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发达国家在核心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2022-01-29刘泽慧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2年2期

摘 要:本文以西方发达国家在核心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为主要内容,以美国在核心产业链中主导全球化产业链、关键环节领域控制、持续研发与创新突破;日本在核心产业链中的高技术高质量、抓准时机转型、政府扶持政策,德国在核心产业链中的设备制造、政府引导、人才培养为例,以三国的主要做法作为借鉴来发展中国的核心产业链安全建设。

关键词:核心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西方产业链建设;产业链关键领域;持续研发

本文索引:刘泽慧.西方发达国家在核心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J].商展经济,2022(03):-062.

中图分类号:F114.45 文献标识码:A

1 美国在核心产业链安全建设的做法

1.1 主导全球化产业链

美国主导下的产业全球化经济产业链合理分工,分别由产品消费国、生产国和资源供应国共同构成。美国在整个全球化战略分工管理体系中,不仅需要负责向全球企业提供服务输出市场需求,还负责输出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来推动全球化的整个全局战略统筹与整体组织。当前,全球整个产业链的复杂分工合作还是以美国为主导,形成了欧美以电子产品的技术创新、研发生产为主,日本、韩国等以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制造为主,澳大利亚、巴西等则以工业原材料出口为主的产业体系。

1.2 关键环节领域的控制

美国在产业链上关键领域始终保持着产业链的设计、研发及高端制造业的控制,构建长期稳定的产业链控制能力。美国一是在研发、知识产权、标准、战略四个方面形成贸易壁垒,从而控制产业链的发展。二是基础能力控制,针对关键环节控制。三是价值单元链控制,也就是将产业链上关键价值单元的主体企业吸纳整合在一起,形成创新闭环,互通有无,共同推动的发展状态。四是平台软件相支撑,企业通过软件深深嵌入制造业设计、生产、装配和服务各个环节,以数据贯穿实现产业链的控制。五是创新生态驱动,在这五种模式的驱动下,美国牢牢把握住了产业链的控制力[1]。

1.3 持续研发与创新突破

以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市场为例,特斯拉纯动力电动汽车的迅速规模扩张,很快让传统电动车厂意识到未来的市场竞争重点领域除了电动汽车本身外,还包括电动充电桩技术、充电站通信网络建设一系列技术[2]。美国企业在关键零部件、关键软件等工业基础能力方面的创新技术仍位居前列,甚至在某些领域能凭借对关键零部件和工艺技术的掌控牵制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在无人驾驶方面,美国企业凭借数据处理、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关键产业链的创新技术,正在引领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

2 日本在核心产业链安全建设的做法

日本从地理位置来看属于东方,但从国家的经济体制来看,属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日本通过学习欧美国家工业化的思想及引进技术和设备,工业进步突飞猛进。

2.1 鼓励发展高技术与高质量

在与欧美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下,日本制定和组织实施《外资法》,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外国创新技术。企业根据这些高新技术在符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良和不断创新,并设计生产开发出更加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技术产品,从而大大缩短了日本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进程[3]。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日本地区经济成长增速大幅高于美国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工业技术的进步。

2.2 抓准时机转型

20世纪60年代,第一阶段,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在二战爆发后,承担起物资生产及加工,美国也愿意对日本不断转移技术和专利,使日本制造业重新振兴。第二阶段,日本逐渐转型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迅速打开制造业市场。第三阶段,在关键核心产业技术的突破,实现制造业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日本成为半导体产业的领头羊,在企业及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来推动本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使日本半導体产业迅速崛起占据垄断地位[4]。在日本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路程中,部分传统企业主动转型到需要更高技术准入门槛且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的商用市场,它们至今仍是民用市场的有力直接竞争者,比如自动电梯、液晶显示屏、索尼的前置摄像头等。

2.3 政府扶持政策

日本政府根据不同阶段国内技术产业结构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和研究实施不同的国内产业政策,引导国内企业的技术生产和服务经营发展方向。在产业金融、财政及税收、技术上都给予政策支援,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例如,战后初期,日本制度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将有限的煤炭资源统一分配使用,向其他煤炭特色产业发展倾斜后,又逐渐将其扩展到其他特色产业。20世纪50年代,日本先后两次成立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投资公库多家政策性专业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专项融资服务支持。

3 德国在核心产业链安全建设的做法

3.1 设备制造的研发与技术创新

以设备制造为例,德国是汽车制造业和汽车配件工业强国,高档汽车占据全球市场的70%。德国的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在全球占据优势地位,原因是德国在核心产业链的设备制造上的强大,一是德国注重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在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研发方面相当巨大。二是机械设备的制造范围广且具体化。在机械设备中有32个细分领域,16个重点领域,这些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不仅可以应用于汽车制造配件,还分布在钢铁、化工和自动化多个领域。

企业的高研发、高质量。企业作为制造业的创新主体,需要不断创新产品与技术来参与市场竞争,且将基础科学和现在的科技发展结合起来。基础科学能够转化科学、应用科学结合,并促进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企业之间分工合作,上中下游紧密配合。泛指一个企业之间的紧密产业分工合作,一个企业的分工处在整个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和企业处在整个产业链下游之间的紧密合作相连接的工作[5]。在汽车行业中,汽车厂与上游供应链建立牢固的关系,以便准确得到需求信息。同时,与下游保持紧密联系,将生产出的汽车分销各地,不仅对企业形成巨大的优势,还是整条产业链的优势。

3.2 政府的积极引导

德国政府在制造业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推动产业结构良性调整、宏观调控和产业的全方位基础服务三个方面。德国政府对传统行业整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使机械、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6]。为保证工业的顺利发展,德国出台七大政策:(1)满足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增强创新能力。(3)加强工业融资支持。(4)保证主要能源供应。(5)保证主要原材料供应。(6)改善产品出口环境。(7)制定特定工业领域的特殊政策,为工业保驾护航。

3.3 注重技术性人才

德国培养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人才,用于未来发展在各行各业之中。德国采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一元”为职业学校,“一元”为各行业的企业。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把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当中,从而培养高理论与高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型人才[7]。同时,德国拥有丰富的技工人员,这些技工人员有着高超的手艺、严谨规范的契约精神,他们的实际应用专业技术能力高。在德国,这类专业技术培训在企业内部的实地体验训练十分普遍,使他们的技术可以完全面对市场,学生的技术能力也可以适应市场发展水平。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专业的技术人才是成功的根本(见图1)。

4 发展中国家产业链安全建设可借鉴的经验

4.1 培养人才扩大知识储备

以日本为例,长期以来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国民职工整体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市场潜力进一步充分开发,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实施福利政策引导海外优秀人才大量流入制造业;将传统职业教育方向延伸到企业职场,鼓励民营企业不断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学习掌握新专业知识、新职业技术,以便更好地掌握适应新产业技术、新模式,从而有效满足制造业及市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高端信息化和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

4.2 自主研发积极转型

通过借鉴国外可以明显地发现,只是依靠国内模仿国外的研发成果创新生产技术,具有很大的外生性、被动性和在技术上的跟随性,而依靠自身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的内生性、主动性和率先性[8]。所以,在发展我国产业链问题上,需要依靠自身发展并加以借鉴国外技术,以发展核心产业链推动发展核心技术链。而发达国家是以核心技术链推动核心产业链,并使核心技术链与核心产业链互相促进。我国发展新兴技术源与新兴产业源的模式具有不同[9],一方面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需要积极充分利用现有较完备的制造产业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和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我国新兴产业、制造业和新兴实体市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充分兼顾和有效整合利用“外循环”,促进高效和高质量的发展,向现代创造产业大國和现代制造服务强国方向转型。

4.3 基于核心产业对核心技术整合升级

发展中国家虽然自身具有提供社会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多个基本方面的优势,但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比较依赖发达国家,若想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就需要高新技术和先进产业的综合协同发展。我国企业发展起步的各个阶段建立了一系列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战略重点技术和核心技术产业链。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能够促使旧一代核心技术产业链重新升级成为新一代核心技术产业链,从而使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从低层次国家经济社会形态到更高层次国家经济社会形态的快速演变,进一步加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10](见图2)。

4.4 政府的积极引导

首先,依照德国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我国在构建创新体系时,也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开展统一部署规划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技术水平、经济水平的战略规划。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关键产业和核心技术上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就必须完全拥有自己的经济核心技术链和国家核心技术产业链。其次,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薄弱环节,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完善保障机制,从经济投入、人才投入、研发投入、政策优惠和法律保障等,以便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最后,需要不断完善配套体系,整合企业资源,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并培养技术型人才,深入学习企业的工匠精神,打造企业特色,提高企业质量、加快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夏小禾. 美国是如何控制产业链的?[N]. 机电商报,2020-06-15(A02).

彭苏平. 特斯拉的AI野心[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8-24(010)

周毅,许召元,李燕.日本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中小企业,2020(9):79-80.

金田林,吴泓毅,王振东.日本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镜鉴[J].未来与发展,2021,45(4):52-56.

朱晓静,闫震霞.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启示[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4):92-97.

蒙禹霏.“工业4.0”背景下德国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关桥.吸收外来技术重在创新[J].学会,1999(12):5-6.

田雨佳.“德国制造”的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7):48-49.

韩江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3):41-46.

韩江波.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技术链与核心产业链之间的互促[J].湖北社会科学,2009(3):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