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

2022-02-05冉亚辉

贵州社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华民族青少年

冉亚辉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伟大,不在于每一次面对挑战都能取得胜利,而在于不管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自我维新,重新站起来,走向新的复兴。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源远流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拥有历史悠久的强大爱国主义精神,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献身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并要求:“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1]以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为核心内容,形成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本理论体系。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系列重要论述,高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紧密联系。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爱国主义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三者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体的。

一、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主要有: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5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内容丰富,涵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国际视野等领域。

(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个民族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其精神的高度,而爱国主义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27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是个体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3]爱国主义决定了民族精神的质量、高度和纯净度,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基础性构成,没有爱国主义,就谈不上民族精神的存在。在民族精神的质量上,爱国主义奠定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爱国主义的有力支撑,民族精神将趋于松散而变得没有力量。在民族精神的高度上,爱国主义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上限,因为爱国主义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缺乏爱国主义,民族发展就可能落入功利主义的覆辙。在民族精神的纯净度上,爱国主义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否纯粹,爱国主义应当是无条件的,只有无条件的爱国主义,才能促使民族精神自我净化而不至于陷入犬儒主义的泥潭。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劫难,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始终把握和依托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前进。“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4]58在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一向独立自主、坚持自我奋斗。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实践智慧。展望未来,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将继续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独立自主奋勇前行。

(三)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和职责

爱国主义既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也是一个人的外在标识。爱国主义将以精神外显的方式,展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内在品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国籍标识,归属于一个具体国家。爱国主义既是对国籍归属的一种精神上的承认,也是外界评价和认识个体的重要依托。一个中国人走到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会因为其文化基因和种族标识而被视为中国人,这是不以个人好恶而变化的客观事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2]30所谓本分,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本身就应该具备的本能性的精神和行为;所谓职责,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基于中国人的标签而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爱国主义是不依据外在条件而改变的,因为文化标识和种族特征是不能更改的,将永远跟随个体一生。对于青少年而言,爱国主义是个体成长的精神动力,也是未来创建事业报效祖国的精神基础。“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30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主义不是可以谈判或者讨论的,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责任和义务。

(四)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爱国主义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明确的指向。“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30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需要实践的精神,需要精神与实践紧密结合,仅停留于精神层面的爱国主义是值得怀疑的。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要结合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改革而深入实践。爱国主义精神既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也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空谈爱国主义是不合适的。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在社会实践中,投身于新时代的国家发展之中,通过奋斗和奉献,深入认识和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

(五)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弘扬爱国精神的永恒主题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5]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和社会都要为青少年成长建设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孕育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钙质营养剂,是决定青少年骨气和底气的重要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6]692爱国主义给予了青少年热爱祖国、敢于斗争的精神,这是中国人的骨气。爱国主义给予青少年正确认识伟大的中国和伟大的中华民族,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这是中国人的底气。

(六)爱国主义要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向心忧天下,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7]66在爱国主义领域,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2]36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四海为家、天下为公等精神的现代传承,是中华民族的国际善意,也是中国在新时代的一种世界价值引导和实践承诺。

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有着严谨的内在理论逻辑,具体涵盖爱国主义的历史基础、爱国主义的重要目标、爱国主义的重要地位、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等。

(一)爱国主义的历史基础:中华民族的奋斗史

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是爱国主义的历史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得到普遍珍视的情感,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独特性。普遍性是指的爱国主义是人类普遍拥有的一种情感,独特性指的是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爱国主义存在着历史文化价值观等领域的差异性。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中华民族每一个时期都有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但贯穿历史长河的,是中华民族基于奋斗史而拥有的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既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理论,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8]在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中,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重要文化基础,并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个人的家风建设、知青岁月、从政经历等为载体的重要思考。[9]个人的奋斗、民族的奋斗,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的壮丽奋斗史,奠定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是爱国主义的历史基础。

(二)爱国主义的重要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目标。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承担着一代人的责任。在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三位一体,承载着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奋斗期望。爱国主义的目标指向既要明确,也要具体。爱国主义既是一种人类情感,具有其精神层面的属性,也是一种具体的时代任务,要具有明确的时代目标。爱国主义如果缺失明确的具体的时代目标,就可能走向一种模糊的情感。缺乏明确具体的爱国主义实践,个体甚至可能在社会实践中浑浑噩噩,漫无目标,失去精神动力。

(三)爱国主义的价值: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现实层面,爱国主义重点指向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4]4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向注重家国同构,追求天下大同,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统一献出了毕生的奋斗和宝贵的生命,这些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情感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渊源和依托。爱国主义在今天还具体承担着推进国家统一和确保民族团结的使命。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生生不息,要确保中华民族内部团结,必须高度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推进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将爱国主义作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打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础。

(四)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7]4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40一个民族的发展高度,主要取决于精神领域的力量。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支撑中华民族跨过重重困难的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回望中华民族的历史英雄,都是对国家和民族无怨无悔付出的杰出贡献者,他们用他们的英雄事迹,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内涵。爱国主义不能空幻,必须具体依托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中华民族的英雄事迹,这些奋斗史和英雄事迹支撑并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既要注重历史,同时要注重当下,不能仅沉浸于历史中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中。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强化历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也要树立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典范。

(五)爱国主义的视野: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视野宽度和深度

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视野宽度和深度。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有着宽广的国际视野,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这是将爱国主义的视野从国内视角提升到人类社会的国际视野,大幅提升了爱国主义的视野宽度。在历史维度,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将其作为爱国主义的重要文化基础,大幅提升了爱国主义的历史视野的深度。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既注重民族精神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国际认可和国际引领,将爱国主义提升到信念爱国、理性爱国、开放爱国的更高层次。[10]在国际视野维度,高度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注重国际互信互谅互鉴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坚守中国的责任担当。从这个维度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世界使命。[1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1]从长远看,仅停留于国内的爱国主义容易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具备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更为理性,在与世界各国的健康交流中不断创新,维护国家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防范自我封闭导致的发展僵化,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智慧。这对于培养积极进取同时又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本理论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对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构成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主要涵盖价值引领、精神力量、文化基础、纪律意识、内容指向和教育路径等。

(一)爱国主义的价值引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1]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高度重视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学校教育要发挥爱国主义的价值引领作用,要让青少年在成长中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对爱国主义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个拥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越是向前,精神领域的建设更不能放松。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同样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要实现这个梦想,学校教育必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性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爱国主义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6]690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人,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精神力量,而爱国主义则是精神力量的重要基础。支撑着中华民族走出近现代史的低谷的重要力量,就来自于爱国主义精神。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中至为重要的可塑期,在学校教育中要从小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让爱国主义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学校教育要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厚铸爱国主义精神,让青少年学生理解精神力量的伟大,并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践行爱国主义,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

(三)爱国主义的文化基础:让学生秉承中华文化基因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学校教育要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基础,确保让学生秉承中华文化基因。能否让学生秉承中华文化基因,决定着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中是否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是否在内心认同中国是自己的祖国、中国是自己的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4]64青少年学生身上的中华文化基因的教育质量实质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如果缺失中华文化基因的教育,即使一个人在法律上是中国公民,但骨子里可能是一个外国人。同样,即使一个人在种族上是中华民族的后代,但如果缺失了中华文化基因教育,他并不会对中国有精神上的归属感,自然也就谈不上对中国的爱国主义。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拥有健康的系统的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国家团结和统一的坚实基础,如果缺失了系统性的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国家迟早会走向分裂和内乱。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一定要注意系统性的中华文化基因的教育,这是确保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的文化基础。

(四)爱国主义的纪律意识: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要坚定不移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1]学校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正面的爱国主义知识教育,还要有爱国主义的纪律教育。纪律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需要强化的领域。如果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纪律教育意识,就缺乏内在的力量和硬度,也难以确立原则和标准。在学校教育中要强化爱国主义的纪律意识,要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和破坏民族团结言行,这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要让青少年学生从小就意识到爱国主义中的基本纪律,在未来的成长中才能有效斗争分裂国家图谋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五)爱国主义的指向: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论点就是: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12]“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3]在新时代学校教育中,要系统性教育学生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三者一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系统推进。

(六)爱国主义的路径: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爱国主义要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体精神,必须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1]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决定着爱国主义精神在国民中的普遍性。要确保爱国主义系统性进课堂、进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要重点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爱国主义教育不只是要贯穿学校教育所有阶段,同时还要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中系统性贯彻,并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作为重点内容,建构一个健康的爱国主义的教育环境。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既要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要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和艺术,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高质量。

四、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学校教育实践路径

学校教育必须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要注意系统性推进,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精神纽带,全面融入课程教材体系,形成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系统性推进

在学校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是单一维度的存在,而必须是系统性的存在。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注重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协同一体推进。在中华文化基因的系统性教育培养中,要重点覆盖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学校教育系统性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才能高质量潜移默化塑造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的体系化包括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要形成一种强大的生动活泼并无处不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爱国主义才能牢牢扎根。

(二)爱国主义要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精神纽带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建立在四个自信的基础上,爱国主义精神本身也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基础。作为爱国主义的本质,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坚定的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学校教育要高质量立德树人,必须以爱国主义为强大内在精神纽带,系统性安排教育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强化青少年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以此实现爱国主义既在青少年精神层面扎根,同时也促使青少年积极进取并具备未来实践爱国主义的本领。这才能确保爱国主义教育高质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既要呈现为青少年成长中的精气神,也要激励大批青少年成长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全面融入课程教材体系

爱国主义教育要系统性融入课程教材体系。在学校教育中要系统规划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在历史文化中特别要注重四个讲清楚。[4]155-156四个讲清楚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通过简单灌输而实现,必须有其内在的理性和逻辑。在四个讲清楚中,讲清楚历史文化是让青少年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理性;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是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让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基因;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培养青少年的正确政治认同和理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逻辑。

(四)爱国主义教育要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维度

现代国民都出自于学校教育的培养,学校教育是系统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依托。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性阶段,也是最佳时期。“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4]181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实现小学时期讲爱国主义故事,重点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中学时期讲爱国主义历史,重点是培养爱国主义知识;大学时期讲爱国主义哲学和逻辑,重点是培养和坚定爱国主义信仰。学校教育立德树人,要重点培养中华文化基因,注重红色基因传承,系统推进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知识、情感、价值观教育,既要确保对青少年全面覆盖,又要突出教育重点,日常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想引领和榜样示范并重,确保高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爱国主义教育要形成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注意两个领域的协同:其一是形成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系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其二是要注意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高度统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与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坚决斗争影响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做好正面引导和示范,建设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爱国主义系列精品读物,扎实开展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环境。同时高度重视社会精神领域的净化,减少精神污染源。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系统性推进青少年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有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爱国主义教育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