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时代新人培育的困境与路径

2022-02-02路婷霁

南方论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培育时代农村

路婷霁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青岛 2665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政治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也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为广大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注重对时代新人的培育是必然选择,需正确引导广大青年抓住和珍惜当前的发展机会,既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追求,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新型现代化农村建设奋斗,承担起新时代赋予农村青年的历史使命。[1]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时代新人的内涵

(一)信念:有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的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信念作出多次诠释,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对时代新人的核心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2]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各种思想相互激荡,部分农村青年的思想行为会出现偏差,青年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明确政治站位,自觉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文化自信,更新落后观念,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3]爱国情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乡村振兴中的时代新人要增强责任与担当意识,自觉怀有民族复兴的理想,肩负起历史重任,为国家富强、乡村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二)素质:有实干本领,综合素质强的新人

新时代,要求青年具有扎实的职业素养和永不言弃的学习态度,做有实干本领,综合素质强的新人。[4]首先,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乡村产业的发展中,需要的是具备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管理类人才;准确地分析和预估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类人才;在农业生产或农村企业发展中提供技术服务的技术类人才。所以在乡村中的时代新人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其次,要知行合一,求真务实,学以致用,做不断实践的时代新人。乡村建设中的时代新人要具备实干本领,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怕碰壁、吃苦,真正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最后,要增强创新思辨能力,做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面对乡村新形势和新环境,通过实践强化创新意识,用新角度和新方法去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真正做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实干者。

(三)品德:有责任担当,高尚品德的新人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新时代的青年要勇于承担责任,以“为民”为己任。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完成,农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想要抓住机遇,时代新人必须认清自身的定位,不断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把乡村建设发展当作自己的职责。当然还需时刻注意时势的变迁,正确把握当前国内外的复杂局面,把自身的发展与乡村的振兴融合在一起,在挑战面前坚守原则,在矛盾和问题面前顶住压力,敢于承担起捍卫和开创新农村的责任。其次,还要做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新时代的青年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品质修养。[5]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英雄历史人物身上汲取道德养分,坚决杜绝一切贪图享受、“等靠要”的思想和做法,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祖国、乡村、人民无私奉献。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时代新人培育的困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培育时代新人在组织建设、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制度建设上面临很多困难。

(一)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不健全,干部队伍执行力薄弱

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还不够健全,很难在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起到带头和示范的作用。一些基层党组织干部领导能力薄弱,思想松懈,使得乡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参加乡村人才建设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培育时代新人能力。[6]尤其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要求之后,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仍然停留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只注重推动经济发展的客观物质因素而忽略主观精神因素的反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培养时代新人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其次,农村人力资源缺乏,没有专门负责培育乡村时代新人的组织机构,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农村地区的人才引进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人员变动频繁,很难建立起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第三,基层党政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工作方法有待创新,对农村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认识滞后,在交流与沟通中可能会产生阻碍,会影响对时代新人培育工作的开展。

(二)文化环境:乡村文化建设不足,精神文明落后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但精神文明发展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首先,农村某些地方封建思想日益盛行,比如在婚俗、丧葬、社交方面,“高价聘礼”“人情礼费”等,使得农村优良的风俗习惯和礼节文化渐渐被同化。其次,部分青年的金钱观和荣辱观扭曲,突出极端的个人主义,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关心群众集体的事情,严重阻碍了乡村青年的成长发展。再者,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地理界限。一方面,乡村青年能够借助网络,学习到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部分青年发现生活悬殊,会产生埋怨不公平、不求上进等不良心理。最后,一些乡村青年存在“等靠要”的心态,对事物的看法目光短浅,对生活现状比较满意,这种心态削弱了乡村青年战胜困境的决心,减弱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三)教育环境:乡村教育发展落后,教育体系不全面

受经济条件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首先,理想信念淡薄,思想道德修养较弱。缺乏道德法制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农村青年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甚至成为不文明乡风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第二,乡村中模范榜样示范较少,青年无法向同辈群体看齐学习,缺少青年榜样教育的正面影响。第三,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教育内容不全面。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作用,缺乏系统性教育。农村教育在教学内容、方法、载体等方面有效性较低,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有的教学内容与农村实际不符,教育方法单调、枯燥,缺乏说服力与感染力,无法充分调动农村青年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四,缺少法制宣传教育,受其文化以及平台所限,乡村青年的法制观念不强,对法律知识没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更不知道如何在遇到突发状况时通过法律途径来处理问题。

(四)制度建设:乡村人才政策不足,制度建设落后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首先,缺乏有效的资金政策支持。城乡就业收入差距、传统观念对农村工作的排斥等因素,都是造成农村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第二,激励效果不显著,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乡村没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无法激发农村青年工作热情。乡村青年缺乏责任感,对其服务基层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宣传培育不够,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够,缺乏文化认同和舆论宣传等非物质激励的方式。第三,乡村人才评价机制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缺乏评价指标,没有建立淘汰制度,没有重视绩效评价、技能鉴定、思想道德等评价手段。注重引进青年力量,但在数量、工作领域、到岗后效果等方面没有明确的统筹规划。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时代新人培育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中的时代新人培育应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党建领航、文化护航、教育导航、制度助航等方面,找到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

(一)党建领航: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培育时代新人的工作机制

必须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党委领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大力整治工作作风和组织纪律松懈的乡村党组织干部队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凝民心聚民力汇民智搞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其次,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乡村人才发展。对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界定,并落实相应的负责人员和组织机构。同时要加强各个方面的配合,在党组织的指导下能够平稳地进行工作,充分发挥乡村青年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后,合理安排和策划培育农村时代新人的工作,不断吸纳新生力量,培养出一支思想上进、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青年队伍,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支后备力量。

(二)文化护航:改善不良风气,优化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环境

习近平强调指出:“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第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乡村青年自觉地学习、践行和宣传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乡村文化是增强农村人民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最深层、最持久的动力。[7]时代新人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坚决摒弃小农意识、自私自利等腐败观念。第二,要加大对乡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开展“三农”项目,加强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开展读书、科技推广、知识传播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鼓励青年发挥其特长优势,激发创造力。第三,利用互联网,引导青年讲好乡村故事。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把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呈现给广大群众,提高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吸引更多的青年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

(三)教育导航: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优化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环境

习近平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8]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时代新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要以辩证理智的眼光来看待外界的声音,加强对农村青年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育,深化理论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第二,培育关键少数,积极地向乡村青年宣传身边的青年典型、英雄事迹。以先进典型人物、模范人物为榜样,在乡村中树立起向青年典范学习的良好风尚,使之对乡村其他青年产生同辈群体示范作用。第三,完善教育体系。教育在促进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乡村中时代新人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宣传平台,灵活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增强乡村青年的参与程度,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第四,要强化对农村青年的道德法制教育。通过法制讲座、案例学习等多种途径和手段,使农村青年了解法律条例、学习法律知识,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培育出遵纪守法懂法的时代新人。

(四)制度助航: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培育时代新人的激励政策

首先,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把优秀的农村青年引进乡村建设。在政策上,对有关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在资金上,通过一系列的财政补助、资金支持、资源对接等方式,深入了解并解决乡村青年群体所存在的问题。第二,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政策,以实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行的多种激励合力,包括津贴补助、社会福利保障等。通过目标成就和榜样的带动等非物质激励方法,对一批技术创新突出,综合素质强,道德修养高尚,带动乡村发展的青年进行奖励,并建立典型示范宣传牌,扩大先进个人的影响力。第三,打破“唯学历,唯职称”的用人思路。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以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人格品行等指标对引进的人员进行评估。注重引进青年人才数量和质量,合理分配工作领域,加强对乡村青年的统筹性管理。

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培育时代新人的进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仰坚定、本领过硬、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必将完成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

猜你喜欢

培育时代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