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数据意识”核心素养教学探索

2022-01-28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2年2期
关键词:随机性意识素养

张 昆

(淮北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预审稿)》(后文简称“预审稿”),将课程目标列成了16项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其中的第10项要素是“数据意识”。“预审稿”将其内涵刻画为,“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的感悟,知道运用数据可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随机发生的,并且发生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通过简单统计量的计算,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分类,作出判断或决策。数据意识有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感知判断与决策的意义,是进一步形成数据观念的经验基础。”为了探究通过教学设计及其课堂实施,帮助学生养成数据意识核心素养,并体验数据的“随机性”观念,这里首先从数据意识的内涵及其所构成的教学价值说起。

一、数据意识内涵及其教学价值

“预审稿”使用上述这段语词界定了“数据意识”核心素养要素的内涵,笔者通过仔细阅读与推敲分析,认为“预审稿”关于“数据意识”核心素养要素内涵的意义,应该包含如下的几个层次:

其一,“数据意识”的内涵,“预审稿”使用了“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的感悟”这种语词予以说明,很明显,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将“数据意识”界定为对数据的意义的一种感悟。后续其他的内容,旨在说明“数据意识”作为核心素养的原因,体现在“数据意识”的实用性价值与教育教学价值上。

其二,说明了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并收集必要的数据,既存在“确定性”的一面(例如,过去所学习的两个具体数据的加减乘除计算),与此同时,也存在“随机性”的一面(例如,如果记一枚硬币的正面为“1”,反面为“2”,那么在抛掷这枚硬币之前,主体是不知道其抛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到底是“1”还是“2”,这就是数据的随机性,就是存在着几种可能的结果,但是在没有作出行为之前,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果,行动主体是不确定的。这种数据的“随机”性是生活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数学是处理数据的“随机性”现象的重要且有力的工具。

其三,描述主体形成了“数据意识”,能够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从中形成了实用性价值与教育教学价值。一方面,“数据意识”具有实用性价值,即能够分析与解释实际问题,基于由此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作出判断与决策。另一方面,第一,作为核心素养的“数据意识”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即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或素养,这是由“数据意识”的实用价值所决定了的;第二,通过学习处理数据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真实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数据不确定的“随机性”观念;第三,“数据意识”中的这种随机现象,促使学生分析怎样用数学的眼光观照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客观世界。

基于“预审稿”将 “数据意识” 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学习、探究与思考上述分析的结论,并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的实践活动,可以对“预审稿”的这段语词作出如下的一些说明:

“预审稿”将“数据意识”概念中的“意识”解释为“感悟”,《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将“感悟”解释为“有所感触而领悟”,这与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数据意识”中的“意识”一词内涵有些远。心理学将主体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与心理倾向性两方面[1],这里的“意识”一词明显指的是对于“数据”而萌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性”。如此,应该将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数据意识的内涵界定为“数据意识是指学生通过对于某个问题实际背景材料的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利用赋予数据、收集数据与分析整理数据,从而作出判断与决策,奠基于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可能更为准确些。

数据的“确定性”内涵,例如,甲同学有3支铅笔,乙同学有2支铅笔,他们共有几支铅笔?学生通过对于这类问题的数年学习,这种数据的“确定性”内涵已经萌生与定型了;而数据的“随机性”内涵,学生萌生与定型它,就必须通过学习“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从而有效萌生的一项重要意识内容,构成了“数据意识”教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随机性”与“确定性”是一对矛盾关系,依据辩证法原理,这对矛盾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实现同一的[2]。这种矛盾的揭示及其寻找出同一的条件,也是“数据意识”教学价值的深层次体现。

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数据意识”(特别是“随机性”观念)内涵教学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以进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统计与概率”这项内容为重要载体,在面临外在信息时,学生应该将其中的部分信息转化为数据,并分析数据所涵蕴的意义,在分析活动过程中,发展主体探究活动中的一系列分析的方法(如,平均值、众数、中位数、样本与总体、方差等分析方法),同时,产生了相应的处理数据活动,从中反身抽象过程,得到数学知识[3]。如此经由分析所得的结论,为探究主体进行必要的判断及其决策提供依据。

二、帮助学生养成“数据意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示例

在帮助学生养成“数据意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采用次第的三个步骤:其一,通过生活、科学等实例,鼓励学生认识到数据及“数据意识”的重要性;其二,通过选择需要解决的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帮助学生形成“随机性”的观念,萌生“数据意识”,并且发现处理具体数据的常用方法,得到有价值的结论;其三,依据前述所得到的有价值的结论,作出判断,或者形成具体的决策或行为。

首先,在关于“统计”这段素材的整体教学设计及其课堂实施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下面三个具体实例(根据学生认识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二例),诱导他们理解“数据”与“数据意识”的典型价值。以这几个例子作为铺垫,鼓励学生形成以“数据意识”所支持的良好的学习“统计”教学内容的心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从“确定性”的“数据意识”过渡到“随机性”的“数据意识”,为萌生新的数学观念与即将产生新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打开一扇开放的窗。

例1 马峰在《我的第一个上级》这篇知名小说中写道:“他(老田,马峰所构造的一个‘土’水利专家的人物形象——笔者注)反问道:‘永安河坡度比例多少?’我(马峰使用的第一人称——笔者注)说:‘千分之五十。’他又问道:‘上游来水面积有多大?’我说:‘九平方里左右。’这些数字我早背熟了。他听完我的回答说:‘对,这就是永安河的特点。坡度大,洪水来源少。别看来势猛,顶多四个钟头河里就干了,四个钟头能把口子堵住?再说,不堵危害也不大,安乐庄汽车路东种的都是高秆作物,过一下水也淹不死。水从那里漫下去就入了丰收渠,正好浇他们村北的老旱地。’我忙又问道:‘三岔河后半夜真的会有大水?’他说:‘没错,这九十个水量是正沟的水,南沟北沟山上覆盖多,水下来要慢一些,至少要差三个钟头。可不就在后半夜。’停了一下又说:‘这条河愈往下游坡度愈小,到海门夹沙畛一带,只留下千分之一了!你想想,水量大,泄洪慢,这不要命?真要命!’”

这是著名山西作家马峰通过小说的形式,使用了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与典型事件,有力地说明了,在面临洪水信息时,老田这个“土”水利专家大脑中所具有的“数据意识”,例如,老田对于“永安河”所出现的缺口无动于衷,而对于“三岔河”在没有出现缺口的情况下是心急如焚。这是因为,老田听到了相关信息后,立刻在头脑中形成了具体的数据,对于发水量的现在与不远将来的情况数量化,据此数量化而做出的判断与决策。立即将主要精力投送到保卫“三岔河”河堤的安全方面,从而赢得了“三岔河”抗洪的巨大胜利。

在1853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著名的英国护士与统计学家弗诺伦斯·南丁格尔,非常重视数据搜集工作,并且从中发展出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有效方法。她通过统计方法,详细记录英国士兵死亡率的变化,引入极坐标面积图技术,有效地通过制作统计图的方式,总结显示分类后的各个项目距的数据,并印刷出版数据分析图表集。她用这些图示说服英国政府和军队的领导推行广泛改革,以改善英国军队、医院的条件,使英军伤病员的死亡率从50%下降到2%。这种实际效果的影响,曾波及了整个西方世界[4]。

一个“大政府”(特别是多党议会制)采取某项决策与行动,需要经由多方面的论证与协调,如此,某项提案从提出到执行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南丁格尔选择对于数据及其统计方法的途径,利用极坐标面积图技术,能够清晰地使用数据说话,很快地说服了政府部门与军队组织,迅速地在随军战斗医院使用新的护理病员的方法处理伤员,极大地降低了作战伤员的死亡率。由此可以认识到“数据”及其“数据意识”的重要作用。

开普勒在《宇宙和谐论》中提出了行星运行的第三定律,这个定律的产生来源于数据的分析。他利用第谷等前辈搜集到大量的关于太阳系行星运行方面的数据,从中经由一系列的处理,成功地整理出了行星公转的周期(T)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D)之间的具体数据的对应关系(如表1):

表1 开普勒发现行星运行第三定律数据

开普勒接着研究这张表中所提供的具体数据,经由长时间(据说是长达9年)的潜心研究,结果发现了行星运行的第三定律:

T2=D3[5]

开普勒作为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与数学家,他从归纳的途径得到行星运行三定律(后来,伟大的物理学家与数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利用他自己所创造出的微积分工具,对开普勒发现的这三个定律,从理论上予以一一证明),由此可以体会到,“数据意识”及其产生的处理“数据”的方法对于一个人在科学发现中具有怎样重要的作用。

其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促使学生萌生“数据意识”,并且从真实处理数据的行为中,获得处理数据基础的、常用的方法,将这些方法使用概念表示出来,形成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如此,帮助学生经历发生具体数学知识认识心理活动全过程。从而形成数学能力,养成多方面的数学素养,获得处理数学化信息(转化为数据)的多方面的具体方法。

同学们,现在王有才(笔者的这个教学班级的一名学生,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同学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农历年临近了,村里为了图方便,将一个15亩大的鱼塘的捕鱼任务承包给王有才的父亲,需要王有才父亲向村里上交7 000元人民币,这个水塘里鱼的产量及其他费用村里一概不问。已知,这个季节鱼的平均批发价每千克12元人民币。村里要王有才父亲5天里作出决定,于是,王有才父亲要求王有才找到一种方法,估计出这个鱼塘里可能存在多少千克鱼。由于王有才目前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大家能够帮助王有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吗?

笔者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理解的,因此,构成了这个班级全体学生一个真实的问题[6]。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使用“统计与概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共同体已经形成的语域中的语言来说,就是要使用“样本”去估计“总体”。因此,在学生自己找到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他们必须要萌生“随机性”的意识观念,还必须要创造出“统计”的数学知识,并且需要引入具体数据,找到分析数据的具体方法。总之,学生要养成“数据意识”,并且创造出具体的分析数据的方法,最终,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教科书(数学共同体)的语言,形成社会性的数学知识。

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通过合作思考与讨论,形成这样的解决方案:第一步,使用丝网(对鱼的伤害最小的一种渔网)捕捞出一批鱼(例如50条),并且计算出这50条鱼的平均重量(例如,一条鱼3.6千克);第二步,将这50条鱼做好显著的记号,放入这个水塘,3天后,再进行一次捕捞(比如捞上了60条鱼),在这60条鱼中,存在10条上一次捕捞出的做了记号的鱼;第三步,进行相关的数据计算,不难得到这个水塘里大约存在300条鱼,总重量大约1 080千克,按批发价计算,大约可卖得将近1万3千元人民币。

再次,通过对于取得的数据分析与综合结论,形成判断与决策,并经由这一过程,帮助学生萌生“数据意识”与“随机性”数据概念。这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出现,能够帮助学生萌生出“数据意识”,从解决方案的真实活动过程来看,其总体思想是“统计”观念,即使用样本(从水塘里不捞出的50条鱼)估计总体(后来发现大约300条鱼),通过第二次捕捞计算出了总体数据,最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形成鱼塘里存在所有鱼的总重量,立即可以转换成总收入。最后,王有才父亲依据这些数据,再加上捕鱼、运输等的费用,可以作出判断与决策,到底签合同承包与否。由此可以认识到,“数据意识”及其处理方法的运用,涉及了生活中人们的切身利益,学生会暗下决心,掌握数学教学内容“统计”这个知识点。

数学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及其课堂实施,指向帮助学生养成“数据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时,启发学生认识到数据在生活、学习、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选择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是他们所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合适的问题(例如,这种估计鱼塘鱼量的问题,在笔者的精心包装下,确实构成了真正的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解题的途径,这其中需要通过收集,取得数据,并且萌生或开拓出处理数据的具体方法,由于问题的特点,学生就可以从中体验到“随机性”现象,并且从中萌生出“数据意识”。如此,现实帮助学生养成“数据意识”核心素养。

三、结语

“数据意识”作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项核心素养要素,这是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现代技术的数据的时空中,凡是作出一项疑难的选择与决策,最后采取具体的行为方式,都难以离开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数据的意义,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信息与知识,来支持人们作出判断与决策。因此,学生掌握收集数据与处理数据方法,将会终身受益。据此,启发与鼓励学生在作出决策的一系列环节中,萌生数据意识,并从数据意识过渡到处理数据的一系列方法,最终形成判断,作出决策。▲

猜你喜欢

随机性意识素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认真打造小学数学的优美课堂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浅析电网规划中的模糊可靠性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