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投入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1-24任群罗宁宇旺
任群罗 宁宇旺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着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在高投入与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背后,能源消耗加剧与环境趋于恶化等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日益严峻,显然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要从高速增长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编制的“十四五”规划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及制定经济政策的基准。
人力资本作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抢人大战”愈演愈烈。而在人才集聚中,交通基础设施扮演着关键角色。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直接推动经济发展,而且可以间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促进劳动要素流动,扩大劳动者搜寻工作的半径、知识外溢的半径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以上分析,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投入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可以将两者纳入同一个框架中研究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那么,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如何,基础设施投入如何调节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问题对更合理、高效地利用基础设施来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学者将研究的目光逐渐聚焦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目前,一些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金碚[1]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与动力状态。任保平和李禹墨[2]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理应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高质量、改革开放的高质量、城乡建设发展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高质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高质量。高培勇认为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个毫无依据的标签,而是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科学范畴:在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逐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契合改善供给侧结构、提高供给质量的发展需求[3]。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中,Murphy认为人力资本会通过某些路径的影响,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甚至是经济的衰退,比如说通过加剧社会的不平等、提升失业率、人力资本错配等路径[4]。他认为人力资本自身并不能起到平稳经济的作用,甚至不能促使经济从衰退中实现复苏,而拥有较高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西班牙和乌克兰近期经济的不景气似乎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但是大部分经济学家对此持否定态度,Romer[5]提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把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视为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中关键的输入因子,用以探析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文荣光和王江波[6]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提升人力资本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对GDP的增长起到正向影响的作用。张文爱[7]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为正的,并且提高劳动力素质与物质资本质量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效应。
关于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陈杰[8]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曹跃群[9]研究发现,基础设施在总体上显著地促进了各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关系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存在着倒“U”形的影响关系,同样这种影响关系也呈现出区域的异质性。徐瑾和潘俊宇[10]发现,由于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使交通基础设施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而且随着基础设施投入规模逐渐从小规模变成大规模,它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也会呈现出由小到大直至趋于平缓的趋势。
部分学者则围绕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三者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但成果较少且不够深入。刘晗与曹祖文[11]从农业的视角切入,发现人力资本与私人资本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基础设施投资则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李强[12]在研究中发现基础设施投入与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挤出效应”,并且相对于基础设施投入而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更显著。张先锋等[13]研究发现,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当加入人力资本分层集聚及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交互项时,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同样起到了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投入如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对于基础设施投入如何影响人力资本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两者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所以,下文将结合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来做实证研究,进而探讨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以及分析基础设施投入如何调节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理论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理论机制的探析从未停歇,而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作为关键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直接影响效应与间接影响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数量上,可以通过直接增加人力资本的有效供给。比如,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或者通过提升职业教育的比重扩大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达到改善劳动力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些都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邹薇和代谦[14]在研究中发现,发展中国家要发挥后发优势,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并非一帆风顺,因为这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人力资本水平。只有积累了一定人力资本的发展中国家才有能力模仿和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提升了公民的受教育水平,降低了文盲发生率,加上之后实行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我国的人才可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走上了由模仿到创新的发展道路,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了资源的分配方式,从而间接实现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作用。由此提出假设H1。
H1: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基础设施投入对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机理
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大量研究表明基础设施投入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各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影响。除了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投入还可以充当调节变量,调节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来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产业的集聚、物资的流动和人才的流动与集聚。而随着人力资本的集聚,企业可以从众多的人才中招聘更加合适自身的员工,并且降低了企业削减低效率的员工所需承担的调整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活力[15]。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有利于扩大劳动者寻找工作的半径,降低寻找工作的成本,同时扩大以人为载体的知识与技术的传播范围,知识的外溢作用得到了显著增强。因此,基础设施投入不但可以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而且还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流动与集聚来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与交易费用,激活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所以在此提出假设H2。
H2:基础设施投入会调节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
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算
(一)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结合各省区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考虑指标选取的稳定性与可得性,本文借鉴任保平[16]构建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与成果分配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五个方面构建一级指标,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二)测算方法
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QUA),需要先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无量纲化,以便对拥有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进行比较和赋权。进行无量纲化之后,需要对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确定权重,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指数计算。为了减少指标评价的主观性,本文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以此计算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QUA)。具体的测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为了消除各个经济指标单位或者量纲上的不同,需要对各个经济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即无量纲化处理。本文指标数据主要涉及正向指标与逆向指标,对于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①正向指标标准化的计算公式:
②逆向指标标准化的计算公式:
第二步,确定各个经济指标的信息熵Ej:
第三步,计算各个经济指标的权重:
第四步,计算各省区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i代表各个省区市;j代表测度指标;n代表省区市的个数;m代表指标的个数;max(Xij)与min(Xij)代表Xij的最大与最小值。QUAi高质量发展指数在0—1之间,QUAi越靠近1代表经济发展质量越高,越靠近0则表示经济发展质量越低。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测算结果
由于测算年份是2004至2017年,测算的最终结果数据较多,所以选取了2017年各省区市的测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北京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QUA)最高(0.6084),说明北京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位列其后,其高质量发展指数(QUA)均大于0.4;甘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是30个省区市中最低的,为0.2781。30个省区市2017年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平均值为0.3759,有22个省区市低于平均值,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并不平衡,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大部分省区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向北京等地看齐,优化本地经济发展结构,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图1 2017年30个省区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情况
五、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QUA)。依据高质量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数据并用上文列出的熵值法测算得到各个省区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代表人力资本水平[17]。根据受教育年限不同对其赋予不同权重,其中文盲0年,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其计算公式为[18]:
其中,HURt表示第t年的人力资本水平;Pi表示6岁及以上人口中第i个教育层次的人口数量;Ei表示第i个教育层次人员的受教育年限;P为六岁及以上的总人口数。
3.调节变量
基础设施投入(INF)为调节变量。本文借鉴童健和武康平[19]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划分,选取各省区市固定投资中“交通、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额衡量基础设施总投入。
4.控制变量
本文的控制变量参见表2。
表2 控制变量定义表
5.数据来源与处理
由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废水排放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等数据只更新到2017年,因此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考虑数据的可控性、可测性和可得性的基础上,本文整理了除港澳台、西藏之外的30个省区市2004—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ESP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为了消除数据的剧烈波动和异方差,对文章中的绝对量变量即人力资本(HUR)、基础设施投入(INF)、技术市场成交额(TEACH)和专利授权总数(INNO)进行对数化处理。为了在进行调节效应分析时减少多重共线性,对自变量人力资本(HUR)和基础设施投入(INF)进行中性化处理。数据处理与实证检验使用STATA16软件。本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模型设定
为了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与基础设施投入对两者的调节效应,构建模型如下:
构建的第一个模型主要是考察人力资本(HUR)直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构建的第二个模型主要考察将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投入一同纳入模型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构建的第三个模型主要是为了研究基础设施投入如何影响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
公式(3)中,β1表达的是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人力资本的平均变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β2表达的是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基础设施投入的平均变动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β3表达的是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投入的交互项的平均变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六、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其中模型(1)是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准回归模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基础设施投入这个调节变量后的基准回归模型,研究的是将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投入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时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纳入新的变量 HURi,t*INFi,t,它是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投入的交互项,加入该变量后可以研究基础设施投入对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基准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基准回归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从模型(1)的实证研究结果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条件下,人力资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将提高0.213%,这表明人力资本显著地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数量上,人力资本的直接供给增加会导致产出的增长;人力资本作为知识与技术的重要载体,互相之间可以学习与交流,在干中、学中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突破,提高了经济产出效率,改善了经济发展质量。从模型(2)的实证研究结果看,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除了人力资本之外,基础设施条件也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的区域往往其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可以吸引企业家来投资兴业,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人流物流的流动,活跃市场并且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这些都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从模型(3)的实证研究结果看,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模型(3)加入的交互项HUR*INF,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向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模型的拟合优度从模型(1)的0.880上升到模型(2)的0.910、模型(3)的0.920。这说明基础设施投入这一变量的加入,在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因此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假设1和假设2。
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第一,总体说,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但是并不显著。财政支出会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乘数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但是伴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导致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抑制了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二,人口密度在总体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结果并不显著,人口密集地区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降低当地的失业率,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并且人口密度高,人员交流密切,容易增强知识的外溢效应,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技术市场成交额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第四,专利授权总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通常用专利授权总数用衡量技术进步水平,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
(二)稳健性检验
做稳健性检验时,可以通过扩宽或者是缩短时间的长度来检验实证研究的结论。李卫兵和张凯霞[20]在研究空气污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时做的稳健性就是将原本的样本期从1998—2013年调整为1998—2007年。本文同样缩短样本的时间,将研究的样本期从2004—2017年缩短为2007—2017年。由于篇幅限制,不再列出具体验证结果,稳健性回归结果中主要解释变量的符号都显著为正,这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从而证明了本文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七、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基于理论机理与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水平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加入基础设施投入这一调节变量,来研究基础设施投入如何影响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的结果依然显著,证明存在着调节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实行“内培外引”的人才战略,不断强化人力资本内生驱动力,同时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来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有效引导不同层次与结构人才的有机协调与良好互补,减少人力资本的错配;此外还要推动人力资本高级化,提高技术创新力度,以此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加大对乡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发挥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关键性作用。当前,我国的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处于正向影响阶段,应该更关注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构与效率,优化基础设施投入的效率与结构,提高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在总投入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