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与时代诉求

2022-02-03刘明华李佳华

社科纵横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党斗争政党

刘明华 李佳华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一百年前,党的先驱们以顶天立地、感天动地的伟大建党精神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铸就了党的魂魄元气和红色基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历久弥坚的精神源泉,也是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钥。透彻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价值意蕴和时代诉求,对于新形势下继续推进自我革命、进一步提升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对于“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交出更优异的答卷,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共产党为什么会产生、共产党应该什么样”这个党建根本问题的中国回答。而这个问题的由来,与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建设的科学性紧密相连。恩格斯在回顾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时曾明确指出:“经济事实在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这些阶级对立,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1]232由于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最初是分散在各地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资产者作斗争,随着交通发展和工人联合的扩大,这些“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2]40。工人阶级从自在到自为、从分散到联合、从经济到政治不断深入的斗争实践生动证明:“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3]91-92工人要组织成为阶级,首先必须组织成为政党。因为没有本阶级的政党,工人就无法作为一个阶级去行动。“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4]228。因此,共产党的产生,是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工人阶级是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工人运动是共产党产生的实践基础,但仅仅有了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还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共产党。因为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还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基础才行。“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599。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说: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最有觉悟的先锋队组织。明确了共产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追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也就有了清晰的科学坐标。

(一)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是理论源头

马克思、恩格斯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者。早在1846年初,他们就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开始为创建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做准备。1847 年,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并委托马克思、恩格斯拟定党纲。由于那时的社会主义者主要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他们凭着各种各样的补缀办法,自称要消除一切社会弊病而毫不危及资本和利润”[2]13。只有工人阶级中公开表明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的那一部分人,才把自己叫作共产主义者。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才把党的纲领命名为《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开篇就说: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的时候了。这是共产党人对自己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第一次庄严宣告:“通过对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进行共产主义的革命性改造,建立起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53换言之,即共产党就是为人类求解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源头也就在这里。远大理想的坚守和崇高使命的担当,不仅要求共产党人在理论上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过程和一般结果,而且还要在实践中成为最先进和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这是共产党人必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理论根据。《共产党宣言》还强调,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也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其本色和特质只在于:“始终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在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44这就是说,共产党人所坚持和代表的始终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所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必然的党性要求,体现着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为工人阶级“建设什么样的党”确立了基本准则,还对“在什么范围建党”有着与时俱进的思考。他们认为,是建立国际性的党、民族性的党还是二者同时并举,既要看工人运动的实际进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程度,也要考虑工人阶级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结合的状况。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属于国际性建党,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统一和斗争联合。1869 年,随着德国统一步伐的加快,“一国建党”的时机成熟了。在马克思、恩格斯“德国工人阶级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来”的号召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作为第一个民族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建立起来。鉴于巴黎公社的教训证明:“要使工人摆脱旧政党的这种支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每一个国家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4]921871年第一国际伦敦代表会议作出决议:在各国分别建立工人阶级政党。1872 年海牙代表大会又将该决议纳入第一国际《共同章程》,从而大大加速了一国建党的步伐。

(二)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直接来源

巴黎公社失败后,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资产阶级用一部分超额利润培植工人贵族阶层现象的普遍化,使欧洲多数工人党的领导人逐渐蜕化变质,堕落为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恩格斯去世后,以和平改良、阶级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机会主义泛滥起来。在此历史背景下,创新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并创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便成为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1898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就党采用的名称看,其实践活动表现出“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方面的具体内容。而列宁认为,这两种活动有着重大的差别。社会主义的工作,就是在工人中间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提高作为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对自己共同利益和共同事业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1903 年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成为独立的派别,标志着列宁主义和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 年开始的。”[5]1351919 年,列宁领导成立共产国际,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觉悟工人的拥护。为防止改良主义、和平主义思想的融蚀,列宁为共产国际起草了十分严格的接纳新党的条件,明确规定:“党的名称不只是一个形式问题,而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问题。凡是愿意加入共产国际的党都应该称为某国共产党,党的日常宣传和鼓动必须具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性质,必须同改良主义和中派政策完全彻底地决裂。”[5]2551920 年春,维经斯基受共产国际委派来华,帮助李大钊、陈独秀的建党工作,1922 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可见,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建立的。

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包括:最坚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先锋队的觉悟和忠诚,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打成一片[5]136。他强调,“对于觉悟的工人来说,社会主义是一种庄严的信念”[6]454。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无论今后的斗争会有什么变故,无论有多少局部的曲折需要我们去克服,为了在这些历史的曲折和波折中不至迷失方向,我们必须牢记“总的前景”,以便能看到贯穿资本主义整个发展过程和通向社会主义整个道路的红线,看到它的开始、继续和终了[7]459-460。列宁还指出,世界历史始终不渝地走向无产阶级专政,但它所走的远不是平坦笔直的大道,“所谓在精神方面坚持下去,就是不使自己精神沮丧,组织瓦解,仍保持对情况的清醒估计,保持饱满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5]617。列宁嘲笑资产者老爷们争论历史因素问题时,总是把无产阶级的革命决心、坚定性、不屈不挠精神这样的因素忘掉了。事实上,工人阶级的决心和坚定意志,“不但是历史的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能夺取胜利的因素”[5]121。列宁指出,是否真正履行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的义务,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的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为保证党员的绝对忠诚可靠,“全部问题在于,以健康的强有力的先进阶级作为依靠的执政党,要善于清洗自己的队伍”[5]22。列宁这些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思想,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直接理论来源,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特殊理论优势:它既不是共产主义同盟和第一国际的国际性建党思想的简单重复,也与第二国际大多数工人党信奉阶级合作、合法斗争有着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一开始接受的就是纯正的布尔什维主义科学指导,没有受到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影响,因而具有无与伦比的纯粹性、先进性和战斗性。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

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和逻辑结构,有一个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理解问题。就是说,伟大建党精神当然具有确定的科学内涵,但其文本呈现形式并非仅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表述。事实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就要”,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就有明显的承续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也曾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四个方面,并依次指称为理想信念、崇高情怀、斗争精神、道德风范。因此,应该把这些不同的呈现形式相互参照并融通起来,更全面、更深刻、更精准地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

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认识真理、开展斗争和创造价值的高尚品质、精神特质的集中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认知、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价值判断的观念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理论表达与呈现,集中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价值目标—斗争实践—价值实现”奋斗过程中“知、信、行”和“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信仰

价值理想是人们依据价值原则形成价值判断从而确立起来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价值目标。价值信仰是价值主体对价值理想的真诚认同和深刻信任,是对价值理想的不渝信念和情感皈依。中国共产党坚守的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为人类求解放、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人民谋幸福。这种对至善和大德价值信仰的追求,完全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个伟大发现而诞生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两大规律的发现,“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4]602,为“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论证和价值支撑。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信仰,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终极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真理因科学而坚持,理想因神圣而坚守,要为真理而斗争,要为理想而拼搏。这正是共产党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以及无与伦比的先进性、无私性和彻底性的崇高品格的内在根据。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选择

初心即初衷,指做事的最初意图和动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 周年讲话中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8]33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语的最早出典。使命是初心的客体指向,初心是使命的主体自觉。初心使命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存在价值的终极认知。“终极价值是那种最终目标或目的,所有较小的目标都是为达到它而采取的手段——它也是对一切较小目标进行衡量的标准”[9]19。

目的性、价值性是贯穿人的实践、认识、审美等所有活动的基本属性,人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都会受到价值选择模式的支配和制约。因此,人作为社会主体始终是价值性的存在,人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价值选择的历史。“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4]300。不是为某些人,而是为了一切人,这是共产党人基于自身的历史责任作出的价值选择,体现着从“小我要什么”到“大我要什么”价值追求的升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10]459。对这种重大责任、神圣使命的选择,决定了共产党人必然要担负最重的担子,要走最漫长的道路,要承担最大的牺牲。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际的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价值选择。正是这样的价值选择,决定了党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民族和人民。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光荣,恰恰也就在这里。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创造

价值关系的生成是靠实践来实现的,即通过主体的价值创造,使客体按照主体的需求发生转化,变成主体的生命要素和本质因素,成为对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最终使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从而达成价值理想。以为人类求解放为旨归的共产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也最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惧艰险、不能懈怠、一往无前地接力奋斗。“觉悟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应当履行它在这一伟大斗争中的职责。”[3]68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从民族危亡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是一条无比艰辛漫长的征途。“处在伟大斗争面前的中国共产党,要求整个党的领导机关,全党的党员和干部,高度地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取得胜利”[11]528。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12]73。党英勇无畏、拼搏奉献的奋斗史,生动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定律:“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13]1487。百年来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砥砺奋进的征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践履和价值创造过程。正是这一伟大实践,铸就了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革命品格,也彰显了党永葆青春、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规范

价值规范是以价值理想引出的价值原则为衡量标准,在价值创造活动中确立的如何行动的规则,它具体指导和规范着价值主体的活动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换言之,这也是判定共产党人党性觉悟、道德行为的标准。所谓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心、诚心和尽心,使党和人民感到安心、放心和宽心。“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做官,不能有私心杂念,不能有别的选择”[14]52-53。毛泽东曾强调:“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15]202这就是说,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都必须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人民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既是党的最大特点,也是党的最大优势。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从来都是检验党性高低的标准。廉洁奉公、服务人民的信度、效度,就是对党、对人民的忠诚程度。“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1]660。

总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价值观念体系,其逻辑结构是:价值信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价值选择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取向,价值创造以艰苦奋斗、无畏牺牲为路径,价值规范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标准。这一价值观念体系作为红色血脉和精神灵魂,贯穿于党认识真理、实践斗争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反映着党的历史自觉、价值自觉、实践自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发展的活水之源。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诉求

建党百年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在矢志民族复兴的接力奋斗中,传承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谱写了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的历史篇章。党自身也由创建之初的50 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500 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可以用来说明有生命力的东西,有生命力的国家,有生命力的人民群众,有生命力的政党”[15]435。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党的百年奋斗而凝练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体现着对党的精神特质、鲜明品格以及旺盛生命力渊源的深刻领悟,是党的建设理论时代创新的最新成果。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始终保持精神主动,不断引领和开拓未来,便成为重大而迫切的时代诉求。

(一)以理想信念凝聚价值共识

作为价值观核心内容的理想信念,是社会群体的黏合剂。价值目标的确信认同、利益追求的取向一致,是达成价值共识的首要条件。价值目标越是神圣,利益追求越是普遍,价值共识越是坚定不移,群体成员也就越是具有强烈的历史合理性、政治合法性和道德使命感,越容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从而更紧密地联合团结成为一个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整体。共产党人来自五湖四海,是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结合为一体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6]1004。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理论旗帜和科学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根本福祉。奋进新征程,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引领,以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17]19。

(二)以初心使命引领价值选择

基于对价值理想的期盼、追求作出的价值选择,在价值创造活动中具有强烈的定向和引领作用。因为“愿望是由激情或思虑来决定的”,人们总是在判明“什么有价值”之后确立起价值目标,再进一步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最终作出行为选择,确定行动方向。因此,责任使命是价值目标的内化,价值创造是责任使命的外化。“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满怀对党的赤胆忠心、对人民的深情厚谊、对祖国和民族的无限热爱,以坚定的意志、饱满的热情、不懈的努力,不断升华思想和砥砺行动,在各个方面把价值创造的实践推向前进。恩格斯曾指出:“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1]304初心使命说到底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立场问题,实质上就是党的一切活动的内在动机,是党一切价值创造的动力之源。中国共产党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人民交出更优异的答卷,唯有强化使命责任的引领作用,以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家国情怀滋养初心,以公仆意识践行初心,知重负重,勇于担责,才能更好地攻坚克难,积极作为,一往无前,善作善成。

(三)以拼搏奉献激励价值创造

价值理想是靠实践主体的价值创造去实现的,而实践主体的认知、情感、意志构成了价值创造的精神动力。认知清晰、情绪饱满、意志顽强,能够使实践主体在困难、风险和挑战面前,始终处于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积极主动、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保证价值创造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直至价值理想的最终达成。共产党是革命阶级的先锋队,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是其生命的要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其品格的特质。作为百年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很长,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很重,不是敲锣打鼓就能简单实现的,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面向未来,共产党人仍必须砥砺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成就而懈怠,不因困难而退缩,对一切危害人民利益、民族复兴的风险挑战,都必须坚决斗争[12]225-226。而且,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仅要坚定斗争方向、原则,以大无畏精神敢于斗争,还要讲究斗争方式、艺术,科学把握斗争的时度效,以高超的本领善于斗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初心使命坚忍不拔,拼搏奉献坚持不懈,唯有这样,才能无愧时代、不负人民,把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四)以无私奉献锻造纯正品格

价值创造始终是群体性、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实践主体一旦确立了价值信仰,也就意味着对相应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作出了明确的判断和选择,也对自身的行为取舍形成了特定的心理定势和道德约束。实践主体的价值体验和价值情感随实践效果的正反馈而不断强化,最终成了价值自觉。这种内在的价值自觉,外在表现为实践主体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10]459,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自觉。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7]12。始终不渝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复兴民族、造福人类,是党的政治本色、品格力量的根据所在,也是其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的重要原因。新时代的“对党忠诚”,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1]85,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始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新征程的“不负人民”,就是对人民饱含真情实意,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一心一意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再立新功。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光荣传统和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始终是党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根本保证。时刻保持党的宗旨意识,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民,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党赢得民心、赢得未来的凭据和底气。

恩格斯深刻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8]139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新起点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时刻牢记党因何而立、因何而兴、因何而强、因何而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8]32-33,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党建立的精神之源,也是党建设的血脉之根,更是党澎湃生命力的源头活水。赓续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保持好、维护好“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大党气象,关系着民族复兴千秋伟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途命运。

猜你喜欢

建党斗争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建党九秩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