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双歧杆菌F16的鉴定及益生性研究

2022-01-26冯诗诗杨林英

关键词:双歧果糖乳酸

冯诗诗,惠 明*,杨林英,田 青,胡 军

1.河南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郑州大学 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人体肠道菌群的稳定是机体正常生理代谢和免疫体系的重要保障[1],其中长双歧杆菌是肠道中的一个重要菌群[2],具有抵抗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3-4],调节肠道微生物[5],保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6],预防腹泻、便秘、食物过敏等[7-8]功能,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双歧杆菌益生作用的主要机制是耐受胃酸和胆汁、可产生乳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9-10]、可降解胆固醇[11-13]等。此外,双歧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具有黏附性,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14],以此来保护宿主,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促进B淋巴细胞的分化,竞争空间和营养来抵御病原微生物[15]、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推进抗PD-L1肿瘤免疫疗法的疗效[16]。目前,国内对双歧杆菌的研究大多都是未经驯化的厌氧菌株,由于耐氧驯化较为复杂,且驯化过程漫长,对耐氧双歧杆菌的研究相对较少。双歧杆菌是严格的厌氧菌,日常保存和培养中菌株会与氧气有不同程度的接触,造成氧中毒,限制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对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胡军实验室经长期传代保存的益生菌菌样,通过16S rRNA测序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分离鉴定菌种为长双歧杆菌,将该菌株标记为F16,用其发酵豆浆,发现比未驯化的长双歧杆菌凝固豆浆所用时间更短,对其进行穿刺培养,发现菌株只沿穿刺线生长且形成的穿刺线粗而散,表明该菌株对氧气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菌株其他性能未知,为探究耐氧性双歧杆菌的益生性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平板计数法、模拟胃肠道环境等方法对F16的降胆固醇能力和耐受性能等益生价值进行研究,为新一代益生性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菌种来源:菌样由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胡军实验室提供。

琼脂、蛋白胨、牛肉膏、酵母粉、柠檬酸氢二铵、葡萄糖、吐温-80、磷酸氢二钾、乙酸钠、硫酸镁、硫酸锰(BC)等: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Ezup柱式细菌基因DNA 抽提试剂盒、琼脂糖、胆固醇、牛胆酸钠等: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胰蛋白酶、胃蛋白酶(BR):源叶生物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ZHJH-C1109B型超净工作台:上海智诚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BK 5000型光学显微镜:奥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YQX-II厌氧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JY600D电泳仪:北京君意东方电泳设备有限公司;PCR仪:上海仪涛生物有限公司;高效液相仪系统: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菌种分离

取菌样,稀释涂布,待长出纯菌株后,挑取单菌落划线,37 ℃厌氧培养72 h(第1次活化时间较长,为5~7 d),传代至菌株形态稳定,标记为F16。

1.3.2 形态学鉴定

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并记录。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结果。

1.3.3 生理生化鉴定

过氧化氢酶试验:使用3%~5%的过氧化氢溶液测定。

糖发酵试验:乳糖、蔗糖、果糖、麦芽糖、核糖、硝酸盐还原。与空白对照相比,若培养基保持原色,则表明菌株F16不能利用该糖,用“-”表示;若培养基变黄色,则表明菌株F16能分解该糖并产酸,用“+”表示。

果糖-6-磷酸盐磷酸酮酶(F6PPK)测定:果糖-6-磷酸酮酶是双歧杆菌属的特征性酶,在已糖代谢中,能够裂解果糖-6-磷酸,从而产生乙酸和乳酸。借用高频声波破坏双歧杆菌细胞,使得果糖-6-磷酸酮酶暴露出来,然后加入底物果糖-6-磷酸及指示剂,用分光光度计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初步鉴定双歧杆菌。具体操作参照文献[17]。

1.3.4 分子生物学鉴定

菌株F16基因组DNA的提取按照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中说明书步骤进行。利用PCR扩增其16S rRNA基因片段[18],设置一个空白对照,以此来判断操作过程是否染菌。参照文献[19]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获得一条约1 500 bp的单一透明条带,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1.3.5 代谢产物乳酸含量测定

采用杨钰昆等[20]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该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改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以0.01 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流动相,测定发酵液中乳酸含量。

1.3.6 胆固醇降解试验

吸取0、0.2、0.4、0.6、0.8、1.0、1.2、1.4、1.6、1.8 mL胆固醇标准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无水乙醇和显色剂,显色后30~40 min,在560 nm处读取吸光度,标准曲线的绘制参照文献[21]。将过滤除菌后的10.0 mg/mL的胆固醇溶液按1% 加入MRS培养基中,使胆固醇最终添加量为0.1 mg/mL,分别加入1%和5%的菌悬液,分别在培养48、72 h后测定胆固醇降解情况。具体测定方法参照文献[22]。

1.3.7 耐酸性试验

取菌悬液0.1 mL,注入含有2 mL PBS的pH值分别为1、2、3、4的50 mL具塞比色管中,37 ℃厌氧培养,并分别于0、2、4、6、8 h测定OD600,每组重复测3次取平均值。

1.3.8 耐胆盐试验

取菌悬液0.1 mL注入含0、1%、2%、3%牛胆酸钠的液体培养基,吐温-80含量为1.5%,分别于0、2、4、6、8 h测定OD600,每组重复测3次取平均值。

1.3.9 对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试验

参照文献[22]中的方法配制人工胃液和肠液,等比例混合,以此来模拟胃肠道环境。将1 mL菌悬液与9 mL的混合液摇匀,37 ℃、120 r/min摇床振荡培养3 h,分别于0 h和3 h取样,稀释涂布及培养,平板计数,计算其存活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学鉴定结果

菌株镜检结果如图1所示。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凸起且光滑,不透明,呈乳白或灰白色。传代2~3次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棒槌状排列、无芽孢,并且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其逐渐呈现细丝状。

图1 F16菌株形态学鉴定结果(放大100)

2.2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过氧化氢酶试验:过氧化氢溶液中不产气泡,试验结果呈阴性,表明菌株F16不产过氧化氢酶。

糖发酵试验:蔗糖、乳糖、果糖、麦芽糖试验呈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呈阴性,表明菌株F16能够分解利用蔗糖、乳糖、果糖、麦芽糖,并产酸。

果糖-6-磷酸盐磷酸酮酶(F6PPK)测定:在试验最后添加含三氯化铁的盐酸后,体系变为红色,表明菌株F16为F6PPK阳性。

2.3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菌株F16的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之后,将凝胶置于成像系统下观察发现其目的菌株的扩增产物在1 500 bp左右处有单一且明亮的条带,其空白对照则无,具体见图2。

注:从左至右依次为DNA Marker D、空白对照、PCR扩增产物。

将F16菌株的16S rRNA基因检测拼接序列输入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官网中的Nucleotide BLAST数据库进行比对,再将比对结果通过MEGA软件进行F16菌株16S rRNA系统发育树建立(图3)。结果表明与该序列相似度高的相关菌株均为双歧杆菌属,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出该菌与NR 117506.1(Bifidobacteriumlongumstrain KCTC 3128)和NR 044691.2(Bifidobacteriumlongumstrain ATCC 15707)处于同一分支上,同源性达99%以上,故亲缘关系最近。结合菌落、菌体、生理生化等特征,可初步确定该菌为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

图3 F16菌株16S rRNA系统发育树

2.4 代谢产物乳酸含量测定结果

乳酸标准溶液色谱检测分析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乳酸标准品在5.795 min处出峰。乳酸标准曲线的绘制参照文献[23],根据不同浓度的乳酸标准品测得的峰面积结果制作乳酸标准曲线,该曲线的横坐标是乳酸标准品含量(mg/mL),纵坐标是峰面积,回归方程为y=126.740 0x-0.622 9,回归系数(0.999)大于0.9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乳酸含量在0.05~1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4 乳酸标准溶液色谱图

发酵液在5~6 min之间出现的峰面积为134 752;将数值代入乳酸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得出结果再乘以稀释倍数(10倍)算得发酵液中乳酸含量为10.63 mg/mL。

2.5 胆固醇降解试验结果

以胆固醇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参照2.4中的绘制方法,制作胆固醇标准曲线。胆固醇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430 1x+0.003 0,回归系数(0.998)大于0.99,具有统计学意义。

最初培养基中胆固醇添加量为0.1 mg/mL,由表1可知,48 h和72 h后其含量显著降低,降解率分别为46%和73%,说明菌株有明显降解胆固醇的作用,1%和5%接种量的样品降解率相差较小,降解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少量菌株即可达到高效的降解。

表1 长双歧杆菌降解胆固醇情况

2.6 耐酸能力

益生菌被机体摄入后,进入胃肠道发挥作用,而胃液pH值通常在2以下,因此对菌株进行耐酸性测试十分重要。由图5可知,菌株F16活性由高到低的酸性环境依次为pH 4、pH 3、pH 2、pH 1,在pH 1、2、3、4的不同酸性环境中,2 h菌株活性分别下降了20.75%、17.50%、13.33%、4.27%,8 h菌株活性分别下降了36.70%、36.25%、22.35%、19.93%。菌株耐酸能力中等偏上。

图5 长双歧杆菌耐酸情况

2.7 耐胆盐能力

由图6可知,前6 h菌株F16活性上升相对较快,8 h在0、1%、2%、3%的胆盐条件下菌株活性分别上升了72.89%、77.27%、95.31%、83.33%,说明胆盐含量高的环境中菌株生长情况较好,两者基本呈正相关。通过查阅文献[24-25]发现,严格厌氧的双歧杆菌在高胆盐条件下,生长曲线平缓并有下降趋势,而菌株F16仍能正常增长,表明菌株对胆盐的耐受能力较高。

图6 长双歧杆菌耐胆盐情况

2.8 人工胃肠道耐受能力

模拟人胃肠道环境,仅有10-5和10-6的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分别是156(0 h)、125(3 h);113(0 h)、102(3 h),其他梯度均不符合计数要求,故存活率参考这两个梯度。10-5的存活率为80.13%,10-6的存活率为90.27%,取其平均值可得到菌株F16在胃肠道内3 h存活率为85.20%。存活率较高,证明该菌株在人胃肠道内可保持较强活性,能充分发挥益生效用。

3 结论

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鉴定菌株F16为长双歧杆菌菌属(Bifidobacteriumlongus)。益生菌的抑菌机制是通过产生有机酸等代谢产物,调节胃肠道环境,降低胃肠道内的pH值,来抑制致病菌等的生长。长双歧杆菌F16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及活性,达到调节胃肠道微生物平衡的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长双歧杆菌F16的代谢产物乳酸含量为10.63 mg/mL,乳酸产量较为可观,具有较好的抑菌性。采用比色法测定长双歧杆菌F16对酸度和牛胆酸钠的耐受性,在不同酸度环境下,8 h菌株活性分别下降了36.70%(pH 4)、36.25%(pH 3)、22.35%(pH 2)、19.93%(pH 1),菌株生长所受影响较小;不同的胆盐含量(0、1%、2%、3%)条件下,8 h菌株活性分别上升了72.89%、77.27%、95.31%、83.33%,说明胆盐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同该菌株的生长。该菌株的耐酸能力中等偏上、耐胆盐能力极好。

比色法测定长双歧杆菌F16的降胆固醇能力,胆固醇的最佳测定时间是溶液显色后30~40 min,最大吸收波长是560 nm,菌株对胆固醇的降解率较高(46%~75%),证明菌株降解胆固醇的能力较强,72 h的降解率显著高于48 h。此试验为体外试验,在碳源、氮源充足,温度、pH值等条件适宜的基础上,降解胆固醇效果非常显著;但将菌株制成制剂等益生产品,进入人体后,由于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条件、周围环境及胃肠道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对益生效果产生影响。模拟人胃肠道环境,菌落计数法测得菌株在模拟环境中3 h的存活率为85.20%。综上所述,耐氧长双歧杆菌F16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能、降胆固醇能力以及在胃肠道环境中具有较高活性,是1株优秀的益生菌,对于开发益生菌制品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双歧果糖乳酸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长双歧杆菌与婴幼儿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果糖的危害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带您认识果糖
乳酸菌发酵生产D-/L-乳酸的研究进展
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