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日语融思政育文化信心

2022-01-30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茶道时期汉字

吕 娟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100)

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赋予了这个国家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历史上,中国曾经盛极一时,是世界各国竞相模仿学习的对象。然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入侵,满清统治者愚昧无知、节节败退,割地赔款,以至于有一部分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批评质疑。更在五四新文化后出现了全盘西化的观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迅速崛起,虽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缺乏社会道德的支撑。道德的缺失加剧了文化自信的缺失。很多人追名逐利、官场腐败,贫富差距拉大,富人热衷于移民留学,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建设的滞后。与此同时,西方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文化渗透,并且“成效显著”,当代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崇洋媚外”,认为“进口”的就一定比”国产”的好。作为教育者,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还需重视文化的传播。文化信心重建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重建文化自信,当代中国大学生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高度融合的国家,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创立的王朝,最终都融合进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当中。在不断发展交融中,历经各个朝代的民族大融合,成就了当前汉族为主体,多个少数民族共处的和谐大家庭。中国历史的演变,就是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历史上南北朝、金元、满清最后都融入于汉文化圈中,形成了今天汉族精神文化主体。

文化既是以国家、民族为载体而生,同时又对国家民族变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纵观中国历史,可以说文化是兴衰之源。历史上经历了几个“大治”“大乱”时期,“治”与“乱”的理由各异,但是结果都是依靠文化的作用确保了中华民族的完整性。

先秦时期,周灭商之后,开启了数百年相对稳定的时期,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繁荣局面。以儒学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也纷纷登场。另外,迫于军事的需要,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虽是乱世,却也恰恰催生了思想和技术上的繁荣。

两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成为了国家文化思想基础,国家意识形态高度统一,为大一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家进入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今天我们中国民族还是以汉族为主干当起源于两汉时期。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陷入了长达四百年的动乱时期,匈奴、鲜卑等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起十六个国家,汉族的统治地位变成了被扼杀的对象。但是这一时期传统汉文化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吸纳了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变得更加强大。

随后的隋唐时期再次进入了“大治”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多文化成果。其中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被西方评论者誉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官制度的鼻祖。唐朝更是将封建文化推向了辉煌。唐朝统治者对佛教文化大力推崇,使得儒、道、佛三家文化融合,构成了唐宋繁荣的文化基础。盛唐时期,不仅文学艺术成就斐然,科学技术、政治律令、军事国力,都达到了空前的新高度。

宋元明清时期始终难以再现汉唐盛世的局面,两宋国力远不及汉唐,但是文化发展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科技、文学、艺术等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明朝文化鲜有创新之处,思想保守,八股文盛行,即便是有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也是昙花一现。明代文化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而后满洲人挥师入关,建立清王朝,汉人再一次被异族统治长达两百多年。此时的汉人知识分子只能在故纸堆中寻求思想的宁静,难以再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虽然疆域广袤,但是内忧外患让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时期,最终清政府无力收拾残局,退出历史舞台,封建主义灭亡。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吸纳力。从印度引进佛学,与儒家、道家思想融为一体。历史上不乏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政权,然而他们的文化今已荡然无存,儒家文化却能绵延不绝。但是,过去的几十年,中国文化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尊崇地位被削弱,部分国人中华民族认同感缺失,文化自信沦丧,这是典型的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笔者以所教授的航空日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比方法,以下列几项内容为切入点对学生实施文化自信培养,实施方案如下:

前期调查问卷→项目实施→后期调查问卷

前期调查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260份,调查对象为所教授的大二学生,调查目的是掌握学生对部分中日共有的文化的了解程度。具体结果如下:

1.你认为日语假名的书写与汉字有关系吗?90%的调查对象认为有。2.你认为日语假名的读音与汉字有关系吗?82%的调查对象认为有。3.提起茶道,你最先想到哪个国家?88%的回答中国,11%回答日本。4.你认为茶道是怎么传播的?92%回答中国→日本。5.你了解日本茶道的制作方法吗?72%的回答不了解,22%的了解一点。6.你知道和服与汉服之间某些共同点吗?57%的回答不知道。7.你了解鉴真东渡的故事吗?58%的回答知道名字,但是不知道具体内容。27%的回答完全没听过。8.你认为日本文化中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吗?87%的人回答有。

以上8个问题,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对某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还不够充分,特别是那些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盛行一时,但现在几乎消失殆尽的文化。

针对前期调研结果,针对性的选取了以下几项内容进行课堂讲授。

日本文字由汉字和假名构成,日本接触汉字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各倭国与汉通交就需要以汉字为媒介。邪马台国与魏通交时,已有国书的收受和爵号的授予。尽管人数很少,范围很窄,但已经理解和使用了汉字。汉字输入日本后,历经岁月,直到八世纪中叶,才出现了假名。片假名是把汉字的偏旁加以简化,平假名则是将汉字草书加以简化。

日本茶道如今已经自成一派,成为日本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日本茶道也是源自于中国,茶叶由遣唐使传入日本,但当时的喝茶仅限于贵族家庭。后来宋代点茶法传入日本,日本现有的茶道更多的是宋代点茶法的影子。村田珠光和千利休把禅的内涵引入茶道。

日本传统服饰和服,与中国古代汉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服在日本也叫做“吴服”,这个称谓源于三国时期,因东吴与日本的商贾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传入日本的缘故,开始出现此名。遣唐使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日本效仿隋唐服饰并加以改进,即便到了现代,日本人还是喜欢穿着和服出席成人礼、婚礼、葬礼、茶道等场合。日本和服穿着时一定是左襟压右襟,这一点也是受唐装影响,唐朝时期,人们认为只有蛮族是右襟压左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日本沿袭了唐人的穿法。

佛教最初传入日本时只是一种知识型的佛教,哲学性很强而宗教性很少。因其护国安民的效验而被采用到政治中。这个时代的佛教分为六宗,有南都六宗之称,即三论、成实、法相、俱舍、华严、律六宗,其中最早传来法相宗的是入唐的道昭,最早传来华严宗的是唐僧道璿,最早传来律宗的是唐僧鉴真。三论、法相、华严、律四宗随时代先后从中国传来的,其中鉴真东渡更是被奉为佛学传播的经典故事。他受日僧之邀,赴日弘法。历经磨难5次失败。但矢志不渝,在双目失明,年事已高的情况下,终于在第六次抵达目的地。创建唐招提寺,传播建筑、雕塑、书法和医药等知识,对当时的日本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日本的相扑,建筑等也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只是曾经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现在有一部分已经几乎消失。而在日本却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发扬。以至于现在有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日本的传统文化。经过课堂上针对性的对比讲解,学生在中日传统文化认知上有了一定的加深。针对前期问卷调查中认识不足的问题,在后期实施的调查问卷中再次提出,收到有效问卷234份,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学生普遍认为,尽管日本很多文化来源于中国,但是从继承发扬角度来看,日本做得比中国要好,所以89%的学生认为日本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保持文化自信,但不是盲目自信甚至自负。

培养文化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是学生塑造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三年或者四年强化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对祖国文化具有认同感的人才才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大学教育也将会对义务教育产生影响,这样就会彻底改变目前中国文化建设滞后的现状,改变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这也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茶道时期汉字
寻迹万里茶道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