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2-02-03丁海琨马浩博
惠 宁 丁海琨 马浩博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8;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8)
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文化旅游产业两者是相互融合发展的观点[1],其所包含的产业类型有影视传媒业、主题公园、会展及文创产业等[2-4]。透过现象看本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质就是两个产业要素在耦合基础上融合为一个创新系统[5],其表现为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旅游活动为载体的多层次、多要素结合起来的一个综合性产业集群[6]。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发展陷于长期衰退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从不同的视角对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以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行总结,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特点
原国家旅游局和原文化部于2018 年3 月进行合并,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更便于从行政管理上指导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持续推进的“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双循环”等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从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业界的发展实践来看,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从前期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开始,到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涉及众多研究领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呈现突出的时代特色
从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的阶段性进程看,在研究方向的把握、研究论题的聚焦点、研究内容的具体性等方面都紧紧与我国时代发展的大环境和经济生活的发展规律相吻合,直接反映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及其相互融合发展的现实轨迹、演化过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成为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色[7]。因此,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不仅要从理念、资源融合方面展开,还要从实现技术创新作用以及不同地域、产业协调发展方面落地,做到提质增效、高质量协同发展,最终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呈现较强的理论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大力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学者提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旅游者个体参与创造文化旅游体裁的过程,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平台和载体,为连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旅游者个人与群体建构了一个有效通道[8]。文化和旅游部提出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并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引导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紧密结合、与我国学术理论的发展紧密相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资源基础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等为这一融合过程的解读提供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并促其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鉴于对文化和旅游概念与内涵的丰富性以及二者外延存在的模糊性特征[9],对两者关系的深层逻辑思辨、多维视角透视、多元化的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共同的认知。
(三)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方法呈现多样性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方法从最初多采取论述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不断借鉴经济学、社会学及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逐渐引入了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等,并发展到实地调研、统计与计量分析、地理空间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在研究方法上不断创新[10]。黄锐等结合42 家文化旅游上市企业财务报表中相关数据,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及其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了政策的作用发挥对相关产业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作用在长期看并不是持续稳定的结论[11]。徐翠蓉等通过运用熵值法构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各个省份之间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两者之间耦合关系明显,但耦合协调性不高,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发展的相对不平衡状态是影响两个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的重要原因[12]。
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的研究
(一)基于不同领域的实践研究
一个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并能打造优势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具有有效的手段和高效的传播方式,是做好城市文化旅游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宣传推广等方面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文化旅游产业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发展城市文化旅游、打造一个城市的文化和旅游名片,是很多城市的发展愿景,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并且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13]。工业文化旅游开发不是工业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融合在历史积淀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孙志伟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业旅游与工匠文化融合、工业旅游与军工文化融合、工业旅游与红色文化融合、工业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工业旅游与城市文化融合、工业旅游与地域文化融合等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的实现路径[14]。王鹏云等通过对乔家大院的实地调查,把住晋商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度分析其发展过程和现状,针对存在的过度商业化、宣传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晋商文化旅游的优化路径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15]。张军谋从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模式出发,对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指出了甘肃省红色旅游在资源规划开发方面缺少整合、产品形态单一、营销方式缺少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并创新地提出甘肃省红色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16]。
(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融合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两个产业表现出形式上的融合,更是包含理念、职能、市场、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实现融合的过程[17],是在无形形态下蕴含着多元化的有形形态的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形态也呈现出多种形式。“文化+”和“互联网+”日益成为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得益于技术创新拉动、政策限制放松和消费需求推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产业融合态势全新模式正在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产生深刻影响[18]。文化产业包括传统文化、流行文化、演艺文化、电影文化、动漫文化等,与旅游产业关联度极高且可转化成为打造旅游产品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不同地域特色文化的地理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品开发等对相关文化产业、地域文化的影响也逐渐扩大,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脉动,也是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变化的积极回应[19]。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起到主导作用,多种形式的资本、各种各样的资源通过市场进入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加速了两者多元化的融合过程。
(三)基于不同地域特色的实践研究
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结合历史文化和特有的地质风貌等旅游资源。王一卜以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的甘肃省为例,探讨了如何发展多元化文化旅游产业[20]。唐代剑等通过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揭示我国文化旅游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我国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是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方向[21]。古亮锋、庞颖怡认为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围绕品牌创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企业培育、旅游人才培训等方面[22]。徐有威、张胜提出利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小三线企(事)业单位蜕变的乡村工业遗产,通过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以此改善当地乡村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23]。李俊霞分析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其在兰州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黄河文化资源研究,通过打造核心品牌、加大宣传、培养产业集群、实现上下游和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24]。刘少艾、林迎星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拥有的丰富历史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其是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25]。
三、进一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一)做好政府引导,统筹协调发展
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既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还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些都需要政府做好产业规划和发展引导。一是政府切实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中做好规划者、协调者,立足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整合资源要素,通过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提高引导方向的把控力度,规范市场和业界的行为。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和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将政府引导工作与市场调节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二是政府要统筹地方、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发挥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职能。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协调各部门、各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三是健全完善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的监督责任,健全管理机制,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个公平、有序、合理、开放的发展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二)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发展动能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技术,丰富了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一是要推进和利用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运用,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如利用AR、VR、MR 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文化旅游形式,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提高文旅产品的吸引力。二是要加强旅游信息化发展,通过服务智能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如推广在线预订、网上支付、智能导游、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的应用。三是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的针对性,扩大旅游产品的渗透力、感染力,促进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26]。四是大力推进文旅产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正在改变文化旅游产业的运行模式[27],相较于传统运行模式显现出更为高效的运行效率。
(三)市场多元对接,产业多元融合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文化+旅游”与其他多种产业的对接,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功能也将更多元化。一是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实行全方位的市场对接,文化旅游业也不能仅服务于旅游者、旅游企业和经济发展,更应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美丽乡村和文化强国建设,实现文化旅游多元化、外延式发展[28]。二是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放大产品和服务功能的供给能力及作用发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要对消费者精细画像、对消费需求精准定位、产品和服务实现优质化[29]。三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逐步与农业、生态、交通、体育、信息等产业多元融合,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推动力[10]。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农业、农村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依托和载体,生态是旅游发展的立足点,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支撑,未来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实现与多个行业、多个产业的多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