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稳定性博弈分析——以疫情影响下陆河县青梅产业链为例
2022-02-01赵蓉蓉陈秋华江慧
赵蓉蓉,陈秋华,江慧
■经济学
农业产业链稳定性博弈分析——以疫情影响下陆河县青梅产业链为例
赵蓉蓉1,2,陈秋华1,2,江慧1,2
(1.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 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2)
维护农业产业链稳定,是乡村产业应对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是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前提。采用动态博弈和演化博弈分析方法,以陆河县青梅产业为例,构建外部冲突影响下产业链中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以期探索影响产业链稳定的关键要点。博弈发现: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链稳定的关键主体;小农户是农业产业链稳定的薄弱环节;政府有效监管是维持农业产业链合作与稳定的关键;基于契约的融合型农业产业链具有更优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培育依托地方农业特色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搭建产业融合平台促进乡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监督机制发挥政府产业链稳定守护者角色来促进产业融合、降低违约可能、提升农业产业链稳定。
农业产业链;稳定性;产业融合;博弈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冲击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增加了“上游供给”和“下游需求”两头断链的风险[1]。国内疫情严重期间,曾一度出现生产供应滞后、重要物资短缺等问题,反映出我国产业链协同效应弱、产业链循环体系不畅的问题[2]。农业产业链是以提供农产品为目标,包括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流通、销售等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环节,是由多个环节多个利益主体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不同的环节相互作用,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存在不稳定风险[3,4]。而维持稳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产品市场供需稳定,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因此值得重点关注[5]。疫情期间,由于交通管制、居家防疫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以及消费者对于病毒的恐慌心理,农产品销售受阻,农民损失惨重[6,7]。同时,因防疫需要,各类农产品批发零售场所被迫关停,致使消费市场上农产品供给减少,消费者买难和农户卖难现象并存[8]。加之农业产业链风险的传导性,产业链上一个节点出现衔接困难或运转不畅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整个产业链面临大规模库存挤占和资金回笼困难问题,甚至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秩序和市场稳定[9]。因此,关注如疫情这类突发外部环境冲突导致的农业产业链不稳定问题,是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要议题。
相关研究集中在产业链稳定性影响因素、产业链稳定性的对策与方向等方面。交易成本、市场结构、产品特征、利益分配机制、沟通信任都是影响产业链稳定的主要制约因素[10–12]。而要提升农业产业链的稳定性,提升其应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关注这些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关键。学者们分别从分销渠道、技术投入与创新、供应链风险韧性评估、生态系统和合作伙伴关系、产业链延伸等入手,为提升农业产业链的稳定提供路径和方向[3,13–19]。其中,产业链上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分析农业产业链稳定性的关键。学者任迎伟、胡国平认为有效解决产业链效率低下和不稳定的途径是拓展产业链各层次之间的共生关系[20]。Jill E. Hobbs直接指出基于信任的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是供应链维持稳定、灵活应对如新冠肺炎疫情这类外部冲突的关键[21]。当外部冲击发生后,与市场衔接最为紧密的收购商和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最先做出应对举措,之后,农户等其他主体结合收购商的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作出反应,这符合动态博弈的特征。因此,本研究基于动态博弈分析工具,以疫情影响下的陆河县青梅产业链为例,分析疫情冲击下,青梅产业链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从而找出其行为规律、分析产业链稳定的过程机制,明晰不同利益主体在维护农业产业链稳定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为促进农业产业链的稳定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博弈分析工具,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来分析外部冲击影响下农业产业链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和博弈过程。
(一)案例背景
陆河县是广东省适宜生态区A1小区,位于粤东沿海与兴梅山区结合部,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的青梅生长,该县东坑、水唇、河口、河田、螺溪、南万、上护、新田、吉石溪林场均广泛种植青梅,素有“中国青梅之乡”的美称。陆河县政府立足当地青梅产区优势,立足农村产业发展战略,经历多年探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科技、改良品种、完善青梅产业社会服务体系、拓展内外青梅市场,构建了以青梅为主的水果产业中心。全县青梅种植面积高达10万亩,培育了大量的青梅产业种植户、富裕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对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农业也难免受到疫情波及,出现农产品滞销、价格短时间大幅度波动等问题。陆河县作为“青梅之乡”种植面积大,青梅产业链涉及主体众多,疫情期间正是青梅产期,青梅价格大幅度下跌,加之疫情对于农产品流通的限制,陆河县青梅出现大范围超低价滞销现象,农户损失惨重,整个县域的青梅产业遭受严重打击。为了应对疫情影响下青梅产业的损失,陆河县政府细致分析产业链上不同经营主体的诉求,结合时下市场情况,采取“市场手段+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应对疫情的负面影响,调控青梅市场价格,激励产业经营主体,促进青梅市场重振活力,保护农户收益和权益,维护陆河县青梅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青梅种植农户、收购商、龙头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就是青梅产业链从不稳定走向稳定的过程,分析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找寻农业产业链稳定的关键环节和不同主体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为分析外部冲击下农业产业链稳定性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局中人
局中人是指博弈过程中的决策主体。本文局中人包括农户、中间收购商、龙头企业和政府。此外,假设局中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即每位局中人都是以自身收益最大化为行动准则。
(三)策略集合
策略集合是指局中人有可能采取的全部行动策略的集合。鉴于实际,疫情影响下陆河县青梅产业链主体之间的博弈存在三个阶段的博弈过程。第一阶段是疫情影响下农户与收购商的博弈。疫情来临,市场对于青梅的需求降低,中间收购商与农户直接基于青梅价格的博弈。此时,中间收购商的策略集合是(压价收购,不压价收购),农户的策略集合是(卖,不卖);第二阶段是政府介入后的博弈。政府介入主要包括政府行政直接介入以及引导微观主体两类方式。政府行政直接介入在陆河县青梅产业博弈过程中的策略集合是(介入,不介入),此阶段主要还是分析农户和收购商之间在政府介入情况下的决策行为,中间收购商的策略集合是(压价收购,不压价收购),农户的策略集合是(卖,不卖)。第三阶段是企业和收购商之间的博弈。由于收购商压价,农民收益得不到保障,若农民选择不卖策略,此时青梅出现滞销问题,若农户选择卖,则出现“果贱伤农”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出手,通过引导龙头企业进入青梅市场,此时企业的策略集合是(介入,不介入),若企业选择不介入,则博弈结束,若企业选择抬价收购介入青梅市场,收购商就要选择是否跟进收购,此时收购商的策略集合是(跟进,不跟进)。基于策略集合,疫情影响下陆河县青梅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如下图1所示:
图1:疫情影响下青梅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博弈过程图
二、外部冲突下农业产业链不同主体动态博弈分析
(一)第一阶段:农户与收购商之间的博弈分析
疫情来临,青梅市场受到疫情冲击,假设此时青梅的市场销售价格为P,陆河县青梅的产量为,市场收购价格为P/kg,农户生产青梅的成本为C/kg,此时,受疫情影响,市场行情未来预期较差,收购商选择向农户压价收购青梅,此时收购价格为P/kg。该阶段,收购商的策略集合是(不压价收购,压价收购),农户的策略集合是(卖,不卖),假设市场上只有一个收购商和一个农户,构建第一阶段的博弈矩阵,如表1:
表1:农户与收购商之间的博弈矩阵
依据逆向选择法,无论收购商是否压价,农户若选择不卖都会损失QC,所以无论收购商是否压价,农户都会选择卖出青梅,即使价格过低,但只要P>0,农户为了挽回损失卖出青梅是农户的占优策略。且由于P>P>P所以QP-QP>QP-QP,所以收购商一定会借势向农户压价,即压价收购是收购商的占优策略。且P与收购利润呈反比。这与现实情况中陆河县所有的青梅收购商联合向青梅农户压价收购相符。但大规模的压价收购行为导致青梅农户损失惨重,疫情期间,为了保供稳价,陆河县政府面对这一市场情形,积极采取措施调控青梅市场,于是进入第二阶段政府介入的博弈选择过程。
(二)第二阶段:政府介入选择博弈
面对疫情冲击下的青梅市场,政府有两种手段调控市场。一种是市场手段,即通过引导微观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市场规律有效运转;另一种是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发挥制约、纠错、反馈和完善等功能,例如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管相关市场主体扰动市场的行为,维护市场稳定。政府行政干预时如上一阶段农户和收购商的博弈过程中,若农户选择不卖,农产品滞销情况下,由政府出资托底以一定的价格P/kg购入农户的青梅,且P>=P>=P。政府引导微观主体如企业进入农产品市场,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利用市场规律发挥调控市场的作用。在陆河县青梅产业链情景下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行政手段等,让当地的龙头企业进入青梅市场收购青梅果,此时假定企业以P/kg的价格收购青梅产品,P>=P>=P。构建博弈矩阵,如表2。
表2:政府行政干预后农户与收购商之间的博弈矩阵
面对收购商的压价行为,农户可以选择将青梅卖给政府或者龙头企业来获取收益,此时可以发现,收购商不压价收购,农户卖出农产品是此次博弈的均衡策略。即由于政府干预托底收购农产品或者由企业收购滞销农产品,一定程度上对收购商形成威慑作用。所以,面对市场中收购商的投机行为损害农户利益的情况,政府可以出面,采取手段调控市场。
(三)第三阶段:收购商是否跟进的博弈
第三阶段的收购商是否跟进的博弈是基于政府引导微观主体的行为来调控市场,以期达到平衡市场波动的目的。根据陆河县的实际情况,政府给予龙头企业以财政补贴,支持龙头企业进入青梅市场,引导龙头企业以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收购青梅。此时,龙头企业与收购商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陆河青梅市场中,面对新进入的竞争对手,收购商要选择是否跟进龙头企业的脚步购入青梅。构建博弈矩阵如下表3:
表3:企业与收购商之间的博弈矩阵
此阶段,假设龙头企业进入市场,以P/kg的价格购买q的青梅,P>=P,此时收购商看到市场中出现竞争对手以比自己更高的价格收购青梅,收购商必须做出选择是否要跟进购入剩余青梅。若跟进,则收购商的收益为qP-qP(q=Q-q),若不跟进,则剩下的青梅继续由龙头企业购入,收购商收益则为0。面对此种情况,收购商跟进购入剩下的青梅是明智选择。根据陆河县疫情期间的实际情况,在龙头企业介入青梅市场后,大多数收购商也选择跟进购入青梅,供需不平衡现象得以逆转,随之价格也得以提升,农户的收益进一步得到保障。
(四)博弈结果分析
1.企业是农业产业链稳定的关键主体
第一,龙头企业介入可以促进危机下的农产品市场回归正轨维持稳定。从上述博弈过程可知,龙头企业通过介入农产品市场,有效调整了本土农产品市场秩序,调控农产品价格,转移外部冲击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对促进农业产业链稳定发挥显著作用。陆河县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介入青梅市场,短期内缓解了疫情导致的青梅市场供需矛盾问题。第二,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生产为农业产业链长期稳定增加了筹码。短期财政补贴并不能维持农业产业链的长期稳定,而发展农产品加工生产则具有可持续性。依托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影响力等优势,创新发展农产品加工经营,促进产业融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紧密合作的价值链,增强了农业产业链风险应对能力。疫情影响下,陆河县的龙头企业收购了大量的青梅鲜果后,当地政府扶持该龙头企业发展青梅果醋果酒加工经营,通过加工生产,将易腐蚀的青梅鲜果加工为易保存、易运输的加工产品。经过处理加工后的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大幅度提升,原本1-2元一斤的青梅果加工成果醋果酒后市场收益大幅度提高,一斤青梅酒的市场价格15-88元不等(来源淘宝搜索价格)。加工产品的增值收益也弥补了龙头企业疫情期间违背市场规律高价收购青梅造成的损失,变损失为收益。第三,龙头企业领导下形成规范的合作制度,为农业产业链稳定提供制度保障。随着青梅生产工厂的成立龙头企业与当地的农户合作签订了长期的订单合同,以正式制度的形式规制约束双方的行为。今后,若出现外部冲击影响市场,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的投机行为会受到契约约束,投机行为的概率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和损失也将较大限度降低,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长期稳定目标实现。
2.小农户是农业产业链稳定的薄弱环节
下游经营主体挤占小农户利润空间是农业发展研究一直以来不可避免的问题[22]。小农户是农业产业链稳定的薄弱环节,具体体现为两点。第一,当风险冲击农业产业链时,小农户最先受到影响。处于自然松散状态下的农业产业链受到外部刺激时,其他经营主体为了维护自身收益,最先拿小农户开刀,采取措施挤占小农户收益,或者将风险转嫁给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小农户。如疫情影响下的陆河县青梅产业链,最先采取行动的是收购商,其通过联合压价的行为挤占小农户的利润,转嫁疫情风险或者发风险财。第二,小农户处于弱势地位,风险抵抗能力差。面对产业链上其他经营主体利润挤占行为,小农户无力反抗,往往只能选择忍受损失。疫情影响下的陆河县青梅农户,面对收购商的投机压价行为时,由于农产品流通受到限制,小农户基本没有其他选择。虽然理论上农户可以选择出售,也可以选择不出售青梅,但是,从博弈过程中发现,无论收购商是否压价,农户为了减少损失,都会选择出售手中的产品,即使收购商开出极低的收购价格,选择售出青梅是尽可能挽回损失的唯一选择,出现“果贱伤农”现象。因此,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长期稳定,需要克服小农户的弱质性,提高小农户应对外部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及产业链的话语权,降低风险冲击下其他经营主体挤占利润行为对小农户的影响。
上述博弈过程产业链上的不同经营主体是基于产业链之间的自然联系,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开展决策行为。若基于产业融合视角,不同产业链主体之间在同一产业链中通过契约的形式开展合作经营,这种时候再重新审视面对外部冲突时不同产业主体的反应,与非产业融合情形对比,探究经营条件产生变化,其行为是否会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如何体现。因此,进一步分析合作形式下的产业链经营主体面对外部冲突导致的市场波动时的行为,探索如何维持农业产业链的稳定。
三、基于产业融合的外部冲突下农业产业链博弈分析
(一)局中人
产业融合是在契约约束下农业产业链上不同经营主体开展合作生产经营的过程。基于陆河县的实际情况,此时青梅的生产者依然是农户,企业与农户通过签订订单合同,农户直接将青梅供应给龙头企业,再由龙头企业对青梅进行加工生产,形成青梅加工产品售卖给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维护契约的合法性,政府的有效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过程中局中人主要有农户、企业和政府,且假设各局中人是有限理性的。
(二)策略集合
假设青梅产业链上的不同经营主体基于产业融合理论,采取契约合作的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此时,同样出现了如疫情一样的外部风险冲击当地青梅市场。此时局中人农户的策略集合为(合作,违约),即农户可以继续坚持契约约定,也可能出现违约行为;企业的策略集合为(合作,违约),即企业可以选择单方面违背契约,也可以继续维持契约收购农户手中的青梅;政府对市场加以监管是常态,但需要考验政府的监管能力,因此,将政府的监管效果情形设定为政府策略集合,即(有效监管,无效监管)。
(三)模型构建
产业融合情形下,农业产业链上的主体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演化,从不稳定走向稳定,属于演化博弈范畴,因此,本文采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模拟产业融合情形下产业主体的博弈过程。假设产业融合情形下农业产业链上企业(Q)和农户(N),假定市场价格为P,契约的订单价格为P/kg,合同约定产量kg,农户生产青梅的成本为C/kg,企业的加工成本为C,加工后的收益为,双方违约赔偿金为。若出现违约,企业需要从外部购置青梅还需要支付一定的交易成本C。
实际中,农户违约后很少会履行违约金赔偿责任,且企业在面对众多农户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让农户缴纳违约金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出面发挥监督者的作用。因此,假定在政府有效监管下,农户违约时依然要计算违约成本。而当企业选择违约策略时,农户由于自身对于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较差,可能出现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当出现这类情形时,政府应发挥政策兜底的作用,以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P购买农户手中的农产品。构建博弈收益矩阵如下表4:
表4:基于产业融合的外部冲突影响下产业链经营主体博弈矩阵
假设企业在t期选择合作的概率为x,选择违约的概率为(1-x);农户在t期选择合作的概率为y,选择违约的概率为(1-y)。
因此,产业融合情形下企业选择合作和违约的收益分别为E和E:
农户在产业融合情形下选择合作和违约的收益分别为E和E:
则企业和农户的整体平均收益为:
根据演化博弈的复制动态公式,得到企业和农户的演化博弈方程:
联立两个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企业和农户的复制动力系统表达式:
令F(x)= F(y)=0,得到局部稳定点A1(0,0)A2(0,1)A3(1,0)A4(1,1)A5(X,Y)。
其中
根据学者Friedman提出的雅克比矩阵局部稳定性分析方法,求解博弈系统的进化稳定策略,用J表示雅克比矩阵,用Det(J)表示矩阵的行列式,用Tr(J)表示矩阵的迹[23]。之后计算微分方程组的雅克比矩阵如下:
则矩阵的行列式为:
矩阵的迹为:
之后,将五个均衡点参数代入雅克比矩阵的行列式和迹的方程中,得到雅克比矩阵在各个均衡点处的值,如下表5所示:
表5:均衡点对应的雅比克矩阵行列式与迹
同理,当政府监管无法发挥监管效果时产业融合下企业和农户演化博弈的均衡点对应的雅比克矩阵行列式与迹,如表6所示:
表6:政府无效监管时均衡点对应的雅比克矩阵行列式与迹
(四)基于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链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1.政府有效监管时农业产业链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由表5可知,产业融合下农业产业链上企业和农户基于契约的合作演化博弈均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违约金,市场价格和订单价格的差价P-P,企业违约后从其他渠道购入青梅的额外交易成本C3等都会影响产业链上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其中令D>QC+C,即假设违约成本可以覆盖农户的生产成本。因此,根据雅克比矩阵局部稳定性的进化稳定策略(ESS)判定方法,当Det(J)>0,且Tr(J)<0时,该系统处于进化稳定状态。通过对上述参数关系分析情况讨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如表7所示:
当市场价格低于订单价格时,即P<P时,且令P>=P-D/Q,即政府补贴加上违约金可以弥补农户损失,存在三种情形,:
(1)情形1:当P<P<P+D/Q时,合同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但企业违约的超额收益不能弥补违约金的成本,所以企业倾向于选择合作,此时进化稳定均衡点为(1,1),对应的演化策略为{合作,合作},在此情景下企业演化为合作策略。
(2)情形2:P+D/Q<P<P+(D+C)/Q,合同价格大于市场价格,但企业违约获得的超额收益不能弥补违约金和额外交易成本的损失,此时进化稳定均衡点为(1,1),对应的演化策略为{合作,合作},在此情景下企业和农户都演化为合作策略,农业产业链达到一个恒稳定状态。
(3)情形3:P>P+(D+C)/Q,合同价格大于市场价格,且企业违约后的收益可以弥补违约金和额外交易成本的损失,企业选择违约是占优策略,根据雅克比矩阵稳定性分析发现,该种情景没有稳定均衡解,这是因为无论农户作何选择,企业都会选择违约。
当市场价格低于订单价格时,即P>P时,存在两种情形:
(4)情形4:P<P-D/Q,市场价格高于合约价格,且扣除违约金后的收益依然大于合同收益,农户违约倾向高,此时,令P=P,因为即使企业违约了,农户通过将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也可以获得P/kg的价格。而此时企业倾向于遵守契约选择合作策略,此时进化稳定均衡点为(1,0),对应的演化策略为{合作,违约},即农户演化为违约,企业演化为合作。
(5)情形5:P>P>P-D/Q,市场价格高于合约价,农户违约倾向高,此时,令P=P,因为该策略下企业不会选择违约,即使需要政府兜底,政府最多不超过合约价格进行补偿。但此时,农户违约金金额超过违约收益,此时合作才是理性选择。此时进化稳定均衡点为(1,1),对应演化策略为{合作,合作}。
根据上述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结果可知,在政府有效监督下,农业产业链上企业和农户的演化博弈最终都会演化为稳定的{合作,合作}策略。
表7:政府有效监管下局部均衡点稳定性分析结果
表8:政府监管无效时局部均衡点稳定性分析结果
2.政府无效监管情形下农业产业链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根据表6,当政府监管无法发挥效果时,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产业链的稳定性与市场价格和订单价格的差额P-P、违约金和额外交易成本(D+C)/的大小相关。此时依然遵循雅克比矩阵局部稳定性的进化稳定策略判定方法。通过对上述参数关系分析情况讨论,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形,即情形1:P<P<P+(D+C)/Q;情形2:P>P+(D+C)/Q;情形3:P<P-D/Q;情形4:P>P>P-D/Q,具体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不难发现,只有当合约价格大于市场价格时,才会出现局部稳定点,对应的进化稳定均衡点为(1,1),演化策略为{合作,合作},若合约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则没有进化稳定点。当政府监管无效时,基于契约的产业链合作形成困难,无法发挥产业融合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等其他作用。
(五)博弈结果分析
1.政府有效监管是维持产业链合作与稳定的关键
基于上述博弈过程可知,外部冲突影响下农业产业链稳定性问题是农户、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的博弈问题。其中政府有效发挥监督作用是维持产业链稳定合作的关键。一是政府监督农户和企业的行为。一旦出现违约行为,政府可以采取制裁手段发挥监督的作用,保证履约方可以获得违约金用以弥补损失,同时违约成本的存在还可以制约产业链主体的投机行为。二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和兜底作用。当外部冲突造成市场行情差,市场价格远低于订单价格,企业选择违约造成农产品滞销损害农户利益时,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和兜底作用,以一定价格收购农产品,进而维持农户的收益。政府有效监管下经营主体的违约行为得以控制,政府监督保障了契约的有效履行,所以,政府有效监管下的农业产业链稳定性更高。
2.基于契约的产业融合更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稳定
与第三部分自然状态下的农业产业链博弈过程对比发现,基于契约的农业产业链稳定性更高。第一,契约制度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稳定合作收益更高。通过签订契约,农业产业链上的不同经营主体基于契约形成紧密的生产经营联合体,相比于违约,稳定合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后续的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产业融合等可以带来更多的增值收益,因此稳定性更高。第二,契约制度提高了投机行为的成本。契约规定了违约行为需要承担的违约金,违约金对经营主体的不合作行为形成威慑制约,以增加违约成本的形式减少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与非合作状态下的松散农业产业链相比,应对外部市场冲突的能力更强,农业产业链整体的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区域内农业产业链的整体稳定和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实现。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农业产业链是由多个经营主体组成的产业综合系统,当产业链所处的外部市场发生变故冲击产业链时,产业链内部不同经营主体基于理性思考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决策行为时,往往会形成产业链内部的冲突,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因此,分析外部冲突影响下农业产业链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找寻产业链稳定的关键和规律,才能精准采取措施助力农业产业链稳定。本文以陆河县青梅产业链为例,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当疫情这类外部冲击影响下青梅产业链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研究发现:第一,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链稳定的关键主体。龙头企业市场影响力强,可以调控波动市场;农产品加工经营增加农业附加值,还能构建制度,约束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运转和行为。第二,小农户是农业产业链稳定的薄弱环节,当外部风险发生,面对产业链上其他经营主体的利润挤占行为,小农户选择少、反抗能力有限,容易被动遭受损失。第三,政府有效监管是维持产业链合作与稳定的关键。第四,基于契约的融合型农业产业链具有更优的稳定性。
(二)对策建议
1.培育依托地方农业特色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根据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博弈可知,龙头企业参与对提升农业产业链的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农业产业链的稳定性,培育依托地方农业特色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重要举措。陆河县依托陆河县青梅产业园,扶持成立的陆河国泰青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陆河县青梅加工龙头企业,在疫情影响下陆河县青梅农产品市场的维稳保供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地可以依托地方的农业生产特色,以本土农产品为原料,培育相应的农产品加工生产龙头企业,为维持本土农业产业链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可由政府牵头,引进或者扶持本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其提供财政资金、优惠政策、生产基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提升本土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进而提升整个产业链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产学官多方合作,鼓励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鼓励加工企业发挥产业融合开发功能,开展多元化经营,促进产业链延伸,推动酒店、民宿、餐饮、文化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2.搭建产业融合平台促进乡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
基于上述博弈分析,产业融合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稳定性的提升。契约约束下的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会受到违约金、额外交易成本以及市场风险可能性的制约选择合作策略,进而形成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农业产业链联合体。因此,产业融合是促进产业链稳定,应对各类外部冲击风险、保护农户收益的重要途径。产业融合经营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形成稳定合作、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创新开发等益处。各地应加强重视,助推乡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搭建产业融合促进平台。第一,搭建产业融合促进平台。由政府牵头,鼓励地方产业融合,创新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构建产业融合交流平台,促进不同经营主体交流合作,并为产业融合实践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第二,以全产业链品牌助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地方全产业链品牌,依托地方农业生产特色,形成地域IP品牌形象,进而为提升本土农产品、农业加工产品以及商贸流通服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基础,形成有影响力的全产业链品牌。第三,加强创新,鼓励产业融合模式创新、发挥文创、科技等的产品和品牌赋值作用,促进产品创新、生产技艺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提升产业链的整体附加值,适应新时代消费市场。
3.完善监督机制发挥政府产业链稳定守护者角色
产业融合后的产业链联盟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维持稳定的一个重要依托是政府的有效监管。因此,维持农业产业链稳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政府监管不能缺位,建立完善监督机制,是维护农业产业链稳定的关键保障。首先,以县为单位,依托乡村振兴局,落地《乡村振兴促进法》,设立产业融合管理监督机构,制定产业融合管理办法。加强对本县域内的农户以及企业等涉农经营主体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契约履行,监督和制约经营主体的非合作行为。其次,政府应发挥牵头作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搭建农户与企业等其他经营主体之间的沟通桥梁,并为产业融合契约背书,促进地方农业产业链联合体的形成与发展,提升产业链的整体实力。最后,完善产业融合认证机制,以认证辅助监督。通过产业融合认证管理机制延长产业合作的收益周期,减少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的短视行为,促使其为了长期综合效益在面对外部冲突时可以克服投机动机,维持合作契约,减少因单方违约造成的损失。产业融合认证管理机制可以依托声誉机制,加强对合作行为和履约行为的褒奖和宣传,对于违约行为给予明确的处罚办法。
[1] 孙世芳,杜芳,欧阳梦云.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N].经济日报,2020-07-03(011).
[2] 蓝庆新,汪春雨,郑学党.双循环格局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现实与对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1):132-145.
[3] 郭静利,崔凯,钱静斐,等.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链稳定性[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4):84-87.
[4] 于伟,张鹏.中国农业发展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35(1):102-108.
[5] 郭静利.农业产业链稳定机制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2011:1-6.
[6] MORTON J.On the susceptibility and vulnerability of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s to COVID-19[J].World Development,2020,136:105132.
[7] 肖荣荣,任大鹏,乐章.疫情冲击下的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应对能力与改进路径[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1(1):30-37.
[8] 姜长云,王一杰,芦千文.从农村基层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0(2):5-9.
[9] 刘威,马恒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食物供给及农业发展的冲击及应对[J/OL].重庆社会科学,2020(5):32-42.
[10] 唐步龙.不同农业产业链共存的经济合理性研究——以江苏杨树产业为例[J/OL].经济问题,2009(7):70-73.
[11] 李书学.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稳定性研究——以我国路桥产业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10):215-218.
[12] 陈新平.浅析食品供应链安全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23):70.
[13] CHENARIDES L,MANFREDO M,RICHARDS T J.COVID‐19 and food supply chains[J/OL].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Policy,2021,43(1):270-279.
[14] AMJATH-BABU T S,KRUPNIK T J,THILSTED S H,et al.Key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food system disruptions caus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Insights from Bangladesh towards effective response[J].Food Security,2020,12(4):761-768.
[15] HOOKS T,MACKEN-WALSH Á,MCCARTHY O,et al.The impact of a values-based supply chain (VBSC) on farm-level viability,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case study evidence[J].Sustainability,2017,9(2):267.
[16] ELLEUCH H,DAFAOUI E,EL MHAMEDI A,et al.A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approach for production resilience improvement in supply chain:case of agrifood industry[J].IFAC-PapersOnLine,2016,49(31):125-130.
[17] SMITH K,LAWRENCE G,MACMAHON A,et al.The resilience of long and short food chains:a case study of flooding in Queensland, Australia[J].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2016,33(1):45-60.
[18] KAMALAHMADI M,PARAST M M.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principles of enterprise and supply chain resilience:Major finding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171:116-133.
[19] 何亚莉,杨肃昌. “双循环”场景下农业产业链韧性锻铸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1(10):78-89.
[20] 任迎伟,胡国平.产业链稳定机制研究——基于共生理论中并联耦合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2):180-184.
[21] HOBBS J E.Food supply chai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 d’agroeconomie,2020,68(2):171-176.
[22] STONE J,RAHIMIFARD S.Resilience in agri-food supply chains: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and synthesis of a novel framework[J/OL].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8,23(3):207-238.
[23] FRIEDMAN D.On economic applications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8,8(1):15-43.
Gam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Andustry Chain Stability——A Case Study of Green Plum Industry Chai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VID-19
ZHAO RONGRONG1,2, CHEN QIUHUA1,2, JIANG HUI1,2
;)
To maintain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stability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rural industries to deal with complex situation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rural economy. This paper uses two analysis methods - dynamic game and evolutionary game, taking plum industry in Luhe county as an example and constructing game process among different business entities in industry chain under the outside influence to explore the core elements that would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industry chain. The results of the gaming show that: leading enterprises were the key players in the s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stability; small-scale peasants were the weak links in the s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government supervision was the key to maintaining cooperation and s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the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based on contract had better stability. It is feasible to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by cultivating lead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enterprises with local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uild a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platform to promot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rural three industries,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maximize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guardian of industry chain stability to promote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default.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stability; industry integration; game
F324
A
1008-472X(2022)040031-12
2022-08-11
福建省财政厅委托项目“乡村振兴全面振兴理论与实践”(K8119M01A);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共生视角下星创天地创业服务机制创新研究”(2021J011245)。
赵蓉蓉(1997-),女,安徽凤阳人,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功能农业开发与管理;
陈秋华(1964-),男,福建漳平人,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乡村旅游。
本文推荐专家:
李民,福建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涉农企业经营与管理。
孔德议,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涉农企业经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