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化自信视域中强化美育工作

2022-02-04李福源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立德美育育人

文 李福源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些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美育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深刻阐释了美育工作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文明的认识和认同以及文化自信对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美育工作不仅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促进了我们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文化自信视域中强化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美丽中国的神圣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和必由之路。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价值内涵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主要举措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启新时代美育提质增速发展的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方向路径、目标任务。

加强美育工作,扎根时代生活,用中华美育精神滋养青年一代,是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美育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社会意识、社会风气,关乎广大青年学生“本质力量”的发挥和禀赋的养成。美育本质是塑造灵魂、完善人格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必备的内容,美育最终目的的实现,需要德育和智育的支撑,在真善美的统一中完成人的审美素养与创美素养的形成。高校要深刻认识学校美育对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形成“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

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新时代高校美育育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以美育人,塑造美好心灵,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推手。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应该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融入美育体系,加强学科横向融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让青少年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感受文化艺术、接受人文熏陶,在丰富的美育实践中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必须锚定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目标任务出真招出实招。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聚焦当前高校美育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如师资、教学、评价等关键点,在制度设计层面寻求突破。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强化融合力度,着力促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力度,立体化建构美育育人格局。三是坚持“扬长补短”,强化载体创新,补齐发展短板。抓住“互联网+教育”发展契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建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和平台建设,扩大美育覆盖面。四是坚持“面向人人”,充分整合资源,建构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美育”工作机制,加强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五是改革创新,探索建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发力,提升美育整体育人效果。

找准载体拓展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实施路径

构建课程体系。美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设定相应学分,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美育资源,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依托高校相关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注重与学科课程及德育的渗透与融合,避免内容死板、方法单一、手段单一,避免不能触及灵魂的说教。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和优化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种资源,完善全方位美育体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构建讲座体系。高水平讲座体系是大学生与名家、大师对话的重要平台。高校在美育工作实践中,要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文化社会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开发以名家、大师为主的讲座体系;搭建美育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师资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建设,切实提高美育师资水平。

构建经典名著体系。经典名著蕴藏着美。高校要广泛开展各类读书活动,鼓励大学生读经典,读名著,从中寻经典之光、悟名著之美,汲取人类文明成果,提升深层次的审美能力素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结合“互联网+”,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

构建馆藏体系。建立和完善校史馆、档案馆、标本馆、艺术博物馆、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等馆藏体系,整合并依托馆藏资源优势发挥美育育人功能,促进学校美育资源与社会各类美育资源互联共通、共建共享,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青年大学生在丰富的馆藏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

构建体验体系。美育需要“沉浸式”感受感知。充分利用广播、新媒体、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信步校园时感受处处有美、处处是美,引导学生学会体验校园之美,使学生成为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追求美的主人翁,从而实现以美感人、以景育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美育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内涵丰富、品味高雅、形式时尚的美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美育实践中体验到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以校院两级团委、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为依托,开展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建设,使学生在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中拥有“一艺之长”,提高人文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水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

猜你喜欢

立德美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论公民美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