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2022-02-03陈钰霜
陈钰霜
(厦门市儿童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不合理使用则可能成为疾病风险因素,影响治疗进程,直接或间接导致治疗失败[1-2]。儿童属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在生长发育期间出现一些威胁儿童成长的因素,就会影响其生长,相较于成人,儿童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肾功能不成熟,在临床药物期间,对于服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有着显著特点,尤其是与成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4]。因此,如何设计给药方案、如何选择药物、如何调整给药剂量在儿童药物治疗中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抗菌药物在我国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各种抗菌药物种类也逐渐增多,对于药物的使用频率也有所增加,而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内容[5-6]。此外,卫生部于2011年发布《关于做好抗菌药物全国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医师参与纠正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审查抗菌药物副作用[7-8]。故本研究对我院抽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9000张处方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处方点评干预措施对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以2021年3月为处方点评时间节点,随机抽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未进行处方点评的4511张处方作为对照组;抽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实施处方点评的4489张处方作为干预组。干预组4511例处方中男性患儿2348例,女性患儿2163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4.58±0.76)岁;对照组4489例处方中男性患儿2341例,女性患儿2148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4.49±0.88)岁,两组处方患儿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处方点评及干预方法
在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期间需要建立处方点评小组,并建立完善的处方点评制度及规范化的处方点评管理制度,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10]为依据,基于四查十对原则,对抽取处方进行分类、筛选、点评、归纳、汇总。
干预措施:不定期对门诊医师开展抗菌药物门诊合理使用培训,对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其中包括抗菌药物用药情况、无指征用药、用量不合理、遴选药物不适宜与剂型不适宜等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每月对儿科门诊不合理处方情况汇总,在院内公示,并纳入医师绩效考核。对突出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献计献策,并与科主任、处方医师直接进行沟通,以引起重视并整改。
1.3 评价指标
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多联用药率;
②不合理用药处方包括:遴选药物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选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
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多联用药率降至20.41%、17.40%,低于对照组的41.59%、37.73%(P<0.05)
表1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n(%)]
2.2 不合理用药处方
统计干预组中遴选药物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的不合理用药处方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n(%)]
3 讨论
儿童生长发育具有其特殊性,免疫系统的不完善使其易暴露于各种致病菌。因此,抗菌药物在儿童群体中广泛使用,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1-12]。抗菌药物种类纷繁多样,儿童又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用药对保证儿童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在儿科临床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保证儿童用药安全仍然是临床研究和药学管理的焦点。
综合文献分析和本院门诊患儿抗菌药物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抗菌药物遴选不适宜:由于头孢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药物半衰期长、不良反应较少等特征,其较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更广泛应用于儿科感染性疾病治疗[13-14]。由于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的不熟悉等因素,在对抗菌药物选用期间,并没有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而是直接给予儿童广谱抗菌药物的治疗,这就导致存在抗菌药物遴选不适宜等问题。(2)无适应证用药:在儿科门诊处方分析调查中,发现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仍然存在,尤其在某些呼吸道和消化道诊疗中尤为明显。70%~8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部分医师在无明确细菌感染指征的前提下,仍首选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15-16]。(3)给药途径不适宜:尽管我国已出台多项关于加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政策法规,但抗菌药物在儿童群体中的使用频率仍较高。在查阅门诊处方时,发现抗菌药物在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仍存在较高占比,这是因为在儿科用药期间,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口服抗菌药物。相较于口服抗菌药物,注射剂具有起效迅速的优点,但是注射剂给药快,也会在一定程度增加患儿的用药风险。
本研究对儿科门诊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建立处方点评干预儿科用药之前,儿科患儿患病后医生主要选用抗菌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损害肠道,如果在治疗中患儿没有明显感染迹象不要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需要根据儿童体重或体表面积确定抗菌药物使用剂量。90%以上的儿童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对于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少数患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继发性疾病[17-19]。而医师往往经验性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不仅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影响患儿机体菌群平衡。因此,需要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准确分析患儿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治疗,降低临床滥用抗菌药物的发生率。同时,干预前也存在用法用量不当的情况,例如4岁以下支气管肺炎儿童治疗中,由医生决定静脉注射头孢类抗菌药物,由于注射后药物作用强且不易逆转,可能会引起静脉炎、过敏、肉芽肿等,还会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硬化、感染等,为此,为了减少抗菌药物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可以口服的患儿在治疗中应尽量口服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具有良好的临床与药学知识,可以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抗菌药物的性质、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帮助[20]。审查处方可以及时发现不适当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尽可能降低耐药菌的发生[21]。对发现问题记录汇总及时应对问题并进行干预,并对汇总的所有问题基于每月为主,向质量控制部门报告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可以将以往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避免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培训不断加强医师对抗菌药物的认识,确保在临床儿科门诊用药中提高药物质量,促进有效用药。本研究表明,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多联用药率、遴选药物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情况均优于干预前,说明实施处方点评干预对改善儿科门诊中抗菌药物安全合理使用具有极积效果,提示处方点评干预对可较好的纠正医师处方开具不合理情况的发生。
通过本次研究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对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提出几点建议:秉持儿科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必要性原则。儿科门诊医生应尽可以减少使用抗菌药物,如果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剂量则需要根据儿童身体发育阶段而定,频率应考虑到药物本身的代谢特性和药代动力学。此外,儿童用药应严格控制适应证、禁忌证、靶点药物,根据儿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尽量少用、清清楚楚,懂得自控。
综上所述,处方点评在儿科门诊用药干预中,可以及准确分析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不当情况,通过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