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成(大峃)方言同音字汇
2022-01-26翁琳佳
陶 寰,翁琳佳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一、引言
文成县位于浙江南部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19°46′~120°15′,北纬 27°34′~57°59′。该县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县、苍南县,西接泰顺、景宁县,北与青田县毗邻,属温州市管辖,县政府驻大峃镇。县域总面积1292.16平方千米,2020年末户籍人口40.95万人,[1]境内主要少数民族是畲族。
文成县1946年由原瑞安、青田、泰顺3县的边区析置,以刘基(南田人)谥号命名[2],今下辖12个镇(其中一个民族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文成县境内有两种不同的吴语,一种属于瓯江片,分布在原瑞安县属地,包括今大峃镇、珊溪镇、峃口镇、玉壶镇,等;一种属于处衢片处州小片,分布在原青田县和泰顺县属地,包括今天的南田镇、黄坦镇、西坑畲族镇和桂山乡、仰山乡一带,呈C字形包围着瓯江片吴语。由于一直处在县域的边区,远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不便,大峃的吴语在瓯江片吴语中显得比较保守;同时也受到处衢片吴语的影响,与其他瓯江片吴语的交流略显困难。
2017年1月,陶寰、盛益民带领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赴大峃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查,利用《方言调查字表》调查音系、记录字音,也收集了一部分词汇。2018年1月,陶寰带学生进行了第二次调查,主要工作是核对音系、字音,收集词汇。2019年8月,陶寰带学生进行了第三次调查,进一步收集词汇。这份同音字表就是根据这三次调查整理而成,翁琳佳参与了同音字汇的整理和核对工作。
三次调查的主要发音人是陈思宽先生,1942年出生,文成县大峃镇苔湖村(陈宅)人,世居,口音纯正;中专毕业,干部,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幼年语言环境单纯,1959-1962年在台州求学三年,1963-1968年在本县黄坦镇工作,其他时间一直在大峃镇。苔湖村(陈宅)在建县之初的县政府对面,今属城关镇,可以代表大峃口音。
第二发音人陈守信,1953年出生,大峃镇人,小学毕业,工人,无长期外出的经历,口音纯正。
两位发音人口音基本一致,少许差别反映的应该是方言的代际变化。
二、声韵调
(一)声母(29个,包括零声母在内)
表1 文成方言声母表
声母说明:(1)v-在u前为w,老派唇齿极轻微,但新派唇齿明显;在其他韵母前为唇齿音,摩擦不强,实际发音近 ʋ。(2)ʦ-、ʦʰ-、ʣ-声母只拼 ɿ韵母。(3)ʨ-组声母有两个音值,在 -i-、-y-介音前面比较靠前,有时接近ʦ-组声母;在没有介音的韵母前比较靠后,接近舌叶音。(4)ɦ-是配阳调类的Ǿ-,ɦ-拼合口呼韵母等于v-拼合口呼韵母,本文记为vu(-);与此相对,Ǿ-拼合口呼韵母可以认为是v-拼合口呼韵母配阴调类,我们考虑到其他情况下阴调类只拼清声母和浊响音声母,不拼浊阻音声母,故处理的时候仍单列Ǿ-配合口呼这一项,记为u(-)。
(二)韵母(33个,包括自成音节的鼻音在内)
表2 文成方言韵母表
韵母说明:(1)i在 p-组、t-组、s-、z-声母后有轻微的滑音,为 ᵉi或 ᵊi。(2)ia、iaŋ、ioŋ 三个韵母,如果所拼声母不是ɦ-和Ǿ-,则-i-介音很短,可直接记为a、aŋ、oŋ。(3)单元音u带唇齿色彩但不重,跟其他瓯江片吴语不同;在t-组、s-、z-后有轻微的滑音,为ᵊu。(4)-u-介音在uo韵母中是u,在其他韵母中有唇齿色彩,为-ʋ-。除了在uo韵母中-u-介音比较明显,可拼p-、t-两组声母外,文成话的其他合口呼韵母只拼k-组声母和Ǿ-声母,而且都是一些新出现的异读。(5)单元音y为唇齿的央元音ʉ。y在t-组、s-、z-后有轻微的滑音,为øy,也是唇齿音;在ɦ-和Ǿ-后唇齿色彩最为明显。(6)-y-介音在yø、yøŋ中,如果声母是p-组声母、ɦ-和 Ǿ-声母,则为唇齿的央元音 ʉ,较短,故本文在处理时将 ɦyø、ɦyøŋ 写作 vyø、vyøŋ;在 ʨ-组声母后为 y。-y-介音在yo、yu韵母中较长,没有唇齿色彩。除了uo韵和yo韵之外,-u-介音和-y-介音不构成对立。(7)ø舌位偏央,在yø中开口略小。yøŋ中的ø偏央,有时开口略小为yŋ。(8)ɑ唇略圆,也可记为ɒ。(9)o在uo、yo两个韵中开口略大,在o跟ɔ之间。(10)iu韵实际为iᵊu。因此,-i-介音和-y-介音几乎不构成对立。io韵只有一个“野”字,是处衢片吴语的借词。(11)ai和au动程很大,a舌位偏央,-i、-u接近标准的i、u。(12)aŋ 的主元音为 ɐ。(13)eŋ在 ʨ-组声母后面实际为 iŋ。(14)韵母有、等变体,具体读音取决于后接声母的发音部位。
(三)声调(8个)
表3 文成方言声调表
声调说明:(1)阴平有时尾部略升。(2)阳平主体为平调,调尾经常略升;与阳上调比字的时候,尾部明显抬升;连读后字时为平升调223。(3)阴上45,较短,单念时常带假声,调尾有喉堵态;在连读后字时假声不明显,音高仍高于其他声调,有51调的变体。(4)阳上的33调有一个较低的调头,实际发音为233。(5)阳去起调较高,可记为412,连读后字时常为低降调21或31。(6)阴入34,比阴上调略低,调形相似,末尾有时也有假声,与阴去调相比较短。(7)阳入也可记成212;连读变调的时候,升比降明显更多,近乎13。
三、两字组连读变调
文成话的两字组“成词变调”(王福堂,1959:84)[3]是比较典型的后字决定型连读变调,即后字基本与单字调相同,前字发生变调,只有“阴平+阴平”和“阴平+阳平”这两个组合例外。前字阴阳调基本中和,不同的单字调类发生大量的合并。入声做前字时读短调。名词性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的变调规律同成词变调;主谓短语、动补短语、数量短语变调与此不同,本文略。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具体规律见表4。
表4 文成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表
连读变调说明:(1)22-223(阳平+阳平)与33-334(阴平+阴平、阴平+阳平)是平行的声调,整体略低。(2)舒声+阴上的变调为43-45,45调常读为51调。(3)43-44(后字为阴平)跟42-33(后字为阳上)非常接近,但是后字清浊声母的调高听感上区别明显,例如“被窝”的“窝”比“窗户”的“户”略高。(4)阴去为后字的变调44-334中,前字的44有时略升,为34;334在实际语流中的上升有时不明显。(5)阳去为后字的变调44-312中,有时末尾不上升,起调比单字调略低,为31甚至21。(6)阳入为后字的变调43-213中,213下降不明显,常读为13。(7)入声做连读前字时读短调。(8)2-55中的55略升,但没有45那么明显。(9)前字阴阳调中和,但清浊声母在听感上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清声母听起来略高,浊声母略低,在高调位时,浊声母听起来有一个向上的调头。(10)阴去、阳去为后字时,前字舒声阴阳调不中和。(11)动宾短语同成词变调,如:窗户=闯祸,读tɕhyo42vu33。(12)个别词语变调特殊,如:好好看(阴上+阴去)变调不读44-334,而读为 hɛ45-55ʦhɿ334-31,这个变调形式不见于表 4。
四、同音字汇
说明:(1)本同音字汇以《方言调查字表》为基础,删去一些口语不用的字,另根据词汇调查增加口语用字。明显误读或训读字不收入同音字汇。(2)同音字汇以韵母为纲排列,同一韵母下列不同的声母,相同的声韵下列不同的声调。声韵调的顺序见上文“二、声韵调”。(3)同音字汇用 1、2、3、4、5、6、7、8表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无法根据变调推导出本调的字,声调记为“X”,放在“[]”内,列在同一声韵组合的最末。(4)方框“□”表示该词暂无适当的汉字可写,放在同一声韵调组合的最后,“□”右侧下标该词的意义。(5)同一字形若音义有别,在字的右侧下标注明该字出现的环境或意义。口语中使用的非常用字也用下标方式注明。下标“文”表示该音是读书音。下标“又”的为又读音,比另一读音出现的频率低,但非文白异读,也不区别意义。(6)注释中有音无字的音节直接标写国际音标。(7)注释中“:”后是例词的解释说明,或释义的举例。(8)举例时用“~”代替被注的字。(9)如某字有两个及以上例词或两个及以上解释,用“;”隔开。(10)为避免误解,也为音韵比较提供方便,少数字仍采用繁体字或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