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个小说家的诗

2022-01-25邱华栋

湖南文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说

一、吉卜林诗二首

《林中路》

他们关闭了那条林中路,在七十年前。

后来,风雨又接着将它破坏

现在你肯定不会知道

在他们种树之前

有一条林中路穿过了树林。

它隐身于灌木丛与石楠花

和细碎的银莲花下

看守树林的人才能看出

在那林雀筑巢之地的阴凉处

曾经有一条路,穿过这树林

但是,假如你在一个夏日的夜晚

穿越这片林子

当夜幕在鳟鱼吐泡的池塘上降临

在水獭配偶的地方——它们

从不惧怕人类,因为它们很少见到人

你会听到一匹马的杂沓的啼鸣

和一条裙子在露水中掠过的细碎声

正在从容地缓慢穿过这条

雾气弥漫的、孤寂的林中路

好像他们非常熟悉

那条早就消失在树林里的路——

可是,现在,树林里,并没有那条路。

《假如》

——给十二岁儿子的告诫

假如众人无所适从

你能独自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假如遭受别人猜忌怀疑

你还能自信满满并不辩解

假如你有理想

又不会轻易迷失方向

假如你有智慧

又不会骄傲自满

假如你在成功后不会得意忘形

倒霉时也敢于承担结果

假如你看到美丽的梦想变成为一堆残砖破瓦

也矢志不渝

假如千辛万苦得到了功成名就

却能够再度出发,即使功亏一篑

假如你和农夫攀谈也很谦虚

和贵族漫步也不会谄媚

假如别人获得的爱情无法影响你

假如你任何时候都卓然不群

假如欲望不能使你动摇意志

你能平心静气面对一切

那么,你的涵养就会如宇宙一样宽广

而那时候你就是个真正的男人了

我的儿子!

(邱华栋译)

二、丛林之诗与想象之书

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一度贪婪地在全球拥有很多殖民地,曾经做到了她国土上的太阳永不落,从属于她的国土遍布全球。因此,这一时段出现在英国的一些作家,随着大英帝国脚步的延伸,足迹也遍布世界各地,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他们用他们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他们的笔书写世界,记录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得意和渐渐的失落。这群作家中间,就有约瑟夫·卢迪亚德·吉卜林。

在政治态度上,吉卜林被认为是大英帝国殖民政策的坚定拥护者,因此,很长时间以来他都饱受诋毁。他把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拓展政策,看作是英国拯救世界的方法和成绩,因此在政治观点上鼓吹强权,崇尚非道德主义和殖民扩张。

不过,他的文学创作却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那就是,一种独特的异国情调弥漫其中,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欣赏乃至推崇其他民族的文化样态的美学效果,并且,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独特文学。这一点是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而文学的模糊性、复杂性也正在于此。

吉卜林一八六五年出生于印度孟买,那时的印度正是英国的殖民地。他家世显赫,家族中出了不少大人物,与英国首相也是亲戚。他父亲是一所大学的建筑学教授,在一个印度保姆的精心照料下,吉卜林茁壮成长。他从小对各门类艺术耳熟能详,能够以艺术家的眼光看待印度文化。他被父母送回英国读书,但他很不喜欢英国。大学毕业之后,他逃离了沉闷压抑的英国本土,回到了印度,在印度的媒体当记者,开始在全世界到处游历,足迹遍及亚洲、非洲和北美洲。这一阶段是他最为自由自在的人生阶段。

之所以说吉卜林是一位诗人,那是因为他最开始的文学创作体裁,就是诗歌。一八八六年,二十一岁的吉卜林就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歌谣汇编》,这部诗集带有歌谣体风格,通俗晓畅,简洁明快,有着彭斯的乡谣特色,显示了他的灼人才华。

因此,吉卜林是以一个诗人的面目登上英国文坛的,但写诗毕竟不能争取更大的影响和更多的经济收益,他后来停止写诗,接连写了多部短篇小说集,这些描写印度和世界各个角落的丛林、山村、荒野和多民族风情的短篇小说大受欢迎,让英国人看到了异国情调和别样的传奇。

不过,写诗似乎是他最喜欢的事情。一八九二年,他又出版了第二部诗集《军营歌谣》,模仿军人的口吻来写诗歌,结果大受欢迎。回到英国之后,他写下了长篇小说,但都不成功。一八九四年,他出版了后來影响深远、并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丛林之书》,第二年又出版了续集,获得了巨大成功,由此奠定了文学大师的地位。

《丛林之书》写的是一个叫莫格列的狼孩的故事。他是一个孤儿,被母狼养大,从此成为丛林里的精灵,并与狼虫虎豹为伍,与一只大老虎成为了仇敌。最终,他从人类那里取来了红花——火种,改变了森林和所有动物的命运。

这是一部寓意十分复杂的作品,可以当作寓言、童话和儿童文学作品来看待,但这部作品也是一部成人作品。吉卜林以非凡的想象力,将各种森林野兽的心理活动都揭示出来,将动物拟人化、性格化,使动物具有了人性的美和善良,带给了我们独特的审美感受,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大成之作。

吉卜林的创作题材,除了丛林题材,还涉及到了印度英国人、印度人、英国海外士兵的生活,尤其是他很擅长写短篇小说。在描绘印度人的时候,他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出英国白人文化的优越感,相反,在写那些英国士兵的故事时,能够描绘他们内心的紧张和沮丧、灰暗和挣扎,他的笔下还有一种难得的讽刺精神,使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别样的文学世界和人物形象。他对印度文化有着欣赏心态,并不以救世主自居,使英国本土读者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印度形象。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他的小说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基姆》,并出版有诗集《五大民族》,以及儿童小说集《本该如此的故事》等。一九〇七年,他年仅四十二岁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获奖作家之一,即使到今天,也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纪录。我印象里,后来加缪和布罗茨基也是四十多岁获奖,但都比他大几岁。

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独子约翰在比利时战死,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从此,他看待世界的眼光变得保守和消沉了,后期作品带有某种神秘的象征主义特点,比如小说集《各种各样的人》《债主和借债人》《极限与挑战》等等。

确实,吉卜林的家庭生活有很多不幸,他的女儿约瑟芬六岁时夭折,儿子十八岁阵亡,这些不幸事件都在他中年后的人生中,打下了很深的悲观主义的烙印,改变了他的文风。

一九三六年,七十一岁的吉卜林病逝于伦敦。死后,他获得了国葬的荣誉,被葬在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角墓地。

一战后,他曾经创造出流传多年的一个金句:“他们的名字永远活着。”这句话像一句诗,被很多人刻在墓碑上。吉卜林的诗歌风格以通俗晓畅闻名,并不抽象复杂,还带有鲜明的歌谣体,好读,也很好理解,是英国十九世纪从较为传统的风格向复杂的现代主义转向的一个过渡。在他之后,现代主义大师艾略特横空出世,成为了开一代新风的大诗人。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唯美主义流派的奥斯卡·王尔德,还是意识流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或者现代主义开山者艾略特,他们对吉卜林都非常喜爱,对吉卜林作为大英帝国“日不落”时期的荣光的书写者,都表达了敬仰。这一点是我们要留意的,因为文学大师,总是要完成自己的阶段性使命。

在我看来,吉卜林的浪漫主义和民谣诗歌体,对英国的诗歌史来说,依旧是一个高峰,是不可忽视的。

这里收录的两首诗歌,就体现了他的诗歌风格。前者描绘了在象征人生之路的林中路上,有着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但时光已逝,如今,林中路上只有一个影子能够回忆。第二首诗,是他写给自己的十二岁的儿子的,从中可以看到他作为父亲的殷切希望。尽管,这一殷切希望,最终因为儿子死于一战而破灭了,可是,这首诗却留了下来。

(1854—1900)

一、奥斯卡·王尔德诗三首

《大海航行》

大海的颜色幽蓝如宝石,而天空

却在燃烧,像炽烈的岩石在飞奔

我们的船帆升起,和风与帆相遇

向船东侧的陆地吹拂

在高高的船头上,我的目光亮了

看到了荷马史诗里的海岛就在眼前

那潺潺溪流,碧绿的橄榄树

奥德赛故乡的岛屿,山岩,以及雪峰

船帆猎猎作响,扑打挺立的桅杆

白色的浪花欢笑在船舷边

船尾是姑娘嬉笑的欢闹

此时再无声响,西天边仿佛在燃烧

一轮红日在海面上巡游

我终于登上了梦想中的希腊山河!

《济慈墓地》

告别了世上的恶和自己的苦

他最终躺在上帝关怀的蓝纱下歇息

在生命最青葱的时候却被死亡剥夺

献身美的事业的人安息在此

他英俊如塞巴斯蒂安,走的时候也一样年轻

没有柏树为墓地遮阴,也没有杉树陪伴

只有紫罗兰闪烁着晶莹的露珠

在他的骸骨上编织了永远鲜艳的花环

他那最骄傲的心灵为人的悲苦而伤感

萨福之后最甜美的嘴唇

英语世界里最伟大的诗人

你的名字写在川流不息的水面——永远都在

就像我流淌的眼泪使记忆鲜活

如同伊莎贝拉的泪水,不停地浇灌着她的罗勒树。

《石榴宫题诗》

这一本薄薄的小书,去吧

他用竖笛在欢乐地咏唱着

一个美丽脚踝的姑娘

让他读一读你的每一页

也许就发现了金色的少女

在书页里蹁跹起舞。

(邱华栋译)

二、唯美主义的深渊和蓝花

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的文学天才之一。但他究竟是一个小说家还是一个剧作家,或者是一个批评家,以及一个诗人?我想,他都是。有的作家在一生的创作中,只写一种体裁的作品,有的作家,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童话、戏剧、日记,甚至是学术著作、艺术评论,涉猎会很广。

奥斯卡·王尔德属于后者,他既是小说家,也是诗人,还是剧作家、童话和散文作家。他一八五四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父亲是一名喜欢古董的医生,母亲是一位诗人。在他们的熏陶下,他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别样的敏感,对语言造就的美,天生就有着捕捉能力。

成年之后,很长时间里他住在伦敦。一生毁誉参半的重要原因,是他虽然结了婚,还有孩子,但他却是一个同性恋者,并因此被判刑,关进了监狱,不得不远离英国,最后在一九〇〇年客死巴黎。

奧斯卡·王尔德生活上离经叛道,惊世骇俗,打扮奇特,曾手持葵花或者玫瑰,行走在大街上,十分引人注目,是唯美主义流派的最重要代表。

他最早进行的文学创作,是诗歌和童话。一八八八和一八九一年,他先后出版了童话集《快乐王子》和《石榴之家》,在这些童话中,快乐王子的形象成为了他童话中的一个鲜明的形象,是他内心的写照。

作为小说家,他有一部非常有名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这本小说出版于一八九〇年,是影响深远的一部小说,一直到二十一世纪,还有人将这部想象力奇特的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小说中,一个叫道连·格雷的男人,不喜欢变老,因此请人在他年轻英俊时,画下他的画像,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生活中的格雷一直青春常在,一点都不衰老,而他纵情声色,沉溺于风月无边的生活,挥霍无度、放荡不羁,这一切没有给他的肉身带来任何变化。但画像上的格雷却越来越衰老丑陋,所有放浪生活的印记,都打在了画像上,画像上的他越来越难看,眼神里充满了怨恨和愤怒、不满和仇恨。有一天,道连·格雷偶然地看到了画像上的自己,发现了他真正的面孔,于是怒不可遏、绝望已极,用剑刺向了画像中的自己。结果,后来人们发现地上躺着一个丑陋的老者和死者,胸口插着一把匕首。而画像中的道连·格雷,却依然年轻英俊。

这部小说带有寓言、魔幻和奇幻小说的风格,但却是唯美主义的。小说中的几个主人公,如画家高尔华特追求艺术的永恒之美,贵族亨利爵士追求欲望的满足和享乐主义,他俩都在争取道连·格雷的心灵,最终道连·格雷被亨利爵士的享乐主义所俘获,然后变老,这是自然规律,是谁都无法回避和避免的。有意思的是,奥斯卡·王尔德自己说,这部小说的构思、情节是取材于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预言肖像》,心理描写和心理隐秘地带的探索,受到了法国作家于斯曼的小说《逆流》的启发。《逆流》是一部成长小说,描绘了一个法国青年的自我成长。读者可以对照着看看,可以更多地了解这几篇作品之间的互文关系,以及奥斯卡·王尔德的创造性发挥,他在自己的小说中的延展和表达,比如,小说的同性恋因素等等。文学文本一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之间有联系的。

奥斯卡·王尔德还写有一部短篇小说集《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但这部短篇小说的影响力不大,远远不如《道连·格雷的画像》影响大。作为戏剧家的奥斯卡·王尔德,主要写了几出喜剧,讽刺了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伪善和习俗上的保守,风格喧闹而俗艳。他还在狱中写下《自深深处》,这是一部散文体回忆录,在他死后五年的一九〇五年,才得以出版。这部作品取材于《圣经》的第一百三十首赞美诗,在这篇文章里,王尔德主要是为自己的同性恋遭到惩罚而辩护,描绘了他感到的痛苦,时代对他的不宽容导致他的羞辱感,还有他的宗教信仰给他带来的信心。

需要强调的是,王尔德的诗歌写作贯穿他的一生。一八八一年,他出版了《诗集》,后来又出版了诗集《斯芬克斯》和《瑞丁监狱之歌》。绝大部分都是短诗,也有个别篇章是长诗,比如长诗《喀尔弥德斯》,这首长诗带有叙事性,描绘喀尔弥德斯从外面归来,恰逢市镇上在祭奠雅典娜女神。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喀尔弥德斯从躲藏处出来,脱去了自己的衣服和女神雕像的胸甲,开始亲吻、拥抱和抚摩女神雕像,无法自拔。后来,女神显灵,惩罚他,将他淹死在海水里,他那洁白的尸体冲上了岸边,结果,林中仙子也爱恋上了他这具早就没有了呼吸的躯体,呼唤着他再次醒来。这首长诗,我觉得是理解奥斯卡·王尔德诗歌唯美风格很重要的一个通道和样本。

他的短诗里还有很多都是借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呈现自己的美学追求。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对来自源头的美的追寻,自然是他最为醉心的事情。对美的追寻,对唯美主义理想的实践,是他的创作原则。他以诗歌来赞颂和追寻但丁、拜伦的足迹,并且在诗歌中赞颂感官之美、颓废之美,追求一种灵悟感和瞬间的启发,这使得他的诗歌既有古典文学的精神,又开启了现代主义流派的大门。

在他的诗篇里,对爱的赞颂,对爱的痛苦的呈现,篇什很多。对爱的迸发、获取、失去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他很多诗篇里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使后来他因为“有伤风化罪”被判刑,关进了监狱,他还是将诗歌作为自己艺术表达的最佳形式,并写下了《瑞丁监狱之歌》。在这本诗集里,他写了监狱里的状况,讽刺了法律的“公正”,带有歌谣体特征。

可以说,奥斯卡·王尔德是从诗歌写作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最后,又以诗歌写作结束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一、泽巴尔德诗五首

《墓志铭》

值班

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延展中

这个铁路职工思考着本质

关于可按虚线撕下的日历

带着鞠躬

念珠时间

等在外面

为了进入房子的许可

这个职员知道:

他必须带回家

这个间隔

不能迟延

《蒂罗尔的沙特瓦尔德》

信號收集起来了

定居在黄昏的边缘

在树木中雕刻

流血和变黑

印在山上

灌木篱墙中的山楂树

沿着道路的长度

黑色相对于冬天的纸莎草

罗塞塔石碑

在房子的阴影里

传奇诞生的地方

破译开始

事物是不同了

跟他们看上去那样

混乱

在随后的参观者中

是永远的规则

挂起你的帽子

在这半道上的房子里

《索米尔白葡萄酒,据瓦莱丽》

先驱者们已经断定了

一种练习,在达成了

精心制作的数据

作为他们训练的一部分

在先进的即兴曲里

现在被抛弃了

这沙子跑道的曲线

进入阴影的延长线

那时,急速地滑行经过

从一些其他地方,一个幽灵

交叉于我们的视野

在一个令人惊讶的测量过的踏板

示范,先生们

我艺术的顶点

骑行,走路,和

那个没有瑕疵

或者繁荣

《冬天诗歌》

山谷回响

带着星星的声音

带着巨大的沉静

在雪和森林之上。

牛群正在他们的牛栏

上帝正在他的天堂

儿童耶稣在佛兰德斯

相信和被拯救

三个智慧的人

正行走在地球上

《唱片的台词》

快得像一下眨眼,一颗星星

从天堂掉落

就像没有什么

在树上生长

现在许个愿

但是不要告诉一颗灵魂

否则它不会实现

准备好了或者没有准备好

我来了!

二、泽巴尔德:诗性的忧郁

泽巴尔德的名字是我先看了他的长篇小说《奥斯特利茨》之后,才有了印象的。接着,我买到了一本他的英文诗集,是企鹅出版社推出的。这个陌生的德国作家引起了我的好奇——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小说家和诗人呢?

《奥斯特利茨》这本小说,最开始我以为与一场战斗有关。奥斯特利茨之战——似乎是拿破仑打过的一场战争。但是不,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奥斯特利茨的德国人,他的对自我和德国人的精神世界的追寻。由于这部长篇小说获得了二〇〇二年的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引起了英语世界读者的注意。

泽巴尔德一九四四年出生于德国,二十二岁移居到英国,毕业之后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和诺里奇东英吉利大学任教,二〇〇一年,年仅五十七岁就在英国去世。这是他最简单的生平。从他的经历来看,有点像是奥地利的德语作家卡内蒂,卡内蒂也是后来一直在英国生活和写作,直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此,泽巴尔德等于是一直在英语世界里生活,用英语和德语写作,其中,他的诗都是英语诗。

《奥斯特利茨》这部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这部小说有一种沉郁的德国气质,也就是说,思想弥漫在小说里。按说,有思想的小说读着都比较累,令人望而生畏。人们读小说,本意就是寓教于乐,享受阅读的快感。那么,《奥斯特利茨》这本小说,有没有阅读的快感呢?我觉得是有的,只是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有一些摄影图片作为插图。一般来说,除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绣像,插图小说在西方小说传统里,也是一个亚种,并不普遍。小说是以文字来唤起无尽的想象的,而不是以喧宾夺主的插图来成为阅读过程中的遮挡物。文字能够唤起每个人的个体的想象力,图像则总是具象的,单幅的,限定性的,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因此,在二十世纪有些人在电影、电视和数码相机、互联网时代里欢呼影像世纪的到来,却恰恰中了圈套,文字的魅力依然能够放出光华来。

但这并不是说,小说有插图就是画蛇添足。在《奥斯特利茨》中,有八十多幅插图,都是黑白的,摄影为主,还有一些街道地图等等。这些黑白摄影图片,强烈地凸显出了一种时间的已逝感。显然,这是一部关于记忆的小说,是关于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的小说。奥斯特利茨是伦敦一所艺术学院的老师,他开始对自己的身世进行调查。在这一调查的过程中,扑朔迷离的欧洲历史与人性的复杂微妙,构成了回忆的不可靠、模糊,时间的碎裂、漫漶和不确定,以及人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紧张和疏离。小说在一个人对记忆的追寻中,逐渐接近历史的真相,那就是德国人和犹太人的历史关系和宿怨。这一历史性成因,在这部小说中逐渐地就像海水中的礁石那样,在退潮的时候裸露出来。海水退潮的过程,就是奥斯特利茨追寻的过程。

我还拿这部小说与莫迪亚诺的一些作品相比较,因为莫迪亚诺和泽巴尔德在年龄、小说的寻找主题和写作手法上比较接近,但是,仔细地读下来,却发现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作家。莫迪亚诺在追寻过往、亲人、故事、战争、情感的过程中,导致了对追寻本身的迷失。他得不到任何现成的或者他找到的答案,而泽巴尔德则得到了一些确定性的结果。另外,法国人莫迪亚诺的写作显得轻巧,而泽巴尔德则显得滞重,那些被奥斯特利茨找到的人的叙述,使这一过程显得忧伤而抑郁。德国纳粹产生的原因和德国人灵魂深处的特性,是这本书最终带给我们的答案。

泽巴尔德和卡内蒂一样,对不同的文体都有尝试。他的小说还有《移民》,他还写有一部游记《土星之环》,以及论及当代德国作家的难以归类、姑且算散文的《乡村别墅中的住所》;还有记述二战期间汉堡大轰炸和文学评论结合起来的书《空战与文学》,以及一本散文集《未被讲述》。这些作品都给他带来了一些荣誉,但德国文学界并不认为他是最為伟大的当代德国作家,因为他在英国待的时间太久了。任何跨越两个国家居住的作家,都带有某种巨大的挑战和可能性。泽巴尔德的写作,在德语诗歌方面,却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在他的诗选集《穿越陆地和水》(1964—2001)中,几乎收录了他大部分的诗歌作品。这本诗集呈现的他的诗歌风貌,恰恰是显得简洁明快。在这里,我翻译了他的五首诗歌,读者可以看到他的诗歌的语速很快,省略很多,从标题上看,似乎给你留了窗口和门路,但是当你进去,你会发现这是一条死路。因此,他的诗歌风格我觉得有点和保罗策兰相近,就是省略的空白比较多,需要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和语言的运用去填补,诗风多少有些干脆和冷硬。但这样的诗,又带有某种反讽的沉思和哲理的味道,在语言和思想的残酷碰撞之下,成为了诗意的闪光碎片。

我就是这么看待泽巴尔德的。

一、劳伦斯诗七首

《孩子赤脚奔跑》

当孩子的白嫩脚丫有节奏地穿过草丛

小小的白色脚丫上下摆动就像白色花儿在风中,

他们保持姿势和奔跑,像一阵风穿过

在杂草变稀薄的水面上

他们白色在草丛里玩耍的景象

迷人得像是知更鸟的歌唱,这样飘荡;

或者像停驻在一块玻璃上的两只蝴蝶

托起好一会,柔软的小小的翅膀拍动发出声音。

我希望这个孩子将会改变航向穿过这里走向我

像一个风的影子在一个池塘上奔跑,这样她能够站立

带着两个小小的赤裸的白色脚丫在我的膝盖上

这样我能在任何一只手里感受她的脚丫

像早晨时分的紫丁香花蕾一样清凉,

或者像初开的芍药花一样坚定和柔软。

《有意识的》

月亮缓慢地从红润雾霾里升起

在她金色的移动中脱去衣裳,因此

浮现白色和优美;而我惊讶地

看见我前方天空里,一个我不认识的女人

我爱上了,但是她走了,而她的美伤了我的心;

我追随她一整夜,祈求她不要离开

《牛津的声音》

当你听见它渴望的

呼呼地、咕咕地、悄悄地穿过门牙

牛津的声音

或者更糟

可能是牛津的声音

你再也不笑了,你不能。

因为如今每一只盛开的鸟儿是牛津的杜鹃鸟,

你不能坐在一个巴士上或隧道里

但是它温柔和渐渐衰弱的呼吸,在你的脖子后面

而且啊,这么诱惑的优胜者,如此诱惑

自我-消除的

恳求的

优胜者——

我们不能坚持它一会儿

但是我们是

我们是

你承认我们是

优胜者——

《勒达(Leda)》

到来不带亲吻

也不带爱抚

双手的、双唇的,和喃喃细语;

带着一对嘶嘶响的翅膀

和海洋亲吻的尖尖的喙

和湿湿的,有蹼的,波浪作用的双脚

进入沼泽般柔软的肚子。

《欲望死了》

欲望可能死了

但一个男人依然可以是

太阳和雨会面之所。

惊讶比痛苦埋伏得更久

当在一棵寒冷的树。

《红鲱鱼》

我的父亲是一个工人

一个矿工是他

早上六点他们把他放下

他们把他拉上来喝茶

我的母亲是一个高傲的灵魂

高傲的灵魂是她,

来担任扮演一个优胜者的角色

在该死的中产阶级女人中。

我们孩子是夹在两者中间

几乎难以形容的是我们

在家里我们彼此称呼you

在外边,则叫tha和thee.

但是时间飞逝,我们父母已经去世

在世上我们上升了所有这三个

但是我们仍然是夹在两者中间,我们行走

在魔鬼和冰冷深海之中。

噢我现在是一个中产阶级的成员

一个女仆奉上我的茶——

但是我总是渴望着能对某个人说:

听着,小屁孩!我跟你之间

他们是——(they’re a’a b—d—lot o’—s,)

而且我估计它是邪恶但又正确

我们应开始踹他们的屁股

告诉他们去——

译注:最后一段,有大量缩略,指的是脏话

《蚱蜢是个负担》

欲望已经失败,欲望已经失败

这个挑剔的蚱蜢

在蝗虫的负担中已经惩罚了心灵

扒光它到赤裸。

二、巨大的传奇

在“费伯和费伯”出版社出版的劳伦斯英文诗集的封面上,用的是劳伦斯自己的一张照片:劳伦斯头戴礼帽,瘦削的面庞,浓密的连鬓络腮胡子,双眼皮,眼神却非常忧郁和疑惧,扭过头以侧面的眼神打量着你,带着审视、拒斥和审慎的期待。这样的一个英国男人、诗人、小说家,他创造的文学世界久负盛名,让我们走近他。

劳伦斯因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而闻名于世,名气太大了,以至于只有中国明代的匿名小说家兰陵笑笑生可以与他相比。但不同的是,劳伦斯非常多产,还写了其他十多部长篇小说、散文、游记,以及很多诗歌作品。所以,劳伦斯也是一个文学的多面手,谈论他,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劳伦斯在英国文学史的地位不低,是十九和二十世纪交接之际出现的一位离经叛道的大作家。但他又不像稍微晚点的几个现代派大师那么地具有形式感,在小说表达方面有创造性突破,而是更着眼于内容上的呈现。

劳伦斯一八八五年出生于英国南部的诺丁汉郡,父亲是一个煤矿工人,文化程度不高,脾气暴躁,母亲则是一位有些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小学老师,喜欢文学,她带给了劳伦斯一些文学的天赋和基因。可以说劳伦斯是出生于英国工人阶级家庭的作家。

一九三〇年,劳伦斯年仅四十五岁就去世了,活得并不长。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出版有十部长篇小说,七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十部诗集,八部剧作,还有几本游记和文学评论著作,以及大量的书信和日记,可以说是一个多产作家。假如他能够活到七十岁,现在他留下来的作品肯定还要翻一倍。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命定的岁数和创作量。

先来看看他的小说,一九〇六年,他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出版于一九一一年,写的是英格兰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生活,一个贫穷的姑娘在一个穷小伙子和富裕男人之间的选择所造成的痛苦,文笔还比较粗疏和简单。一九一二年,他又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逾矩的罪人》,描绘了一个音乐教师在家庭、情欲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最后自杀身亡的故事。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作家,此时的劳伦斯,已经能够将心理描写和社会批判结合起来,他把对人的心理描写和对英国自然景色的描绘相结合,以独特的个人风格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在我看来,小说编造痕迹非常严重。

一九一三年,二十八岁的劳伦斯出版了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这本小说具有一定的自传性,小说中描绘了一个男人的成长和母亲对儿子的带有病态的溺爱和影响、控制与反控制。这部小说隐秘地表达了劳伦斯对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小说的人物关系、家庭构成几乎和劳伦斯的家庭一样,直接取材于他的父母亲和早年去世的哥哥,因此,这部小说一炮走红了。

同样,在一九一三年,在诺丁汉大学,他喜欢上了维克利教授的妻子弗丽达,两个人竟然私奔出走,前往法国和德国游历,一年之后回到了英国。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因为弗丽达是德国人,被英国当局怀疑是一个德国间諜,两个人就躲到了英国乡下生活。

一九一五年,劳伦斯出版了长篇小说《虹》,这部作品篇幅较长,小说内部的叙述时间跨度很大,讲述了英格兰的农民布莱文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描写十九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进入到中后期对农民的剥夺、对大自然的破坏,对英国当局发动的波尔战争也进行了批判,结果这部小说遭到了查禁。他便远走他乡,前往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斯里兰卡等地旅行,在路途中写下了很多作品。这一阶段,他还写了《虹》的续篇《恋爱中的女人》,继续着《虹》中间的人物在社会中的发展。一九二三年和一九二六年,他又出版了长篇小说《袋鼠》和《羽蛇》,继续他对人性、情欲和神话原型的关系的探讨,笔触也涉及到了澳大利亚风光和墨西哥神话传说。

他的惊世骇俗的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出版于一九二八年,这部小说是他自费出版的,因为出版商担心有伤风化,迟迟不愿意出版这部有很多性描写的小说。但一九六〇年代之后,在英语世界里,这部小说获得了经典性的地位,成为了禁书中最为杰出的小说。这本小说描绘的是一个叫康妮的富人之妻,因为丈夫的性无能,就与一个健壮、粗野、活泼的工人梅勒斯发生了爱情关系,最后,他们的这种充满了激情和叛逆的感情,以悲剧告终。

他的七十多篇中短篇小说,无论题材还是表现的内容和人物形象,都和他的长篇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劳伦斯的游记主要有《意大利黄昏》和《大海和撒丁岛》,这是他与弗丽达一起旅游、自我放逐中的意大利见闻。此外,还有《墨西哥的早上》,记述了他在墨西哥旅行的见闻。

劳伦斯的诗歌创作贯穿他的一生,但似乎明显不如他的小说有名。他出版的诗集累积起来,收录了数百首诗歌,题材和风格非常多样。假如来描述他的诗歌作品的主要风格的话,我想,简洁、直接、情绪表达的真切以及用物象来指代心象可能是他诗歌的一大特点。在这里翻译的几首诗,都可以看出来,从题目到内容,有时候很贴近,有时候题目甚至和内容没有关系。题目说的是一个事情,但却在内容上显示为别的。

作为小说家诗人,劳伦斯的诗歌达到了英语杰出诗人的水准。但似乎缺乏一种创新性的力量,不如他在小说中表现的那样,突破了种种禁忌,将人性的复杂、情欲的暴涨、社会的扭曲、阶层的隔阂呈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则显得亲切、直接、自然,带给我们的是明快的享受和反讽式的思考。

诗人小说家劳伦斯,以诗的形象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一、哈代诗六首

《我审视镜中》

我审视镜中,

打量着干瘦的皮肤,

我祝祷:“愿上帝赐福,

让我的心也如斯细薄!”

这样,我就可以不再悲伤,

哪怕其他的心对我冷漠,

我只需等待永恒的休憩,

孤独沉静,不悲不喜。

可是时间总让我忧郁,

我苟活半世,一息尚存,

在黄昏中颤抖的虚弱之躯,

搏动着一颗正午之心。

《八月的一个午夜》

灯光昏暗,卷帘浮动,

钟表的“哒哒”声从远处楼层中传来,

有翅膀的、带角的、有刺的都来到这里,

比如长脚蜘蛛、飞蛾和黄蜂。

此时我书页半开,闲散自在

一只昏昏欲睡的蚊虫,正在搓手……

所以让我们五点见吧,在这个静谧的地方,

就在此时,就在此地,

——我的客人,他们弄脏了我新写的字行,

拍打着灯,仰面摔倒。

“他们是上帝恭顺的孩子!”我若有所思。然而为什么?

他们知道我所不知道的宇宙的秘密。

《在十一月的日暮》

十个小时的光正在减弱,

一只晚来的归鸟飞过,

松树就像久等的华尔兹舞者,

黑色的树巅猛然颤抖;

山毛榉的叶子,在正午时分泛黄,

斑点一般在眼前浮动;

我在壮年时种下的每一棵树,

如今已遮天蔽日。

漫步穿梭在这里的孩子

会觉得不曾存在

没有高树生长的时候,

这里将空旷无物的时候。

《天气》

这是布谷鸟喜欢的天气,

我也喜欢;

当阵雨倾盆,栗树冒尖,

雀子穿梭;

褐羽的小夜莺亲吻着爱侣,

齐齐停驻在“旅客安居”的外面,

少女们成群结队,细纹布上点缀着香枝,

市民们心念着去向西南边,

我也不例外。

这是牧人躲开的天气,

我也躲开;

当一棵棵山毛榉在一片灰褐中滴答不断,

扭动翻滚,

山岭抽搐挣扎,

小溪淹没牧场,

门栏上悬着串串水珠,

白嘴鸦飞向家的方向。

我也是如此。

《一位青年男士的劝告》

把你的目光从忧愁中移开,

用尽一切机敏;释放享乐

就算尝不到甘甜的果实也要千金散尽

让暗淡的生活更加明朗

赞美时间并为之加冕,

她给我束缚,同时用欢乐填充了我,

沉浸于享乐,高于一切,

全然不必战战兢兢。

就像那些动人的菌株

那不断出现的新生物的正来自想象的菌包;

舌頭碰触,柔软温馨,

那全然来自于你灵魂的贮藏。

我们知道最好的又为了什么?

新鲜的爱之叶会变成褶皱,不久也会干枯,人也是

方生方死,

我们所触目的一切都将逝去。

如果我珍视一件事,

它就是在梦中逝去的珍宝,

它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正如那些看起来

最有王者风范的就是国王本身。

《凌晨四点钟》

六月的一天,我在四点钟醒来;

黎明之光有条不紊地愈加耀眼;

地球是一团蓝色的奥秘,

天堂好像近在咫尺

当四点时。

或者靠近猎户座大星云,

或者就在七星诗社的明眸和微笑里,

(因为即便我们用一双狡黠的眼睛去审视

白日里笑里藏刀的事情,

在四点钟,

他们也会展示最好的一面)……在这山谷的空地

处,我以为我是第一个醒来。但不是。

一声口哨?此起彼伏

催动哨声的是一柄飞舞的镰刀

四点了吗?……

——我曾经历过冲动的欢乐,醒来时满怀忧郁;现在是需要鞭策的时刻

人应承担起生命里艰苦的职责

乐观开朗,努力工作,

就在四点钟!

(邱华栋译)

二、低吟的歌手,洪水中的柱石

哈代是继狄更斯之后最为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也是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最为重要的英国诗人。在他创作生涯的最开始和结束的时期,他都在写诗,诗歌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一生创作有长篇小说十四部,短篇小说五十多篇,出版有八部诗集,诗歌创作在一千首左右,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哈代一八四〇年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父亲是一个建筑承包商,祖父是一个石匠。父亲除了修建教堂,还在教堂里担任小提琴手,因此给予小哈代一定的音乐、文学熏陶。文学细胞来自教堂里神父对《圣经》故事的阐发和解读,而父亲对音乐的理解则启发了哈代的音乐灵性。

祖父和父亲对建筑的理解和从业经历,奠定了哈代对建筑的喜爱,十六岁后他曾在一家建筑師事务所当学徒。这期间,他一边谋生,一边阅读大量书籍,理想是今后当一名教堂牧师。二十二岁的时候他离开故乡,前往伦敦谋生,在一家建筑师事务所担任初级绘图员,给一些即将修建的建筑画建筑结构图和施工图。我想,建筑学的一些知识,一定给他在小说结构上带来了不少启发。仔细阅读他的几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会发现他的结构和叙述能力非常强大,不知道和在建筑师事务所的修炼和学习有没有关系。

在伦敦学习和工作了五年,他阅读了大量文史哲方面的书籍,一八六七年回到了故乡,继续从事建筑师事务所的工作。但这时他已经开始写诗并且写小说了。一八六八年,二十八岁的哈代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与贵妇》,但这部小说不完美,他很不满意,书稿没有被出版商接受,最终也散失了。所以,哈代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问世于一八七一年的《无计可施》。这是一部为了追求市场效果的通俗侦探小说,受到了侦探小说家柯林斯的影响,谋杀、情爱、凶案等情节在小说中都有描述,不过,也没有引起英国读者的青睐。但哈代在这部小说里,运用了他家乡的很多英国南部方言,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哈代一共出版了十四部长篇小说,我把这十四部小说分成了两大类,一类包括了《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居住在森林里的人》《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这是使他后来大受欢迎并长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这几部长篇小说,都是以英国的社会现实作为表现的背景,哈代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以反映人生、暴露社会、批判人性的方法,将时代特征呈现在自己犀利的笔下。在小说中往往以悲剧般的力量,将人生撕裂给人们看,获得了巨大的道德感召力。因此,上述不少作品虽然问世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仍旧有很多读者,也是影视改编的热点。比如《德伯家的苔丝》,比如《卡斯特桥市长》和《无名的裘德》。这些长篇小说也由此成为了十九世纪最重要的英语小说,为人们所熟悉与喜爱。

哈代的另外七部小说,则可以称之为带有浪漫色彩的爱情小说。这七部小说是《一双蓝色的眼睛》《号兵班长》《塔上恋人》《意中人》《无计可施》《爱瑟博塔的婚姻》《一个冷漠的女人》等。这几部作品,我估计是哈代充分地考虑到了当时读者的喜好而写下的爱情小说,带有幻想性,与现实比较隔膜,或者如《无计可施》这样的带着侦探小说外衣的通俗小说。而且,《一个冷漠的女人》与《无计可施》等作品,在小说的结构上非常独特,往往是任务和线索很多,并行不悖,很有些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胡利奥·巴尔加斯·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的风格,能够将不同的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放在一个平面上整体推进。但这些小说虽然可能当时受到了连载它们、阅读它们的读者的欢迎,可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些小说的价值渐渐变小了。因为其社会认知度本来就不高。

相反,哈代的《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则成为了名著。下面,我简单地介绍这五部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小说。

一八七四年出版的《远离尘嚣》,讲述了英国传统乡村社会,表面上看平静、和谐、美好、安稳,女主人公巴斯谢芭被三个追求她的男人围绕,第一个是没有钱但淳朴正直老实坦诚的农民奥克,第二个是浪漫花心的青年军官特洛伊,第三个是孤僻、冷傲的农场主博尔德伍德,她一时无法分辨出他们的优劣好坏,因为她对男人并不了解。结果,她嫁给了花言巧语、会讨女人欢心的军官特洛伊。这段婚姻很不幸,她最后离开了特洛伊。她看到了奥克的好,嫁给了奥克。而农场主博尔德伍德则因为情感发狂而杀死了一个叫范妮的村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结果,远离尘嚣的乡村,爆发了如此的人性丑闻。

一八七八年,哈代出版了他久负盛名的代表作《还乡》。这部小说的情节主线描绘了一个叫尤太莎的姑娘,生活在广阔、蛮野的爱墩荒原上。她嫁给了从巴黎回来的珠宝商克林,希望克林将她带到有着浪漫传奇的巴黎。但克林恰恰非常讨厌巴黎的浮华生活,志于在荒野农村开展启蒙教育,于是,与妻子尤太莎发生了隔阂和冲突。尤太莎太想离开荒原,竟然与过去的情人韦迪私奔,结果在私奔路途中掉入水里淹死了,成为一大悲剧,她至死也没有离开荒原。小说还有一条副线,描绘的也是一对情人的悲剧结局,因此,这本书有着古希腊悲剧的那种宏大、庄严和毁灭的美学效果,构成了哈代小说美学的一大特点,震撼人心,是十九世纪英语小说的宏大篇章。

一八八六年,哈代出版了他的另外一部代表作《卡斯特桥市长》。卡斯特桥新任市长亨查尔曾经是一个干零活的农民工,二十年前,他穷困潦倒,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一场酒醉之后卖给了一个水手牛笋。后来,这一原罪在他内心里根植,妻子和女儿回到了卡斯特桥,和他再度相遇。于是,引发出的一系列事件看上去十分巧合,实际上却有着人性的逻辑、事件的前因后果的逻辑、善良和丑恶酿造的逻辑,以及荒原所具有的逻辑力量。这部小说具有象征主义的特点,卡斯特桥市长亨查尔,是希腊悲剧人物的再生。

哈代的后期小说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这两部。《德伯家的苔丝》出版于一八九一年,描绘了一个叫苔丝的姑娘,因为家道衰落,只好到德伯本家的富人家里帮佣,结果被少爷亚雷给诱骗奸淫了。后来苔丝在一个奶牛场当挤奶工,与牧师的儿子科莱结婚。科莱知道了亚雷诱奸苔丝的事情之后,并不能释怀,而是抛弃了苔丝。苔丝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再度成为已是牧师的亚雷的情妇。亚雷处于忏悔和还感情债的状态,但后悔不迭的科莱重新回来寻找苔丝,苔丝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回到過去,她杀死了毁了她一生的亚雷。最终,苔丝被判处绞刑,上了绞架。

这一悲剧故事和人物纠葛,在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非常淋漓尽致地表现过,但是,在哈代的长篇小说中,可以说,这些伟大的西方文学元素重新被复活了,而且,在长篇小说这种当代社会的史诗中,又有新的表现。小说对基督教原罪概念的呈现和批判,对女性贞洁问题的呈现,都是过去的作品所没有的。苔丝的悲剧是英国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只要我们想想曹禺的戏剧《雷雨》,我们就看到了人类原型故事的演化和在中国语境里的新表现。

一八九五年,哈代又出版了后期小说的力作《无名的裘德》。这本小说描绘了裘德这个下层的青年是如何努力地奋斗和发展,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一个叫艾拉白拉的女人,有着机心,她想尽办法去引诱裘德,和他结婚了。但他更喜欢自己的表妹淑,向她表白被拒绝。裘德上大学的梦想破灭,投身于宗教,淑离开了丈夫和他同居,结果惹来社会非议。艾拉白拉的儿子,在母亲唆使下,前去寻找裘德和淑,杀死了他们的两个孩子。淑觉得自己受到了惩罚,重新回到了前夫那里,裘德在穷困潦倒中酗酒而死。

哈代将希腊悲剧复活在自己的小说杰作里,正如威廉·福克纳的很多作品有着《圣经》原型故事那样,将长篇小说这一文体发扬光大。

由于他的小说不断遭受到维多利亚社会的保守力量的攻击,他就逐渐停下了小说写作。除去长篇小说,他还写了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描绘的也是各种各样的人生悲喜剧。他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已经完成于十九世纪那些年里了,后来的小说再也无法超越。

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一直到一九二八年他去世,哈代主要以诗歌创作为主。后期他一共出版了八部诗集,收录了近千首诗歌作品。哈代诗歌的最大特点,是风格多样,十分轻巧,似乎什么都可以入诗,抒情诗、叙事诗、儿童诗、战争题材的诗等等都有。哈代可以说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家中写诗最好的一位,也是最好的英语诗人之一。

责任编辑:胡汀潞

猜你喜欢

小说
比照联想:小说教学中理解感悟的新探索
谜地(小说)
错过了,就是一辈子(小说三题)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倾斜(小说)
识“心”术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致亲爱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