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之问 探寻教之策
——以一道数列通项题的求法为例
2022-01-26郭建华张云飞
郭建华, 于 健, 张云飞
(1.金陵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5;2.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7)
对于数学解题教学,章建跃先生曾指出:要以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获得数学对象、如何构建研究线索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等为目标,即要让学生通过解题逐步学会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数学教学是以解题为中心展开的.然而,在当下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把试题讲完就算完成任务了.在这种高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模式下,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吗?有交流的机会吗?有探究的空间吗?在这样的境况下,何谈落实“四基”,培养“四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只有在解题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流、沟通,才能了解学生需求什么(还学生话语权)、存在哪些困难(优化解题路径),并通过设计精准、有效的解题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何由以知其所以然”,真正促进学生学会解题.下面,笔者以一堂复习课上的解题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供参考.
1 题目再现
例1已知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an+2=2an+1+3an.
1)证明:数列{an+an+1}为等比数列;
(2021年“八省(市)”联考数学试题第17题)
本题考查了依据连续3项的数列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证明等比数列等;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进行解题的能力.
2 关注生之问
考后学生没有终止对这道题的探究,感兴趣的学生对这道题提出了一些问题,笔者梳理如下:
1)命题人是如何想到数列{an+an+1}为等比数列的?
2)如果改变an+2=2an+1+3an中项的系数,那么{an+an+1}是否仍为等比数列?
3)如果没有第1)小题,那么{an}的通项公式如何求?
4)求这类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否存在统一的方法?
5)是否存在一个更一般的结论?
教师应该及时分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因为它们是学生真实学情的反映,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体现,是学生某些知识和方法缺失的暴露等.教师要与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多沟通和交流,在遵循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好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资源.面向全体学生以“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探究教学,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做到思维的参与,从而达到教师教得“精准”、学生学得“深刻”的效果.
3 探寻教之策
3.1 引入辅助题目,以退求进
在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提到:如果你不能解所提的题目,就先尝试去解某道有关的题目.你能否想到一道更容易着手的相关题目?一道类似的题目?……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选好探究问题的起点至关重要.
下面,先从学生熟悉的、连续两项的递推关系着手.
例2已知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an+1=2an+3且a1=2,求{an}的通项公式.
由于学生对该题型比较熟悉,很快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1(配凑法)将an+1=2an+3恒等变形为
an+1+3=2(an+3),
因为a1+3=5≠0,所以{an+3}是公比为2、首项为5的等比数列,易求其通项公式为an=5×2n-1-3.
解法2(迭代法)由a1=2,an+1=2an+3,得
a2=2a1+3,
a3=2a2+3=22×a1+2×3+3,
a4=2a3+3=23×a1+22×3+2×3+3,
…
以此类推,得
an=2an-1+3=2n-1×a1+2n-2×3+…+2×3+3
=5×2n-1-3.
解法3(叠加法)由an+1=2an+3,a1=2,得
即
利用叠加法,易得an=5×2n-1-3.
有学生提出:解法1是如何想到的?如果所给的系数不是很好凑,那么又如何求解呢?让学生讨论并发现“巧妙配凑”背后隐藏的东西.让学生体会“配凑”的目的,就是将非等差、非等比数列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为了达到“式子结构”上的一种“平衡”,自然就会想到从系数入手,从而引入待定系数法,揭开了“巧法”的神秘面纱,解除了学生心中的疑惑.
解法4(待定系数法)设an+1+t=2(an+t),其中t为待定的非零常数,即an+1=2an+t,与an+1=2an+3比较系数,得t=3,即an+1+3=2(an+3),下面求解同解法1(略).
趁机,让学生抽象出更一般的结论:若an+1=qan+p(其中pq≠0且q≠1),则令an+1+λ=q(an+λ),a1+λ≠0,再利用等比数列求其通项.
评注解法1技巧性较强,具有“想的巧,算的少”的特点;解法2通过特殊项探究一般项的规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思想;解法3通过分析式子的结构特征,将其恒等变形为可利用叠加法求通项的形式,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解法4其实就是利用方程的思想换一种方式表征常数项.通过各种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待定系数法的操作性更强.
3.2 巩固通项求法,变式跟进
在例2的基础上,教师给出相似题组变式,让学生思考能否从以下问题的解决,提炼出求解这类问题的更一般的思路和方法.
变式1已知数列{an}满足an+1=3an-4n,a1=3,求{an}的通项公式.
变式2已知数列{an}满足an+1=3an-n2,a1=3,求{an}的通项公式.
变式3已知数列{an}满足an+1=3an-4n,a1=3,求{an}的通项公式.
给学生时间,4人一组,让他们完成以上各变式的解答.分析和比较每道题的解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提炼出待定系数法,体会它在每个问题中的不同呈现方式.
继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抽象出以上各题所具有的一般的结构:an+1=qan+f(n)(其中q≠0且q≠1),并对待定系数的表征形式进行归纳和梳理.
1)若f(n)=an+b(其中a为非零常数),则令an+1+λ(n+1)+μ=q(an+λn+μ);
2)若f(n)=an2+bn+c(其中a,b为非零常数),则令an+1+λ(n+1)2+μ(n+1)+c=q(an+λn2+μn+c);
3)若f(n)=an(其中a为非零常数),则令an+1+λ×an+1=q(an+λan).
评注变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
3.3 依托变式探究,深化理解
通过对例2以及变式的分析,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如果出现连续3项的递推关系呢?那么待定系数法是否依然适用?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尝试操作.
有学生立刻想到令f(n)=3an,下面,请学生用待定系数法分析求解例1.
由an+2=2an+1+3an,令an+2-λan+1=μ(an+1-λan),得
an+2=(λ+μ)an+1-λμan,
与an+2=2an+1+3an比较系数,得
解得
故
an+2+an+1=3(an+1+an),
或
an+2-3an+1=-(an+1-3an).
至此,不仅发现了命题人如何命制{an+an+1}为等比数列的“小秘密”,而且还找到了求解这类问题的通性通法.同时,学生还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又构造出了一个数列{an+1-3an}.
a2-3a1=0,
当n≥2时,
an-3an-1=0,
即
an=3an-1,
学生感觉收获颇大,探究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了,抓住这个契机,放手让他们继续探究.伴随着问题的解决,有学生发现,构造数列{an+an+1}或{an+1-3an},求{an}的通项是相同的,这是为什么?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大家的思绪又聚集起来了.等待片刻,一位学生提出,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
an+2=2an+1+3an,
an+2+an+1=3(an+1+an),
an+2-3an+1=-(an+1-3an),
下面继续参照例1,让学生来做一回“命题专家”,能否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编拟类似于例1的试题.大家开始投入编拟试题的状态,教师巡视,选用几道典型的问题作为大家的课堂巩固练习.
变式4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a1=1,a2=2,an+2=2an+1-an;
2)a1=1,a2=2,an+2=an+1+an;
3)a1=1,a2=2,an+2=2an+1-2an.
通过变式4的练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有的二阶线性递推数列的特征方程有实数解,有的无实数解,教师给予说明,对于无实数解的暂不研究.对学生编拟的试题教师要给予指导和积极的评价,只要理解问题的背景,抓住命题的核心要素,编拟试题将不是难事.通过“命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评注只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一定会呈现惊喜.学生通过探究,在思考和交流中抽象和归纳出求解问题的一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鼓励、帮助下,学生在“做数学”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感悟探究的乐趣.
3.4 探究一般形式,融会贯通
通过以上分析,教师规定只要研究待定系数为实数的情况,继续让学生探究更一般化的结论.
例3[1]设数列{an}满足:a1=a,a2=b,an+2=pan+1+qan(其中pq≠0),求an.
分析令an+2-λan+1=μ(an+1-λan),则
an+2=(μ+λ)an+1-λμan,
从而
易知λ,μ为方程x2-px-q=0的两个根,当Δ=p2-4q≥0时,设该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α,β,则
故an+2-αan+1=β(an+1-αan),
或an+2-βan+1=α(an+1-βan).
当a2-αa1≠0,a2-βa1≠0时,数列{an+1-αan},{an+1-βan}分别是公比为β,α的等比数列,从而
an+1-αan=(a2-αa1)βn-1,
(1)
an+1-βan=(a2-βa1)αn-1.
(2)
根据前面解题方法的提炼,学生很容易得到式(1)和式(2),面对这两个式子,如何确定数列的通项呢?经过讨论,得到以下两种情况:
1)当α≠β时,式(1)两边同时除以αn+1,或式(2)两边同时除以βn+1,再利用叠加法求得
获得结果的过程还是比较艰辛的.教师让学生观察和讨论有没有更简捷的办法得到an,有的学生想到前面已经分析过式(1)和式(2)都是数列{an}的两种不同表征形式,因此,由式(1)-式(2),得
有的学生对“二阶线性递推数列的特征方程”不熟悉.下面,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1)方程x2=px+q叫做二阶线性递推数列的特征方程,λ,μ是其特征根.其特征方程可以由所给的二阶递推数列直接得到.
an=(λ1+λ2n)αn;
an=μ1αn-1+μ2βn-1.
再结合已知条件,便可迅速确定待定系数,让学生再次感受待定系数法在处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再次发现,有了这种简约的表达形式后,对于研究an+2=pan+1+qan的通项更为方便.继续让学生练习变式4中的第1)和第2)小题,让学生体验这种简捷形式的表达.其解题过程(略).
评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化到一般化,再从一般化再到特殊化的探究问题的思维路径,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会解题,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和升华,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 教学反思
4.1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善于从学习材料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抽象、概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学生的“短板”,应予以重视.对于学生能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以便更好地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2].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应该渗透在日常的探究教学中,教师给予正确、适时的引导和帮助,为学生提供机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通过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程度,进而更精准和更有效地调整“教”与“学”的行为.
4.2 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解题教学活动的重心应该放在促进学生学会解题上,积极探讨有利于促进学生解题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解题探究活动.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展开,选择适宜学生探究的起点,不仅能对问题的求解起到启迪作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本节课采取“以退求进”的策略展开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让学生表达和交流,发现“巧法”背后的“秘密”,进而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编拟”试题,从而对试题不断进行修正和优化,进一步探究、归纳、提炼出更一般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师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解题方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掌握一种探究问题的方式,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