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研究述评

2022-02-02杨朝宇侯晓婷

南方论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诗词总书记

杨朝宇 侯晓婷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642)

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以文学的表现形式汇聚成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崇高信仰。正如某些学者所言:“革命党人的情志是一致的,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都是重视文学艺术政治意义和精神力量的伟大践行者。”[1]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精神作为文化力量的一种,发掘、厘清、发扬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对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坚持文化自信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需要提前界定的是,本评述所提及的“党的伟大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背景下,经由共产党人塑造的、借由毛泽东诗词体现的精神价值,它是党的历史的生动写照,因为“毛泽东诗词是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向导”[2]。这表明毛泽东诗词体现了党的奋斗历程,它是一种归因于中国共产党的高度精神概括,而并非具体任务、具体事件反映的共产党人精神。

一、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研究基本情况

毛泽东诗词研究是庞杂的,涉及历史、格律、美学等诸多领域,其研究成果多、影响大。早期研究主要汇集在文学鉴赏领域,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界对毛泽东诗词中的精神研究逐步增多,以毛泽东诗词为立足点探寻党的伟大精神的研究更是成倍增加。作为毛泽东诗词研究中限定范围略显狭小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研究的相关论文仅仅占毛泽东诗词研究庞大论著中极小的一部分,且集中发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由于毛泽东诗词研究尤其是鉴赏研究趋于饱和,不少研究者开始转向研究诗词内蕴藉党的伟大精神,因此近年来学界对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研究逐步增加。以中国知网可查阅的论文为例,2012年以后发表的相关论文占2000年后发表论文总数的约三分之二,近两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更是占到2000年来的三分之一。

当前学界对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的研究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以单独的篇幅研究毛泽东诗词中的精神价值,另一种以文章著作中的某一部分进行简单论述。两种研究方式的混杂导致关于毛泽东诗词党的伟大精神的研究范围较广、研究视野较为开阔,随着研究的推进和理性思考的深入,研究者发掘的诗词精神趋于零散化、碎片化。因此,将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研究进行归纳性的总结与梳理,这对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乃至对后续毛泽东诗词精神系统性研究的开展都尤为必要。

二、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

学界对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精神。

(一)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诗词的革命精神究其本源,来自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近代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作为一位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诗人,毛泽东创作诗词总是透彻把握时代任务、遵照历史发展规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诗人言志的情怀也由此而来。在时代的客观因素与创作的主观因素双重影响下,毛泽东诗词中党的革命精神内涵极其丰富,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反映,衍生出了由革命精神统领的具体时期的具体精神。近年来的文献有以革命精神为主脉进行详细梳理研究,也有单独研究囊括在革命精神之下的其他精神,以下择要述之。

1.奋斗精神

毛泽东作为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革命家,立足实际与发挥自觉能动性的方法论,由革命斗争现实延伸到他的诗词内,首先表现为宣扬党的奋斗精神。从早期《沁园春·长沙》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质问;到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时有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感叹;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之感慨。有学者指出:“在毛泽东的笔下,奋斗精神犹如一条主线贯穿他诗词创作的全过程,许多作品都深刻探讨了奋斗与胜利之间的辩证关系。”[3]必须要清楚的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奋斗精神之所以永不过时,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不无联系,而毛泽东恰好就是那个将历史与文学的巧妙连接的伟大诗人。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带领人民浴血奋战赢得革命战争、带领人民艰苦卓绝建设社会主义、带领人民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党的奋斗精神正是在这些波澜壮阔的进程当中被锻造出来,并内化于毛泽东的诗词字句。毛泽东诗词由此实现“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要素,又具有现代文化的内容和风格,是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两者完美融合的典型,内涵丰富,意蕴悠远,其中就蕴含着永不过时的艰苦奋斗精神”[4]。同时,这种奋斗精神是基于现实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美好生活的奋斗,“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诗意写照”[5],因此,毛泽东诗词中的奋斗精神实质上是党领导的伟大历程之精神展现。

2.长征精神

毛泽东亲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以此为题材写下诸如《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等名篇,创造出了属于毛泽东诗词的一个艺术高峰。近年来针对毛泽东诗词中长征精神的研究成果相近,研究者们大多都倾向于认为长征精神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的内核,革命英雄主义主要表现为红军队伍克服一次又一次的远征困难。以《七律·长征》为例,这首诗是对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生动概括,毛泽东在诗篇开头便直言袒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长征困难重重,但是红军战士无惧艰险,即便有千山万水也得以翻越,“这就是红军不屈不挠、英勇顽强、藐视困难、献身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6]。长征组诗意旨展现革命烈火年代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所谓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便是如此,它既是对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回顾,也是对长征精神的高度概括,因此有学者认为长征组诗“不仅艺术地再现了中央红军的万里征程,还突出地反映了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豪情”[7],而这种英雄主义是从革命战斗中淬炼出来的、经由长征中百余次战斗形成以革命英雄主义为主的长征精神。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革命英雄主义在毛泽东诗词中处处彰显,并不局限于长征组诗,“毛泽东的诗词中始终洋溢着积极入世、奋斗不息、昂扬进取、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8],这属于尚可研究探讨的内容。

3.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应当是由革命精神中孕育出来的一种价值定义,它归属于革命精神的价值内涵。所谓革命乐观主义,就是指革命者对于革命事业洋溢着信心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毛泽东的诗词就一以贯之地表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豪情,这也是对共产党人生动的精神刻画。既然表达乐观精神,那么它在革命事业低潮期尤为可见,这与革命年代困苦的环境密切相关。“毛泽东诗词中洋溢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直同诗人亲身经历的艰苦卓绝、困难危险环境联在一起的。”[9]“环境越恶劣,敌人越凶恶,斗争越艰苦,个人的处境越艰难,毛泽东在诗词中越能迸发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光华”[10]。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绝不是盲目乐观”[11],它源于共产党人在胜利与挫折交织后的自我深省,源于对历史的深刻把握,源于对社会矛盾的精准判断。因此当下学界对于毛泽东诗词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研究普遍选择与党史结合,通过诗词背后的共产党革命历史事件去追溯革命乐观主义的由来。

值得一提的是,学界还存在针对毛泽东诗词自信精神的单独研究。毛泽东的确以诗词抒发过自信精神,他在《七古·残句》中就写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譬如有的学者通过《祭黄陵文》研究毛泽东的自信精神,认为它“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自信精神”[12]。当然更多学者选择将“自信”作为毛泽东诗词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组成部分去论述,比如“在失意处境中始终自信”[8]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也就是说,自信派生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非独立体,多数学者也倾向于这种看法。此外,部分学者在研究毛泽东诗词的革命精神时,仅仅把目光局限于毛泽东创作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词,这显然有失偏颇,因为即便到了1965年,毛泽东依旧能写下“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的革命性词句。

(二)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带领近代中国崛起的共产党人驱动力就蕴藏在斗争精神中。首先,毛泽东诗词的斗争精神来自革命实践。在土地革命战争反围剿时期,毛泽东写下诸如“雪里行军情更迫”“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的诗句,这是由于毛泽东身处革命浪潮之中,每每在革命愈烈或渐入低潮的关头,反而会激发出毛泽东作为诗人创作的冲动,反映革命斗争的实践也就理所当然,所以“毛泽东诗词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抗争与搏击,抒发了汹涌澎湃的激情与心潮,展现了纵横捭阖的气魄和力量,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宏伟史诗”[13]。

其次,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毛泽东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写下了《矛盾论》论述矛盾双方的运动、变化与斗争的关系,这种信仰延伸到他的诗词创作中。有学者指出“运动、变化、斗争就是毛泽东指导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他一生所推崇的实践价值取向”,且“这种价值取向在毛泽东的文章和诗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7]。可见,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身为历经无数次斗争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倒不如说诗词只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和形式之体现,奉行马克思主义理念的革命斗争又反过来影响毛泽东诗词的斗争精神,以至于“他的诗词中表现出的反抗挑战精神是他人格的诗化,这种性格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得以强化”[14],毛泽东诗词中斗争精神的韵味也就愈发浓郁。

最后,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初创于近代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阻碍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共产党人必须以最强有力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带领人民走出落后窘迫的局面。就如《沁园春·雪》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到《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展现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胜利、敢于革命的斗争精神,描绘了一个代表无产阶级利益、肩负民族使命、具有雄心壮志的政党,进而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被毛泽东凝练地囊括在他的诗篇中,就此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诗词始终表达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洋溢着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壮志豪情的生动写照”[15]。

(三)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引用和阐释领略毛泽东诗词的精神

目前研究者普遍选择将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毛泽东诗词的精神意象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研究,意图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意以及中国道路之精神的现实需要,“可以说,道路和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发挥毛泽东诗词的两个不能分割的主题”[16]。也就是说,当前学界的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归毛泽东诗词的精神。需要指明的是,这里提及的精神仍旧属于党的伟大精神,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七律·到韶山》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意在表达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精神气象。

研究基于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毛泽东诗词的精神。毛泽东诗词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是党奋斗历程的艺术再现,是中国革命、建设的辉煌镌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缩影。正因其伴随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历程,从而形成固有的、体现共产党人精神的辉煌诗篇,它“是党的精神谱系的艺术化呈现”[17],为总书记的引用和阐释提供精神前提。第二个前提是中国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站上一个新台阶,而在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频繁引用和阐释毛泽东的诗词。“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在不同场合,80多次引用毛泽东的诗句,涉及20来首作品。”[17]如此高频地引据毛泽东诗词,必然不是纯粹的文艺式欣赏,也不是枯燥的点缀援引,其目的在于结合当下中国道路的发展实际,以毛泽东诗词中的精神动力鼓舞人,表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有的精神面貌,因此有的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和发挥毛泽东诗词,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彰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应有的精神气象”[18]。显然,中国道路为总书记的引用和阐释提供实际基础。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三种党的伟大精神。一是勇于进取精神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借毛泽东诗词阐释进取精神。他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19]这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正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大步迈进,在这种实现中华民族接续奋斗的特殊时期,“习近平妙用毛泽东诗词自然成为一种激励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引领”[20]。二是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总书记还妙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两句诗,引申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21]。显然,习近平总书记是借助毛泽东的诗词阐明“奋斗人生与幸福人生的辩证关系和深刻哲理,催人奋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19]。三是革命到底的精神。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表现为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和阐释毛泽东的诗词,其实也正是“继承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崭新篇章”[22]的表现,而且这种革命到底的精神并非来自暴力革命,如此的目的在于“告诫人们不要忘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引领人们牢记创业维艰、坚持守正创新”[23]。

从上述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毛泽东诗词精神的阐释不落窠臼、开辟新路,他对毛泽东诗词内的共产党人精神作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阐述,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中国道路赋予的时代内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真实反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研究主要集中在“革命精神”“斗争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的诗词引用等方面。除了上述的梳理和归纳之外,学术界还对毛泽东诗词中的其他精神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些诸如“人文精神”“美学精神”等的诸多成果。诚然,针对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特别是对推进共产党人精神塑造人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尚待拓展研究的空间。例如,对特定的精神价值重复研究过多,相对较少涉及的精神价值又缺乏研究,并且研究显得过于碎片化、不成体系,对党的伟大精神的研究没有联系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鉴于此,依据党史背景、立足中国实际,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出发研究毛泽东诗词中党的伟大精神是后续研究的必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弘扬党的伟大精神,有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接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我们必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梳理毛泽东诗词中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推进毛泽东诗词中共产党人精神的传播,以优秀的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诗词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