”期间,同时安排带队指导老师挂职锻炼,既指导又跟班学习,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科研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建设,拓宽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
2.依托行业促就业,推动专业发展
监狱学专业的发展必须有行业的依托,广西警察学院与监狱机关同为政法系统,学校与监狱共同探讨监狱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向党委、政府争取政策,使监狱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能与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招录体制有效对接,借鉴公安专业联考的做法,将该专业应届毕业生全部纳入预备警官联合招录范围中;或在每年监狱管理部门招录公务员(人民警察)时拿出适当比例的岗位指定给招录该专业毕业生报考,确保监狱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监狱人民警察的公开招聘中提高入警比例,以推动该专业乃至广西监狱学专业队伍建设全面发展。
(三)多渠道搭建学科研究和教学实验实训基地
搭建实验实训基地,为监狱学提供学科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实践平台,既能够突出监狱学的实践性、应用性,也能为增加实践性课程比重、推动监狱学发展铺就快速“跑道”[3]。构建良好的实验实训场所,需要多方面考虑搭建途径,而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高校已有的教学资源,结合互联网技术,建立模拟实战演练基地。例如,福建警察学院正在筹建的数字化监狱教学实践基地以及模拟监狱,这将极大改善监狱学学科研究和实验实训教学的条件,通过合理整合资源,充分挖掘学院现有实验场所的功能,优化、组合提高利用率,等等。另一种是加强学校与校外单位合作,签订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基于这一思路,广西警察学院可以与广西区内的监狱以及其他与专业建设相关的政法机关、社会机构(如律师事务所、社区矫正中心、强制隔离戒毒所、看守所等)签订合作协议,确立为实习、实训基地,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紧密配合,促使监狱学学科理论研究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多元化发展。
校狱合办“研、教、学、练、战、思”一体教学班,可将监狱学专业一学期的计划教学内容安排到监狱开展教学,整个年级或选派一至两个班(区队)进驻条件较好的监狱开展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如交通方便,能提供集中住宿、就餐、集中上课的监狱,学校、监狱派出负责学生管理的教师、干警,学校派出教师到监狱授课,有些课程可以让监狱干警授课,通过课堂讲授、讲座、监狱实践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形成“校狱融合”培养的新模式。
为营造学术氛围,2020 年11 月,广西警察学院与广西监狱管理局举办了“罪犯改造研究和执法实践”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监狱学学科建设及实务的相关学术问题,促进监狱学理论与警察执法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监狱法学研究水平。
(四)优化教师队伍,打造监狱学“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队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力量,既是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引导人,也是推动高校监狱学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青年教师更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全面提升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开放、多元的师资培养和引进机制能够为监狱学专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1.优化配置专业师资队伍,打造核心课程教师团队
有针对性地优化配置专业师资队伍。结合监狱学专业的特色定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利用现有的资源,根据学历、年龄、性别等结构的不同,合理配置师生比例,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监狱学专业师资队伍。根据新时代“校狱融合”的需求,明确师资培养要求,提升教师兼具教研、专业实践能力水平,努力打造监狱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高校现有教师结构,结合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等方式,大力引进中青年骨干教师,打造监狱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师队伍。
2.择优造就专业带头人
好的学科带头人能为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引方向。高校应在培养师资队伍的同时,择优选取优秀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提供深造、外派学习等机会,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为师资团队合作交流,激发教师进取创新的热情及信心做重要铺垫[4]。
3.培养应用型科研骨干力量
广西警察学院在监狱学专业建设方面,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大专教学经验和极具娴熟教学技巧的中青年教师,这批教师大多来自原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但同时他们尚欠缺监狱实务相关经验,且对本科教育还不熟悉,这既是短板也为教师能力提升带来机遇。高校应努力以在职进修、培训、访学、学术交流合作等不同形式,为监狱学教师队伍提供能力学习和晋升空间,不断拓宽专业教师学术视野。此外,应致力打造多模式教学团队,如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实验实训示范中心研究团队等,同时加强与开设有监狱学专业的院校以及与监狱机关开展相互间交流合作,聘请学术造诣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实务专家参与专业教学和学术活动。
(五)重构现代监狱学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
现有的监狱学专业课程体系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若干分支学科构成,而广西警察学院的监狱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监狱学基础理论”“狱政管理学”“罪犯教育学”“犯罪心理学”“狱内侦查学”“监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5]。各专业课程体系虽理论性强,但部分课程知识相对固化、知识更新较慢,与现代监狱矫正发展模式、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不相适应。重构监狱学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
1.注重学科课程的“内”融合
进行学科课程内的融合,需要高校提高对课标的重视程度,重组课程教材,从学生专业学习的角度出发,将各相关学科内的教材进行重组,如“罪犯教育学”“罪犯心理学”“罪犯心理矫治理论与实践”等学科专业知识内部的整合,以实现教学的内循环。
2.注重监狱学与其他学科的“外”融合
监狱学作为法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其自身综合性较强,兼具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特色,能够很好地与其他学科进行“外”融合。广西警察学院兼具公安警察专业特色,为推动监狱学与公安类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有利的学科建设优势,注重监狱学有关课程与公安侦查、刑事科学技术、警务战术训练、禁毒等课程的整合,如侦查措施、刑事科学技术与狱内侦查、警务战术训练与预防监狱突发性事件、禁毒与毒品犯罪人员的矫正等。
3.注重监狱学专业整体性融合
在完善监狱学学科内外融合的基础上,还应注重监狱学本身的整体性融合,即兼顾监狱、矫正工作实践的整合。通过整合校内外学科人才,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以学科促教学,构筑监狱学专业建设和发展创新平台,探索学科共建渠道,继而服务监狱管理矫正工作。
(六)重视学生技术、实战能力及职业意识的培养
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明确教学实践性技能提升,学院应当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结构调整和方案实施等方面入手。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注入学校精神文化及监狱学文化特色。在制订环节,既考虑到学院特有的警院风貌,又要广泛征求一线民警和实务专家的意见,充实和更新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法治性、强制性、对抗性,培养监狱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意识、警务意识、人权意识、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打击犯罪、预防犯罪、改造罪犯打下坚实基础。在方案建构环节,注重实践教学课时的增加,明确学生技能及实战能力方面的培养,着重提升学生沟通交流、协调配合、组织领导、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监狱刑罚执行、教育改造罪犯、管理罪犯的业务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四、结语
推动“校狱融合”,完善监狱学专业建设,需要在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属性及定位。广西警察学院兼顾公安警察特色,具备“校狱融合”的优势,应在借鉴其他高校学科建设经验的同时,组建监狱学专业教学委员会,明确定义监狱学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忠诚、公正、廉明、奉献的职业素养,掌握刑事法律、刑罚执行、狱政管理、罪犯教育、罪犯劳动组织和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具有从事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执行刑罚、管理教育改造罪犯等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区矫正机构、看守所等业务部门从事管理教育矫正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