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诗歌教材建设研究
2022-02-04李正栓张丹
李正栓 张丹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1.引言
与小说和散文相比,诗歌(长篇叙事诗除外)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构思精巧、意象密集、修辞丰富。诗歌具有多种功能,如教诲功能和愉悦功能。在中国两千多年的诗歌传统中,教诲功能可谓诗歌的主要功能之一。孔子在《诗论》中用“兴”“观”“群”“怨”四字阐释了《诗经》具有教诲功能;他还认为诗可用来培养君子的道德修养。诗歌不仅对个人具有教诲功能,对群体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李泽厚、刘纲纪在《中国美学史》(1984)中说道,诗歌具有“使群体生活和谐协调”的功能,即通过艺术感染力达到协调群体生活的功能。简而言之,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诗歌具有其显著的政教功能,即“维系社会伦理秩序,具有政治道德教化功能”(方长安,2019:170)。中国诗歌的教诲功能不仅规范了人格的塑造和发展,同时也对诗人的诗歌创作明确了目标。朱自清说:“诗是一种精粹的语言”(2000:3397)。他主张诗歌不限体裁,不分优劣,平淡生活中也有诗的存在。由此可知,诗歌不分阶层,人人都可以接触诗歌,感受诗人情感的波动,具有愉悦身心的功效。总而言之,诗歌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学形式。因此,诗歌是新时代莘莘学子必不可少的学习课程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的途径之一。
金力(2011:141)指出,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英语专业教材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编写,须符合大纲中所提及的培养目标。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以下简称2000版《大纲》)出台,提出21世纪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人才,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多项素质及创新能力,同时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测试提出新的要求。2000版《大纲》将“英语诗歌选读”设置为英语专业知识的选修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和人文素养。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教学国家质量标准》(以下简称《国标》)问世。《国标》将英语文学导论设置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者对外国文学作品内容与思想的感悟、理解和评论能力。2020年,《普通高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出台,同样强调英语文学的重要性。在培养规格中,专业方向课程的文学方向模块把英语诗歌选读列为学校自选自设课程。通过英美诗歌课程要求在教学大纲中的变化可知,我国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步由外向内发展,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从而达到内外统一的效果。
2.20世纪以来英美诗歌教材建设概略
吴岩司长(2021:5)指出,教材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体现意识形态和价值教育的载体,也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阵地,要推陈出新,要以优秀教材、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为引领,重视教材的意识形态和思政意识。英美文学教材分国内版教材和引进版教材。对引进教材的选择往往十分慎重,若使用引进教材,须事先进行严格审查。
英美诗歌教材多为选读类教材,可按国别分为:英国诗歌选读(欣赏、鉴赏)(含断代诗歌);美国诗歌选读(欣赏、鉴赏)(含断代诗歌);英美诗歌选读(欣赏、鉴赏)(含断代诗歌);英语诗歌选读(欣赏、鉴赏)(含断代诗歌);世界诗歌选读(欣赏、鉴赏)(含断代诗歌)等。
本文所涉教材,均通过读书网、孔夫子旧书网、读秀、超星发现系统等网站或平台进行文献检索查找,下文不再重述。以下是20世纪以来英美诗歌教材的建设简史。
2.1空白期:新中国成立前38年(1911—1949)
以1911年至1949年为时间节点,查找关键词“英国诗歌教材”“英国诗歌教程”“英国诗歌选读”“美国诗歌教材”“美国诗歌教程”“美国诗歌选读”“英美诗歌教材”“英美诗歌教程”“英美诗歌选读”,均查无所获。需说明的是,没有诗歌教材,并不等于学校不教诗歌。
2.2空白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期间(1949—1976)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期间,查无所获。
2.3发轫期:“文革”结束到21世纪开始(1976—2000)
改革开放后到21世纪初,英美诗歌教材数量明显增加。以1976年至2000年为时间节点,共查找到5本教材。以“英国诗歌教材”“英国诗歌教程”“英国诗歌选读”“诗歌精品”“名诗详注”为关键词索引,共获3本教材,分别是《英语诗歌精品》(胡家峦,1995)、《英国名诗详注》(胡家峦,1998)、《英国文学教程(上)诗歌散文》(郭群英、毛卓亮,1998)。严格来讲,前两本不是教材,但可用作教材。以“美国诗歌教材”“美国诗歌教程”“美国诗歌选读”为关键词索引,获1本教材,即《美国诗歌选读:英汉对照》(杨传纬,1992)。以“英美诗歌教材”“英美诗歌教程”“英美诗歌选读”为关键词索引,获1本教材,即《英美诗歌选读》(蒲度戎、彭晓华,2000)。需说明的是,这一阶段虽然冠以诗歌之名的教材不多,但几乎所有的《英国文学选读》和《美国文学选读》都包含大量的诗歌。
2.4发展期:2000年至今
21世纪以来,英美诗歌教材数量大幅度增加,共查找到31本。以“英国诗歌教材”“英国诗歌教程”“英国诗歌选读”“名诗详注”为关键词搜索,获7本教材,分别为《英国名诗详注》(胡家峦,1998;2003;2018)、《英国诗歌教程》(戴继国,2005)、《启示之音:浪漫主义诗歌批评精选》(袁宪军,2013)、《英国文学诗歌选》(胥少先,2016)、《细读英诗》(王改娣,2019)、《英国浪漫派诗歌》(张剑,2021)和《英国浪漫派诗歌》伴读本(张剑,2021)。以“美国诗歌教材”“美国诗歌教程”“美国诗歌选读”为关键词索引,获1本教材,即《美国诗歌选读》(陶洁,2008)。以“英美诗歌教材”“英美诗歌教程”“英美诗歌选读”为关键词索引,获23本教材,分别为《英美文学赏析教程:散文与诗歌》(罗选民,2002)、《英美诗歌选读》(蒋洪新,2004)、《英美诗歌教程》(李正栓、吴晓梅,2004;李正栓,2014)等(兹不列举)。
不难看出,21世纪以来,诗歌教材建设发展迅速,弥补了文学史和文学选读课程因学时有限而不能细讲诗歌的不足。另外,出版专门教材并几乎指定性地开设选修课这一举措,加强了诗歌细读与鉴赏,并为学生平时学习和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将英国诗歌和美国诗歌合在一起出版的教材占主体,比例为74%,反映了编者和出版社对英美诗歌的认识,即英美诗歌不分家,应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
3.各时期诗歌教材特点
诗歌是英美文学中不可或缺的文学体裁,贯穿于英美文学的整个过程。英美文学课程所用教材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
3.1民国时期:虽无教材,但诗歌教学已经很前沿
如前所述,民国期间虽然没有专门的诗歌教材,但文学教学已经很发达。当时,国内的英语教育主要包括对散文和诗歌的学习。英语教学课时与国学课时相当,甚至超过国学(李良佑等,1988:229)。这一时期的英语教学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翻译人才,同时兼顾人文教育(仇云龙、张绍杰,2011)。民国时期,英语课程设置皆由各高校自行安排。大部分高校以英美文学的讲授为主要内容,多选用英美文学原著中的部分章节,以过渡至整本原著(仇云龙、张绍杰,2012)。有些学校使用英美文学原版教材,或使用自编教材。读文学原著(整体或部分)是当时的时尚。陈福田主编的《大学一年级读本》在当时比较流行,这本教材收录了部分英美经典短篇散文(邢颖,2015)。可见,民国时期的英语教育重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多选用英文原版文学短篇进行原汁原味的学习。
民国期间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师多为当时有名的、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如林语堂、梁实秋、吴宓、朱光潜等,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如燕卜荪的诗歌教学就成为前沿、时尚、现代的代名词,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创作和翻译都有贡献。与此同时,各高校聘请国外专家、学者进行讲学,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3.2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诗歌教材空白,更难见特点
20世纪50年代,鉴于当时的国情,教育部大力提倡以俄语代替英语作为公共外语,俄语专业独领风骚。这一举措致使英语学科处于边缘地位,对英语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50年代末,各高校自编的英语讲义都充满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几年之后,国内重新重视英语教育,恢复英语作为高校公共外语课程。1962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份《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份大纲规定将培养学生阅读英语书刊的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同年出版的教材大都是公共英语教材,例如复旦大学主编的《文科英语》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主编的《理科英语》。当时还出版了《许国璋英语》,其编排体例非常完备,适合中国学生,书中补白处含有大量中外诗歌,对高校英语教育和德育与文化教育起到过巨大作用。1965年,教育部提出“教材应增加革命性的内容”(付克,1986),致使这一时期教材的政治倾向压盖了语言学习本身(邢颖,2015)。
3.3改革开放后至今:诗歌教材大量涌现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英语教育也得到恢复。不过,英语专业教材建设仍然相对落后。公共英语(后改称大学英语)教材受到重视,教材的思想性开始显现。
2000版《大纲》中将《英语诗歌选读》作为英语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模块内容,以选修课呈现,但对教材建设没有提出要求。2018年《国标》提出,对于外语文学作品,学生应做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欣赏文学作品的特点与风格,并对其做出评论。对外语文学作品进行理解、欣赏和评论这一要求为英美诗歌的教学提供了指导思想,促进了诗歌教学模式的转变与革新。在此期间,国内出版社出版了多种诗歌教材,为诗歌教学提供了教材支撑。这些教材的特点是:在提供诗歌原文的同时,加大了注释和赏析的力度,有的提供了诗歌知识和技巧,有的还提供了参考译文。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版)》(李正栓等,2021)以年代为序收录大量诗歌作品,在诗歌编排方面勇于创新,呈现了新的特点:作者简介中不仅讲生平,还收录了供学生了解的主要作品,并配有简短评论,注释中对难词和生僻字也进行了详解,有利于学生自学和探究。最突出的特点是思考题的设置,除对所选诗歌进行巩固和深化之外,还设计了与中国诗歌进行比较的思考题,使学生在学习英国诗歌的同时,始终不忘中国诗歌和文化,有利于进行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2021年,张剑教授出版了《英国浪漫派诗歌》和《英国浪漫派诗歌》伴读本。书配伴读,特点很鲜明,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作品梗概、难词和难句的注释、作品风格和特点、文学流派和作品地位、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拓展思考题等,非常适合读者阅读与欣赏。这套书收录了布莱克、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拜伦、雪莱等人的作品。《伴读本》采用汉语行文,是一套系列丛书,已经出版19本。这套书虽没有标明是教材,但笔者认为该系列编写细致,完全可以作为诗歌教材使用。
近期,清华大学出版社规划了一套国家一流课程同步教材,很有创意,更方便学生学习,同时展现了纸质教材和新形态相结合的优势。其中,《英美诗歌欣赏》(李正栓,2021)的特点是纸质文字和视频音频同步,实现扫码即听,一书一码,只供一人使用,其新形态的教材形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的优越性和出版社的时代追求。
总之,伴随着英语教学大纲不断地修订,对英语教材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因此,为了培养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不论从选材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将教学与网络技术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英语教学与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同步发展的特点。
4.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几个原则
在不同类型的外语专业教材中,其内容与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材的编写路径与要求方面也有所不同(程晓堂、赵笑飞,2021:41)。在新时代,英美诗歌教材不仅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诗歌内容,还要体现其人文价值和时代特色。笔者认为,英美诗歌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4.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提高教材思政意识
在2000版《大纲》修订说明中,有关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包含以下方面:思想教育、政策意识、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可见,当时国家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单一的专业知识,而是增加了对其思想与道德水平的要求。新时代对学生的思想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加强教材的思想性,体现中国特色意识形态成为了当前教材建设的重要维度”(岳定权,2020)。这一要求不仅提醒学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与道德水平,也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其意识形态的塑造。
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阿普尔(2005)在其著作中曾谈到教材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教材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实,教材还体现了国家对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注。因此,教材必须融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不仅是课程建设中的思政元素,更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和指南(王卓,2021)。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应按照国家统一颁布的教学大纲进行选材、选题,要时刻牢记教材的育人目的,在文化与伦理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领,达到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渗透,重视练习题或思考题的思政性设计。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编者还是编辑,都应非常谨慎。此外,教材的审定工作也非常严格。2017年教育部成立了教材局,加强了对教材的监督和审定。这一教材制度体现出我国将教材建设置于国家发展的轨道之中,并通过教材建设实现国家制度和教育体制的同向发展。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将自身的意识形态渗透其中,并最终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塑造。正如张文忠(2021:51)所说,培养优秀外语人才,需要师生共同准确把握人才内涵并协同努力。使用教材的教师在其讲授过程中所流露的思想和道德信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意识形态须符合教材所表达的意识形态。
4.2以语言和文化教育为媒介
诗歌之魅在于语言美。诗歌的教学内容之一,便是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美,领略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诗歌将最深刻的思想感情用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刘建刚、闫建华,2002:142)。要让语言美造就美好生活,形成美好思想。由此可知,诗歌的语言是诗人赋予思想和感情的文字,读者在诵读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诗歌。诗歌的意义存在不确定性或多解性,诗歌的含义因读者理解不同而异。因此,教材要选优美的诗歌,还要通过注释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之美及其产生的美丽情感,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意。
英美诗歌中沉淀着英美国家历史的各种文化因素。诗歌中包含着诗人迥异的文化背景,诗歌作品只有放到其历史背景中才能挖掘其意义(王艳文,2013)。所以,挖掘诗歌的含义,了解诗人的文化背景,是理解诗歌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英美诗歌教材除了向学生介绍诗歌本体外,还应涉及对诗人文化背景的简要介绍,也应加强中西文化比较方面的注释、讲解和思考题。另外,编写英美诗歌教材,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浅显简明的语言,不宜直接引用西方编者使用的语言,而且还应重视多样文化的呈现。在这一方面,刘炳善教授的《英国文学简史》堪称佳例。
4.3以诗歌促进心智
文学是人学,使人了解历史,洞察文化,促进心智,提升品质。通过阅读诗歌,在了解诗人创作心理过程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心智的发展。王艳文(2013)谈到,诗歌是文学对外观世界和内心自省的敏锐折射。诗人对客观世界具有超越常人的敏锐度和感悟力,他们常常会对普通人觉察不到的细微差异做出反应。诗歌中不仅包含诗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描写,也蕴含着诗人对外部世界的深入思考。学生可从中观察诗人的内心世界并从中受到启示和影响。因此,教材要在这一方面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心智和思维。
4.4以纸质教材带动新形态教材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过程中,纸质教材是学生接触诗歌的唯一途径。在现代的英美诗歌教学中,纸质教材仍应是主导教材。当然,其他形式如慕课、视频、抖音等新形态也很重要。但抖音等新形态对于诗歌的呈现是没有经过编辑审查的,是个人行为,读者或听众(观众)难以把握其意识形态和思想性。
因此,纸质教材之所以仍然占主导地位,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其一,纸质教材内容丰富,文字与图片结合,可系统地将所授内容呈现出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学习碎片化;其二,纸质教材保证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只需携带教材,便可随时随地翻阅,能及时学习并巩固所学内容;其三,纸质教材经过编辑审读、加工和审查后再报送相关部门,层层把关,能确保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学科知识的准确性和健康向上、立德树人的思想性。
2000版《大纲》将网络技术加入新时代外语教育中,保证了教材的趣味性和易读性。大学生当前的年龄正是愿意快速接受新鲜事物,追求新奇的阶段。使用手机上网查阅信息和资料也是其普遍特征之一。因此,将纸质版教材伴以新形态呈现,符合当代青年的学习方式,势必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5纸质教材与网络课程互为补充
在当今社会,原有的单一纸质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英语学习途径的改革和创新。如今,学生只需使用智能手机便可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各个学校都在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使学习变得愈加方便。
刘海涛(2020)认为,教材应与慕课(在线开放课)紧密配合,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整理与重组,注重在教材中呈现反映事物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的知识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慕课内含有无限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仅通过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便可轻松获取。
目前,由黄宗英、李正栓、章燕等主持的英美诗歌欣赏或选读类课程已经加入中国慕课平台并获得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格。例如,李正栓的《英美诗歌欣赏》课共计32个学时,内容包括英国诗歌和美国诗歌两个部分,根据英美诗歌发展的历史,选取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8位诗人的38首优秀诗歌作品。学生可从中体会英美诗歌发展的轨迹和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与风格,从而深刻了解英美历史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精髓,并归纳英美文化与文学的共性和个性。该课程自2018年12月开讲至 2021年12月结束授课期间,慕课平台共开课8次,每周开课3至5小时,每次听讲人数均达1000人以上,最多可达4000人以上。学生可在课堂聆听诗歌朗诵、难词讲解,课下通过测试完成学习。《英美诗歌欣赏》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打造新时代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英美文学“金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与研究能力,其整体素养也得以提升。
5.结语
一个好的专业必须由好的课程体系支撑;要完成课程教学必须由合适的教材做依据;好的教材需要由优秀的师资去讲授。当教材与课程都具备时,能否落实立德树人,关键在于优秀的教师及其得当的教学方法。当代高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是立体的、全面的,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今后在改进教材内容与形式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思想道德的培训。英美诗歌教材编写者应该牢记,在向学生传递文学语言之美的同时,还应塑造学生的个人品德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