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二重意蕴

2022-02-03葛学彬

南方论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课理论课

葛学彬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48)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一、时代意蕴:“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内涵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3]“四史”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客观呈现,是中国人民的营养剂、教科书。高校思政课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定盘星,面对“两个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四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历史清醒剂的作用,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为思政课提供丰富滋养。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了“四史”融入思政课的新篇章

在我们党的办学历史上,历史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苏维埃大学、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等。根据不同时期的革命任务和时代特征,先后开设联共党史、政治常识、国际常识、中国革命史、党史、社会发展史等课程,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唤醒人民大众的革命意识,培养革命群众的历史担任。新中国成立伊始,出台《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这是新中国第一份高校思政课建设方案,规定高校必须开设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历史类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党对高校思政课程设置作统一部署,标志着课程体系基本形成。1953年,高等教育部提出将“新民主主义论”改为“中国革命史”,重点强调了党史教育的核心地位。在此后的一段时间,教育部门相继出台《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改进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规定》《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这一时期高校思政课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加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先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征求意见稿》(“78方案”)、《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明确规定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课程,进一步加大了历史教育的比例。1985年8月,党中央下发《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85方案”),通知规定高校思政课开设“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并增设“形势与政策”等课程,“85方案”强化了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1998年6月,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98方案”),方案规定高校本科生思政课开设五门,“98方案”,规定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课程中融入了“四史”教育内容。2005年3月,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05方案”),规定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在其中融入“四史”教育内容。进入新时代,《关于深化新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对高校思政课开设进行了新的部署和规划,明确要求开设“四史”,并将“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紧密结合,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学习历史、主动学习历史,培育正确的大历史观。

二、实践意蕴:“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建设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4]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意义重大。

(一)明确“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内涵

高校思政课是价值观塑造的关键课程,理论性是其说服人的关键所在,理论性需要严密的历史逻辑作为强大支撑,明确价值内涵对于深入推进“四史”融入思政课路径建设意义重大。着重从三个维度来理解探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其一,从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维度着手,从坚定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建设教育强国等方面分析“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不断夯实青年学生对于“四史”的认同感,养成善于从学“史”中汲取力量。其二,从人才培养的维度看,“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营养剂,是培养大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将“四史”融入思政课有助于从历史逻辑角度增强思政课的厚重感和说服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学分析能力和历史自觉。其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维度来看,思政课中融入“四史”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政课学理性的纵深感,拓宽思政课的宽度,进一步加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内涵,让史学的纵深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邃性相得益彰。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设计

“四史”是思政课的理论源泉和深厚滋养,“四史”从“史”的视角聚焦客观事实,思政课更加注重理论性和思想性,二者聚焦的视角不同,将“四史”融入思政课须从框架设计、内涵逻辑、模式设计、机制保障等方面开展顶层设计。其一,集中收集整理、梳理归类“四史”的基础文献,通过抽象和概括,进一步明确“四史”的学术内涵与外延,厘清“四史”教育的概念边界,据此形成“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框架。其二,深入分析和研究“四史”的历史脉络、文本规范,分析思政课内容逻辑,分析典型思政课案例,深入课堂、师生中间调研,分析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探索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三,梳理“四史”中核心要素点,采集整理每门思政课主要知识点,以相关度大小为根据,分析契合度高的知识点,整理形成契合要素库,在此基础上,加大知识点之间的聚合度。其四,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网络传播学、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以思政课供给侧和需求侧为切入点,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相互衔接的教学模式探索,形成“一驱两翼三阶段”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其五,“四史”融入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二者简单相加,需要对要素库深入研究,探究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内在机理,制定建立“四史”与思政课融入跨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完整的“四史”教育融入本科生思政课建设方案。

总而言之,分析“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构建“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形成一套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路径方案,对提高思政课质量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课理论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