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例

2022-02-02蒋晗月

新疆社科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西路军少先队员少先队

蒋晗月 多 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①中国少年先锋队(下文简称少先队)是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②少先队员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年龄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加强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是少先队员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是引导少年儿童爱中国共产党、爱祖国的重要途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蕴含着西路军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是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素材和优良载体。把地方优秀的红色资源与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将静态的教育资源活化起来,转资源优势为教育优势,对丰富少先队员的爱国情感体验和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一)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的概念对理解红色资源和挖掘、利用红色资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对红色资源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笔者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对红色资源进行界定。李贤海、李文瑞等认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的革命精神和物质载体的总和,具有时代价值。③此概念厘清了红色资源产生的时间以及创造的主体,并且突出了红色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苑晓杰、易丹丹等认为红色资源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的革命精神和物质载体。④此概念从红色资源基本内涵的角度来定义,但就红色资源产生的时间提出不同看法。梁文华认为红色资源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历史遗迹,极具教育意义。⑤此概念将红色资源产生的时间进一步延伸至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突出了红色资源的发展性和动态性。总之,学者们都认为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及其物质载体是红色资源的内涵,但是不同学者对红色资源产生的时间有不同的见解。例如,李贤海等认为红色资源产生于1919~1949年期间,而朱小理等认为红色资源产生的时间是1919~1978年期间,梁文化则将红色资源产生的时间外延至1919年至今。综上,笔者将红色资源的时间节点定位于1919年至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的总和。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被评选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目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反映西路军革命历史最全面、完整和权威的场所,也是纪念和展示西路军革命历史的研究中心。其前身是高台烈士陵园,园内掩埋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在内的三千多名西路军革命烈士的忠骨。习近平总书记到纪念馆参观时强调,西路军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西路军革命历史过程中留下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为地方红色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史料支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和西路军将士身上体现出来的为革命事业奋斗牺牲的精神不仅是地方优秀的红色资源,也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素材。

(二)爱国主义教育

大多数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内涵的延伸。因此,在明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之前先厘清爱国主义的概念。爱国主义属于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性质中爱国主义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其一,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列宁将爱国主义定义为一种特定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对祖国山河、文化以及同胞的热爱。⑥其二,爱国主义是一种规范。所谓规范也可以解释为规定或标准,它的特征是合理性和明晰性。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其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其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从本质上看,爱国主义属于社会责任的范畴,要想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爱国精神可以从他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判断。⑦本文基于已有研究进一步对爱国主义的概念进行总结。在理论层面,爱国主义是爱国认知观念的集合,其中爱国认知就包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情感层面,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热爱,具体表现为中华儿女投身祖国建设和肩负努力实现民族复兴伟大重任的决心;在实践层面,爱国主义是拥护与服从党的领导,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施加影响,促进受教育者在爱国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均衡发展。⑧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丰富,它是肩负道德培养和正确价值观塑造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是国家实现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少先队员的“五个认同”,培养少先队员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主动践行的意志。

二、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和红色资源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意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改变。”⑨他们认为爱国主义属于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特点,而阶级地位的平等与自由是爱国主义的最大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鼓励那些被压迫和剥削的人民,只有通过奋起反抗,才能收获自由和幸福,爱国主义也在人民进行革命的实践中从无意识开始逐渐清晰和丰富。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⑩红色资源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蕴含着特定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和红色内涵。红色资源以民族文化为发展脉络的精神内涵与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相契合。

(二)列宁关于爱国主义和红色资源的认识

列宁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渐发展和丰富的。列宁指出,“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在列宁的论述中并没有直接关于红色资源的论述,但无论是列宁的爱国主义思想,还是他的社会主义实践都为社会主义国家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借鉴。

(三)毛泽东关于爱国主义和红色资源的认识

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在借鉴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基础上,将马克思为国救民、改革解放的爱国主义思想融入中国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中逐渐演变和丰富的,也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历程的实践中得来的。

(四)新时代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资源的论述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新时代国民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出发,让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在少年儿童的心里,培养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的各项服务于社会主义实践的政策和制度都属于优秀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体现了我们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丰富了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民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从内容上、载体上、效果上深化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少先队员通过参观地方红色物质资源,感悟红色精神资源,促进其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传承党的革命精神,更好的激发其爱国情感。地方红色资源为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促使少先队员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体的理想信念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去。

三、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少先队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地方红色资源是革命历史的宝贵财富,其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与爱国主义在价值理念和目标追寻上具有一致性。红色资源蕴含着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和物质载体是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因此,要用好地方红色资源,主动挖掘和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培养少先队员热爱祖国的情感,奠定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调。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对增强少先队员的“五个认同”、丰富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

全国少工委在2017年印发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明确表示,当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不强。因此,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是少先队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家革命历史教育是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少先队员通过学习党史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从而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使命感。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不仅要通过书本以及日常教学来增强,更需要结合少先队员的身心特点,借助所在环境的氛围烘托和特定载体的感染和熏陶来增强。地方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为少先队员了解党史、学习革命精神、增强光荣感和组织认同感提供了多种渠道和形式。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对少先队员进行党史和队史教育,让少先队员了解少先队组织光荣历史和光辉使命的同时,加强少先队员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理解和认识,以此加深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地方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依托地方资源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少先队员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具有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态,是少先队员重温党的革命历程、感悟革命精神、增进爱国情感的载体。少先队员深入学习西路军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性信念、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和爱国爱民的情怀,在参观学习中领悟红色资源的深厚内涵,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产生爱国情感共鸣,增强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二)有利于丰富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

目前,少先队员爱国情感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虽然也开展多主题的爱国主义活动,但缺乏立足少年儿童实际并将爱国情感与实际感受相结合的学习体验。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少年儿童的需求,少先队员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决定了他们在内化精神层面的知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沉浸式、体验式、趣味性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爱。地方红色资源蕴含优秀的红色基因,是开展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保障。利用地方红色资源,通过“走出去”“体验式”的形式丰富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的有效结合,让少先队员在学习党的革命历史的同时去感悟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由于课堂教学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多以讲授的形式开展,这种形式多以教师为主体,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反映党的革命事迹、蕴含革命精神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利用“互联网+”以及实地体验等不同形式,搭建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多类型实践平台,丰富当地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手段。通过理论与体验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多角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少先队员在西路军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下走近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传承革命血脉,激发其对国家的崇敬与热爱之情。

(三)有利于丰富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红色资源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承载着党的革命史、奋斗史和英雄史,是少年儿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鲜活生动的教材。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以及所具有的物质形式,为少年儿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拓宽知识面。无论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还是西路军革命精神,都反映了西路军将士不畏牺牲、奋力拼搏的品质,彰显了革命前辈们强烈的家国情怀,这些都值得少先队员去学习和传承。鲜活、直观的地方红色资源为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素材支撑,合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让少先队员在了解西路军革命历史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内心深处引发情感的共鸣。

四、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红色资源理论教育,夯实少先队员爱国认知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国情感,更要培养少先队员对革命历史的理性认知。注重少先队革命理论知识的培养,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引导少先队员建立理性的爱国情感,是助推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和创新点。

1.利用好课堂这个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要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党的少先队员理论素养的培养,利用好课堂这个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例如,学校可以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将英雄事迹、英雄人物、革命精神等红色资源,有针对性、选择性和合理性地融入课堂中,通过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推动西路军红色资源进课堂,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中的同频共振,加深少先队员对中国革命史的理论认知。

2.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校本课程

学校在依托地方红色资源进行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发挥好西路军红色资源融入课堂这一途径,还要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创新,进一步深入挖掘西路军红色资源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同时注入时代精神,形成体现西路军红色资源的校本课程。依托线上线下多种教学形式,构建多位一体的红色课程体系。

3.将红色资源融入各种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中

少先队员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精神的了解,夯实其热爱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祖国的认知。例如,学校举办以西路军红色资源为主题的演讲、朗诵、歌唱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少先队员到当地红色历史场所中体验学习。少先队员在这些活动中接受红色资源的洗礼,加深对西路军革命历史的认知。

(二)强化红色资源育人氛围,厚植少先队员爱国情怀

1.重视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中的建设

校园是少先队员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少先队员进行精神、环境、行为上的熏陶,对少先队员继承革命传统和激发爱国情感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是少先队开展红色教育的主渠道,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不够,还需要依托少先队员所在的校园文化环境。因此,学校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以地方红色资源为素材,挖掘其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探寻其与校园文化的共通点,营造以地方红色资源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红色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促进少先队员爱国情感的形成。学校可以根据西路军红色资源的特点,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构建校园文化环境与地方红色资源之间的联结点,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具有育人氛围的校园物质载体,营造出具有红色资源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例如,将具有西路军革命特色的红色文化符号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校园里摆放西路军将士的雕塑、张贴红色标语、设立反映西路军革命历史的文化长廊等,让少先队员能够时刻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少先队员身处在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中,有利于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红色文化氛围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精神。

2.发挥革命英雄和革命精神的榜样力量

“一代代的英雄榜样是国家历史的集体记忆,是凝聚民族情感和国家意志的价值导向,也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榜样和榜样力量的影响。少年儿童在榜样的指引和激励下不断前进,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理想信念的增量,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学校应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少年儿童的发展需要,用榜样的英雄事迹感染少先队员,在学习榜样事迹的同时,感悟榜样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少年儿童“知榜样、学榜样、做榜样”。学校携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来评选能够体现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西路军红色榜样人物”,多渠道宣传他们的爱国事迹和高尚品质,让少先队员在了解西路军革命事迹和学习西路军革命精神的同时自觉地向榜样看齐,以革命时期榜样的事迹和精神激励、感染、熏陶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让高尚的英雄品质和优秀的革命精神代代传承。学校利用榜样事迹和榜样力量,逐步形成良好的爱国育人氛围,激发少先队员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

(三)丰富爱国教育实践形式,激发少先队员的主观能动性

少先队员爱国情怀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需要以地方红色资源融入课堂的形式来强化少先队员的爱国认知、营造红色资源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激发少先队员爱国情感,更要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创造更多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并为其所喜爱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形式,来激发少先队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少先队员把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外化为显性的爱国行为。地方红色资源作为展现革命历史的新载体和新课堂,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形式,激发少先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1.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

注重少先队员红色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少先队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体验。抓住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借助新型载体的独特优势,依托地方资源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可行性。借助网络媒介来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校红色资源库,注重开发具有红色资源特色的慕课平台、红色微视频等产品。构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与体验平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红色资源有效融入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另外,还可以注重自媒体平台的运用,突破时空限制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通过运营自媒体,在整合地方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图文撰写和推送。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红歌比赛、观看红色影片等校园红色主题活动,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即时交流互动,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来,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以“互联网+”为纽带,借助网络以儿童化形式讲述西路军故事、展示纪念馆文物、开办网上展馆;利用动画制作纪念馆虚拟现实全景展,为少先队员在网上祭奠英烈提供支持等多类型爱国教育实践平台;利用校园网加大对西路军红色故事、革命精神的宣传,使少先队员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红色文化。

2.开展多类型红色资源实践活动

号召和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各种红色资源体验活动,实地感受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以讲出来、画出来、唱出来、走出来和演出来的形式将革命纪念馆等红色物质资源融入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为少年儿童创造大展风采的机会,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亲身体会革命先辈的革命历程、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从而自觉培养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例如,讲好西路军红色故事,以少先队员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经典故事,把故事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讲出来,讲述过程中坚持以情节打动人,以细节感化人,让少先队员们通过讲故事来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通过少先队员对红色经典的讲解,让其重温革命历史,握好红色“接力棒”;把节假日和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庆祝节日来回顾革命历史;也可以组织少先队员在假期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夏令营,组织少先队员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唱红歌、体验红军生活等,让少先队员亲身体验西路军艰苦卓绝斗争生活的同时,激励少先队员自觉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

五、结语

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其中开展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和爱国精神更是重中之重。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和理想信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加强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引领和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地方红色资源蕴含着党的革命历程和革命精神,是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将红色资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将静态的教育资源活化起来,为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方法。同时,地方红色资源的教育优势和育人功能与少先队的政治属性诉求相契合,所以,强化红色资源的育人氛围,丰富少先队员的爱国教育实践形式,用儿童化的形式对少先队员进行党史教育,引导少先队员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注 释:

①《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年9月19日,第1版。

②《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EB/OL],http://zgsxd.k618.cn/zyzx/202007/t20200730_18053861.html.

③李贤海,李文瑞:《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19页。

④苑晓杰,易丹丹:《红色资源视域下高校党建的四个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第122页。

⑤梁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如何善用红色资源》[J],《人民论坛》2010年第29期,第222页。

⑥《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0页。

⑦陈和平:《对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前沿》2000年第8期,第31页。

⑧梁衡:《爱国的理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8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44页。

猜你喜欢

西路军少先队员少先队
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西路军精神的讲话座谈会在京召开
西路军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纪念与传承
真诚面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