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有效融入成人思政课的路径探赜

2022-02-03林小慧

南方论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强国中华

林小慧

(福建开放大学 福建福州 35001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1]迈入新时代,我国在文化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中华体育精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为成人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育人价值和参考。将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有效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为育人工作注入体育精神能量。

一、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丰富内涵

将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融入成人思政课教学,要抓住其不变的传统内涵,也要深刻理解创新发展之处。

(一)中华体育精神的传统内涵

1.爱国主义是核心

体育精神蕴含于中国精神之中,爱国主义是体育精神的内核。纵观百年体育史,经历了“体育救国到健康中国再到体育强国”的几个发展阶段,“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其中的最显著特征。1917年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忧虑“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2]思考体育教育,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力发展红色体育,开展大众体育,动员百姓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时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艰难探索逐步发展为深度交融,奥运奖牌的荣誉上载满了国人的爱国情感;新时代,伴随着中国第一座双奥之城的诞生,大国担当显现,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伴随中国奥林匹克事业稳步发展。

2.顽强拼搏是实质

不惧苦累、不畏困难的顽强拼搏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实质,也是国家实现复兴伟大事业的精神源泉。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人定胜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自强不息和勇于超越的思想。回顾体育史,旧中国到新时代的奋斗者们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血液,用一个个实际行动打破了“东亚病夫”的印象,击碎了西方国家对中国体育的质疑。从“一个人的异国奥运”到间隔14年的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从“第一个世界冠军”到“女排三连冠”再到中国冰雪运动项目“零”的突破,无一不折射出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精神面貌,向全国、全世界传递着中华民族奋力进取的正能量。

3.公平竞争是精髓

公平竞争是指无差别对待、机会均等,有遵守规则和公平公正两个精神维度。一方面,公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指向,可追溯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法家所强调的重“法”守“纪”思想。韩非子重视“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要求公私分明、令行禁止,商鞅强调“刑无等级”原则,即用“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统一准绳,使法令法规具有平等性。另一方面,公平竞争也是现代奥林匹克的竞赛原则。“努力在体育运动中发扬公平竞赛的精神,消除暴力行为。”[3]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这是新时期公平竞争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写照。

(二)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新内涵

“体育强则国家强,文化兴则国家兴”,体育精神内涵相伴国家的历史任务而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体现在人民至上理念、体育强国使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胸怀。

1.人民至上的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标志。“中国特色体育事业的‘初心’就是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4]本质上来讲,体育承载着强健体魄、健全人格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核心围绕民生健康、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体现人民至上的理念。习近平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5]新时代体育精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美好生活和全面发展的诉求,发展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贯彻“健康第一”理念落实,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

2.体育强国的使命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要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局之中,《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019)进一步明晰了要“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十四五” 体育发展规划》(2021)规划了体育强国建设的远景目标,即“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当前,我国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道路大踏步迈进,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之间的连接,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全新认识,增强了人民群众体育强国的使命感。

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

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另一个内涵表现在重视体育在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担当作为。一方面,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存在内在的契合和共同的价值准则,且目标一致,都共同指向人类美好生活建设。“从理论渊源和价值取向上考量,中华体育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思想形成的同源性和价值取向的趋同性。 ”[6]另一方面,体育是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传播友谊以及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平台。随着体育交流加深,体育外交不断为塑造国家形象加分,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对外传播得到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仰旗帜树得更牢。

二、将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融入成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是新时代中国体育的灵魂,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将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融入思政课,对成人学生领悟和参与体育强国国家战略有现实意义,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

(一)是立德树人的应然之举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正确价值观的首要内容。毛泽东曾言,“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7]思政课是落实这个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把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与思政课较好地融合,及时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入教学,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引学生廓清思想迷雾,有效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结合党和人民的奋进历程,把百年体育发展史凝结的体育精神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增加对党的历史了解,真正读懂中国共产党,不断涵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帮助学生牢记时代新人的初心使命,与时俱进、奋发有为。

(二)是助力体育强国战略实现的现实需要

体育具有改变世界、改变人的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指体育精神对人的强大塑造能力,以及对国家、对整个世界的强大影响力。体育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体育精神软实力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019)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表明了中华体育精神成为在体育强国战略中的“软实力”,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利用思政课解读体育强国战略和中华体育精神,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了解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把握时代脉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把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切实将实际行动与弘扬体育精神结合起来,创新体育文化,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三)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

思政课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关键一环。“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8]体育史上的故事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讲好思政课既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来谋划,以立德树人根本目的为基点,提供有力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同时又要结合从故事中阐发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丰富内涵,使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主动汲取精神养分,用体育精神感染人、培育人,传递体育精神能量,凝聚爱国主义教育的磅礴伟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

三、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与思政课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提高政治站位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学生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老师要“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9]“教师要成为大先生”[10]“好老师”“大先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政治正确,对于思政教师来说,不但要守住政治红线、把准价值取向,还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和牢固的理想信念。办好思政课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关键,打造一支站位高、信念牢、业务精、视野广的思政教师队伍,发挥思政课对青年学生正确思想价值引导的功能。因此,要积极主动将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到思政课中,通过课程教学、自主研究等适当方式来向青年学生传递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厘清意识形态领域的困惑,纠正错误观念,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以问题为导向

开放教育成人学生有着独特性,大多具有在职在岗背景,社会性和成熟度比较高,价值观也相对比较稳定,但他们也有理论学习、团体生活、健康体魄、锤炼品格的需求,相比于普通大学生更加厌弃理论灌输,并且存在工学矛盾。因此,要抓住这两个问题,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足额开好思政课,把体育精神融合到各门思政课中去。例如,可以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立足有关“中国精神”章节内容,设置专题讲解中华体育精神,探索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理论支撑、实践来源和精神要义,真正读懂这一概念和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章节引入体育精神来阐释文化自信和体育外交等内容,加深对这方面内容的理解,筑牢思想根基、树立“四个自信”。另一方面要结合成人学生开放教育实际设定课程模块,缓解解决工学矛盾。理论讲解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配合,既能讲好体育精神的价值意义,又能解答学生的困惑,引领学生用精神的力量落实行动。

(三)注重价值引导

第一,结合历史谈精神,做到体育历史知识、体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通过加强党史、国史上的体育事件梳理,把简单的符号化认知上升为情节认知,继而拓展到精神实质的把握。习近平体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实践是学生学习的现实教材,女排等典型事例为思政课添加了丰富教学案例,这些丰富的史料传递着深刻的体育精神。第二,结合理论实现价值引导,引领学生弘扬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涵养爱党史爱国情感,自觉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结合学术讲政治,用透彻的学理讲明白科学的理论,把最前沿和最先进的理论创新融进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建立正确思想认知,强化责任担当,发挥成人学生“知与行”结合的先天优势,把体育精神与实践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强国中华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