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家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2-02-04王思邈
王思邈
(南开大学 天津 30035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衡量家庭成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因素很多,其中家风文化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华优良家风文化的历史悠远绵长,西周时期就有“周公训子”,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更是为培育家风、家训文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因此,研究新时代家风建设就至关重要。
一、新时代家风建设概述
家风浓缩和承载着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与之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重视家风建设仍然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基工程。
(一)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定义
综合学界观点,可将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定义概括如下:新时代条件下的家风建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年长成员充分调动个体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年幼成员及自身的品德修为,进而塑造家庭总体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影响因素
影响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家长言传身教的实现程度,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思潮。首先,在兼具情理关系的家庭关系中,家长的言语和行动不论对或错,都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家风建设的首要因素是家长言传身教的实现程度;其次,建设优良家风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效果;第三,“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2]591新时代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物质利益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能影响家风建设;最后,各种文化思潮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将家风建设纳入具体的时代背景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家风建设的程度与方向。
(三)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并提升家庭教育效果
家风是个体出生后最初接触到的无形文化,有意识地建设良好家风不仅能培养子女美好的品质和宽广的格局,也能提升家庭教育效果。新时代条件下独生子女人数增多,优良家风对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而它能够为家庭教育提供重要的价值参照,使家庭教育因为有了正确的内容支撑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土壤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家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率先在家庭中践行,使其内涵更为丰富具体,同时家风建设也拉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体的距离。因此,优良家风建设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供给肥沃的土壤。
3.有利于以家庭梦托举中国梦
私德就同于公德,修身通于治国平天下。[4]9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建设能够凝聚家庭的道德力量,筑牢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在实现家庭梦的基础上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根源
新时代条件下各级党组织创造性地利用家风这种文化基因,组织各职能部门建设优良家风,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但当家风建设落实到每一个家庭中时,在建设主体、建设客体和建设环境等方面面临挑战。深入挖掘这些挑战的根源,有助于人们有的放矢地推进家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一)新时代家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家风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总能引起诸多家庭的共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入手,使家风文化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实践价值。经过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家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设主体正身率下
党的十八大之前,部分纪检机关和文化职能部门已开始将家庭作为发力点促进廉政文化的建设,有的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配偶开展专题廉洁教育,邀请他们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定期给他们发送廉洁提示短信、签订“廉洁家庭保证书”等。[5]这些方法能够促进某一个地方的廉政家风建设,但总体看来其发挥的效力也不很明显。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落实家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强调领导干部应带头弘扬良好家风,并以各种法律条例规范其自身及家人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就提出党员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可见党内的相关法规、条例、准则等已将家风建设上升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必修课”,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正身率下的示范效应。
2.建设要求由软变硬
十八大之前整体上看并没有将家风与社风、政风密切联系起来,呈现出一种“软约束”的特点。但自十八大以来,家风建设逐渐上升到了条例纲要的层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审稿增加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可见,家风建设在新时代条件下,已经不仅是一种通过人们生活中口耳相传来增强的软性的影响力,而且还是一种通过法律纲要等强化的具有强制性的硬约束力。
3.建设手段多策并用
进入新时代以来,家风建设依托网络的优势,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传视频传颂家风故事,在卫视节目中举办“中华好家风”“我家好家风”等栏目。除此之外,家风建设也着眼线下纸媒的发展态势,在报纸上曾发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风”等文章,如此多策并用的手段取代了之前仅在社区宣传教育的方式,为家风建设增添了新时代的独特韵味。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家风建设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家庭中,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有些家长重智轻德让孩子成了“跛脚生”;有些家长利益至上让孩子恋上了金钱和权力,这些无不暴露出当代家风建设中家庭教育主体缺位、家庭文化消解、家庭观念弱化等弊端,增大了家风建设的难度。
1.家庭教育主体缺位
家风建设关乎家庭价值观的代际传承,在这份传承中体现的是家庭道德文化的绵延不绝。在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教育主体缺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活教育主体缺位。众所周知,习惯是呈现道德素养的方式。部分家长不仅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为他们做了,生活中也处处替他们代劳,使孩子缺乏自立自强的品格和顽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精神教育主体缺位。比如有的家长公然在家里当起了“甩手掌柜”“太上皇”“奸商”等,做一些颐指气使、偷懒耍滑的行为,严重的甚至不避孩子做出坑蒙拐骗、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对孩子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家庭文化消解
新时代条件下的家庭文化却正在面临着被消解的威胁:首先,传统家庭文化在当前家庭结构、家庭地位以及家庭功能都发生了深刻改变的情况下,显然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需要。在孝老爱亲、长幼有序、同甘共苦等家庭伦理方面,传统家庭文化却依然存在较大的影响力。这种新旧家庭文化的更替过程难免会造成新旧家庭理念,在一段时间内的并行和冲突。传统家庭文化不断趋于消解,新的家庭文化又尚未成熟,这会给家庭成员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困惑和精神焦虑。其次,部分家庭文化中逐渐掺杂进了一些功利化的因素,导致家庭文化出现片面化、消极化倾向,家风建设难度加大。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部分家庭的认知发生了偏差,反映在家庭文化的价值取向上,出现了放弃勤俭节约,追求出手阔绰等功利化倾向;第三,当代明星文化对家庭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尤其是部分媒体无形中宣扬了部分明星家庭居高临下的生活价值追求,误使青少年否定自身家庭文化。
3.家庭观念弱化
中华民族之所以形成坚韧的伦理实体并经久不衰,与这种孝悌之德的弘扬及其所形成的稳固的家庭关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6]280一方面,在家庭中,家长将学习成绩好视作子女成才的标准,因而为子女报名各种补习班和辅导机构,将教育责任交给学校和辅导机构,忽视了家庭作为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应有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家庭成员更多地接受来自同事、朋友等家庭之外的社会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到了大学阶段,父母与子女空间上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双方心理上的距离,也使父母对子女一些带有教导性质的话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家庭观念也逐渐被弱化。
(三)新时代家风建设面临挑战的根源
1.家长淡化教育主体的责任意识
现实中很多家长并没有担负起对孩子道德品质、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无意中就失了职。一方面,部分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和满足,忽视了孩子健康自律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养成,也就并未以此来强化他们的个性特征和独特品质,自身的生活教育主体责任未得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不能将其精神教育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2.家庭文化与各种社会思潮相交织
文化是时代的呼吸,是一个时代最直观的面目。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7]797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期间,家风建设以家庭为归宿甚至牺牲一部分的自我来达到家庭延续的目标,但这一家庭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在传承的过程中并未根据晚辈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因而传统家庭文化与新时代条件下的家庭文化冲突不断;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西方的思想文化也进一步涌入中国,文化价值逐渐多元,各种社会思潮也纷繁复杂。主要代表思想就是功利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蔓延到家庭领域就会形成功利的家庭文化,造成家庭价值趋向与社会价值追求出现错位。除此之外,新时代条件下产生的网红带货、饭圈文化、毒鸡汤等文化产品也不断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使家庭文化也受到严重影响。
3.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家庭场域
一方面,家庭的智育培养功能提高,文化涵育功能下降。部分家长将家庭逐渐忽视家庭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文化功能,此外,家庭在人际交往系统的地位下降,家庭关系变得冷淡。另一方面,家庭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被忽视。学校和社会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大多以理论宣传和自上而下的传播为主,而很少将其政治化的表达、抽象化的内容与家庭日常生活相结合,也很少在家庭中充分了解与掌握家庭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长此以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环境中的真实写照。
三、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主要对策
新时代条件下的家风建设应将着力点放在提升主体责任意识,丰富家风建设内容,加强多方联动上,这就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在家风建设的理论上不懈努力和不断学习,并在长期实践中建设良好家风。
(一)提升主体意识传承优良家风
在家风建设的主体方面,应提升教育主体的责任意识,提升综合运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能力,使家风文化真正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阻挡歪风邪路的防火墙。
1.制定与先进文化相契合的家规家训
夫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8]71新时代条件下,家庭成员对待朱子家训、诸葛亮戒子格言中的德育格言应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嫁娶中参考“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的标准,而不是搞一刀切,索要天价彩礼。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9]356这是新时代条件下的先进文化,而与这一先进文化相契合的家规家训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中,以家规规范成员的言行举止,以家训对成员进行警戒教导,在新时代建设良好家风。
2.家长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家长首先应该明确自身“则”的表率作用,其次在家庭中培植良好的家庭理念。在孩子的习惯养成方面,在帮助孩子走出生活舒适圈的过程中,注意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教养体现方面,家长答应子女的合理要求后应努力做到,建设诚信家风;使家庭教育的主体真正发挥作用。
3.处理好爱子与教子的关系
新时代条件下父母应处理好“爱”与“教”的关系,对孩子给予合理的爱,不答应子女无理的要求,不纵容子女的错误,不把子女的生活看作生活的全部,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定空间,未来子女在为人父母的修行试炼中,才会有章可循,使优良家风在自己的晚辈中也绽放出流光溢彩。
(二)汲取时代精华创新家风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0]在家风建设的内容要求上,应立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家风建设的内容。
1.批判地继承传统家风
新时代条件下传统家风中的内容需要返本开新,并对其进行时代性解读,摒弃传统家风中重男轻女、愚孝愚忠等思想,“把中国传统优秀家风中所说的‘孝、悌、慈’3个层面的规矩分别引申和对应为对国家要忠心、对他人要友好、对社会要有担当。”[11]此外,还需打破传统家风只对本家族适用的狭隘界限,将良好家风在社会传播开来,源远流长的家风文化只有在批判中继承才能得到合理的延续。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建设
首先,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作为父母和家长,首先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12]355其次,每位家庭成员可以与邻居、亲朋好友分享各自家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反思自身家庭的不足之处。“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13]
(三)加强多方联动助推家风建设
在家风建设的实践环境上,向上向善的家庭环境是根本,学校对家风教育的方向引导,社会营造“家风清,社风清”的氛围、立法机关制定相应法律也同样责无旁贷。
1.创建向上向善的和谐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家风建设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方向性的作用,首先家长可以在祠堂、家庙等庄重场所向子女讲述优良家风故事,并将其中短小精悍的语句作为特定的内容和素材融入到楹联匾额、花街等建筑符号中,创造积极向上的微观环境;其次可以搭建家风博物馆等具有纪念性、教育性的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宏观环境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在无形中创建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和谐家庭环境。
2.加强学校对家风教育的方向引导
在中小学学校,应定期开展新时代家风建设座谈会,组织广大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班主任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家长联络群,定期推送有关家风教育和家风建设的指导性文章。在大学校园中,应开设家风教育原理、家风教育方法论、家风教育实务等必修课程,并适当提高该类课程的学分绩点,为大学生今后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并以良好言行反哺家庭提供一定的实施标准与范例参照。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以培养家风教育的优秀人才为导向,并投入相应经费支持家风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从源头上为家风教育提供方向引导。
3.营造社会推崇优良家风的氛围
社区可以争创“家风文化特色社区”,在道德讲堂、儒学讲堂、“四德工程”实施、社区礼仪文化、文明志愿服务等宣讲教育实践活动中,植入“新时代·新家风”“文明家庭”主题评选活动,开辟让百姓“晒”家规、家训、家风的渠道,开设“家风大家谈”“讲述百姓家庭故事”的平台,举办寻找“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系列活动。[14]
4.健全与优良家风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新时代条件下家风建设有法可依的必要前提即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喻户晓的《婚姻法》大多立足家庭环境,对其中涉及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进行规定和调节,但其中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建设优良家风的内容还不很周详。此外,各级文明委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设立各种奖励制度,更好发挥激励作用。[15]因此,制定《家风建设法》能使三方联动的方向更加明确,配合更加默契,行动更加迅捷。
因此,新时代条件下家风建设不再只是一个家庭需要解决的事情,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家长发挥主体责任的同时不断将社会提倡的规范准则植入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中,使家风建设真正成为醇厚社会风气的奠基石。
四、结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16]家风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最直接的体现,家风正才能民风淳,民风淳才能政风清,风清气正方能心齐气顺,政通人和方能文明富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新时代条件下家风建设尽管在一些方面受到挑战,但也因此有了发展上升的空间,它值得每个人满怀期待建设良好家风,凝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