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助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2-01-24杨玉雪董黎明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12期
关键词:河南文化产业高质量

杨玉雪 董黎明

(河南省统计科学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8)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2021年,恰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接连强调“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经济要求,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做支撑,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第一经济大省,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河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在此背景下,河南更需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探索走出符合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首先,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是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其需求必然向精神、文化方面转移。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需要。其次,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而文化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能使三大产业比例趋于合理。再次,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大,发展后劲足,是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支撑性行业。同时,河南人口众多,文化消费需求庞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之一。最后,河南除了是农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还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地下文物数量全国第一,地上文物数量全国第二,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在河南,诸多历史人物诞生于河南,四大发明都在河南起源。

综上所述,新时代河南发展文化产业意义重大,应深入挖掘和利用本省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二、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资源丰富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四大发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夏朝至北宋,河南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河南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美誉,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1.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人众多。文化名城方面:黄帝故里、少林寺、宋皇陵、龙门石窟、白马寺、铁塔、相国寺、殷墟、虢国墓地车马坑、张衡墓和医圣祠等都在河南。文化名人方面:黄帝、老子、李白、杜甫、李商隐、张仲景、岳飞等在中国历史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文化名人的精神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留下的大量遗迹、遗物等,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

2.文物遗址和文化遗产数量颇丰。文物方面:截至2019年,河南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数量居全国第二;有国家文物局公布和立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3处;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名镇10个、名村2个;有中国传统村落123处;有各类博物馆348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河南有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1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8地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2个;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

(二)文化产业发展整体平稳,稳中有进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比较平稳,综合看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第一,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大。2011—2018年年均增速为1.25%,其中2018年增速首次超过50%,达到58.8%(见图1);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18年达到4.29%。第二,河南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从2011年的110.44亿元增至2017年的657.37亿元,2017年是2011年的6.0倍,由于2017年之后不再公布具体投资数额,从《河南统计年鉴》可得2018年增速为18.7%,2019年增速为23.1%,2020年增速稳步提高,达到25.8%。第三,河南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波动发展,但总体呈增长态势。2010—2015年逐年增加,2016年出现小幅减少,之后再次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2020年为140.06亿元,增速为9.53%,“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为1.06%。第四,2019年河南“三馆一站”数量为3167个,覆盖率为137.3%,比2015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图1 2010—2018年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下图同。

(三)文化品牌频频“出圈”

一直以来,河南较为大众所知的电视节目为《梨园春》和《武林风》,电视文化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且缺乏亮点。与电视文化品牌建设做得较好的浙江、湖南等相比,河南文化品牌受众整体偏少,附加值较低。2020年底以来,河南广播电视台利用现代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创新采用“互联网+传统文化元素”,精心制作“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河南由此进入“文化觉醒年”。“2021河南春晚”和《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持续引发全网热烈讨论,产生现象级的热度,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河南文化品牌闪亮“出圈”。特别是《唐宫夜宴》播出后,河南博物院的线上热度直线上升,一举超过“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甚至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平均搜索指数基本持平;在线下,前往河南博物院参观的人数增速高达40%,河南博物院成为网络新晋“网红打卡地”。《端午奇妙游》播出之后,网络上与河南文化相关的讨论异常火热,短短48个小时上了19次热搜,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30亿,收获好评无数。

此外,河南博物院抓住“盲盒经济”的热点,抢抓新机,在全国率先把“盲盒”概念和文物巧妙结合,打造出风靡全网的“考古盲盒”,同时附赠考古专业工具“洛阳铲”,在河南博物院线上淘宝店一时间供不应求,卖到断货。2021年6月14日,携程发布的《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报告》显示,郑州首次入围端午热门前十目的地,河南博物院位居热点目的地榜首。

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河南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

(一)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文化投入不足

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虽呈现增长态势,但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由相关数据计算可得,2018年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9%,这一数值低于北京的9.29%、浙江的6.57%、上海的6.09%、广东的5.79%、福建的5.31%、湖南的5.05%、江苏的5%、西藏的4.76%和安徽的4.52%,仅仅排在全国第10位,且低于全国4.48%的平均水平。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排名与全国第5的GDP总量排名存在较大差距,文化产业规模较小。

河南在文化及相关产业方面的投入力度相对不足,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2020年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增速较快,达到25.8%,但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仍然较低,仅为2.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仍然不足,除2014年和2015年外,2010年以来其他年份该指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均低于1.5%,占比远低于全国水平(见图2)。

图2 2011—2019年河南、全国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

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35%,而全国占比为1.71%。与其他省(区市)相比,2019年河南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占比排名处于倒数位置,为全国第26位;和中部六省相比,河南仅高于安徽。

(二)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2019年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为2866个,总数在全国排第8,处于上游位置;文化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为1248.5亿元,排名第12,与企业数量排位不相匹配,河南文化及相关企业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优势的能力相对薄弱,创收能力有待提高。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结构比例失衡,2019年文化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为1248.5亿元,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营业收入为392.8亿元,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为716.1亿元,可以看出,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还是以文化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布局有待优化。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现有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类型不够丰富,与河南传统特色文化结合程度不够深,企业创新意识较为薄弱。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人才建设有待加强,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短缺。2019年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期末从业人员数为345543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0.53%,而全国占比为1.03%,由此可以看出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较少。同时,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用新技术赋能,通过创新使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这就需要一批既能充分挖掘河南文化资源背后的价值,又具备文化创新意识,掌握相关新技术、新手段,同时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高要求导致人才缺口更大。

(三)省内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

2019年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为2357.46亿元,其中仅郑州、许昌、洛阳三个地市收入超过200亿元,且三者之和超过全省的一半,占比达到50.6%,排名第一的郑州是排名末位者——济源示范区的82倍,省内各地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不均衡(见图3)。从各地市2019年在文化及相关领域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据可得,全省仅郑州和洛阳超过10亿元,且两者合计占比达到全省的30.0%。

八朝古都开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2019年其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在全省排第4,仅为159.21亿元,与排名第3的洛阳几乎相差一半,表明开封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新乡是牧野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140多个成语故事发源于此,但2019年其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在全省排名第10。综上所述,河南部分地市的文化经济转换效益能力相对欠缺,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四)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不足

文化品牌涉及文化及相关领域多个方面,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动漫、广告演艺、文化旅游等,文化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在促进文化消费、繁荣文化市场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南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向特色文化产业及文化品牌的转化率相对较低,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且现有文化品牌缺乏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由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8—2019)》,遴选和发布了30个在各门类具有引领意义的年度文化品牌,浙江、广东等地多个品牌上榜,中部地区的湖南、江西也有上榜品牌,但河南的文化品牌榜上无名。在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方面,其他地区多次进行文创联名活动,如在故宫建成600年之际,故宫博物院与网易合作打造手游,与联想合作在2020年美国CES消费电子展推出系列产品,与运动品牌安踏等进行IP联名推出全新鞋款。敦煌博物馆与良品铺子、拼多多等众多品牌IP开展广泛合作,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国多个文化机构通过文创联名,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为产业融合注入新内涵,助力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的再生产、再传播。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在这方面则缺乏作为。

四、文化产业助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河南文化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首先,应抓住历史机遇,明确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河南高质量发展,科学规划顶层设计,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新方式,重点推进文化产业升级,促进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提高。其次,持续加大在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政府支持力度,保障资金投入,发展壮大特色文化支柱性产业,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再次,政策引领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推动省内各地区文化产业均衡发展。最后,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大力发展“互联网+传统优秀文化”,努力打造创新型文化高地;完善文化领域的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优化知识产权服务。

(二)加速文旅融合发展

当前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边界正逐渐模糊,产业壁垒正在消融,文化新业态正在逐渐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态势越发显著,河南应利用区位优势,加速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合理利用中原文化群和黄河文化带,深入挖掘本土特色传统文化资源,例如嵩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开封清明上河园等,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施“文化+”战略,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打造知名文旅地标。二是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结合红色文化品牌,创新文旅形式,利用好兰考的焦裕禄精神、林州的红旗渠精神、信阳的大别山精神等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文化展馆,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升河南红色文化知名度。三是补齐文旅设施短板,完善文旅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对特色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做到对河南文化知识了然于胸,全方位增强人们对河南文化的认同。

(三)锻造精品文化品牌,扩大影响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树立文化品牌建设意识,牵头整合现有文化品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文化品牌进行联盟,打造体现河南文化特色的联合品牌,叫响“老家河南”文化品牌,锻造精品文化品牌。其次,根据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实际需求,结合河南文化特色,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品牌形象,瞄准市场进行品牌定位,提高河南文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再次,结合时事热点,巧妙利用“两微一端”、短视频等进行全渠道多方式的宣传推广,最大限度激发受众共鸣,扩大品牌影响力。最后,搭乘“互联网+文化”东风,考虑和文化品牌建设做得较好的浙江、广东等省份结对,和中部其他文化大省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创联名活动。继续主动拥抱优秀传统文化,精心选取文化元素,打造“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姊妹篇,推出如文创盲盒类的文化创意产品。

(四)激发文化企业内生活力

一是优化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结构布局,提高文化企业创新意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引领河南文化企业发展。二是加深相关企业与河南传统特色文化的结合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具有传统文化元素产品的需求,从供给侧出发进行改革,灵活生产,丰富现有相关文化产品的类型。三是加强复合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引进一批文化领域的管理型人才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人才发展平台,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河南文化产业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