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互动研究
2022-02-03范君
范君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在中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一直受到较高的关注和重视,伴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在互动中使高职教育的内涵和形式更为丰富、不断创新。应该看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让思政教育拓宽了边界,同时思政教育也为校园文化提供了建设思路和价值导向,两者相互推动又不可替代,当前作为高职院校的从业者,就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互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魂,是学校长期办学的历史积淀,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精神和校园风气,在提高师生士气、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氛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夸张地说,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如何将学校的各类建设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成为了高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议题[1]。校园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并不断探索出两者全新的互动模式和创新内容是未来的趋势。第一,高职院校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如何将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完美结合、进而提高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是每所高职院校都应该认真思考的方面,也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第二,在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这方面很多高校已经有了诸多的研究和尝试,但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不少高职院校做得并不十分出色,本文的研究将会有直接的实际意义。第三,在国际国内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和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文化自觉和自信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式方法。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越发深入,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开始效仿各类综合性院校结合自身的学校历史、学校特色、培养目标等开始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形成了各具特色、多种格局、多种层次的校园文化。其一,互联网时代成长下的新一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内容多样,思想意识不断受到外来西方文化的冲击,对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难免出现偏差或误解,甚至有些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在建设中必须要面临的思政教育难题,如何在建设校园文化中不断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其二,一些高职院校过于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所谓校园精神文化即学校的内涵精神,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认知、意志、心理形成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的文化内容,而这方面也是思政教育的主攻方面,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忽略了,仅仅一味强调硬件建设。其三,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目标层次阶段性任务不清晰,眉毛胡子一把抓,哪里缺少建哪里,没有阶段性的建设目标,且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教育教学的管理手段,而忽视了其更为重要的凝聚、激励、引导功能,更别谈思政教育的融合开展了。高职院校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整体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在此基础上开展思政教育;最后,大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特性少、共性多,缺乏对学校本身特色、历史的凝练和凸显,校园文化建设千篇一律现象较多,无法体现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历史沿革。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探析
前文已经提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思政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引导和方向,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展了校园文化的边界。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正在规划中蓬勃发展,每所高职院校都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有各自学校的办学特点,还必须要有政治高度,要反映时代主旋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主线,让思政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反映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中[2];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和途径,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是硬件建设或软件建设都应该将思政教育放在核心位置,通过在校园文化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最终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师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引导,特别是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应该被积极引导和塑造,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创新的动力,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促进了教育效果的发挥。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互动措施
在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融合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忽视了三全育人的核心需求和作用。还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化不够,仅仅停留在举办活动的阶段,缺乏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融合方面可以尝试以下举措:
(一)强调精神引导的作用,推动精神创新引领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区别于综合性大学的最大特征是“工匠精神”的深入人心,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集中体现在“工匠精神”中。在校园文化建设硬件方面,可以围绕“工匠精神”打造有学校历史积淀特色的博物馆,如“工业博物馆”等,也可以在校园内制作代表工匠或知名校友的雕塑等,或是制作文化长廊等,在硬件方面让学生眼前一亮,在校园内塑造更多的可能性,在精神方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引导。除此之外,校园内还应该重视广播站、宣传栏、led电子显示屏、主题活动等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和正确的政治导向,让学生有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能力,通过举办校内专业技能比赛或优秀校友分享会等,来激发学生作为技能技术人才的自豪感和创新意识。在校园文化软件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融为一体,通过校风、校训、学风等方面给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除了树立了正确的导向,也为学生提升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如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课程中更多的包含了实践实训环节,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可以更多地重视学生对自我的认同这方面,多宣扬技术技能方面典型人物的先进事例,将“工匠精神”宣传发挥到极致,让学生有更高的自我认同和归属感,这也会客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个人道德素质等品格[3]。
(二)提高基础保障,完善互动机制
在基础保障方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制度体制是否完善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的互动创新方面,制度有着引领的作用,改变过去落后的传统互动体制机制是根本。第一,从学校顶层设计出发,全校应该达成共识——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培养生产线上的工人。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结合每所学校自身的特色,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归属点,在此基础上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当两者的最终育人目标一致后,才能进一步发展更深层次的互动。第二,做好相关的制度建设的反馈机制建设,确保两者互动机制能够反映全校师生的意愿和诉求,进而真正为师生服务,并按照原有的既定目标发展和执行。第三,在体制机制中一定要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明确校风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工作任务,充分地发挥校风建设的思政教育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如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特色,设立教育基金,帮扶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或得到更高的学习平台机会;给予优秀的学生更多的奖励支持,促进学校校风呈现良好的正面导向作用。
(三)建设一支优秀的互动队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互动离不开一支优秀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队伍,这是互动创新的人才基础,并伴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不少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由党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在具体的负责工作人员筛选中,一定要注意将思政教育的老师融入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内容的把关和审核,如浙江某高校的博物馆在开馆后就被人多次发现出现了学校历史内容严重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不仅是对学校的抹黑,也是意识形态方面重要的疏漏,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互动不仅是创新的举措,更是一种必需的环节,具体从事此工作的老师必须是完全胜任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两方面工作的人,由此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四)高度重视、科学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
当今高校的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互动中当然也离不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所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即在互联网弘扬社会主旋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从网络传播特点入手,传播校园正能量,在传播校园文化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开展,通过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充分展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效果。
五、总结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均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强基工程、铸魂工程。不少学校已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了校园文化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学校风格的创新课程体系,例如在通识课程建设上不断发力,通过院士等优秀专家学者领衔、升级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模式等一系列举措,将“课程思政”融入“通识金课”,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等思政育人的理念融会贯通,值得其他高职院校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