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公权书法养生

2022-01-27赵德贵

养生月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柳公权学士笔法

赵德贵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汲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均存其诗。他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唐穆宗时,柳公权以夏州书记入奏,皇上一见到他便说:“朕尝于佛庙见卿真迹,思之久矣。”于是就册封他为右拾遗侍书学士。这侍书学士的职务是很低的,为“绅”们所耻,但他默默地做了很久,竟然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

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后来官至兵部尚书。由于不满意他弟弟的职位,便写信给宰相说:“家弟本志儒学,先朝以侍书见用,颇类工祝,愿徙散秩。”后来,朝廷便提拔柳公权为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在唐文宗时,柳公权虽然做了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但仍侍书宫中,直至咸通初年,才以太子太保致仕。

一次,唐文宗和学士们联句,文宗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一时续的人很多,但文宗却独赏识柳公权的“熏风自南来,殿阁生余凉”,以为“词情皆足”,并“命题于殿壁”。柳公权遵旨持笔。一挥而就,字体很大。约有五寸,但精美非凡,以致文宗赞叹说:“钟(繇)王(羲之)无以尚也。”立即升迁他为太子少师。

又有一次,唐宣宗叫他在御前写楷书“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草书“谓语助者,焉乎哉也”。令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砚、枢密使崔巨源拿笔,写完后大加赞赏。且又“赐以器币”。后来,此事传开,大家便都争着向他求字,这才有了后面求柳公权写碑,外国来客重金购买的局面。

柳公权寿享88 岁,这在“人活七十古来稀”的时代相当难得,与他一生从事书法创研有着很大关系。

待人和书艺并善。柳公权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长期致力于经学,工诗文、通音律,才艺出类拔萃。他在仕途上淡然如水,在人生的历程中以正直的人格,将精湛的书法和诚恳的待人情怀融合一体,散发灿烂的光辉。

人品与书品俱高。柳公权一生淡泊名利,秉性刚直,不畏权贵,是一个站在正义立场上敢于说话的人。加之他书艺高超,雄冠“四大名楷”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放射出奇异的光彩,濡养了数代莘莘学子。当年,出于对他“人品与书品俱高”的崇拜,据《新唐书》记载,唐穆宗问柳公权什么是最好的用笔法。柳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这一论断承袭了“书为心画”之说,揭示了人品和书品的关系,强调了人品的极端重要性。明辨是非,除恶扬善,常思安危,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猛虎啸于后而不惊,静养浩然之正气,定可开慧而长生。

潜心修书。柳公权幼年好学,十二岁时,已能吟诗作赋,被人誉为“神童”,他的字,起先是学二王的,后遍习隋唐以来名家的笔法,故其作品既具魏晋之风貌,又有非常严谨的法度,备尽楷法之妙。后又变颜之笔法,融汇成自己的书法。由于他醉身书法,心不外驰,不贪权逐利,洁身自好,以涵养美德。一生中没做过大官,元和初年擢为进士,由于穆宗赏识他的书法,才拜为右拾遗侍书的芝麻绿豆官,文宗时侍书宫中,柳公权潜心修书的纯净思想和中国经典养生理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古淡清健的艺术风格。柳公权的主要成就在楷书上。但其“清”“淡”的精神境界,却是以骨力来表现的。能达到清淡的艺术境界,于养生是具有很明显的效果的。清,即清净恬适,乃道家修持最高境界。淡,即淡泊无为,亦佛家修持的圣境。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即是清,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即是淡。这一特点,最早宋范仲淹在《祭石曼卿文》评石延年时侧面评出,文曰:“延年之笔,颜筋柳骨。”大书法家董其昌精研柳书后,深有感触地说:“自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看来,古淡清健的柳书艺术是非常利于养生的。另外,柳公权所书称得上“雅俗共赏”,所以长期以来确立为楷书大家的地位,他的字用笔斩钉截铁,力透纸背,清寒瘦劲;结体中缩外张,章法错落有致。北宋画家岑宗旦评曰:“柳公权得其劲,坎如辕门列兵,森严环卫。”柳书清淡的风格,与其高深的生活感悟和丰厚的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古人云“字如其人”,柳氏作品如此高简,其古雅的人格便可想而知了。

猜你喜欢

柳公权学士笔法
品读
学士论文档案的共享和利用研究
几多笔法写思情
柳公权戒骄成名
Analysis on the Place Movement in Great Expectations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柳公权拜师
《左传》笔法
柳公权戒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