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CT 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01-27王俊鹏刘春光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1年4期
关键词:后处理肋骨检出率

王俊鹏 ,刘春光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科(郑州,45000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CT 室(郑州,450000)

0 引言

肋骨骨折多因外伤所致,其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故早期诊断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虽然多种检查方法可对肋骨骨折进行诊断,但受软骨的特殊生理结构和解剖特点的影响,大多医技辅助检查技术对该骨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T 后处理技术因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及三维重建后处理功能,被认为是肋骨骨折的主要诊断手段[1-2]。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是常规的后处理技术,虽然可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率,但实践发现其仍有较高的漏诊率[3]。肋骨拉伸后处理上技术(bonereading)是通过拉伸平铺三维后处理肋骨的新技术,将肋骨圆柱状投影进行展开以对肋骨骨折进行检测和定位,其或许可提高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不同CT后处理技术检查的肋骨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 年5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90 例肋骨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纳入标准:①具有明确外伤史;②肋骨骨折经手术或3 个月以上CT 随访确诊;③均为新鲜骨折。排除标准:①因CT 图像不佳而无法进行重建处理;②肋骨走行畸形者;③病理性骨折者;④有呼吸活动伪影者。男55 例(61.11%),女35 例(38.89%),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9.54±7.2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4 例(37.78%),高处坠落26 例(28.89%),击打伤20 例(22.22%),其他10 例(11.11%)。其中,单发肋骨骨折20 例(22.22%),多发肋骨骨折70 例(77.78%)。合并胸腔积液23 例,气胸20 例,肺挫伤10 例。

1.2 方法

1.2.1 CT 检查

仪器:飞利浦64 排CT[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胸部CT 扫描,设置参数:准直:0.6 mm,管电压:120 kVp,自动调节管电流。常规:5 mm 层厚,薄层:1.5 mm 层厚,间隔:1 mm,算法重建:B70。

1.2.2 图像处理

将扫描的图像传入Philips brilliance CT 工作站,分别利用VR、MPR 和骨拉伸三种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阅片,其中Bone Reading 后处理由BoneReading 软件生成肋骨平铺后的视觉效果图,其中根据内置模板匹配确定肋骨中心线,沿中心线获取拉伸后的轮廓图像。

1.2.3 图像分析

处理后的图像信息随机单盲由2 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分析。肋骨骨折的认定[4]:根据骨折程度分为完全性肋骨骨折(在影像图像中出现一条贯穿皮质和髓质的透亮线影,骨折断端有错位或出现成角畸形等情况)和不完全性肋骨骨折(根据病史及影像学资料表现近期(一周内)胸部遭受过外力作用,影像图像显示不连续、断裂等或(和)邻近胸腔内软组织水肿)。同时区分急性、陈旧性骨折,依次分为血肿形成期(数小时)、纤维性骨痂形成期(2 周内)、骨性骨痂形成期(4~8 周)、骨痂改建或再塑期(8~12 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三种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检出率和诊断用时。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全部录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三种方式诊断用时采用重复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90 例肋骨骨折患者骨折分布情况

90 例肋骨骨折患者共421 处骨折,左侧肋骨骨折200 处,右侧肋骨骨折221 处,其中1~3 肋骨折50 处(11.88%),4~10 肋骨折341 处(81.00%),11~12 肋骨折30 处(7.12%)。

2.2 不同CT 后处理技术诊断价值对比

VR 检出342 处骨折、MPR 检出376 处、骨拉伸检出408 处。三种CT 后处理技术检出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骨拉伸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术检出率明显高于VR、MPR 后处理技术(P<0.05),见表1。

表1 不同CT 后处理技术诊断价值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value of different CT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2.3 不同CT 后处理技术诊断用时对比

骨拉伸后处理技术诊断用时(2.01±0.45)min,明显短于VR 技术(3.26±0.55)min、MPR技术(3.01±0.62)min(t=16.687,P<0.001;t=12.383,P<0.001)。且三种方式诊断用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2.814,P<0.001)。

3 讨论

肋骨骨折可发生于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多处骨折,加大了临床诊断的难度。螺旋CT 为容积扫描,具有高分辨率的各向同性成像和等体素成像特性,其采用多排探测器技术,同时Z 轴方向可获取容积数据,可通过不同重建方式获取不同的图像质量。同时在此基础上运用VR、MPR 等后处理技术利于肋骨和肋软骨走行解剖清晰显示,相较于X 线、超声等检查手段更能全面地对肋骨骨折进行诊断[5]。但CT 具有不同后处理技术,且不同后处理技术各有优势。VR、MPR 为临床应用较广的CT 后处理技术,VR 能立体显示目标结构,MPR 可清晰显示复杂解剖结构。但上述两种技术对肋骨骨折的显示都是阶段性的图像,故可能会导致漏诊情况出现且增加诊断耗时。故探求对肋骨骨折诊断率高、诊断耗时短的CT 后处理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骨拉伸技术是将复杂解剖结构进行简化拉伸为原理,将所有肋骨显示在同一个层面,手动对肋骨进行旋转,以对肋骨、胸椎进行自动标识,在此基础上可同时对冠状面、横断面等显示,实现原本弓状、斜行走向肋骨的“拉伸”,不仅可对肋骨骨折情况清晰显示,同时可显示断端的周围情况。相较于MPR、VR 图像,对骨折显示的直观性显著提高。

肋骨前经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后经肋骨头与胸椎相连以构成整个胸腔支架,当外界因素导致胸部损伤时,最易出现肋骨骨折,其占胸部损伤的60%左右[6],肋骨骨折以胸痛为主要表现,深呼吸时疼痛加剧,且肋骨解剖形态独特,为拱形骨骼且有一个向下的倾角,该倾角会受患者性别、肋骨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同时肋骨骨折表现隐匿,也给诊断带来了困难[7]。韩春龙等[8]的研究中分别采用VR、Unfold Display、MPR 三种后处理方法对87 例隐匿性肋骨骨折进行诊断,发现Unfold Display 可准确定位肋骨空间,不仅能达到和MPR相近的诊断率,同时可缩短阅片时间,因此可以满足快速准确诊断的需求。陆芳等[9]的研究中采用BoneReading 技术对172 例肋骨骨折患者检查,其诊断敏感度可达91.7%,提示将复杂解剖结构进行简化拉伸的检查技术在肋骨骨折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中,骨拉伸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MPR、VR 技术,且诊断用时显著低于MPR、VR 技术,提示相较于MPR、VR 技术,骨拉伸后处理技术可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同时能缩短诊断用时。VR 需要对阈值进行设置,若设置不当则可能出现假骨折征象,且成像图像为表面影像,对未移位的肋骨骨折或出现显示不清等情况。MPR 为二维图像,且因胸部常规扫描肋骨数目众多,增加阅片难度,且可能为两种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检出率不理想和诊断相对耗时的原因。而骨拉伸后处理技术是将被拉伸铺平的所有肋骨进行立体显示,可准确追踪肋骨中线,一方面能直接对肋骨形态的细微变化进行观察,能有效弥补VR 技术对移位不明显骨折、骨痂显示其欠佳的不足,另一方面可将所有肋骨显示在同一层面,对肋骨定位直观,能有效弥补MPR 技术因定位困难,对骨折显示缺乏连续性或整体性的不足,进而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缩短诊断同时。

综上所述,相较于MPR、VRCT 后处理技术,骨拉伸后处理技术可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缩短诊断用时。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病例相对较少且仅分析单一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后期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将不同CT 后处理联合用于肋骨骨折诊断中,以更进一步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效率,降低肋骨骨折的诊断难度。

猜你喜欢

后处理肋骨检出率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迷人肋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日安,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