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的科学选型与合理化应用
2022-01-25李建国
李建国
(尚志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黑龙江 尚志 150600)
0 引言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与经营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械化生产已经深入农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出了优质、高效、省力、经济等众多优点,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农田的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相对稀缺,农业机械成为了现代化生产的最佳劳动力。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渐向着全程机械化方向发展,在不断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人—机—作物—环境”良好协同。但受到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农机认识与生产理念的制约,常因为农机产品的选型、使用等不合理原因造成农业机械无法充分发挥效能,影响农机化生产的实施质量,因此,科学的选择鱼合理应用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
1 农业机械应用现状
农业机械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替代人力完成农艺工序的机械产品的总称,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装备来看,主要包括动力机械、土壤翻耕机械、农田建设机械、播种施肥机械、插秧移栽机械、植保机械、灌溉机械、收获机械、秸秆处理机械、粮食加工机械、贮藏设备以及畜牧、林业等使用的机械。随着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技术趋于成熟,国家针对农业机械化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等,有效推动了农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已达到10.56亿kW,农作物综合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85.49%、58.98%、64.56%,代表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取得了丰硕成果[1]。
总体上看,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需求依然巨大,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农机技术还不够先进,老旧农机和小功率农机占比过大造成农机化生产的优势难以充分凸显,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机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与此同时,在农业相对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应用也存在着选择不合理、使用不规范、故障问题处置不及时、农机农艺不匹配、农机故障率高等很多问题。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民选购农机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农机购置过程没有合理的市场考察和机型性能的咨询,缺少专业指导,选购过程主要依赖自身经验和周边农民的推荐,对于农机本身品质的优劣辨别能力不足。由于农机选购方式的不合理,导致农业机械在实际应用过程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产品的口碑。图1、图2为2019年针对黑龙江地区的农机使用满意度调查,数据为对农机产品的综合评价及主要评价项目,其中包含了农机品质、售后服务等影响,但同时农机的选购与应用不合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可见要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体验,不仅要提升农机产品品质与服务能力,更应当重视农民农机购置能力的提升,保证现代化农机在合理的环境中使用[2-3]。
图1 2019年黑龙江地区农机使用综合满意度
图2 2019年黑龙江地区农机使用分项满意度
2 农机选型的关键因素
2.1 适用性因素
农业机械的选择必须要以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要充分考虑农作物品种、土壤性状、地形地貌、田地面积、农艺习惯、气候条件等因素。例如宽幅大马力的农机产品只适用于大面积耕地使用;山地、丘陵等坡度较大的农田应以中小型农机为主;耕整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机械产品要在参数和特性方面相匹配;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空气密度小,农业机器发动机充气系数也会随之降低,应选择功率更大的农机产品;农业生产中的垄距、株距、密植程度、作物高度、秸秆直径、作物产量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生产各个工序的机械效能,因此,在农机选型时,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详细咨询设备性能和参数特征,分析是否适合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2.2 性能相关因素
农业机械的选择应关注其产品性能,不同性能的产品对于生产质量、生产效率、操作便捷性等影响很大,这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最终产量和生产质量。通常情况下,同一种类、同一功能的农业机械往往存在着性能和技术特征的差异。以播种机为例,其包括机械式播种机和气力式播种机两大类,机械式播种机属于传统机型,售价相对较低,但其工作效率也较低,播种过程存在着种子浪费和伤种等问题,气力式播种机属于新技术机型,在工作效率、精量播种、保护种子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因此,在选型时要注意咨询农机产品的技术类别,分辨其性能的优劣,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能最适合的机型[4]。
2.3 经济性因素
经济性因素也是农机选型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农业机械相关的经济性因素主要包括购机前和购机后两大部分。购机前主要考虑农业机械的销售价格,分析农机的性价比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购机后主要考虑用机成本,包括机械产品使用过程的油耗、维护保养费用、维修成本等因素。目前来看,农民在进行农机选型时过于注重农机的销售价格,往往忽视农机使用期间的经济性问题,导致部分农民为节省购机成本而选择的售价较低的农机产品,出现故障率高、能耗高、零部件配套性不良、维护保养不变等问题,造成使用负担重,并可能影响农业生产的规范实施。
2.4 技术复杂性因素
在选购农机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农民过于重视农业机械的技术先进性而忽视自身对农机的使用能力,导致购置农机后因农机的驾驶操作过于复杂,或先进功能较多造成使用困难,若勉强使用可能导致农机性能难以发挥或农机故障损坏等问题。因此,在购机时,农民应充分考虑自身的驾驶操作能力,积极参与复杂农机的宣传培训等活动,分析自身是否能够驾驶或通过培训后驾驶相关设备,避免盲目追求农机的先进性。
2.5 保养维修因素
农民在选购农机时还要重视农业机械产品的售后服务能力,充分考察品牌机型是否能实现就近的维修保养,用机地区附近是否设有指定维修点,避免购机后农机的定期保养和故障维修缺乏保障。此外,还要从长期使用的角度出发,考虑地区的农机维修能力是否满足机械产品的复杂性和先进性需求,避免购置机具在质保期外出现维修困难问题[5]。
2.6 口碑因素
除以上因素外,购机前最好做好市场调查,充分了解目标机型的厂家信息,地区使用的口碑情况,相关机具是否得到农民或农机推广部门的认可,尽量选择口碑良好、信用良好的优秀农机企业生产的产品,避免因贪图便宜选择劣质农机。
3 农机选型的合理途径
3.1 重视农机产品的咨询与调研
受到农机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等影响,农民在购置农机产品前很难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和产品的口碑,农民通过自身调研和咨询也很难全完掌握农机的适用性和性能特点。此时农民应考虑到农机推广部门进行咨询,利用农机推广部门对市场的把握、农机试验和数据分析使购机过程合理化。农民可先到农机市场走访,选定2~3款适宜产品,再到农机推广部门进行咨询,最终选定合理机型,或直接到农机推广部门咨询后,缩小选择范围,再自行购机。
3.2 重视购机过程的证件查询与品牌对比
一般情况下,农机市场上的同类农机具有类似的功能与结构,面对功能、结构类似的产品,农民对品质的辨别力常常不足。此时应重点从两方面进行对比,一是考察产品的合格证、农机鉴定证、说明书等是否正规,分辨企业的生产能力与资质;二是对比品牌知名度,通常来讲,知名品牌的产品通常更具品质保证,大厂生产的农机产品在设计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质检流程、试验改进等方面更为正规,更能保证产品质量。
3.3 重视售后服务的咨询与考察
售后服务是农机使用体验的保证,购机后,农机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问题,售后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农机产品的使用效率,农民应考虑售后服务的便捷性,结合服务网点建设、人员数量等综合考量。
4 农业机械的合理化应用
4.1 重视现有机械设备的应用
对于已经购置的农业机械,应充分了解机械性能和应用范围,分析技术的先进程度予以利用,尤其对于农机大户或农机合作社而言,拥有的农机数量较多,部分设备可能由于新机型的引进而造成闲置,这严重浪费了农机资源,应考虑通过租赁、农机服务等方式将已购农机设备的价值最大化发挥[6]。
4.2 重视复合型机具的选购
复合型机具主要指将传统多个农机产品的功能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一机多用的效果,例如联合整地机整合了旋耕、深松、镇压等机具功能;谷物联合收获机整合了收割、分离、清选、存储等功能。这类机型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能减少农机购置数量,减少农机进地次数,节省油耗和工费[7]。
4.3 重视驾驶员能力提升
现代农机的性能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驾驶员的农机操控能力对农机作业质量、生产安全、农机使用寿命等很多因素产生影响。因此,农机驾驶员应当积极利用闲暇时间参与统一培训,或利用网络、手机端进行驾驶技术学习,不断提升驾驶技能。
4.4 制定农机作业规范标准
对于农业机械的生产作业,农机管理部门应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作业规范标准,要求标准范围内的农机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作业,以此规范农机的作业质量。同时,加强农机化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农机应用不合理、作业不规范的情况及时指导,对于违规违法驾驶和使用农机的行为予以处罚。
5 结语
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提升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方式有很多,农民应当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选购农机和使用农机的能力,同时转变传统的用机观念,通过合作生产、农机服务等形式将农机的价值扩大化。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