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及理论逻辑
2022-02-05李松龄
李松龄
(湖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79)
一、引言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政治主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充分肯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可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要高质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环境作为支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环境的政策主张,即通过构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有必要结合《意见》所提出的政策主张,对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及其理论逻辑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问题,理论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赵丽、张森林认为,[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应当针对不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制度安排,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黄锟认为,需要通过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竞争的营商环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则是对某一个方面的制度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2]宋智慧认为,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我国还存在市场准入不平等、融资难、税费过重、政府职能错位和知识产权薄弱等问题,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改善法治环境,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待遇,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培育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体系,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3]刘量认为,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行业垄断严重,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业的主要瓶颈,必须突破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建立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释放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能。[4]刘东涛认为,我国税收法律制度还存在税收立法滞后、权力机关依法治税意识淡漠、现行税法导致非公有制经济税费不公平、非公有制企业税费过重等问题,需要厉行税收法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5]赵贺春、汪家权[6]则从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角度,探讨如何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与法规,营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
上述研究成果仅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谈制度环境,如何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创造力和活力的角度,深入认识相应的制度环境及其理论依据,激励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献并不多见。实际上,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小影响着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程度。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创造力和活力越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质量就越高。然而,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小取决于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程度,产权激励和收益分配激励越有效,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创造力和活力就越强,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只要能够形成和完善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就有可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创造力和活力,就有可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果产权激励和收益分配激励不当,也有可能导致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影响非公有制经的发展质量。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深化认识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与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及其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有必要揭示形成和完善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理论依据和制度安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市场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创造力和活力取决于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而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机制又与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相关。所谓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指的是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对他的财产所拥有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四权统一。所谓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排他性,是指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不得以任何形式损害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财产权益。可见,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具有完整性和排他性,能够保障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权益不受损害,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激励机制。在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推动下,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创造力和活力增强,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保障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也就能够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激励机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自由流动的程度与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相关。非公有制财产是非公有制生产要素的总称。非公有制要素能够自由地从要素富余、收益低的行业或部门流向要素稀缺、收益高的行业或部门,非公有制财产的权益就能得到提高和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素富余、收益较低的非公有制企业,因为要素流动无市场障碍,它就能够通过处置多余的要素,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获得较高的财产收益,从而激发它的创造力和活力。如果存在市场障碍,则会影响非公有制企业行使财产处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非公有制经济不能或者难以进入它认为有更大发展空间的行业或部门,它就没有处置财产的积极性,影响财产收益。非公有制企业看似能够行使财产的处置权,但因为市场障碍,其财产处置权受到影响,财产所有权的权益受到损失,不利于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激励机制,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7],目的就在于破除妨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障碍,保护非公有制企业行使财产所有权的权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素价格灵活反应的程度直接影响非公有制财产收益(即影响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中的收益权)。土地和资本是两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二者价格能否灵活反应,对非公有制财产收益的影响较大。仅以土地要素为例(资本要素也是一样),分析价格灵活反应的程度对非公有制财产收益的影响。非公有制企业虽然不拥有土地要素的所有权,但能通过购买,行使土地要素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假如土地所有者垄断土地价格,区别对待非公有制企业,那么非公有制财产的收益势必受到土地垄断价格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形成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机制。一般来说,垄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土地要素也不例外。如果土地价格行政垄断,土地使用成本则很有可能高于土地价格市场竞争下的成本,从而降低非公有制财产收益。虽然是把土地价格行政垄断导致非公有制财产收益损失作为一种行为假设,但如果假设成为事实,则很有可能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有效配置土地要素的创造力和活力,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再说,如果行政垄断土地价格,那么价格就不可能灵活反映土地的稀缺性程度,也就不利于价格引导土地要素从要素富余、土地边际生产力低的行业或部门流向要素稀缺、土地边际生产力高的行业或部门,影响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所以,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使用土地要素的创造力和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避免形成土地价格行政垄断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土地要素价格的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等,有利于突破土地的行政性垄断,形成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市场环境;“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动态调整机制”,[8]有利于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土地要素价格的市场机制(这也是市场环境的内容),两个方面都能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行使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从而能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素竞争是否公平有序,直接影响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中的收益权。垄断是一个与竞争相对立的概念,只要存在垄断,就不太可能存在竞争公平有序。在我国要素垄断的问题客观存在。所谓行政性垄断,其实就是一些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政策性障碍和思想意识壁垒。公有制经济容易获得的要素、非公有制经济难以得到的政策性限制,就是影响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区别对待的社会观念就是思想意识壁垒。公有制经济容易获得土地和金融资本的政策支持,它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易受到要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土地和金融资本的政策支持的机会相对来说较少,它的生产经营就会因为要素不足而出现困难,影响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中的收益权,进而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受到社会观念方面的歧视,它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会受到影响,同样影响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收益,进而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只有合理突破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政策性障碍和思想意识壁垒,才有可能实现要素竞争的公平有序,才能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维护好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权益,激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竞争公平有序,要素价格灵活反应,要素流动自由有序,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权益能得到市场环境的保障,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机制就能形成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就能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就能得以不断增强。
综上所述,要素自由流动、价格灵活反应、竞争公平有序是一种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必须以“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为目标。。[9]33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既可以说是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也可以说是完善的市场环境。这种完善的市场环境或市场运行机制,有利于保障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权益,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激励机制,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如此揭示上述的理论逻辑关系,才有可能充分认识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的建设应当着眼于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这是因为,政策环境建设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有利于实现政策环境建设的这一重要目的。《意见》之所以非常重视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政策安排,非常重视完善产权,保障公平竞争,健全体现效率、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政策设计,就是因为这个道理。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深化认识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政策安排的理论依据,如何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不断完善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最关心的是它的财产的安全和收益。非公有制财产安全且有收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提高;非公有制财产不安全且收益不高,非公有制经济就缺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能够保障非公有制财产安全和收益的政策安排,就能形成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非公有制财产的安全性取决于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的程度。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的程度越高,它的安全性越高。所以,政策安排越能够支持和保障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就越有利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就越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9]21的政策安排,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置于与发展公有制经济相提并论的地位,是对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完整性和排他性建设最好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保护好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这是因为,如果不能保护好,或者不能自始至终保护好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可能有长期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毫不动摇保护好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权利对等、竞争平等的政策安排,有利于维护和保障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能够形成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的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如果政策安排只是有利于公有制经济主体,而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中的权益就会受到影响,非公有制财产的收益激劢就会不足,进而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及其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以及“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7]的政策主张,目的就在于为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营造一个权利对等、竞争平等,维护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权益的政策环境。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规范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是一种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权利对等、竞争平等的政策安排。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只是内在要求与公有制经济的权利对等、竞争平等的政策环境,而且也要求非公有制企业间的权利对等和竞争平等。如果政商之间不是一种既亲又廉的关系,而是存在不正当的利益输送,那么就有可能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容易获得政府控制的资源,另一些非公有制企业难以得到政府控制的资源,后者的发展就会受到资源约束,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受到影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需要规范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如果政企沟通渠道缺乏制度规范,企业就有可能通过不正当的利益关系争取政府控制的资源,不只是造成企业间不平等取得资源的现象,而且不利于建设廉洁政府和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只有规范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才有可能形成风清气正的政商关系,建设好、维护好各种所有制主体权利对等、竞争平等的政策环境,保护好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权有效激励机制。
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在收入分配中具体体现为非公有制财产能够取得合理合法的收益。所以,要形成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的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就必须构建有效的收益分配激励机制,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维护和保障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政策安排,能够维护和保障非公有制财产取得合理合法的收益。非公有制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它能够通过市场评价取得它所贡献的合理合法的收入,非公有制资本的创造力和活力就有可能充分激发出来,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就有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资本要素的保障。不过,非公有制资本参与收入分配不完全是由市场决定,更大程度上是由劳动制形式决定。具体来说,非公有制资本占有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不完全是由市场决定,而更大程度上是由所有制形式决定。所以,非公有制资本取得收入的合理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有制形式。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能使非公有制资本取得合理合法的收入,什么样的政策安排有利于构建这种所有制形式,值得认真研究和分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九届六中全会肯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和地位,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探索能够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的所有制形式。
应该说,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的所有制形式能使非公有制资本取得合理合法的收入。马克思认为,绝对剩余价值是由延长劳动时间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这是劳动的贡献。同时,马克思又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因为资本运用新方法,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个别价值形成的;资本不运用新方法就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和降低个别价值,也就不能形成超额剩余价值,因此超额剩余价值可以认为是资本的作用或贡献。“如果采用新方法的资本家按1先令这个社会价值出售自己的商品,那么他的商品就是超出它的个别价值3便士出售,这样,他就实现了3便士的超额剩余价值。”[10]369马克思的字里行间揭示了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作用或贡献的道理。只要创新所有制形式,能使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归劳动者所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归资本所有者所得,非公有制资本获得的收入就是合理的。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所有制形式有可能使资本仅仅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
劳动力要素资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劳动者就能够参与劳动力资本股份的分红,获得剩余价值转化的部分收入,只要劳动力要素资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强大到与资本要素股份相均衡的地步,劳动者就有可能占有劳动贡献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资本要素则只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所以说,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所有制形式有可能使非公有制资本仅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合理收入。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能够形成有效的收益分配激励机制,从而能够维护资本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也就能够充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所有制形式,需要政策支持。所以,我国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应该要有相应的政策安排,支持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者股份的所有制形式变革。“支持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机制,”[7]不过,这只是初步的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所有制形式变革,应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不断完善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政策环境。劳动力能否资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需要劳动力是资本、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理论支持,这是一个属于理论和观念创新的问题。
四、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法治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又源于产权的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的有效激励;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又对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只有在法律法规的维护下才能保障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市场环境只有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政策环境也只有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它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的功能。所以说,完善的法治环境对于保障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完善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机制,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7]其中,保护产权就是保护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维护契约就是维护各种所有制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就是为了完善要素自由流动、价格灵活反应、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有效监管就是实现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对各种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要保护好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就必须通过“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类产权相关法律制度,从立法上赋予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平等地位并平等保护”。[7]物权、债权和股权是非公有制财产的三项重要权利,依法保护好非公有制财产的物权、债权和股权,就能保障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也就能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如果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类产权法律制度不够完善,非公有制主体对他的财产缺乏安全感,担心他的财产得而复失,影响他们投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类产权相关法律制度。《意见》之所以强调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类产权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强调赋予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平等地位的法律支持,就是为了保障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就是为了增强非公有制主体对他的财产安全性的信心,就是为了提高非公有制主体增加和创新使用资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各种所有制主体的信用关系良好,相互间互不侵犯对方的财产权利,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才能得到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才不会因为信用关系不良而出现断裂,再生产也就能够顺利进行,非公有制经济(其他经济成分也是如此)也就有可能持续发展。可见,信用是一种能够维护财产所有权的安全性,促进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良性循环,对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的制度安排。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的经济成分,非公有制主体的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非公有制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因为融资难、融资贵,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资本不足的现象,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信用也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各种所有制主体讲信用,信息才有可能真实充分,竞争才能公平有序。如果公有制主体讲信用,非公有制主体不讲信用,或是各种所有制主体相互不讲信用,信息就不可能是真实充分的,竞争也就不可能公平有序。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素自由流动、竞争公平有序。所以说,推动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能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信用需要契约维系,完善的契约法则能够形成良好的信用体系,《意见》提出维护契约的主张,就是为了维护良好的信用关系。所以,法治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契约精神、强化契约法则,维护好各种所有制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保障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充分发挥契约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是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的三个方面,三者缺一,市场运行机制都是不完善的。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具有维护财产所有权权益的作用,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激励机制,能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不可能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与统一市场相对立的就是市场分割。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造成市场分割,不是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突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不断形成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也就必然要求“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也就需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9]33-34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和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就必须构建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维护好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好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权益。
要保护好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需要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落实公平竞争的审查制度纳入法治轨道,而不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意见》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作了政策安排,一方面要“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维护清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7]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场准入评估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政策层面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只有上升到法律层次,才真正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的效果。“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也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得以真正贯彻执行。完善公平竞争政策框架、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更是需要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才能实现。政府只有依法有效监督资源使用和市场竞争,才能营造出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好财产所有权权益,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维护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有利于形成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机制,从而能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社会舆论就是一种既能制约、又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内涵丰富,因为篇幅所限,也因为讨论的重点是建设好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社会环境,因此本文只探讨社会舆论对非公有制所有权权益的影响,而不对其他内容的社会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非公有制资本是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它的所有权完整性和排他性得到保障,才有可能形成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权有效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机制。然而,非公有制资本获得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历来被认为是对劳动权益的侵占,是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根源,非公有制资本的收益权也就因此而被认为是一种不合理的权利。因为非公有制资本收益权受到理论和观念方面的质疑,非公有制经济因此缺乏理论和道义上支持的产权激励和收益分配激励,创造力和活力难以充分发挥出来,高质量发展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所以,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转变传统的理论观念和思想观念,就需要通过理论和观念上的创新,形成维护非公有制资本所有权完整性和排他性、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的社会舆论环境。
一是要树立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的理论观念。劳动生产剩余价值,资本的贡献是什么,如果不从理论上揭示资本贡献的依据,非公有制资本收益权即使法律上有依据(因为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受到宪法保护),也不可能得到理论上的支持。合法不合理的资本收益权激励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的作用有限。只有既合理又合法的资本收益权,才能充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前面已经说明,资本的作用或贡献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降低个别价值,形成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但没有揭示超额剩余价值源于何种劳动,资本占有它是有偿或是无偿的道理。虽然资本运用新方法才会出现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现象,可以视为资本的作用或贡献,但因为超额剩余价值也是劳动生产的(社会劳动),因此只有说清楚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是有偿而不是无偿,才能说明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是合理的道理。只有如此,才能证明资本收益权的合理合法性,才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
“商品的现实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就是说,它的现实价值不是用生产者在个别场合生产它所实际花费的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生产它所必需的社会劳动时间来计量。”[10]369在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运用新方法生产的商品现实价值(即价格)是由社会价值决定、而不是由个别价值决定,是由社会劳动生产、而不是由个别劳动生产,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不是侵占个别劳动权益的道理。但是,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是否侵犯社会劳动的权益,是否有偿占有或是无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马克思没有明确说明,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运用新方法的资本是以出售它所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获得需求者支付的社会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的)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这种占有不是无偿占有、而是有偿占有,没有侵蚀需求者社会劳动的权益。可能有人认为,需求者支付的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存在社会劳动权益的损失。但不能忘记的是,需求者支付同样的价格,取得没有采用新方法的资本生产的同类商品使用价值,因为不存在超额剩余价值,社会劳动权益就不会有损失。不能说需求者支付同样的价格取得同样的商品使用价值,前者就存在社会劳动权益损失,后者就不存在社会劳动权益损失。需求者通过平等交换取得运用新方法和不运用新方法的资本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他得到的和付出的都是一样,没有彼和此的区别。可以说,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既有它的作用或贡献,也是有偿的道理显而易见,这种占有具有合理性。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归资本占有,能够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和收益分配激励,能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智能化、信息化时代,资本运用新技术能够获得大量的超额剩余价值,这是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的源泉。“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11]可见,只要非公有制资本能够运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新技术,它就能够获得大量的超额剩余价值,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就得以充分激发。非公有制资本把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于生产,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树立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的理论观念和思想观念,能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树立劳动力是资本和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理论观念。如何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是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面已经论证,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劳动者持有劳动力资本股份,他就能获得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只要劳动力资本股份强大到与资本股份相均衡的地步,劳动者就有可能获得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红利收入,资本所有者占有的就只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劳动的贡献,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贡献,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
问题在于劳动力是不是资本,只有劳动力是资本,才有可能通过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使得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劳动力的使用能够生产自身的价值(劳动力价值),也能生产剩余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增殖),劳动力是资本不存在理论上的障碍。劳动力是不是劳动者的资本则需要作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力只是劳动者的商品,不是劳动者的资本。“劳动力只是劳动者的财产(它将不断自行更新,自行再生产),而不是他的资本。劳动力是他为了生存而能够不断出卖和必须不断出卖的唯一商品,它只有到了买者即资本家手中,才作为资本(可变资本)起作用。”[12]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商品、不是劳动者的资本的道理。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基础上,只要创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劳动者就能够获得劳动力资本的股份收益,劳动力也就成为了劳动者的资本。劳动力是资本和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理论依据比较充分。不过,有人认为劳动力资本不能清算,不能承担风险,因此劳动力不是资本、不能资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其实,劳动力资本是一个不同于劳动力的概念,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既可以积累为资本,也可以积累为劳动力资本,不能通过清算劳动力的方式承担公司风险,但能通过清算劳动力资本的方式承担公司风险。劳动力资本不能承担风险从而认为劳动力不是资本的观念应当转变。
创新理论观念和思想观念,营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劳动的贡献、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的作用或贡献,劳动力是资本、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劳动力能够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社会舆论氛围,有利于形成产权有效激励和收益分配有效激励的社会环境,能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展开平等竞争,实现和保障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权益,具有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制定各种所有制主体权利对等的政策安排和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的分配政策和制度安排,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激励机制,能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3.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法治环境,能够保障非公有制财产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能够提高非公有制财产的安全性,具有激励非公有制主体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功能。
4.营造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劳动力是资本、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劳动力能够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理论观念,有利于形成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和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