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与装配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2-01-25滕瑜
滕 瑜
(江苏省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不仅振兴了汽车工业,同时带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针对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各中等专业学校及高等职业学校纷纷开设了汽车维修的相关专业,并为汽车维修行业供应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汽车维修所需的技术能力和现代化手段也不断提升,这要求高校教师在针对汽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教育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汽车维修与装配是汽修专业的一项重点专业课程,既需要学生掌握充足的汽修与拆装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汽车维修与装配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这一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逐渐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高素质汽修人才。
1 汽车维修与装配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乘用汽车的销售量呈现稳定趋势,尽管汽车的销售量逐渐平稳,但汽车的保有量却提升明显,如图1所示为2017—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说明我国汽车使用过程对于维修工作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而专家预期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很可能在2025年超越美国,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随之而来的汽车维修行业也会进入黄金发展期,对于汽车的故障维修、零配件供应等产业亟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1]。
图1 2017—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
而从现阶段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工作情况来看,汽车维修专业的中专毕业生存在着技能水平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差、故障判断与维修合理性不足等问题,汽车维修的高素质人才缺失已成为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尽管如此,市场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仍很高。据统计,我国汽修行业中接受过专业系统学习的高校毕业人员仅为工作人员总数的16%左右,尽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针对专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投入和宣传,但与国际水平相比,高素质汽修专业人才仍严重缺失。加之在汽修行业的转型升级下,汽车维修企业中高科技设备、检测仪器、电脑设备逐渐增多,先进装备的使用有助于快速精准地解决汽车故障问题,这为专业技能知识丰富、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创造了优良的工作机会与就业环境。
2 汽车维修与装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在进行汽车维修与装配专业课程教学时,更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增强学生实践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汽车维修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期望。
汽车维修与装配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的重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就应当重视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故障的判断、拆检、维修、零配件更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一是转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习内容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相互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汽车维修及装配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要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更好地衔接,还要在理论授课过程渗透实践,在实践中复习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实践相互巩固,良好融合;三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点和学习难点,课堂内容布置要由简到难,并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出发,逐步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和主动性;四是从实际的汽车维修工作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汽车维修中的常见故障布置实践内容,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融会贯通专业知识,还能体验实际工作环境,模拟真实维修场景,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
3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传统的中专汽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动手环节安排的时间偏少。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学习的过程中,热衷于动手实操练习,更偏爱实践教学的环节。但是,他们往往满足于知道了、看会了的浅层认识,并没有深入了解相关原理。实践时,只是按照教师的步骤操作,缺少优秀维修工人所具有的专注、细致的工匠精神和乐于钻研的刻苦品质,导致学生毕业后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看就会,动手就废”“ 差不多就这样,行了”等现象。缺乏优秀维修工人的工匠精神,对待新知识新技能存在浅尝辄止的习惯,严重的会导致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造成损失。工匠精神正是毕业生逐步成长为优秀汽车维修行业专业人才的最宝贵精神品质,因此从进入学校开始,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提高毕业生品质的最有效途径。近年来,落实课程思政渐渐纳入中职课堂的要求。十六七岁正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中等专业学校有责任将他们培养成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满怀强国之志;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理性思维品质,崇尚真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积极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高素质劳动者。在这个大环境下,进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
3.1 在校期间渗入工匠精神的培养
由于中等专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将来缺少思考。而且他们年龄小,平时受家人照顾比较多,大多数生活技能也较差。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学生和企业的桥梁,应该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规范其行为。将现代工厂企业大多都采用了行之有效的“6S”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进校初期就接受“6S”理念的熏陶,有利于他们较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个人物品整理摆放到教室实训室卫生清扫清洁,从安全教育到个人职业能力素养处处与企业要求接轨,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个人习惯,以最快速度适应企业社会的需求。
在学生入校学习的第一学期,通过汽车产业文化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史的相关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汽车产业、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将来的产业前景等专业概况,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责任教育。进入专业技能课学习阶段后,教师在专业理论技能教学基础上,还要再进行工匠精神的渗透。专业课堂上,能讲课又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往往会令学生叹服,因此专业教师就要经常与企业联系,不断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回到学校里精心选择与汽修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用企业中常见案例作为情境引入教学内容,可以引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学习新知识,适时利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合理进行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认真打磨课程的工匠精神,起到身教的作用。规范的流程和熟练的动作是安全生产的准则,更是企业生产质量的保证。尤其是在学生热衷的汽车部件拆装实训环节,教师从第一次示范就要做到标准规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后期实践时要求学生参照模仿,教师巡视过程中不断修正学生的操作偏差,不放过一个错误,努力减少瑕疵,做到精益求精。在维修模块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维修逻辑思维的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汽车使用和维护能力,能根据不同车型技术特点,会查阅维修手册,对车辆进行功能检查和应急操作,能选择和使用工量具、仪器仪表和维修设备对汽车进行基本维护作业。由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汽车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3.2 增加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与时间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在传统的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过多依靠校方进行教学和实践,企业仅提供少量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缺少真实企业工作的经验积累。尤其对于汽车维修与装配这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企业实践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工作经验与情景培养。利用校企合作的关系,在学生学习掌握汽车维修与装配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后,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并利用法定假日、寒暑假长期坚持企业实习,利用企业环境助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并为企业日后的人才选择提供更好依据。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积极从事汽车产业相关工作的学生专业学习主动性更强,更能理解教师的专业要求,说明企业实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企业实践可以使学生印证了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工匠精神教育重要性,感性认识到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性,有利于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多方共赢。
3.3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与考核机制
现代教育过程中的人才考核与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因此除针对传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外,还要重视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考核。尽管工匠精神的考核与评价存在较大难度,但是教师通过学生对汽车故障问题的发现、分析、处理排除与教学实训过程中学生服务精神体现等很多方面也能实现能力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维修的能力,也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3]。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变化,尽力做到客观公正,看到和鼓励学生的进步。目前,汽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多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方式下,小组协调合作能力、个人交往沟通能力也会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得到锻炼。课程结束时,再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关注个体的成长,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3.4 利用师傅“传帮带”培育工匠精神
在汽车维修与装配课程教学过程中,尽管很多学校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就具备了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掌握维修技能,但实际工作中仍与企业有经验的工人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方面是工作经验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维修工人在长久的工作过程中养成的宝贵的工匠精神。正常情况下,维修企业是工匠精神培养的最佳场所,但受到教学实践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工匠精神培养基本是采用模拟企业场景的方式实施的。学校如果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有工作经验的维修车间技术总监或技术高超的企业维修工人引进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与授课教师或企业工人建立现代师徒关系,利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传授维修工作经验,学生在与师傅交流的过程中更贴近企业真实生产实践,也会逐渐被师傅的工匠精神所熏陶,理解教师的苦心教导,使其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毕业后就业的信心,实现自身能力的全方位提升[4]。
4 结语
汽车维修与装配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升级,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基于汽车专业类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断创新的宝贵品质。通过教学、实践、实习过程不断渗透工匠精神,能有效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培养,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业通用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胜任汽车行业的制造、维修、营销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将工匠精神转换为工作能力,从而为自身发展和维修行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打好基础。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