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画荷:守住心莲,常常期盼
2022-02-03余徐刚
文/余徐刚
托物言志是中国画的一种常用表现手法,或者叫托物寄情——看似画中是山水花鸟等景物,实则是画家在表达内心的情志。八大山人尤为偏爱这种手法,这可能与他的身份有关。作为明朝的没落宗室子弟,他背负着沉重的枷锁,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所以,他借笔墨宣泄内心的愤慨与不满,感慨命运不公的同时又常常抱有期待,不甘沉沦。
八大山人爱荷、赏荷、梦荷、吟荷、写荷、画荷。这幅《河上花图》作于他晚年,画面传达出了他落魄、孤寂而又高傲的心境。荷花可谓是他生命中最圣洁的象征,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述的那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画卷长近13 米,开篇满塘荷花,千姿百态,或映日盛开,或含苞待放,与荷叶互成一体,给人气势磅礴之感。荷梗圆劲挺拔,迎风摇曳,俊逸多姿。山石一角与荷叶相掩映,在柔和之中注入力量。画面中浓墨浅染,处处留白,这就是八大山人“墨点无多”的手法,处处留下意想的空间,像是在等待有缘人能够读懂他孤傲不群的内心。
八大山人
原名朱耷
明末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被誉为中国画一代宗师
擅长写意花鸟
▲《河上花图》全卷
▲《河上花图》局部
八大山人的花鸟水墨画承袭明末陈淳、徐渭的画风,但他更胜一筹的是用笔更加肆意洒脱,构图更加天马行空。在《河上花图》中,他选取仰视视角,用笔上综合正锋、侧锋、顺锋、逆锋、勾线、泼墨、点染等技法,笔墨所到之处,如惊涛拍岸,使人心胸为之开阔。大面积的荷叶和小巧的荷花相互穿插,各种景物相互映衬,淡墨与浓墨相互交替,层次丰富,韵律鲜明,充分展现了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特点,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脱俗之感,余味无穷。
著名评论家朱良志言:“八大是生活在污泥中做着清洁的梦。”八大山人的生活是清苦的,但他时常抱有一颗慈悲之心,用毕生的精力去打破章法。这种打破如破茧成蝶,过程注定是痛苦的。他用常常期盼的心为自己的精深世界创造出了一方大大的天地,为世人留下了一座难以攀登的艺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