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视角下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影响因素研究
2022-01-25李凌寒
李凌寒
(1.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会计金融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迅猛,然而,其高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不高、相关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等,更有甚者演化成一些影响较为恶劣的群众性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运营管理的集体不信任,造成民间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下降。因此,如何在规则范围内提升民间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进而促使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得到提升已经成为学术界重点研究的问题。以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代表基金会为例,以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提升中对各主体的影响程度,进而帮助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信心。财务透明度成为影响委托代理关系的关键,提升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是影响民间非营利组织信誉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其稳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学术界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界针对有关财务透明度的意义也在进行着相关的探索,其中列维特[1]最早提出财务透明度这一概念,他强调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具有透明度,并首次将财务透明度作为衡量组织健康发展的关键指标。此外,合理的财务透明度的经济效果将直接对该组织的基金产生影响。周咏梅[2]在文章中指出,由于外部信息使用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代理成本,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就是公司发布财务报告、进行信息披露。张程睿[3]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来分析减少外部投资者与公司的信息差距,可以有效提升公司财务透明度与公司的经济绩效,进而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关于民营组织财政信息透明益处的研究,学术界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杨平波[4]从产权视角出发,探讨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动因。李盈盈[5]通过研究公益基金会中各理事会成员的背景特征,分析公益基金会信息披露的成本问题、外部监管的力度是否会因理事会成员的背景特征有所影响。阎凤桥[6]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产权形式和治理结构进行解析,以此分析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不透明的原因。赵伶珊[7]认为现阶段非营利组织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不一,主要是因为非营利组织对于财务信息披露重视程度不够,应该进一步加强组织的内部控制机制。张雁翎[8]从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分析增加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披露对于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的影响,并基于此构建提升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的机制。笔者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发现,首先,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一些学者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探讨,但与财务信息相关的信息披露不多,同时缺乏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提升机制的探究。其次,在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的研究上,主要聚焦于信息研究,对于实证研究的成果分析较少。最后,关于在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的提升与发展研究,现有文献少有从政府角度对民间非营利组织信息透明度的变化进行探究,少数学者关注政府参与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的提升的影响,而且在研究内容上也缺乏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自身提升财务透明度意愿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在委托代理[9]行为与现阶段政府监管的大背景下,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的提升对民间财务组织自身发展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行为互动机制与整合模式;其次,建立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并用Vensim软件分析演化行为,力求从动态仿真角度寻找双方行为概率的关键因素,拓展和深化相关研究,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与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
1.问题描述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产生起源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强调公共利益者因相关利益管理而产生的受托责任,受托责任越大,相应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大,进而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社会知名度。政府也愿意与社会知名度较高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合作,同时辖区内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增加也有利于政府声望的提高,因此,提高民间非营利组织财政透明度是双方共同的诉求。
民间非营利组织财政透明度的提高主要依靠于当地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合作,共同构成民间非营利组织财政透明度提升模型的博弈参与主体。为了简化研究过程,文章将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博弈时,改变概率变化率等同于群体选择实施措施概率,博弈时双方有合作或不合作两种选择。政府的策略集为{参与,不参与},民间非营利组织提升财务透明度的策略集为{公开,不公开}。在演化博弈理论中,一般假定理性的主体无法完全掌握所有信息,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与政府干预力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最终产生最优策略,作出假设。
2.模型假设
假设1:当政府选择不参与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提升、民间非营利组织选择不公开相关财务报表时,两个群体的基本效用是Ai,Aj。
假设2:当政府改变自己的态度,通过权衡选择参与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提升时,或民间非营利组织通过与政府深度合作,从而改变政府的态度时,将政府改变态度引发的超额效用记为Fi,进行改变所付出的成本记为Ii,政府的改变也会伴随着相应的风险系数记为Si。政府的效用记为Ai+Fi-SiIi,民间非营利组织效用记为Aj。
假设3:同理,在政府策略不变,民间非营利组织出于自身道德或政策考虑选择公开模式时,将民间非营利组织改变态度所达到的超额效用记为Fj,进行改变所付出的成本记为Ij,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改变也会伴随着相应的风险系数记为Sj,民间非营利组织效用记为Aj+Fj-SjIj,政府效用记为Ai。
假设4:若民间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都愿意改变自身态度,协同建立委托代理机制,那么双方的风险系数也会发生改变,记为Si,Sj。此时民间非营利组织效用为Aj+Fj-SjIj,政府效用为Ai+Fi-SiIi。同时,设民间非营利组织改变采取公开措施的概率为X,不采取公开措施的概率为1-X。政府采取参与措施的概率为Y,不采取参与措施的概率为1-Y。由以上假设可以构建委托代理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委托代理中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阶段支付矩阵
3.演化博弈模型效益分析
从上文演化博弈支付矩阵中可以看出,在新时期委托代理过程中,由于非营利组织的公众性与政府的中立属性,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在{不参与,不公开}时都有其基础效益Ai,Aj。在政府改变其态度时,选择参与模式时,政府效益为Ai+Fi-SiIi,只有在Fi>SiIi时,政府才会执行参与政策,同理,民间非营利组织改变其态度时,效益为Aj+Fj-SjIj,只有在Fj>SjIj时,民间非营利组织才会改变态度,执行公开策略。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构建博弈双方的收益期望效益函数。其中:
政府选择参与时的期望效益为:
(1)
政府选择不参与时的期望效益为:
(2)
可以得到政府的期望效用函数效益为:
(3)
同理,得到民间非营利组织选择公开策略的期望效益为:
(4)
民间非营利组织选择不公开策略的期望效益为:
(5)
可得到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期望效益函数效益为:
(6)
4.演化稳定策略求解
根据Malthusian动态方程,策略变化率等于微分方程,得到双方演化稳定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进而求出民间非营利组织政府之间的演化稳定策略。
民间非营利组织实行参与措施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7)
F′(b)=(1-2Y)[X(Aj+Fj-SjIj)+(1-X)(Ai+Fi-SiIi)-Aj]
(8)
民间非营利组织实行公开性生产政策的动态趋势及其稳定性如图3所示。
图3 民间非营利组织(公开政策)复制动态相位图
政府实行参与措施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9)
F′(g)=(1-2X)[Y(Ai+Fi-SiIij)+(1-Y)(Aj+Fj-SiIji)-Ai]
(10)
政府实行参与政策的动态趋势及其稳定性如图4所示。
图4 政府(参与政策)复制动态相位图
5.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混合群体策略
基于此,将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复制动态方程用坐标表示,得到双方复制动态相位图。在图5中,O点代表着政府不实行参与性政策,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实行公开性生产措施;B点代表民间非营利组织实行公开策略,政府实行参与措施。由图5可知,双方动态博弈最终会收敛到B点(帕累托最优均衡)或O点(帕累托劣均衡)。
图5 博弈双方系统动态演化过程图
基于此来判断影响双方博弈的效益因素:
(a)X值变化
二、演化博弈SD模型仿真及分析
1.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行为委托代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行为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主要是验证上文演化博弈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基于系统动力学思想,在Vensim.PLE上进行仿真研究。其设计思路按照系统动力学的观点,在新时期委托代理政企行为博弈中,构建具有双回路、多变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本研究假设流位变量与外部变量皆为正数,各博弈主体的支付与收益值为正,构建新时期委托代理SD模型,如图7所示。
图7 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SD流程图
假设博弈模型中主要由6个流位变量、3个流率变量和相关外部变量构成。6个流位变量分别表示在政府采取“参与”措施和民间非营利组织采取“公开”措施的概率;3个流率变量表示政府部门采取“参与”策略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中采取“公开”策略的改变概率变化率,相关外部变量分别对应表2博弈收益矩阵中的变量。根据文献[8]的赋值方法,结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实际工作的相互措施影响度,来进行财务指标核算,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系统动力学模型赋值
2.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研究
系统动力学模型中,SD系统的初始值是一个关键变量,不同数值的设置会影响模型的演化幅度与速度,本文的仿真过程从政府民间非营利组织付出成本、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公开时基本效益、公开模式成本和民众对于非营利组织采取公开的概率等变量方面来改变参数,用此来观察其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1)政府民间非营利组织初始演化过程
设置模型初始时间为0,因考虑到操作中政策执行实际时间节点及民间非营利组织对政策的反应生效时间,将演化博弈过程时间设为1年,时间步长为0.5,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政策变化对于双方行为趋势的影响。X与Y分别代表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选择参与(公开)策略的初始概率。为进一步观察政府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同初始状态时选择的策略概率变化情况,改变双方初始策略概率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的运行结果如图8、图9所示。
图8 政府策略行为的演化相图
图9 民间非营利组织策略行为的演化相图
图8中可以看出,在X值初始值固定时,政府采取措施概率受其初始值影响显著,当X值为0.7时,政府采取概率的曲线值会向上收敛至1;但当初始值为0.3时,政府采取概率曲线值会成S型曲线波动,无法达到稳定点。图9中Y值曲线也受X值初始值影响,当X初始值较高时,Y值曲线较为平滑收敛达到稳定状态,此时民间非营利组织采取公开财务报表模式的积极性较高;当X值初始值较低时,Y值曲线开始呈波动状态分布,且在一些时段内曲线值小于零,这表明在X值初始值较小的情况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实施提升财务透明度积极性不高。
通过以上仿真分析可知,在政企博弈过程中只有X的初始值较高时,双方的公开(参与)行为趋势概率会逐渐向上收敛达到稳定状态,此时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也会提高。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博弈开始时并没有采取最优的战略选择。因此,政府如何引导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决策达到政策制定目的是政策实施的关键,参照上文博弈的结论可知,在双方博弈中,改变政企成本以及政企双方合作时的风险系数会使博弈更快达到均衡。
(2)改变政府参与成本
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按照表2中的条件,将政府改变所付出的成本Ii从0.7调整到0.5,得到双方博弈演化结果如图10、图11所示。
图10 Ii=0.5时政府策略行为演化相图
图11 Ii=0.5时民间非营利组织策略行为的演化相图
通过与图8、图9的比较发现,当Ii提高后,X、Y的行为演化轨迹逐渐稳定,不再呈S型波动。图10中,当X为0.3时,政府采取参与行为向下收敛;X为0.5或0.7时,政府采取参与行为在向上收敛后逐渐放缓。图11中,在X初始值较小时,Y曲线的收敛方向会在短期上升后向下收敛,提升X值初始值为0.5、0.7后,Y曲线的收敛方向有所改变,尤其是当X为0.7时,Y曲线会向上收敛直至1。表明政府参与成本提高时,政府主动制定政策来实施参与行为的概率会增加,政企两方有更大的积极性来实施公开(参与)行为,符合上文演化博弈的推论。
根据对模型中关键变量值的调整,动态对比政府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公开参与行为概率的演化趋势,发现基本与上文中双方动态演化路径(图8、图9)相吻合。政府参与及民间非营利组织提升财务透明度(公开)成本两种参数会对双方采取措施概率的收敛速度与方向产生影响,参数值的适当调整会使民间非营利组织政府公开(参与)演化行为趋于稳定,民间非营利组织及政府共同改变时,风险系数与各自改变时风险系数的差值会决定其演化方向。相反情况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有更大积极性来达成合作,双方选择协同治理模式,达到演化博弈中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结论
委托代理工作的长期性与持续性决定了新时期构建政府民间非营利组织行为选择机制的重要性,文章运用博弈论与系统动力学对于委托代理中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选择适当的第三方机构监督、清除双方行为冲突的阻碍,是政府民间非营利组织实现委托代理的基础保证。在现有宏观政治声誉行为的考核机制下[10],缺乏第三方监督时,政府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则会陷入“监管失效-强制监管-组织失灵”的循环怪圈,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的提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在委托代理中需要引入第三方的监督机制,提高政府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管能力或提高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违规成本,从而提升新时期委托代理关系的正面影响。
(2)政府民间非营利组织采取相关策略行为的合作积极性与其初始意愿相关。在双方采取公开(参与)行为的初始意愿较高时,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公开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博弈时双方合作的风险系数与政府或民间非营利组织单方面采取公开(参与)行为的风险系数对其演化行为有着深远影响,在前者大于后者时,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双方的目标愿景会更为统一,使合作更易达到帕累托最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