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SM-MICMAC的工程总承包项目业主设计比例影响因素关系研究

2022-02-02严玲周进朝李冲

项目管理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发包人承包人象限

严玲 周进朝 李冲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0 引言

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总承包商按照建筑工程合同中的规定承担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并对承建工程进行严格监督。显然,承包商介入时点将直接影响项目成本、质量,而其介入时点的选择实质上取决于业主方在项目前期所完成设计工作的深度或详细程度[1]。因此,合理确定工程总承包项目业主方设计比例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当业主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管理项目时,业主和总承包商承担的设计比例是可变的,可灵活根据项目背景选择设计比例,没有硬性的规定[1]。夏波等[2]指出,业主提供的设计在招标文件中所占的比例从0到50%不等。Janssens[3]根据发承包双方在总承包项目中不同的设计比例,将DB工程总承包模式区分为6种类型。因此,业主所提供的设计比例与发包模式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但是,业主设计比例不同,项目风险分担存在较大差异。在项目定义后发包时,业主所占设计比例较小,几乎将设计工作全权交予承包人完成;而在初步设计完成后发包时,业主除对承包人后续的设计成果负审批责任,还需要对初步设计内容的准确性负责。因此,合理确定业主在项目建设中的设计比例是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关键,首当其冲的难题就是需要识别业主设计比例的影响因素。有研究指出业主应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4]、项目风险管理能力[5]、项目类型[6]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总承包项目中业主与承包人之间合理的设计分配比例。

鉴于此,本文以更深入的视角探究影响业主方的因素,运用ISM与MICMAC等技术方法,在可能存在的因素与设计比例之间建立结构关系,构建一个有效、可信的影响因素模型,以期最终获得设计比例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并给出业主确定设计比例及不同设计比例下项目招标策划的相关建议。

1 抽取影响因素

1.1 初步筛选

本文主要从政策文件及期刊文献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及总结,进而筛选出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影响业主方设计比例的因素。

首先,通过搜集筛选政府部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相关文件,选择8份政策文件确定业主方设计比例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2,9-12],对总承包项目中可能对业主方设计比例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初步识别,结合政策文件的分析结果,梳理出初步的总承包项目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清单,见表1。

表1 工程总承包项目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指标

1.2 修正初步识别因素

本文在完成对总承包项目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的初步识别后,为探究如何确定业主方的设计比例,基于初步识别出的影响因素,采访来自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与高校等机构的18名专家(专家基本信息见表2),进一步筛选修正影响因素。

表2 专家基本信息统计表

(续)

将得到的结果进行整合汇总,分为项目自身因素、发包人方面因素及总承包人方面因素3类,并细分出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表3)。

表3 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

(续)

在得到业主方设计比例的相关影响因素后,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各影响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由于ISM模型能够将原本凌乱的关系分解为结构化的多层次形式,本文利用ISM模型厘清业主方设计比例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 建立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2.1 建立矩阵

2.1.1 相邻矩阵

根据前文中所识别出的10项影响因素,构建10阶邻接矩阵,具体见式(1)

(1)

2.1.2 可达矩阵

依据Boole矩阵运算规则,当邻接矩阵A:(A+I)K-1≠(A+I)K=(A+I)K+1=M(I为单位矩阵)时,M为可达矩阵。本文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出可达矩阵M

2.2 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通过可达矩阵M,可以定义出各因素的可达集合R(S)和先行集Q(S),共同集C(S)是所有可达集合和先行集的因素交集,而终止集合则是可达集合等于共同集的所有因素集,见表4。

表4 影响因素划分

找到终止集后,可知第1层的因素为S1、S2、S4、S5、S7和S10。重复上述工作,可知第2层的因素包括S3、S6、S10和S8。重复上述步骤,可知第3层的因素为S9。

基于上述结果,绘制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分层图,最终得到如图1所示的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层级关系图。

2.3 结构模型分析

由图1可知,工程总承包模式中的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结构是一个具有多层递阶结构的复杂系统,其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和根本影响因素三个层次。

图1 工程总承包项目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结构解释模型

2.3.1 直接影响因素

直接影响因素包括项目、发包人和总承包人三个方面,这表明总承包项目中业主的设计比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确定较为合适的业主方设计比例。

其中,项目复杂性与发包人对设计创新的倾向性互相影响,当项目较为复杂时,发包人更倾向于利用设计的创新性来解决项目的复杂性。反之,当发包人倾向于使用对设计进行创新时,项目也会变得更为复杂。

发包人对设计创新的倾向性也直接影响项目定义的清晰性,因为当业主希望使用设计创新时,项目的定义就需要较为模糊,从而给予总承包人一定的空间进行创新。当项目定义的清晰度较低时,项目基于规定性要求的应用程度也相应降低。

总承包人综合能力在模型中与其他因素没有直接联系,这意味着其他9项影响因素无法对总承包人综合能力产生影响,而总承包人综合能力也无法影响其他因素。这是因为在业主确定设计比例时尚在发包前阶段,此时项目的掌控权还在业主手中,总承包人也暂未确定。因此,总承包人综合能力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中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影响因素。

本模型中的直接影响因素与工程实践相吻合,说明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模型的可靠性。业主方可通过对此类易于观测的因素赋予权重,据此确定合适的设计比例。

2.3.2 间接影响因素

中间层将对业主方设计比例造成间接影响。项目承担限制程度与发包人对项目的控制程度均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项目最终使用者介入时点则受发包人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经验的影响。

其中,项目场地的限制程度将直接影响项目复杂性。工程实践中,当项目所处的场地限制条件较多时,所需解决的困难相应增加,项目的复杂性也会随之增加,以此间接影响业主方的设计比例。

发包人对项目的控制程度则与项目最终使用者介入时点共同通过项目工期的紧迫程度间接影响业主方设计比例。当项目最终使用者介入时点提前时,项目工期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发包人对项目的控制程度越高,项目工期就愈发紧迫。

2.3.3 根本影响因素

发包人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经验对业主方设计比例有根本影响。它直接影响项目最终使用者介入时点、发包人对设计创新的倾向性和项目基于规定性要求的应用程度。

首先,发包人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经验通过项目最终使用者来间接影响项目工期的紧迫程度。当发包人对与如何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经验较多时,就能较为熟练地控制总承包项目,确保项目能够呈现预期的效果。因此,项目最终使用者的介入时点就能较晚,也能将工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而发包人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经验也将直接影响发包人对设计创新的倾向性和项目基于规定性要求的应用程度。随着发包人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经验的增长,也就越能了解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进而激发总承包人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发包人更加倾向于设计创新,并加强项目基于规定性要求的应用程度、降低所占设计比例,仅保留基本功能需求,将项目的设计细节交予总承包人控制。

3 MICMAC分析与管理建议

3.1 MICMAC方法

依据上述构建的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业主方设计比例影响因素的ISM层级结构,进一步通过MICMAC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依赖性和驱动力的数值后绘制出象限图,其中,位于第Ⅰ象限的为自治因素,位于第Ⅱ象限的为独立因素,位于第Ⅲ象限的为联系因素,位于第Ⅳ象限的为依赖因素。在坐标轴中的横轴表示驱动力(解决其他因素的能力),纵轴为依赖性(需依赖其他因素的解决而被解决)。

根据M可达矩阵计算的驱动力和依赖性的数值,见表5。

表5 各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数值表

随后,以各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的平均值作为分界线,绘制出影响因素象限划分图,如图2所示。

图2 依赖性-驱动力分类

3.2 MICMAC结果分析

基于MICMAC对业主方设计比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模型结果分析汇总表

(1)位于第Ⅰ象限的影响因素有S5(总承包人的综合能力)、S6(发包人对项目的控制程度)和S7(项目最终使用者介入时点),该象限的影响因素均具有较低的依赖性和较低的驱动力。此类影响因素与其他影响因素的联系较小,属于比较容易控制的因素。

(2)位于第Ⅱ象限的影响因素有S4(项目场地限制程度)和S8(发包人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控制程度),该象限的影响因素依赖性较低,但驱动力较高,一般位于中间层或底层部分。这些影响因素对其他影响因素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其影响方式不够直观而常常被忽略。

(3)位于第Ⅲ象限的影响因素有S1(项目定义的清晰性)、S2(项目基于规定性要求的应用程度)、S3(发包人对设计创新的倾向性)和S9(项目复杂性),该象限的影响因素的依赖性与驱动力均处于较高水平。这些因素属于影响因素中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变通常会影响其他因素,此类因素是影响因素研究中最复杂的部分。

(4)位于第Ⅳ象限的影响因素只有S10(项目工期的紧迫程度),该象限的影响因素依赖性较高,而驱动力较低。此类影响因素受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较大,依赖于中间层的影响因素,其稳定性最差,也是业主方在确定设计比例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3.3 管理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业主方设计比例需考虑到多层级且蕴含一定逻辑关系的因素后才可确定。根据以上讨论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3.3.1 依据项目、发包人和承包人等多因素确定业主方设计比例

(1)项目方面。在有关于项目的影响因素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项目场地限制程度,因为它通过项目复杂性间接地决定了项目定义的清晰性及项目基于规定性要求的应用程度。当项目场地的限制程度越高时,项目也就越复杂,项目无法清晰的定义,很难对项目进行规定性的要求,此时发包人所提供的设计比例应小一点,在项目方案设计阶段进行发包,给予总承包人足够的空间以进行设计优化解决项目难题。其次是项目最终使用者的介入时点,当最终使用者越早介入项目,项目工期也就会变得较为紧迫,此时业主就需要尽早发包,让总承包人尽早加入项目,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2)发包人方面。在发包人自身的影响因素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经验。当业主对如何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了如指掌时,就更加倾向于给予总承包人适当的空间,激发总承包人的创新能力。但当发包人对总承包项目较为陌生,无法有效的把控总承包人时,应当适当的增加设计比例,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发包,减少总承包人的创新空间,以此来控制总承包项目的质量。

项目工期的紧迫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发包人对项目控制的程度。而发包人对项目的控制程度作为较为容易控制的因素,可以在考虑完其他因素后再作为确定设计比例的参考因素。

(3)总承包人方面。经MICMAC结果分析可知,总承包人的综合能力位于第Ⅰ象限,与其他影响因素联系较小、易于控制。这是由于发包人在正式招标前无法确定最终的中标人,也就是最终的总承包人。从而仅能通过参考市场上的普遍能力或者潜在中标人的综合能力来做出判断。若综合能力较弱,则应适当增加设计比例,把控设计质量与细节。当综合能力较强时,业主则应当减少设计比例,将设计质量与细节交给总承包人来控制。

3.3.2 依据业主方设计比例确定招标策略

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业主方设计比例对招标后合同履约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可以将业主方设计比例与发包阶段对应,在可研阶段招标的项目,业主所占的设计比例往往较低,仅能提供项目功能需求或方案设计;而在初步设计招标的项目中,业主所占的设计比例则普遍较高,能提供初步设计,由承包人继续完成后续施工图设计。根据业主方完成的设计比例不同,项目发包工作范围、项目绩效标准以及相应的合同价格形成依据、项目控制方式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以按照业主方设计比例,确定后续招标策略不同要点,见表7。

表7 不同设计比例下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策略

4 结语

随着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尝试使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项目。与传统项目建设模式不同的是,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中,业主需要在发布前完成一部分设计提供给投标人进行投标,所以可以根据业主所完成的设计比例,将总承包项目的发包节点分为方案设计阶段发包和初步设计发包。虽然目前地方政府均已出台总承包文件,但对总承包项目的发包节点分类不一,对业主确定合适的设计比例有一定影响。为探究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业主设计比例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ISM、MICMAC等方法,得出“发包人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经验”等10个影响业主方设计比例的因素,并构建了三层结构模型图。通过结构模型图可知,“项目复杂性”等因素是直接影响因素,“项目承担限制程度”等因素是间接影响因素,而“发包人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经验”则是根本影响因素。本文旨在搭建一个可靠的指标体系,研究业主方设计比例的各层次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依据业主方不同的设计比例提出相应的招标策略。

猜你喜欢

发包人承包人象限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律师解疑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应对合同解除
印章之争
以承包人名义收取工程款的行为是否构成表见代理
未经验收已被使用的工程欠付的工程款是否具备支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