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安州区:聚焦农村剩余劳动力 探索建立劳务合作社
2022-02-03
绵阳市安州区聚焦农村剩余劳动力“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等难题,大胆创新,探索实行“党支部+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剩余劳动力”模式,鼓励建立村级劳务合作社,实现农村集体收入和个体收入双提升。
领导重视,全面开展调研工作。安州区人社局牵头到10个乡镇、35个村进行实地调研,汇总分析村级劳务合作社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会同安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协调建立农村劳务合作社的合法依据、设立程序、运行模式等。积极主动向省农民工服务中心、绵阳市人社局和区分管领导汇报,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创新建立村级劳务合作社打下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科学搭建组织构架。着眼于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大力推行“党支部+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剩余劳动力”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村委会的公共管理作用和村级劳务合作社的经营服务作用,形成职能明确、权责清晰的村级组织运行新机制。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广泛吸纳贫困户、能人大户入社,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村级劳务合作组织章程及管理运行制度,规范经营、管理及社员的权利义务。
政策扶持,助推合作社发展壮大。建立村级劳务合作社领导机构,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注册登记、培训经费补助等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其规范健康发展。围绕提升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支持村级劳务合作社组织社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探索推行项目代建制度,将总投资小、技术含量低、劳务占比高的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以委托代建的方式交由村级劳务合作社组织实施,从而实现村内基础设施改善、社员获得劳务收入、村集体财产增加的“三赢”局面。
完善机制,保障规范有序运转。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村级劳务合作社所有收入归入集体的部分全部进入村集体账户,实行“村财镇管”,不得私存现金。鼓励合作社结合实际制定收益分配办法,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强化运行监管,制定详细的服务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明确服务内容和要求。
大力推行互融共建,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大力推行互融共建的“村社合一”,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合作社把村内的资产、资源聚合起来,开展生产经营服务,盘活农村资源,推动农村党建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大力推进社员自治,针对运营中遇到的大事难事,采取“坝坝会”的方式,让社员自己评判解决。用社员的办法治理社员的方式,让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有了更现实的途径,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明显增强。
服务群众多样化,不断提升村级组织活力。通过建立村级劳务合作社,将村内剩余劳动力进行分级,对具有劳务能力的社员直接对接安排进行劳务工作,剩余人员分批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通过合作社成立各类服务工作队,将基层党组织从思想上的单一宣传,转变到思想的教育、文化的提升、村风民俗的传承、经济的改善上来,让村民的事细致化、管事的人具体化、群众满意度提高。
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为民办事能力。通过开展项目代建、生产服务、农业旅游开发等经营性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村上的“钱袋子”鼓了,村“两委”无钱办事、“等靠要”的问题迎刃而解,村内卫生设施、健身广场、图书文化室、村容村貌建设等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满意度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管理能力、治理水平、为民办事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安州区先后在桑枣镇、黄土镇、界牌镇等地建立了8个村级劳务合作社,在全区范围拉开了村集体牵头开展农民工劳务经济序幕。下一步,安州区将不断总结经验,大力推进村级劳务合作社运营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