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

2022-01-24王俊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4期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满意度

王俊茹

(丹东市第一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该病临床主要包括脑血栓、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等。有研究报道,脑梗死占脑卒中总发生率的70%[1]。脑梗死主要发病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吸烟饮酒史、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脑梗死临床发病率较高,同时也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2]。近几年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该病逐渐朝年轻化的趋势发展。临床上很多患者经过抢救后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但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降低。本文基于此研究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所发挥的作用,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的68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目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结束,研究期间共入组68例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17∶17,年龄54~82岁,平均(70.79±8.92)岁;发病到入院间隔1~4 h,平均(2.43±0.36)h。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18∶16,年龄55~83岁,平均(70.31±8.72)岁;发病到入院间隔1~4 h,平均(2.32±0.51)h。所有研究对象资料符合伦理标准,经过《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验证,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者均被确诊为脑梗死,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存在影像学(CT和MRI)诊断依据。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颅内病变的患者。②合并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③在入组之前存在因其他因素而导致出现偏瘫失语等相关症状的患者[4]。

1.3 方法 为所有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于患者在发病后1个月之内提供护理对策。观察组则以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在患者发病后1~3 d实施,且生命体征维持稳定,有清醒的神智,经过诊断和判断,神经系统没有持续性恶化的48 h着手开展康复。两组患者的康复方法基本一致,其具体措施为:①体位干预。正确摆放患者肢体,帮患者选择健侧卧位或半侧卧位,避免患者的患侧上肢和肩关节出现牵拉损伤等,每间隔2 h对患者进行体位更换[5]。②按摩干预。卧床患者要及早进行按摩,按摩时主要针对患者的大小关节进行干预,防止患者关节僵硬。可活动患者需在他人保护下,坐在凳子上进行主动踢腿训练,也可以扶着物体站立进行伸膝训练。③康复运动。要积极对患者进行运动干预,首先对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被动运动,坚持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的对各个关节进行被动式活动。活动过程当中力度适中,以患者的耐受为依据,尽量避免产生疼痛。活动范围随肌张力增高而增大,对髋关节、股二头肌、膝关节等进行被动训练[6]。④自理能力。指导患者训练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能自行刷牙、吃饭、洗脸、梳头、写字等。指导患者穿衣服、系鞋带,叮嘱患者自行如厕训练等。在部分自理生活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家属适当辅助,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家属安排患者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7]。⑤心理康复。积极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患者进行自我调整,积极的配合康复[8]。

1.4 观察指标 活动与自理能力:①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对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满分100分,总分≤40分为重度依赖;41~60分为中度依赖;61~99分为轻度依赖;100分为无须依赖。分数越高活动能力越好[9]。②通过Barthel(BI)指数评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好[10]。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肺炎、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心理和睡眠。①以GAD-7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涉及9项,每项分为“完全不会”、“好几天”、“一半以上时间”、“几乎每日”4个等级,分别记为0~3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②以PHQ-9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该评分共涉及9项,每项分为“完全不会”、“好几天”、“一半以上时间”、“几乎每日”4个等级,分别记为0~3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③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所有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该评分主要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项进行评估。每项评分均为0~3分,最终计算总分为0~21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质量:以SF-36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8个项目,分别为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每个项目评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调查问卷主要涉及20条题目,每个题目均设置糟(1分)、不理想(2分)、一般(3分)、中肯(4分)、满意(5分)5个选项,总分为20~100分,分数越高的满意度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导入IBM SPSS 26.0中进行数据分析,满意度数据表示为[n(%)],实施秩和检验,统计Z(U)值;计数资料(肺炎、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表示为[n(%)],以χ2法检验,求χ2值;计量资料(ADL评分、BI指数、GAD-7评分、PHQ-9评分、PSQI评分、SF-36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表示为(),以t检验,求t值。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活动与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分,)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分,)

2.2 并发症发生率 康复护理后2个月,观察组(3例,占8.8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13例,占38.24%)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心理和睡眠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改善效果都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理和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理和睡眠质量比较(分,)

2.4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2个月以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5 满意度 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满意度(32例,占94.12%)明显比对照组(26例,占76.47%)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以后的满意度评比[n(%)]

3 讨 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严重且发病率较高,在病情发生以后会严重的制约患者的身体状况,导致出现一些机体功能性障碍,而对整体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本研究主要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所发挥的效果和作用,结果可以看出:康复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护理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对照组更优;康复护理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改善效果都比对照组更为理想;观察组患者护理2个月以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2个月后评估患者的满意度可得,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

经过分析可得,为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尽早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改善,可以及早对患者受伤神经进行抢救,这样就能在神经彻底坏死前发挥必要的抢救功效,避免神经过度凋亡导致躯体生活质量较差,形成严重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护理在康复护理内容上大致相同,患者在早期,即发病后1~3 d,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神经系统无恶化的48 h后着手进行康复护理可以使康复护理工作更加及时,相对于常规康复护理在患者发病后1个月进行各项康复活动而言,康复方法更加及时,避免出现无效措施,使得各个康复方法都能发挥必要效果。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以早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指导相对于常规护理指导而言,可以促使患者的整体活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改进,减少并发症对机体产生的侵犯,并且能调节负面情绪,提高整体睡眠质量。这是一种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理想护理,有推荐的价值。

猜你喜欢

脑梗死康复满意度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