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22-02-01关松立林淑伟

关键词:协同创新能力区域

关松立,林淑伟

■经济学

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关松立1,林淑伟2

(1.莆田学院 管理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2.莆田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结合闽东北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经济发展背景,通过评测两大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两大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外开放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大协同发展区可以以特区外贸体系创新来带动科技创新和全区外贸发展;人力资本水平、高新技术发展情况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贡献值最高,因此合理和充分配置协同发展区人力资本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关键;产业结构仅在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中有着显著相关性,在闽西南以及整体协同中并不呈显著相关性,两大协同发展区应该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造和提升现有产业;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科技的创新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而应该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走绿色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应当打造地方特色的“山海工程”,构建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竞争新优势。

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能力

一、引言

区域协同指由城市及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构成的开放系统,突破行政区划制约,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发挥初始禀赋与比较优势,实现发展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自发形成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进而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推动共同发展。为适应高质量发展目标,福建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把“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其中,福州、莆田、宁德、南平、平潭纳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纳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从而实现双轮驱动、南北互动、协调推进、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也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深化山海协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方案。

二、理论基础

近年来,随着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区域协同研究领域取得丰富的成果。学者邱洪全运用空间计量方法[1],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25个省内区域的协同创新绩效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除了文化邻近外,空间关联也对区域协同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有学者运用科学方法来运作区域协同,通过挖掘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来确保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2]。肖玲等学者通过评估京津冀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性,预测出京津冀不同区域的未来五年的耦合协调度[3]。有研究在产业集聚背景下的城市群之间的协同经济关系,揭示了城市群之间协同发展网络形成的演化机制以及内在结构[4]。刘学等学者以做好净莲协同发展区的全域空间格局为目标,探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三大规划逻辑体系”,并引领净莲转型升级[5]。有学者探讨了环渤海地区的协同发展驱动机制,分析了北京以及周边地区之间的辐射和分工程度对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6]。焦方义等学者从战略层面分析了中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对接,双方之间正由部分区域的经济合作转向全面的战略协同发展[7]。学者邱洪全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出发,构建了闽西南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闽西南五市协同发展的空间差异性[8]。学者卓健提出市县两级的空间协同发展的框架,并在洛阳市的空间发展规划中,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环节进行验证,统筹市域空间的发展[9]。

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学者采用的评价体系不尽相同。学者Porter认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包括GDP、研发投入、FDI、教育投入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10]。Riddel等学者则从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创新知识等角度进行研究[11]。学者郭燕青从技术、资金、管理、环境四大因素角度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提出其中的结构性问题[12]。学者汪本强从环境、投入、产出、效率和绩效等方面来构建安徽省际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评价安徽省各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13]。学者孙青应用空间杜宾模型,从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和科研人力资本的角度评价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14]。学者龙晓君认为专利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15]。

从现有成果来看,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较多,且覆盖面涉及跨市区域、跨省区域和跨国区域,如闽西南、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乃至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也较为丰富,但目前缺乏对福建两大协同发展区的研究,为此,本文以福建两大协同发展区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全面把握两大协同发展区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为加快推进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提供建设方案和政策建议。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福建两大协同发展区的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

表1:区域划分

福建两大协同发展区是在总结提升闽东北、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中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包括福州、平潭、南平、莆田和宁德四市一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则以厦漳泉及三明、龙岩五市为区域划分,打破了传统的闽东南、闽西北的区域划分。

(二)变量的选取与解释

学者Maryann 将创新和专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16],学者Zoltan认为,国家发明专利的数量可以作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因此,本文选取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选取《2021年福建省国家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中的福建省各地区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数量[2015-2020,(个)]来衡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17]。

参考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18-20],本研究选取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能源消耗、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高新技术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环境保护这八个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具体选取2021年《福建统计年鉴》中的人均[2014-2019,(元)]来衡量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2019,(元)]来衡量居民收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014-2019,(%)]来衡量能源消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014-2019,(万美元)]来衡量对外开放程度,单位从业人员数[2014-2019,(万人)]来衡量人力资源,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数[2014-2019,(个)]来衡量高新技术发展情况,第三产业占GDP比重[2014-2019,(%)]来衡量产业结构,氮氧化物排放量[2014-2019,(吨)]来衡量环境保护。

(三)模型构建

首先,构建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经济模型,可得:

“可是您为什么要与她分手?”思蓉的声音,充满了“母性的光辉”,“您应该先找出分手的理由,然后再去想这个理由是否成立,是否值得。并且,您能确定您还会遇到比她更好的女人吗?”

假设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示居民收入,表示能源消耗,表示对外开放程度,表示人力资本水平,表示高新技术发展情况,表示产业结构,表示环境保护。考虑到科技创新从投入到专利的产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因此,采用影响因素指标滞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一年的办法,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被解释变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选取的是2015-2020年间的数据,而解释变量的选取的年份是2014-2019年间的数据,创建回归模型如下:

四、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检验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各变量相关系数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各影响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与人力资本水平、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收入水平越高,人力资本水平越高、高新技术发展得越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就越强。另外,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在0.8以下,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二)实证回归分析

对闽东北协同发展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R为0.975,说明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可以较好地反映被解释变量和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显著。

表3: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在表3中,、、、、和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对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和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在1%的水平上显著,尤其是人力资本水平和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贡献值最大,回归系数分别为5.6753和4.1069,这符合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对人力资本和高新技术的需求,因此,可以支持福州都市区发挥区位优势,与闽东北其他地区开展人才培育和技术对接。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贡献值也较高,回归系数为2.7645,这说明闽东北的部分山地地区受区位条件和历史基础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更需要对外开放,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流合作。另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产业结构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人均GDP、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息息相关,收入的提高是人民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高,既可以吸收闽东北当地的劳动力就业,也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这两个因素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二者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协同发展区的发展需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需要推动闽东北协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共建生态共同体。

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R为0.983,说明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可以较好地反映被解释变量和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显著。

表4: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对两大协同发展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其中R为0.938,说明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可以较好地反映被解释变量和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显著。

表5:两大协同发展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在表5中,、、、和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和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对两大协同发展区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水平和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两大协同发展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依然要依靠人才和技术,虽然两大协同发展区有一批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但可能存在人才外流、教育和科研单位偏重于理论,与产业发展结合程度不够,造成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外开放程度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福州等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三明、龙岩、南平等内陆城市的大工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速度则相对较慢,各地区小而全的发展模式造成两大协同发展区之间的产业缺乏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存在发展模式趋同的弊端,开放程度不够,单体经济优势不能形成合力,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整体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对外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没有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则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两大协同发展区的一些山地区域还有低层次加工工业重复发展,产业达不到规模,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大量地输出初级产品,深加工不足,不仅能耗大、容易污染环境,而且缺乏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部分区域支柱产业不突出,产业优势不明显。

综上,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均具有各自鲜明特色,从沿海到内地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台商投资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革命老区、山区等,其中沿海的福州、厦门又是闽东北和闽西南的重要区域增长点,互补性十分明显。两大协同发展区之间的合作已有良好开端,通过山海协作、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相辅相成,可以实现整体优势。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以下替换被解释变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具体选取2021年《福建统计年鉴》中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升降情况[2015-2020,(%)]来衡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对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分别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稳健性检验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通过稳健性检验对比结果可知,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与回归结果相比,变量大小及显著性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显著性也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且R值均接近1,说明替换被解释变量并没有明显改变检验结果,本研究构建的分析模型和回归分析结果是稳健的。

五、结论与启示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外开放

从表3、表4和表5可知,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约为1.54到2.15之间,即居民收入的回归系数约为1.98到2.55之间,即对外开放的回归系数约为2.15到2.99之间,这说明外向型经济发展得越好,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越强。现在国际竞争与合作已经进入水平分工时代,三明、龙岩、莆田、南平等部分地区依然还有部分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将承受越来越大的贸易压力。而福州、厦门、泉州等部分地区的国际经贸和合作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贸易、投资、劳务合作与技术转让相结合的“大经贸”模式日益增强。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可以以特区外贸体系创新来带动科技创新和全区外贸发展,依靠厦门特区、福州开放城市,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依靠新体制完善协同发展区外贸发展的宏观环境,将经营观点从单纯依靠国家优惠政策转向发挥自身优势转变,商品结构从初级产品加工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二)人力资本水平、高新技术发展情况

从表3、表4和表5可知,即人力资本水平的回归系数约为5.67到6.46之间,即高新技术发展情况的回归系数约为4.10到6.86之间,且二者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贡献值在所有指标中最高,这说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与现有高新技术发展情况、高层次专门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协同发展区的人才需求不仅仅是人才型“白领”劳动力,还有大量的蓝领劳动力,尤其要稳定新兴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市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的部分城市存在高素质劳动力外流的情况,而像福州、厦门等城市也存在部分行业就业容量虽高,但质量不高的不均衡现象。人力资本的不均衡发展会直接导致高新技术发展缓慢,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因此,要合理和充分配置协同发展区人力资本,保持和加强本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活力,加快协同发展区劳动力市场建设,扩大协同发展区就业容量,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宏观管理。

(三)产业结构

从表3、表4和表5可知,即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约为1.08到2.44之间,虽然系数不高且产业结构影响因素仅在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中有着显著相关性,在闽西南以及整体协同中并不呈显著相关性,但从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的回归中可以看出,闽东北虽有湄洲湾产业群和闽江口产业群,但一些偏远地区和山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是非常重要的,闽西南由于已经形成诸如厦漳泉经济带,产业体系相对合理。因此两大协同发展区应该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造和提升现有产业,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加强对内对外的双向辐射,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具体如图1所示。一方面,针对沿海各地市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相似性的特点,合理进行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合理配置航空港、海港和信息港为核心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沿海龙头企业要扶持内陆出口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建设,通过沿海窗口,引导内陆经济步入国际大市场;另一方面,促进适合内陆发展的如机电、建材、畜牧、轻纺、淡水养殖等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内陆地区要发挥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加强作为沿海腹地功能的建设,可以重点发展资源开发和加工利用,逐步提高内陆地区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中的地位。

图1: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产业集群体系

(四)能源消耗、环境保护

从表3、表4和表5可知,即能源消耗的回归系数约为-4.54到-0.81之间,即环境保护的回归系数约为-4.86到-1.10之间,说明传统以大量消耗能源、水源为特征的资源消耗型企业依然还在,部分山区和内陆腹地企业依然发展以林木、矿产为原料,从事粗加工的造纸、水泥、制糖、化肥、冶炼、农药以及小五金、轻工等污染型工业,这类工业在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环境,这种以环境换取利益的工业也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除沿海地区外,一般内陆腹地的很多小型工矿企业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了高投入、低产出、高排污的不均衡现象。还有一些地区未建有效的污水处理厂,导致大量污水外排,部分污水虽经处理排放,但处理率不高。内陆腹地近年工程建设繁多,矿山开采、交通线路的修建,都要开山劈岭、平整土地,均牵扯到生态环境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科技的创新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而应该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走绿色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综上,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应当打造地方特色的“山海工程”,吸引人才发展高新技术,引导沿海地区有意外迁的企业到山区投资,联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生态一体化,构建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竞争新优势。

[1] 邱洪全.多维邻近性、空间关联与区域协同创新绩效[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93-101.

[2] LIU Y,LI L,ZHENG F T.Regional Synergy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Total Effect and Regional Effect in China[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19,42(5-6):431-485.

[3] 肖玲,姜群鸥,王美林,律可心.京津冀地区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产业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与预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3(3):96-105.

[4] WANG CW,MENG QCH.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Economies in the Context of a Study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J].Sustainability,2020,12(3):1122-1137.

[5] 刘学,邹丽姝,孟杰,等.底线·发展·价值:长春都市圈净莲协同发展区规划研究[J].规划师,2020,36(S2):36-41,57.

[6] TAN FF,KONG QX.Uncover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Regional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Based on Haken Model: Case of the Bohai Rim Region[J].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20,22(4):3219-3308.

[7] 焦方义,陆曼.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19(8):84-92,191-192.

[8] 邱洪全,罗键.新发展理念下区域协同发展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9,33(8):16-22.

[9] 卓健,郝丹,尉闻,李矿辉.市县两级空间协同发展的规划探索——以洛阳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3):96-104.

[10] PORTER M.Competitive Strategy[M].New York:Free Press,1998:98-102.

[11] RIDDEL M,SCHWER RK.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with Endogenous Employmen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S[J].Review of Regional Studies,2003,33(1):73-84.

[12] 郭燕青,王慧玲.中国瞪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22(5):31-39.

[13] 汪本强,陈猛,郑姗姗.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安徽省区际间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75-83.

[14] 孙青.财政科技投入、科研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2,38(1):153-157.

[15] 龙晓君,洪秋鑫,李小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辐射空间格局及效应测算[J].统计与决策,2021,37(24):62-66.

[16] MARYANN P F,FLORIDA R.The Geographic Sources of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 Inno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94,84(2):210-229.

[17] ZAOLTAN J A,LUC A,VARGA A.Patents and Innovation Counts as Measures of regional Production of New Knowledge[J]. Research Policy,2002,31(7):1069-1085.

[18] 白慧林.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21:13-14.

[19] 张丽华,侯胜,王一然.金融发展、高等教育与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J].经济问题,2019(10):95-102.

[20] 徐硼,赵超,徐宏毅.外商直接投资对科技服务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影响[J].科研管理,2020,41(11):228-239.

[21] 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J].中国软科学,2010(9):76-85.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Northeast Fujian and Southwest Fujia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Zone

GUAN SONGLI1, LIN SHUWEI2

Combined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northeast Fujian and southwest Fujia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zone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two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zones, and provides policy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two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zone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residents' incom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he two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zones can use the innovation of the special zone's foreign trade system to dr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s foreign trade.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highest. Therefore,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s to allocate the human capital of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zone reasonably and full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nly in the Northeast Fujia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Zone, but not in the southwest Fujian and the overall synergy. The two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zone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the existing industri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among energy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hould not be at the cost of destroying ecology, but should take a gre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theast Fujian and southwest Fujia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zone should build a "mountain sea project"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high-quality region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new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Northeast Fujian; Southwest Fujia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Zo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F127.57

A

1008-472X(2022)04-0017-09

2022-07-25

福建省科技厅创新战略研究计划项目(2022R0109)。

关松立(1984-),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林淑伟(1983-),女,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本文推荐专家:

陈超,莆田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化旅游、旅游产业发展。

刘吉发,长安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专业。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能力区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分割区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区域发展篇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