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中国绿色贸易路径选择
2022-02-02杨东胜
摘 要:全球低碳时代来临,绿色贸易集贸易、环保于一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复杂且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树立科学的可持续贸易观,以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提升绿色竞争力,引领世界各国共同构筑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体系,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低碳;绿色贸易;高质量
本文索引:杨东胜.低碳视角下中国绿色贸易路径选择[J].中国商论,2022(02):-009.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1(b)--03
贸易与环保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绿色贸易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环保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全球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绿色贸易全球发展趋势
目前已有欧盟及2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或者明确提出“碳中和”,包括2个已实现、6个已立法、6个处于立法状态、14个发布政策目标,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讨论“碳中和”目标。
1.1 全球价值链不均衡
出口产品价值链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链定位。美日欧基本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负责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研发及核心零部件生产。比如日本,金融危机之后采取“断舍离” 策略,放弃白色家电、电脑甚至手机等下游产品,致力于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并取得惊人成就。全球18种新材料,日本占有16种,半导体领域19种关键材料中有14种材料由日本占据50%以上产能;2019年日本限制三种半导体材料对韩出口,使韩国电子产业遭受重创[1]。韩国、中国台湾等负责关键部件制造,处于全球价值链中游,中国、墨西哥等完成产品基础部件的生产和组装,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达百万亿元,但净利润仅有五万亿元左右,上榜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仅为美国的一半,堪称利比纸薄。
1.2 发达国家垄断品牌
发达国家利用文化和技术优势,培育了大量的世界级品牌。据测算,美国品牌创造价值占GDP60%,而中国不足20%。美国宝洁公司基本上挤垮了中国整个洗涤品行业,中国两万多家茶企一年的茶叶出口总量仅相当于立顿一个品牌;财报显示,苹果公司净利润率达到21.6%,而代工厂富士康净利润率仅为1.62%;丰益国际旗下金龙鱼食用油作为一家彻头彻尾的外资企业,国内市占率超过30%,凭借资本和经验优势,取得了对原料、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全产业链的绝对控制权;中国90%以上的咖啡产自云南,星巴克、雀巢等国际名企都在此布局,却鲜见国产品牌。代工厂品牌意识淡薄,研发能力欠缺,信息来源和销售都依靠国外品牌商,长期的路径依赖容易被锁定在壁垒低利润薄的低端环节。
1.3 绿色标准日益严苛
为了保护环境,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绿色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政策,有些绿色产品售价比普通产品高出50%~200%,不少发达国家通过产品标准、环境标志、绿色包装、贸易制裁等政策措施,构筑形形色色的绿色贸易壁垒。欧盟市场针对茶叶制定了相当苛刻的进口标准,仅农残就有470多個检测项目,国内企业很难达标。新冠疫情可能永久性地改变了消费者行为,埃森哲2020年4月初对五大洲15个国家的3000多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50%的消费者在购物时更注重健康,45%的消费者会做出更可持续的选择。全球范围内92%的千禧一代会选择没有伦理争议的品牌,56%的企业会因为不履行可持续战略而被排除在外,而75%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花更多的钱[2]。绿色经济概念已经渗透进大多数世界公民的生活方式中,新冠疫情仅是加速蜕变的外因之一。
1.4 减碳已成全球共识
欧盟已通过近千亿美元的研发项目“地平线欧洲”,支持有关绿色发展研究和创新。全球目前有121个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近180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政策。至于成本效益,IMF指出减少1吨碳排放量,太阳能成本近130美元,离岸风力达100美元以上。而根据美国奥巴马政府时期估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社会损失,每吨成本约50美元,意即各国政府及企业没有足够诱因花费逾100美元减少碳排放,以抵换50美元社会成本。全球气候变暖的受害者大多是地处热带且相对贫穷的国家,碳中和氛围下要兼顾发展和减碳,GDP增长成本将会更高,如果减碳政策过激,可能因为大量上马风电光伏等不稳定清洁能源而影响经济。因此,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诺实现净零排放,但是效果仍有待观察。
2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为促进创汇和规模增长, 中国实施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模式, 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
2.1 高能耗产品进口过多
2021年1—5月,中国进口铁矿砂4.72亿吨,均价每吨1032.8元,同比上涨62.7%[3]。有研究表明,与国际贸易相关的PM2.5跨界污染远大于长距离大气输送的污染,从而改变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并进一步影响各地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体量大、用能需求高、路径依赖强,作为最大的资源进口国,同时具有高能耗高碳排的能源和产业结构,2019年煤炭消费比重达58%,碳排总量占全球29%,人均碳排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6%,短期内实现减排目标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2023年开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逐步覆盖电力行业以及水泥、钢铁、炼油、造纸、玻璃、化工和肥料等高能耗产业,碳关税的征收将对中国高碳行业出口形成巨大压力。
2.2 高端产品对外依赖严重
2019年,中国工程院对26类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产业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差距巨大的有5类,有8类产业对外依赖度极高。第三届进博会上海16家市级医院采购28台进口大型医用设备,包括最先进的CT、磁共振、数字血管减影造影系统、PET/CT、直线加速器和手术机器人等[4],然而进口大量高端产品无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就节能环保产业而言,多属小微企业,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具有一体化解决能力的大型综合性环境服务企业稀缺,行业供给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复杂的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监测和检测大气、水、土壤以及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等制成品中有害物质含量的仪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一些环保节能生产工艺使用的装备也需要进口。
2.3 出口产品不够优化
中国经济发展和就业高度依赖工业与制造业,而工业与制造业的能源消费需求很大,其占比高于增加值占比,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5]。大多出口产品能源密度较高,其中不少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如化工、农药、制革等,生产同样单位价值的商品需要耗费更多能源,直接和间接出口的一次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4。在资源型(煤炭、石化、木材等)制造业中,中国处于价值链分工上游,而且上游化趋势明显,但是资源型行业地位高端化意味着提供较多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耗费了原本稀缺的资源,加剧了环境污染,而出口附加值并未相应增加。总体上,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但距实现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还有很大差距。
2.4 产品技术有待创新
通过测算发现,国际产业链低端产品较中端和高端产品更快地转移到低收入国家。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无论在高端、中端还是低端其层次都不高,关键技术设备很多都属于一般水平。从制造业各行业来看,出口主导行业中不少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下游,电子和光学产品、机械以及运输设备等产品甚至出现下游化趋势。光伏产业属于出口导向型产业,但没有掌握核心太阳能电池技术;钢铁行业粗钢年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每年仍需进口约两千万吨优质特种钢;为了助力海外抗疫,不少企业跨界转产,但因技术受限,主要是生产口罩、防护服、外科手套等简易防护用品。在国际分工链条上,看似从事高端产业,实际却处于专业化分工的“低端环节”。
3 绿色贸易发展建议
在资源与环保约束条件下,中国有义务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绿色贸易提升国际竞争力,引领各国共筑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体系。
3.1 全方位树立可持续贸易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6]。对外贸易应当与经济、环保、生态、健康、安全等协调发展,纳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实践证明,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造成资源承载率过高。目前地球环境资源已无法承受粗放型大进大出,如果保持目前模式不变,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需求,因此,必须加强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宣传,改变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相对立的惯性思维,构建符合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可持续贸易观;外宣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环保、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3.2 立体化构建绿色贸易体系
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贸易标准,提高绿色壁垒门槛,减少高载能产品进出口;进口要立足国家环境安全的战略高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生物健康标准,引进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技术与设备,尤其是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产品如污染防治技术及设施,以促进国内环境良性发展;加强进口商品的检测和管理,禁止有害废弃物、有害于世界生物多樣性的野生动植物进口,禁止消耗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进口。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出台有关绿色包装法规,中国作为快递大国,也须努力减少包装废弃物。资料显示,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年,跨境快递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8%,可想而知其资源浪费之严重。
3.3 多层面推进绿色生产
中国年碳排放量达100亿吨,约占全球28%,必须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勘探及开发水平。政府层面要整合绿色激励、资源约束和生态环保机制,通过绿色基金、信贷、债券、租赁等多渠道融资方式,确立环境出口导向,扭转规避环境的传统贸易观,督促双高企业抓紧治理污染排放,加大环境成本约束力并逐步使其内部化,不宜长期利用碳市场诱导排污单位购买碳排放权;企业应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强化节能减排,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注重把消费者、企业和环境利益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引导消费者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看待绿色消费。薄利多销目前已不适应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价值链下游国家不仅浪费资源、环境污染,而且还会遭到国际环保组织批评。
3.4 综合性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2019年全球制造业GDP为13.81万亿美元,中国制造业GDP近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近29%。同期,中国GDP为14.3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16.5%,即中国比重过高的制造业造成GDP高能耗。全产业链不等于强产业链,要以提高竞争优势为目标,在技术进步、结构优化方面加以创新,逐步推进制造产业低端环节外迁。品牌创建与培育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构成,也是绿色贸易的重要载体,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环节所创造的附加值大大高于生产环节,因此要努力创建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品牌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日本在2003年实施“日本品牌”战略,美国在政府扶持、财税金融支持、国家采购等方面给予本国品牌发展保障,德国每年评比“德国品牌50强”。
3.5 多渠道开展服务贸易
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速较快,美欧日等国服务性消费分别占个人消费总额的66%、40%和57%,个人消费服务化使服务出口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服务出口大大滞后于货物出口,具有持续性显性比较优势的部门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较弱,附加值增量有限,尤其是教育、医疗、公共管理以及国防等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更是如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稳固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以金融、计算机信息、通信等领域为主导的现代服务贸易,扩大优质服务进口,发展数字、智能和共享服务贸易,积极参与ISO、IEC等工作,将中国比较优势项目纳入国际标准体系,有效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层次。
4 结语
绿色贸易不仅蕴含人与自然的和谐,更蕴含了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在全球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情况下,通过引领绿色贸易发展,实现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是实现“气候雄心峰会”承诺的上佳途径。
參考文献
[1]李晓喻.日本限制对韩国出口半导体材料伤害了谁?[EB/OL].中国新闻网,2019-07-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 741124455801373&wfr=spider&for=pc
[2]周以君.全球消费者行为,正在被疫情加速变“绿”[EB/OL].荷兰在线中文网,2020-07-21.https://www.163.com/dy/article/FI33FIQI05148686.html
[3]夏旭田,史辉.5月中国进出口“剪刀差”扩大[N].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6-08(2).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 id=2309404600903113245030
[4]顾泳.上海签约采购28台进口大型医用设备[N].解放日报,2020-11-09(2).
[5]章玉贵.把准绿色金融发展与全球产业变迁的脉搏[EB/OL].中国证券网,2021-03-2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 473043563404699&wfr=spider&for=pc
[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3.
Path Selection for China’s Green Tr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
YANG Dongsheng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global low carbon, green trade integrates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trade. With the significant increasing of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China must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sustainable trade, guid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een low carbon, and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import and export products, and improve gree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ycle, lead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jointly build and advocate natur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and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words: low carbon; green trade; high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