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几个特征
2022-02-04中共昆明市委党校
文 赵 原 中共昆明市委党校
实现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然而,纵观历史脉络,“铁与血”似乎是一些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追求现代化的默契——牺牲一部分国民的利益,暴力掠夺殖民地,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搞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样本,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担当
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鲜明指出,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镌刻在内心深处,时时践行。2021年,《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全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出的担当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继承与发扬,更是中国这个古老大国对于世界和平的真诚声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世界人民和平的、共同发展的现代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回首中国筚路蓝缕、艰辛探索的发展之路,可以窥见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奔走呐喊,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彭慕兰在其著作《大分流》中就毫不避讳地指出,1750年前,英格兰和中国发达地区(江南、广东)的发展在18世纪中叶以前处于同一发展水平,而造成东西方发展拉开差距主要是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英格兰煤矿的优越地理位置;二是美洲新大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开发。
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产生了伟大觉醒,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从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在短短百年间,无数个彪炳史册的显赫成绩闪耀历史长河,中国路、中国桥、中国网、中国港、中国速度、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中国式现代化将如何走?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共同富裕、精神共同富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运动的铿锵释义,也是中国共产党内心所坚守的价值意涵。在面对农民生活之苦时,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发出这样的呐喊:是“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毅然地站在群众前面,带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并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所说的:过去的中国近百年历史,过于注重上层结构,很少涉及底层,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改造和建立了中国的基础结构。
在历经了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破败的模样。中国的主要矛盾已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论述,其中强调,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其中蕴含的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中的价值遵循: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作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表现形式,既包含着经济上的共同富裕,也包含着精神上的共同富足与丰盈。
高质量发展:通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高质量发展是通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其特征是经济合理稳定增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实现均衡发展,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链日趋丰富完善,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不竭动力。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改变“一穷二白”落后面貌,实现强国梦,通过经济高速增长实现“经济腾飞”,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必经阶段。但从一个长过程看,实现现代化,仅有经济增长速度追赶或超越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片面追求速度、质量和效益低下的经济增长,浪费资源得不偿失,还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和长期隐患,从而导致增长不可持续。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目标中的现代化强国,一定不单纯是“大块头”强国,而一定是“高质量”强国。所以,当经济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约束条件达到一定强度、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生全局性变化时,经济发展的重心从速度转向质量就成为必然。
从实践层面来看,高质量发展是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器。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这不仅表现为城乡和区域发展存在差距,更体现在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的不平衡。因此,我们必须以协调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我们必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
从生态环境方面来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统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能更好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质人民生活和高水平环境保护的统一。
从人民主体方面来看,高质量发展是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发展方式,具有显著的人民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仍然落脚于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为实现中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推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