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综述

2022-02-03吴晓翠

南方论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界中国共产党建设

吴晓翠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肇庆 526000)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寻梦、追梦,圆梦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一个个伟大成就的凝结,对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学界开始日渐重视中国共产党形象这一命题。基于不同的学科、视角,提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研究范式也呈现多元化,相关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上升态势。

截至2021年5月,以“中国共产党形象”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可检索到的相关学术期刊论文226篇(2021年在中国知网上可检索的期刊论文是53篇,占四分之一左右),学位论文40篇(2018年之前中国知网上可检索的学位论文均在1-3篇,2018-2021年中国知网上可检索的学位论文均在6-8篇),中国知网上的发表年度趋势图显示,以“中国共产党形象”为篇名的论文呈现迅速递增态势。但是,以“中国共产党形象”为篇名或主题的专著却不多,当前仅有《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新时代大党形象》等5本专著。因此,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尤其是2018年开始,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其中,研究成果较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概念的界定

“形象”“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形象”“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国家形象”等概念,存在相互交集的部分,厘清它们之间的相互界限和关系仍然是一个崭新课题。

当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概念界定,较多地从本国政治实际出发,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概念体系。不同于以往西方学者雷厄姆·沃拉斯基于西方政党特点所阐述的 “政党形象”的概念界定。总的来说,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界定大体上取得了共识,即“中国共产党形象就是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1]04李忠杰认为中国共产党形象是“基于自身本质而表现出的状态和面貌,通过向外部展示和传输某种信息,然后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党的总体面貌的认知结果和价值判断。”[2]高晓琳、谈思嘉认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就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党的性质、宗旨、任务、指导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感觉认知和价值判断。”[1]29张书林认为中国共产党形象是“中国共产党的客观存在、外在整体表现……人民群众基于党的客观存在……对党的综合面貌所做的认知评价…行动逻辑。”[3]综上梳理,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概念界定,普遍着眼于三个关键要素:即主体、客体、中介。阐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内涵不同于西方,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其本质,通过媒体、口号等中介,在国内外群众心中的反映。目的是通过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评价,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路径

构建什么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学界不同学者基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路径选择。学者提出的建设路径既显示出了个性,又凸显了共性。

个性,表现在学者关于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手段和方法不同。有些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应融入企业识别系统(CIS)的方法,根据CIS理论的不同维度有针对地推进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陈飞龙指出要根据CIS理论从“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4]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从党员塑造、党的特定名称、标准等进行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共性,表现在学者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内容和着眼点相同。大部分学者都强调党的个体和整体(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传播载体(较多地集中于新兴媒体)、党的自身建设、现实成就,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着眼点。郭国祥、向燕君总结了8个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路径,排在第一位的是党的自身建设,他们指出“坚持从严治党是形象建设的根本前提。”[5]同时,郭国祥、向燕君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党的领袖)是形象建设的“金字招牌”、新兴媒体和当代人民实现的伟业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重要支柱。文红玉、顾巧总结了5个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路径,文红玉、顾巧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要从“党的个体和整体、有声推送和无声展演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和新媒体相呼应”[6]等途径和手段进行构建。齐卫平强调指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三件大事是回答干成了什么的核心话语,把我国建设成为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回答还将如何干的核心话语。”[7]综上梳理,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路径,不同的学者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可以发现,虽然所提出的方式、方法存在差异性,但是,在个体和整体(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传播载体(较多地集中于新兴媒体)、党的自身建设、现实成就等方面存在高度一致。

三、关于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历经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呈现了不同的特征,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

目前学界,关于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延安时期、抗战时期等历史阶段。刘克利、冯誉萱以抗战时期这一重要历史阶段,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塑造的历史经验。刘克利、冯誉萱通过对比的方法,论证了抗战前后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认知,指出“通过政党领导人形象、外国记者等积极主动的对外宣传举措,有利于消除国际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偏见甚至是诋毁,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8]李东朗、罗微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形成国内外人民广泛接受和赞誉的良好形象,他们认为辉煌的战绩、坚实的群众基础、党自身的建设等方面,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关键因素。李东朗、罗微指出:“战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共的认识和好感”[9]113;“中共清廉勤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获得了全国各界广泛的好评。”[9]113单文波以党领导下的翻译活动为视角,认为翻译活动(马克思主义及其他外国文艺作品的翻译和传播)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单文波指出:“中共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领导的翻译活动。”[10]综上梳理,关于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学界研究成果较多地集中在延安时期、抗战时期等历史阶段。但是,关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等历史阶段研究成果不是很多。

四、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困境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聚焦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困境,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应有之义。

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困境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散见于相关论文和书籍的部分篇章,篇幅不长。高晓琳、谈思嘉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中共17节内容,其中仅1节的内容,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困境。高晓琳、谈思嘉指出:“面对当代世情、国情、党情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变动”[1]198给党的形象建设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并强调要着眼于当前的困境,从国际形象、执政能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主流舆论四个方面加强党的形象建设。杨婷从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的视角出发,在博士论文的选题缘起中,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遇到的困境,她指出长期执政的考验、全面从严治党、传媒信息化发展、文化多元化等问题,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的难题。综上梳理,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困境,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所占篇幅相对有限,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综上所述: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相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概论界定、形象优化路径等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是,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在以下几个方面仍需进一步地深入探究。

第一,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阶段,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研究较少。第二,中国共产党形象与其他国家政党形象的对比性研究较少。第三,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规律性探究较少。第四,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困境的研究较少。第五,各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研究较多,但是系统性的研究较少。第六,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特征的研究较少。总之,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需要进一步地提出新思考、新思想,找到新的突破点。

猜你喜欢

学界中国共产党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学界亮点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