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蹲下来体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

2022-01-27沈晓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加减法数学教师小学生

◎沈晓敏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玉成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创设基于学生权利回归的生动课堂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始终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展现出丰富的活力和趣味性,让数学课堂自然生成.在这个过程中,设疑导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设疑导学,就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疑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常情况下,教师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一定的疑问情境,能够促使小学生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不久前,笔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一个成年人带4岁的女儿去商店买玩具,他手搀着孩子,眼睛扫视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玩具.忽然,孩子哭了起来.他以为孩子的鞋带掉了,忙蹲下去看看.这一看,他发现了问题:眼前呈现的是一排排高高的柜台和顾客们一条条来回晃动的腿,于是,他将孩子抱在手上,与她一同挑选玩具,孩子破涕为笑.玩具店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孩子,可高高的柜台让孩子看不到玩具,他们当然烦了,也感到害怕.最后他呼吁商家有必要经常蹲下来看看,进行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经营的不足,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多方面的消费需求.

虽然这篇文章讲的是经营之道,但很令笔者深思: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乏这样高高在上的教学情景.例如,教学9+4等于多少.教师往往让学生边列竖式边讲算理:“看到9,想到1,4可以分成1和3,9+1=10,10+3=13.”的确,“凑十法”在进位加法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但是问题在于学生看到9是否一定会想到1.有的学生想:“我在心里先想好9,再接着数4个数就是13,所以9+4=13.”还有的学生想:“我可以用手指头数,我有手为什么不用呢?”而大多数孩子早就能计算这种类型的题目,他们看到9+4,脑子里想的就是13,没有为什么.这就是学生的思维特点:直接、单纯、可爱,他们未必会喜欢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方法.再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让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然后在课堂上拼一拼,最后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一定会赞同这种方法吗?划一、单调、机械的教学与高高在上的柜台有什么区别?学生和机械操作工有什么分别?

孩子在高高的柜台下看到的是柜台和顾客的腿,体验到的是烦躁和害怕,而他们在高高在上的课堂教学中看到的是什么,体验到的又是什么呢?在买东西时,可以哭,但在学习中,他们能吗?在学生眼里,教师总是高高在上的,他们害怕与教师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他们失去的可能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也让教师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心态.而这样的心态,将使教师跟学生的世界越拉越远.

“蹲下来”,就是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高度,从情感上接近他们.“体验”就是换位思考,仔细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他们的眼光感悟数学学习,以他们的需求组织教学.当我们蹲下来体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时,他们给我们的也许就是另一个世界,不是我们带着他们走入成人的数学世界,而是他们带着我们进入属于他们的丰富的数学世界.

要蹲下来体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就必须用心去体验,而不是用小学生化的语言,做一些幼稚的事情,要为学生架设学习知识的桥梁.笔者认为,结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特点,应该把握以下几点(见下表).本文将从这几个视角出发,谈谈对蹲下来体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教学操作策略和实践反思.

教师需蹲下来的体验点教师需关注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起点真实需求学习材料文化需求学习活动表现需求学习评价情感需求学习延伸发展需求

一、珍视小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小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

基于学生权利回归的生动课堂整体建构,注重学生权利的回归,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既有内容的生动,也有学生的生动.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性,导致课堂呆板.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是教学中通常会采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的使用,学生成为众多趣味教学方法的对应者,能够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获得多样化的解放.

蹲下来体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我们首先要珍视小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了解了多少,哪些知识他们自己能解决.下面是笔者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时对两个教学班进行的不同尝试:

案例一:

1.用284、163、37、84和3.76、667、0.33、2.24这两组数各编写一道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试题.

2.汇报,并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计算.

3.梳理: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依据都是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计算方法是“凑整”.

4.出示一组要求简便运算的分数加减法试题,学生独立完成.

5.汇报,梳理,小结.

6.综合应用.

案例二:

1.创设情景:我市要开展“花园式”单位评比活动,某校打算进行校园绿化,初步构想如下:(注:草坪面积另算)

绿化区块童心园童真园童趣园喷水池…绿化面积…

2.根据上面相关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相关问题?并根据有关简便运算的知识进行计算.

3.汇报:说说你的算式以及计算方法.

4.整合: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之间的关系.

5.对于学校的绿化方案,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或整改方案吗?

6.综合运用.

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引起了完全不用的教学效果.案例一的问题在于:(1)教学设计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估计过低.事实上,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与整数、小数相比,只是形式上的转换,而实质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解题策略,完全能凭借以往的经验解决问题,不需要教师一步步去引导,去铺设.(2)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不够关注,让全体学生共同计算教师出示的几道题,忽视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点,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整个教学凌驾在小学生的真实需要之上,显得机械、沉闷,缺少生气和乐趣.而案例二的设计显然是开放的,并以小学生为主体.从起点来看,符合大多数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而且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情境,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二、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本来面目,关注小学生的文化需求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处于一种被支配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小学数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改变.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构建生动的数学课堂.小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体,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数学世界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不应该只是文字和数字.然而现在的教材、教学仍然笼罩在科学主义下,假借培养思维能力大玩文字和数字游戏.蹲下来体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就是要让我们的教学关注小学生的文化需求,还数学学习的本来面目.学习的生活中有数字,更应该有生活;有文字,更应该有活动和游戏.

2.数学学习要围绕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展开.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对面积的意义已经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具备初步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所需要的学习策略不是数学教师强加给予的,而是自我探究的结果.笔者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1)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并分析用什么方式可以计算出这些三角形物体的面积.(2)课堂上让学生用一张纸和剪刀,动手操作进行拼剪,研究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结合个人研究的方法计算出红领巾的面积.(3)梳理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高潮迭起.学生不是操作工人,他们作为活生生的个体,需要教师的关注.

三、开展“多维”作业,关注小学生的发展需求

作业作为学习任务来完成已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方式单一、功能单一,并且具有专制性和独断性,阻碍了小学生天性的发展.如何拓宽作业的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教师必须蹲下来思考的问题.

1.学科性“多维”作业.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主动发展.例如,学生学习了统计表之后,我让学生去当地菜场调查一周内主要的几种蔬菜的价格变化情况,绘制成一张统计表,并提出问题或建议,用书信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或者学生可以查阅本地县志或镇志,搜集一些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

2.整合性“多维”作业.例如,测量自家住房的地面积与墙面面积,然后到市场上了解地砖与涂料的价格,设计几种不同的搭配与购买方案,并选出最佳方案.这一作业不仅涉及了测量、计算知识,还涉及了市场调查,色彩搭配、方案比较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3.人文性“多维”作业.例如,调查统计相城区主要街道并画出平面图,然后设计一种洒水车如何走比较方便的方案,并对方案中可改造道路提出意见,用周记及平面图的形式表现,打开学科学习与现实生活的渠道.

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评价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赏识教育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喜悦,收获幸福和快乐.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小学生的表现展开一定的正向评价,能够促使小学生感受到自身在数学课堂中的价值,感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全身心投入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中.基于学生权利回归的生动课堂整体的建构,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权利回归,还要重视学生被肯定的权利回归,让小学生始终在肯定、赞赏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基本图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时,教师邀请小学生主动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发现.当学生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肯定.诸如“你观察得好仔细,你有发现美的眼睛!”“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回答得很好!”当然,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评价.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播放奖励音效,诸如鼓掌、竖大拇指等.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延展性,是一个体验情感、掌握学习技巧、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与方式,引领学生学会对数学逻辑、数学公式进行深度感悟,进而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蹲下来体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一定要用小学生的眼光去观察数学,一定要有一颗童心.只有教师与学生的心相通、心相连,数学课堂这个小天地才会充满童心世界的真、善、美.

猜你喜欢

加减法数学教师小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