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学校“陆海融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2-02-04于子廷吕小霞刘晓玉

现代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陆海研学海洋

□ 于子廷 吕小霞 刘晓玉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以下简称《纲要》)相继颁布,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地位再次明确,“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之一。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总体规划为指导,[3]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出发,明确学校劳动教育的“社会参与——实践创新”的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

一、乡村学校“陆海融合”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内容

(一)乡村学校“陆海融合”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

1.落实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开启全新学校建设的需求

学校规划“发展陆海融合劳动教育·建设全新理想学校”战略,规划“课题引领·专家指导·课程建设·课堂创新”同步推进模式,引领团队师生,立足高点站位,问题导向提升,多元融合学习,创新创造实践, 努力创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蓝色海洋教育”。

2.执行课程标准育人发展的需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4]就是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为此,学校融合课程内容,通过连续的课程体系建构和课程实施成效评价,意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树立学生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传承劳动创造精神、学习劳动知识技能、养成劳动美好习惯,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体现学校立体开放的劳动教育观,为学生成才成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3.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

在明确“陆海融合”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创新劳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构建了适合本校育人目标的“星海扬帆”育人课程体系。

表1 “星海扬帆”课程体系

电影课程 大国崛起辉煌中国社团课程贝壳制作海洋沙画沙滩足球海洋美食海洋艺术实践课程海洋研学周下营船厂下营盐场海天化工海洋研学营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浩源养殖有限公司下营边防派出所劳动小达人家务手工饮食自然小农人种植技能花卉海洋小卫士海洋环保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洋能源

该课程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基于“知行合一”,通过五个聚焦“海之德、海之智、海之体、海之艺、海之技”,因地适宜地开创“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大主题课程,提升劳动教育课程品质,让学生连续地、更好地发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倡导在自然、社会、文化因素之中,在实际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营造和展示一种与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课程形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学生特殊的、实际的发展需要,从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态度、丰富的劳动知识、基本的劳动能力、创新的劳动思维等多个要素培养学生综合的劳动素养。

(二)乡村学校“陆海融合”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3+”工程

1.“海洋+劳动”

依托地域丰富的海洋资源,将“海洋+劳动”融入课程建设,通过政府支持、专家引领、团队内生、资源整合,实现课程资源均衡化、课堂改革优质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教育保障常态化、课程建构模式化。

构建新时代人才成长立交桥,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海式少年”学习力强,学业质量居全市前茅,生物、化学等学科成为全市金牌学科。

2.“学校+学校”

以昌邑市下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为核心,建成“名师工作室”、专递课堂、课程研发共同体,抓好“四项工程”(师表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关爱工程),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镇域内无障碍共享,形成“以中心带学区,整体推进”的教育新格局。

3.“学校+基地”

依托“蔚蓝馆”“行知苑”“党史学习长廊”等研学基地,开发特色课程,打造乡村学校教育品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特色化的学校基地,学校荣获多项荣誉,如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山东省温馨校园、潍坊市温馨校园、潍坊市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等。

二、乡村学校“陆海融合”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一)建立课程实施保障机制

1.整合镇域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办学条件提升行动

一是发挥强校引领作用,实现镇域内办学资源无障碍流动,发挥好示范、帮扶、带动作用。争取财政资金奖补支持,完成对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和餐厅设备的改善,完成对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设施的更新。二是推动校园文化设施整体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三是推动重点学校重点项目建设。多方筹措资金,推进“蔚蓝馆”海洋教育展馆建设、“行知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党史学习长廊”建设。

2.优化师资配置,注重教师培养,实施教师队伍发展行动

为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区实施乡村教师关爱制度,增加乡村教师支持力度,通过多种举措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具体说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依托山东省协同育人名校长于子廷成立“初心名师工作室”,构建教学研帮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二是积极对接潍坊教科院、泰山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以及优秀科研团队,开展网络教研和海洋文化创新项目指导,建设优秀学科育人团队,打造特色品牌课程。三是实施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班团队建设。

3.加强创新驱动,深化课堂改革,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行动

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严格依法依规办学。坚持“五育并举”,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创新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家校共育课程超市”,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打造“陆海融合·劳动教育”和“红蓝融合·九学九做”特色课程。

强化教研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教学效益。实施“334”教研机制,确保教学评一致性和教师深度学习贯穿教研始终。学校实行“一体三课”教学,实施“先行优课、异构同课、反复磨课”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提升计划,整体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二)巧用资源构建主题课程群

课程是服务学生生命成长的载体。其核心育人功能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灵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以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5]“星海扬帆”课程是利用现有的校内外资源,根据“点、面、线”模式构建主题课程群。

学校根据节日或主题教育日设置微课程,例如微课程《“蒜”我最棒》,过程是:播种→生长→收获→腌蒜→义卖,从蒜的播种(探究播种的技术、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生长(探究大蒜的生活习性,预防病虫害)、收获(体会收获的喜悦及劳动的艰辛),到腌蒜(探究腌蒜技术及防腐原理)、义卖(通过自己的解说把大蒜卖出去,体会劳动的艰辛)。这个微课程既能让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又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与劳动的艰辛,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与解说能力。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对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进行了规划,每一级的劳动教育课程都有具体的内容和目标。从“劳动小达人、自然小农人、海洋小卫士”三个维度,开展陆海融合劳动教育,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2 “星海扬帆”主题课程群简表

1 海水 海水的利用 大海哮在咆2 贝类 餐桌上的贝类 贝类画粘 贴贝类创意3 鱼类 鱼类的分类海洋4 捕捞 捕捞的历史 捕捞用具 海洋产捕品捞的小卫5 特产 “大虾制酱作”的“的葱制花作酱”士6 海洋宝是盆个 聚海洋新能源 风力发电 海洋科技7 沿海风景线 世界四大航区 中国港著口名世界著口名港8 海洋环保 认识污染源 “海垃洋圾不桶是”拯救朋我友们的

(三)利用基地推进课程实施

1.利用校内基地进行主题教育

由专家团队和学科育人团队共同研制校内“行知苑”“蔚蓝馆”“功能室”“文化楼梯”建设规划与方案,编制《下营学校劳动教育指南》,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打造校本特色延展课堂,如“‘蒜’我最棒”“粽叶飘香”“我爱凌霄花”“地瓜大丰收”“海螺的秘密”“制作辣椒酱”等。

2.利用社区基地进行家庭教育

学校基于“家校课程超市建设”促进家庭微型实践基地和社区综合实践基地的运行,开发系列家庭教育课程,由家长委员会和社区育人导师负责课程推进和基地常态建设,建立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调查访问机制。如“今日我当家”“看看谁的厨艺棒”等。

3.利用镇域基地进行社团研学

由专家团队和学科育人团队共同建设镇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课程建设,开发主题研学游学课程,现已开发研学课程17门。成立了“编织社团”“贝壳艺术制作”等8个海洋文化社团;“小小农场”“花卉培植班”“花草贴画班”“田园作文班”等8个体验种植社团;“溯本追盐”“大美下营”“追寻红色基因”等6个研学社团。以基地为基础,学校开发了2条红色研学路线,3条蓝色研学路线,引导学生们带着研究专题开展研究活动。在对基地调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描绘发展蓝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4.评价激励保证课程实效

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6]学校开展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总体评价,运用自评为主,他评(学生、家长、同行、专家)为辅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评析多种方法的应用,对教师专业素养进行发展性评价,对学生个性化成长进行增值性评价,并依据学生成长的个性特征设立具有学校特色的“以海正德十品行”学生评价标准,部分内容见表3所示。

表3 “以海正德十品行”好品行奖学生部分评价标准

学校通过特色“陆海融合”劳动教育课程的创建与实施,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发展劳动素养为“魂”,以课程为基础,使劳动教育扎下“根”;从本地宝贵的临海劳动教育资源出发,形成多姿多彩的校本特色,守住劳动教育的“本”,形成了一套从目标、内容、项目、评价到实施管理体系的劳动素养发展的“体”,让学生收获了“真体验”、生成劳动的“真感受”、实现劳动素养的“真发展”,既有一体化的统一,又促使乡村学校有特色,形成自己的评价机制,体现出开放性和灵活性。

猜你喜欢

陆海研学海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陆海之纵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