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物理相似性实现科技英语喻义映射的心理运作模式
2022-02-05赵莹
赵 莹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州 510925 中国
一、引言
认知隐喻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是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利用人们已熟知的事物类比陌生的事物,把熟知的概念域映射到陌生的概念域,从而对新事物产生更加清楚明晰的认识。一般可通过利用物理相似性、心理相似性或意向相似性的映射方式实现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喻义映射(卜玉坤,2015:020)。下文将对利用物理相似性实现科技英语词汇喻义映射的心理运作模式进行定性分析和例证阐释。
二、利用物理相似性实现科技英语词汇喻义映射心理运作模式阐释
通过事物之间物理特征的相似性实现的映射,是指通过形状、位置、特性、范围、方式、功能、过程、状态、动作、类比、关系等外在表征相似性来实现喻义映射,即把这些已知事物的上述这些人们熟知的相似表征的某一或某些认知概念图示映射到陌生的事物中,生成新概念、其表述该新概念的新词语及其新“隐喻意义”(即喻义),进而实现人们利用熟知的概念域识解陌生的概念域。
1.形状映射
科技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词语,它们是人们根据常识和专业知识背景,通过对本体和喻体相似形状的联想进行认知转移,从认知领域把熟悉事物的形状转移到陌生的新事物上,帮助自己更好地获得对此事物形状方面的感受。把这种隐喻映射应用于新科技术语命名,其认知和理解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例如:butterfly-nut (蝶形螺母),dovetail condenser(鸽尾形电容器),C-network(C形网络),U-bend(马蹄弯头),goose-neck crane(鹅颈式起重机)等。
2.位置映射
空间位置隐喻隐藏着丰富、形象的意象与内涵。从人类的言行举止到世间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其生理、情感、思想、性质、状态等一切相关的意义,都可以通过空间位置映射的隐喻模式进行充分完善的表述。例如,用空间位置来隐喻人的情绪状态。由于空间位置的上下与人情绪的高低存在位置方面的类似,我们便可以利用具体的方位词语来喻指人的情绪状态这一类抽象的概念。例如:in high spirit(情绪高涨),in low spirit(情绪低落),down-hearted(消沉沮丧的),higher organism(高级生物),bound together(连在一起)等。
3.特性映射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隐喻喻义产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依照两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事物在特性、特征或特质上存在的相似或相通之处,把修饰词的特性、特征或特质映射到中心词上,将喻体同被比喻事物进行联想,弄清被比喻事物的特性,合成新的概念及其表达词语,从而把握该新概念的特性。例如:sensitivity(灵敏性),intelligence(智能),connective tissue cells(结缔细胞组织),cargo wheel boring machine (车轮镗床),gear milling machine(齿轮铣床)等。
4.范围映射
科技语言借助隐喻思维,通过紧紧围绕本体和喻体之间在范围或范畴方面所具有的相似点,运用类比推理、相关认知经验和范围/范畴相似性语义联想,利用人们丰富的联想力将语言使用的范围/范畴进行扩大或转移,构造出与本体相似的新科技词语。这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保持了语言系统的开放性和活力。例如:bird(传感器),drum(磁鼓),intranet(内部网),hollow sphere(空门球),synchrony(同步)等。
5.方式映射
在科技英语中,还常常使用隐喻将熟知事物的运动或工作方式映射到另一新事物上。这样可以充分依托相关科技人员所熟悉的事物和科技专业知识认知经验背景,把本体与喻体之间在关系方式方面所存在的相似关系映射到新科技术语概念及对应表达词语上,从而使读者对该新事物的发展、运动或工作方式产生形象的理解。例如:arresting gear(制动器),erasing head (消音磁头),follower gear(随动齿轮),brake band lining(制动带衬层),tyre chain repair(胎链备修链节)等。
6.功能映射
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功能具有相似性。科技英语隐喻认知模式正是通过挖掘隐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功能相似性,把熟悉事物的功能映射到新事物上。这种用已知事物所具有的熟悉功能来类比新事物的新功能认知方式,可以生成容易被人们识解和认知的新术语。例如:air bridge(空运线),clamp pulse(钳位脉冲),filter circuit(滤波电路),guiding system(导航系统),memory(存储器)等。
7.过程映射
当科学家或发明家在发现了新的事物、现象、特性、规律、过程时,他们往往并不会随之发明一个新的词项用以解释或命名,而常常是使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词汇,或者直接从另一个学科领域借用一个已经存在的概念,或者把原来的几个概念进行叠加。例如:牛顿由声音的传播过程联想到光的传播过程,创立了他的光学理论,于是继“sound wave”(声波)一词之后,又有了“light wave”(光波)一词。科学家们又进一步把它映射到电气工程、地质学、气象学、机械工程、无线电通讯等领域,从而有了wave duct(波管),wave built platform(波成阶地),wave cloud (波状云),wave motor (波浪发电机)wave band (波段)等。
8.状态映射
语言是一个多层次的符号系统,存在着多种层次和结构类型。科技语言中的隐喻按结构类型可以分为静态隐喻和动态隐喻。静态隐喻是人们把熟知事物的静态特征映射到陌生事物中,描述陌生事物的静态特征。有时静态的本体和喻体并不一定会直接出现,而是通过动词或动词结构映射出来,形成动态隐喻。动态隐喻具有强烈的动感,足以唤起采用对象的想象力,形成生动的物象。例如reactor(反应堆),background(背景),spectrum(范围),hostile conditions(恶劣条件),bending rail machine(弯轨机)等。
9.动作映射
在科技英语中,人们还可以通过人或动物的动作相似性来实现语义的映射。经常通过人或动物的某些相似性动作来描述机械和电气设备的运行、自动化部件和人工智能设备器件的模拟动作。例如:grasshopper(跳跃前进的动物)→grasshopper conveyor(跳动运输器),pecker(啄木鸟)→automatic pecker(自动穿孔机),worm(蚯蚓)→auger worm(螺旋钻)等。
10.类比映射
在原始社会,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汇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后来又用它们命名其他相似的事物。当人类从具体概念中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后,常常借用表示具体概念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从而构成了人类的抽象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对两个概念“相似”的认识。许多科学术语就是建立在这种相似联想的基础上,其立意新颖,表达贴切,科学性与通俗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例如:crossroad(交叉路),highway information (信息高速路),parent sphere (母体),“wolf-pack”effect(狼群效应),moving band production(流水线生产)等。
11.关系相似映射
隐喻还可以通过把熟知事物之间的关系转移到另一事物上,通过关系相似性实现喻义的映射,利用这些表示事物之间所存在的隐性关系来阐释相似的科学定理和定律、科技装置及加工设备操作运行过程中相关零部件的从动关联关系等。例如:idler roller 空转滚轮,mother machine工作母机, ball knob for control lever(控制杆球头钮),ball lock retainer(钢球锁紧固定板),driving toothed gear(主动齿轮)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英语借助隐喻思维将事物的形状、位置、特性、范围、方式、功能、过程、状态、动作、类比和关系等方面的物理相似特征从熟知概念域映射到陌生概念域,能把人们难以理解的陌生概念以其语言神经网络中已存在的具有相似性的熟悉认知概念图示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种隐喻映射概念场和词汇场的转化能高效激活人们原有相关语言神经认知网络,使这些陌生概念及其词语表达喻义易于被理解、认知和接受。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Beijing Bearing Research Institute.1981.English And Chinese Rolling Bearing Technical Vocabulary.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ess.
(北京轴承研究所.1981.《英汉滚动轴承技术词汇》,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2]Bu,Y.K.2015.The Mental Operation Modes of EST Metaphorical Semantic Mapping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A Study of English Language,Literature and Culture,014-020.
(卜玉坤.2015.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映射心理运作模式,《攻玉集——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第014-020.)
[3]Editorial Board of New English-Chinese Computer Dictionary.1995.New English-Chinese Computer Dictionary.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新英汉计算机词典》编委会.1995.《新英汉计算机词典》,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Nomenclature Room,Compilation and Publication Committe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1960.English Word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Beijing:Science Press.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1960.《英汉机械工程词汇》,北京:科学出版社.)
[5]Wang,S.H.1999.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echnology.Beij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Press.
(王树华.1999.《英汉汽车工程技术大辞典》,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