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育人模式下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2022-02-04常晓东牛玉钵
常晓东,牛玉钵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警务合成作战与训练研究中心,河北 廊坊 065000)
2018 年10 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2018 年3 月,国家移民管理系统进行了改革,编制、体制、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对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优秀的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满足移民管理系统的需要,成为了移民管理系统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公安院校责无旁贷的任务。在这种形势下,“融通”育人模式的提出,成为新形势下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一、“融通”育人模式的提出
“融通”育人模式是指培养移民警察的培养单位与移民管理系统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院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与移民管理系统的业务实践、专业需求互融互通,强化实践教学及科研成果转化,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双方互融互通、共同计划,区分责任、分段实施,以期达到最佳培养效果的育人模式。
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定位为能够在公安机关、移民管理机构从事出入境边防检查、出入境管理执法、出入境证件鉴别、出入境风险管控、出入境服务管理、移民与出入境管理领域国际合作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警务人才。它的前身为边防管理(出入境边防检查方向)专业,先后为出入境边防检查系统培养专门人才3000 多人。“融通”育人模式在出入境管理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专业可以直接与国家移民管理系统对接,同时,得益于本专业深厚的历史积淀,出入境管理专业与国家移民管理局以及全国各个移民机构联系紧密,与其它公安院校专业相比较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出入境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直接为国家移民管理系统服务,特殊情况下还能够充当国家移民管理系统的应急力量,并在其前身边防管理(出入境边防检查方向)专业中得到了实践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融通”育人模式的提出就是适应新体制、新形势有益的探索,是继承传统、推进专业创新发展的有效保障。
二、“融通”育人模式培养出入境管理人才的意义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以下简称警察大学)出入境管理专业作为培养出入境边防检查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国家移民管理机构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服务移民管理一线、指导移民管理实战、引领移民管理实战的重要作用。2020年9 月,国家移民管理局与警察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既是武警学院(警察大学前身)校局合作机制建设发展的延续,更是移民与出入境管理领域人才培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校局合作育人的崭新篇章。深化出入境管理专业与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合作交流,共建“融通”育人模式是出入境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与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合作交流,建设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融通”育人模式,对提升移民管理队伍后备力量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提升国家移民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融通”育人模式是适应出入境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出入境管理专业建设,构建“融通”育人模式,需要不断深化与国家移民管理系统合作,创新合作形式内容,有效促进校局全方位教学资源的结合与运用,实现各教学内容与环节之间交叉融合,推动教学、科研和国家移民管理工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出入境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国家移民管理系统人才需求规格的无缝对接。出入境管理专业还应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思政融入、公安铁军精神培养、实践教学、警务化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国家移民管理系统特色需求。出入境管理专业搭建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家移民管理系统提供实践经验丰富的特色师资和具有时代特色的实践案例,不断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移民管理队伍供给优秀出入境管理人才。
(二)“融通”育人模式是培养高质量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
出入境管理专业是国家移民管理系统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国家移民管理系统是出入境管理人才的“战场”。出入境管理专业离开国家移民管理系统办学就是无的放矢。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又要有扎实的出入境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警务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及优良的作风养成[1]。“校”“局”双方只有在学生培养目标、内容、过程、要求等方面达成思想认识“融通”,才能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面达成一致,在学校教育资源和移民管理系统的实践资源方面达成“融通”,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融通的态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成才,提升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移民管理事业服务。
(三)“融通”育人模式是推动出入境管理专业内涵发展的必然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出入境管理专业,在新的历史阶段、要以新的发展理念,特别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队伍的要求为标准,把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平安中国,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出入境管理专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一线为宗旨,以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现实需要为导向,突出国家移民管理特色,为实现国家移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国家移民管理系统为公安院校移民与出入境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一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出入境管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国家移民管理实践中,加强对出入境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移民管理实践能力,加强积淀,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专业教师到国家移民管理系统参与移民管理实践工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使之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通过实践推动对理论认识的升华,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在工作中发掘鲜活的案例,特别是自身经历的案例,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以教师身教提升教学水平[2];三是促进教师队伍和移民管理警察队伍的双向流动,吸收优秀的移民管理警察加入出入境管理专业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师资结构。
三、“融通”育人模式培养出入境管理人才面临的主要挑战
“融通”育人模式是校局合作育人机制的拓展和深入。公安部高度重视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指出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教学重心由以理论及基础知识传授为主,向以政治素质与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技能训练为主转变”[3],加强院校与实战部门的合作,部属公安院校和省警校也在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拓展深化校局合作范围和内容,不断创新发展校局合作育人形式。“融通”育人模式就是深化校局合作的新形态,出入境管理专业作为新办公安专业,有着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边防管理专业的良好积淀,在“融通”育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随着国家移民管理体制改革和编制体制的调整,在新形势下移民管理工作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新要求、新挑战,在深化校局合作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合作形式需要进一步“融通”
当前,开展的部分合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优秀移民警官进课堂、师生到移民管理系统对口岗位实践、本科生“双导师制”等,但缺乏广度和深度,广大移民管理警官和专业师生的参与度不够,合作形式仍显单薄,还没有达到“融通”的层次。一是部分岗位对学生专业实习的特殊性考虑不足,岗位与专业的对应性不强,学生参与的出入境管理业务量过少,未能得到相应实践锻炼。二是学生参与度不深,看的多,做的少,多是参与一些辅助性工作,参与专业工作少。三是专业教师到移民管理系统挂职锻炼时,分析研究案例多,参与具体业务少,宏观研究多,细节研究少,特别是重大案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无法深入参与,使教师无法取得一线办案的切身感受,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无法有效的统一,实践能力也很难得到有效提升,理论知识也就很难得到升华。四是在内容上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不仅要进行专题授课、认识实习等传统的方式,还要参与警务化管理、业务工作、政治思想教育等移民管理系统的全面工作。
(二)合作内容有待进一步“融通”
在国家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移民与出入境管理体制顺利实现改革,国家移民管理工作形势复杂多变,出入境管理专业教育必须紧跟移民管理工作发展,实现出入境管理人才培养与国家移民管理工作无缝连接。当前,“融通”育人模式还维持在接收学生实习的基础性层次上,未能达成“融通”的效果,特别是在培养目标、专业优化、课程体系的“融通”、培养模式的“融通”、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的“融通”(大数据资源挖掘、案例加工、技战法探讨)等实质性或创新性研究与交流等方面无法达成进入更深层次,与国家移民管理工作形势需要仍有较大差距,使得“融通”育人的机制无法有效形成。
(三)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融通”
“融通”育人模式是落实“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有效方式。“教”就是教师在理论方面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引导,传统上由院校教师负责完成,但对没有实践基础的学生,在“接地气”方面有所欠缺;“学”就是学生针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在头脑中的接受过程,包括接受知识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练”就是练习与操作,是一个从头脑到行动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性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训结合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进入移民管理岗位职责,在实践工作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培养警察意识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战”就是实际的警务行动,练千遍,不如战一遍,在一定程度通过在移民管理工作岗位上的“战”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在学校的“练”,为其“练”提供目标、标准和动力,而且更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融通”育人模式有效推动了实战训练改革,有效促进了移民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与职业化水平的提升,使出入境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实战化训练并融入到实战中,达到院校教学和警务实战的无缝衔接,为学生第一岗位任职奠定坚实基础。
四、“融通”育人模式培养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与探索
(一)贯彻“融通”育人理念
贯彻“融通”育人理念,首先,要在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培养过程等多方面达成一致的认识、形成共同育人的观念和精神。在校局双方及移民警官、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着信任、安全、依赖等美好的感觉,给大家以归属感和认同感,为“融通”育人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第二,建设发展“融通”育人的模式,在共同观念和精神指引下,校局双方要自觉秉承“共建、合作”的理念积极地参与“融通”育人模式的建设,使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成为每个成员自发、自觉的行动;第三,校局双方的资源互通、互用,要在培养学生方面最大程度的“融通”,包括人员有序流动、案例共享、技术支持、实践实训场地的共享使用等。
(二)以“融通”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也是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文件,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学制、主要教学环节、核心课程、教学计划等内容。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对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就是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为了实施“融通”育人,提高育人质量,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充分征求国家移民管理系统意见的基础上,邀请一线业务实践和警情处置专家参与方案论证制定工作,通过座谈会、论证会或者书面的方式,深入一线征求各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要求和教学需求,形成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融通”育人方案,明确责任阶段,分工负责,形成科学合理的“融通”育人模式。要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定期组织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开展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研讨论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融通”育人模式取得实效。
(三)不断推动师资队伍的“融通”
师资队伍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的根本保证,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环节的顺利开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融通”育人模式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育人能力水平。要努力推动师资队伍的“融通”,将国家移民管理机构中优秀民警引入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中,落实专任教师挂职、实践部门任职机制,完善专任教师参与移民管理案件实践、实战教官进校任教以及案例研讨等制度,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师资队伍人员的有序流动,例如教师全程参与执法办案、理论与法律咨询、移民实战教官入校任教、共同参与技术开发等活动,一方面能够为移民管理机构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支持,不断将人才培养引导到移民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专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教材编写落实“双主编”制度,使教材编写既有理论性又能紧跟移民管理系统的实践需要,体现其鲜明的时代特点,从而实现教材内容的“融通”。对学生进行“双导师”指导,使学生既能加强理论学习又能很好地接移民管理工作的“地气”,从而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通”[4]。
(四)“融通”课程资源
“融通”课程资源开发是“融通”育人模式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使讲授课程内容更符合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工作实际,出入境管理专业教师应与国家移民管理机构专家、技术骨干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以应用理论与实践类课程为主,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分别负责提供实践案例与经验特别是热点、难点的案例,案例的教学内容组织、课程教学表现方式方法和语言组织,共同完成课程资源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官、业务骨干、专家的作用,定期以专题讲座、技能辅导等形式进行在线教学,[5]为本专业的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了解一线工作状况,以及移民管理工作动态。这些教学过程也可以开发成为微课、慕课等形式,还可利用抖音等流行媒体工具定向传送,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同时,移民管理系统的专家也应当承担部分理论教学内容,重点在于理论是如何联系实战、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实践中如何产生新的理论,也就是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融通”的。以上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均应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建设形成在线课程资源,要特别注重提炼精品在线课程资源,为在校出入境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移民管理警察培训以及教师教学研究使用,达到课程资源的“融通”。
(五)以“融通”理念推动教学改革
近年来,国家移民管理系统发生了重大的体制改革,移民管理系统承担的任务也随之改变,对移民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入境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标准等内容也随之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改革效果,必须坚持“融通”理念,推动出入境管理专业与国家移民管理系统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融通”,为创建符合培养服务实战人才需要的教学体系创造有利条件。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通”[6],将国家移民管理系统落实党的政策的方式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理论教学中要充分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并结合国家移民管理系统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并引入课堂教学。充分吸收国家移民管理系统专家和业务骨干的经验与教训,编制专业教学案例库,通过实战案例教育学生,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重点在于实现“训战结合、训战一致”的教学体系,教学形式上加强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的比重,在院校教学中充分利用虚拟现实、临境等现代信息技术,突出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渠道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
(六)以“融通”理念完善专业实习制度
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实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水平,提升学生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为提高育人效果,应推动院校教学和专业实习的“融通”。一是科学组织学生的专业实习,将学生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进行实习,提高专业对口性。二是为学生实习指定优秀业务骨干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既要在业务上进行指导,也要在思政方面加强引导。三是配齐、配精专业实习指导老师,专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不能忽视理论教学,要注重实践联系理论,注意理论是如何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升华的。四是进一步完善专业实习管理制度,包括《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移民管理学院出入境管理专业实习管理办法》《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移民管理学院出入境管理专业实习大纲》《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移民管理学院出入境管理专业实习指导书》,对学生明确实习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要求、组织、管理、纪律等内容,也要明确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等。五是在实习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以接收实习学生的移民管理部门为主进行管理,实习指导教师辅助进行管理。
(七)建立“融通”育人模式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是人才培养实施的重要依据。多元考核评价就是要实现院校和国家移民管理系统双方多维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同时考虑到人才培养效果显示的滞后性和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去向的单一性,国家移民管理系统应结合历界毕业生的任职能力特点,形成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出入境管理专业从“厂家”的角度,国家移民管理系统从“用户”兼“厂家”的角度,分别提出考核评价指标,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理论体系、职业素养、警务实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分级指标。考核形式既要有定量考核,也要有定性考核,既要有理论、技战术考核,也要有感性的、处理实际问题及事务的考核[7],最终形成“融通”双方需求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的素养、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五、结 语
“融通”育人模式有利于出入境管理专业智力资源与国家移民管理系统警务资源的“融通”,能够有力促进双方管理水平、业务能力、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出入境管理专业是国家移民管理机构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出入境管理专业要深化与国家移民管理机构的交流合作,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及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出入境管理专业人才,为国家移民管理机构输送面向实战、急需急用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警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