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普外急腹症的效果分析
2022-02-03蔡骋
蔡 骋
(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主要临床表现。急腹症具有发病的时间短,病程急、疾病发生后的进展是相对较快的、病情重的临床特点,需要尽早治疗,否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外科急腹症患者临床症状大多以腹部疼痛为主,因此,应注重改善腹痛症状[1]。以往临床常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在急腹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急腹症的发病与药物刺激、细菌感染或创伤等因素有关,急腹症也多为感染性疾病。但是,近几年,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严重,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大量并发症,不利于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并不能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腹腔镜技术在近几年的兴起,为急腹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临床价值,具有微创优势,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2-3]。基于此,本文对外科急腹症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展开调查,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7年2月-2020年12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200例急腹症患者为调查对象,常规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49人和51人,年龄的平均值为(45.06±3.12)岁;研究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52人和48人,年龄的平均值为(70.11±2.82)岁为。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本研究内的治疗手段;(2)入院及术中均被确定诊断;(3)住院病历齐全。
排除标准:(1)因其他疾病手术治疗;(2)绝对禁忌症;(3)相关的药物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治疗方案为腹腔镜检查,对接受完整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了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观察患者的相关症状与体征,提供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平卧位,在脐下行10 mm切口,创建人工气腹,进行腹腔探查后,腹压维持并控制在12~15mmHg,对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确认腹腔的实际情况,找出腹腔内部相关出血部位和诱发疾病的病灶,确认病灶的方位,并进行处理。依据实际临床症状及相关表现,并根据所发现的腹腔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考虑到在手术操作时根据患者所发生的疼痛并且明确相关的位置,可以在微创镜的详细观察下做出较为合理的相关调整。随之将标本经脐孔取出,并将收集到的病变组织放置到标本袋内。
研究组治疗方案为腹腔镜手术+药物治疗,为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手术后,为患者提供阿米卡星治疗,选取阿米卡星7.5mg/kg,每12小时进行静脉滴注,根据情况,提供止痛药治疗(吗啡5毫克),结合患者的疼痛程度,适当增减剂量。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为患者配置合理的饮食,确保患者饮食均衡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统计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评价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
(1)治疗效果分析,将其分为显效(患者腹痛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有效(患者的腹痛症状有所改善,疼痛缓解,指标恢复);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标准)。(2)分析并发症,通过对感染、腹泻、肠粘连等进行评估。(3)生活质量分析,生存质量测定(WHOQOL-BREF)领域得分计算其平均分再乘以4得到。(4)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情况对比(n/%)
2.2 并发症分析。
研究组并发症几率(1.00%)低于常规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几率对比(n/%)
2.3 生活质量分数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生活质量分数较常规组更高(P<0.05),详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分数对比
2.4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分析
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常规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均处于7~14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52±3.12)d,研究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均处于4~9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5.25±1.85)d,t=9.0151,P<0.001;研究组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对比
3 讨论
急腹症是一类型的疾病的总称,主要是指患者腹部相关脏器中,出现的一种急性疾病,通常是因为患者的腹部或盆腔脏器在疾病的影响下,出现了急性炎症、穿孔、梗阻、绞窄或血管栓塞等,而上述的因素可能造成了相关疾病的病变部位急性病变,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一种类型的急性腹痛结合[4]。因在疾病发生在肉眼不可见的腹腔内部,故在此类的患者中,以严重腹痛为最初临床表现,随之伴随着其他的相关症状及表现出现,而在疾病整个发生发展中,腹痛是表现最为明显,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相关症状[5-6]。
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临床治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此项技术日趋成熟,使临床治愈率有所提升,因此,此项治疗技术在未来也势必成为众多外科手术的标准[7-8]。急腹症作为外科中发病危急的常见病症,临床应用腹腔相关手术治疗相对其他疾病治疗具有更多的优势,由于腹内手术范围具有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操作时通过腹腔镜的协助,不会对其他组织或脏器造成损伤,反而还能够在腹腔镜作用下,将病灶组织进一步扩大,使视野更加清晰,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患者病灶组织的方位,从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虽然它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是患者术后仍然会有一些并发症以及相关症状,如炎症所导致的术后感染等其他的不良情况,由此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预防感染,提高治疗效果[9-10]。对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来说,抗菌药物治疗主要在术后或术前,并结合患者手术位置及病变组织来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药物产生的影响及效果也不同,一般可结合患者的致病菌群进行药敏分析,并根据其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术后为减轻患者疼痛,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帮助患者降低疼痛感,减轻因为疼痛带来的身体与心理不适,增加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舒适度,并且可以提升术后的康复效果。而在对于术后抗菌药物的选择是较为复杂的,需要基于患者实验室回报结果的分析,且一般需要医生对患者的致病菌做出准确诊断后,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抗菌药物的应用在手术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普外科急腹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应了解抗菌药物仅能够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够完全独立代替其他操作及治疗手段,因此,要特别重视患者术后的切开感染灶引流等治疗,以获取理想的临床效果。文中经研究成果分析,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在并发症几率上为(2.50%),对比常规组更低,P<0.05。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联合药物治疗对感染的控制更佳,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使用止痛药物的治疗可以减轻因为机械性创伤造成的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快速的康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生活质量分数相对更高(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急腹症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内的疼痛感更差,住院时间较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效果较好,且可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