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态度、社会支持的影响
2022-01-24叶赛妮
叶赛妮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尚不明朗的严重精神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思维、情感、行为障碍等。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反复,容易恶化、加剧,致残率相当之高[1]。从这个角度来说,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坚持用药固然重要,加强对于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样不可或缺。本研究就康复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态度及社会支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接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24∶76,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42.10±5.26)岁,病程1~26年,平均病程(15.20±3.17)年。上述所有研究对象均于近期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100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基础资料比较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病房巡视、心理辅导等。试验组接受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登记,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明确患者需要进行指导的问题,如心理压力较大、社会能力较弱、交际能力较差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如护理效果不佳,则需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并对指导内容进行调整[2]。护理人员应当热情、亲切的接待患者,以温和、友爱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切忌调侃、捉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爱护患者,切忌拿患者发病期的言行作为言谈笑料,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明确患者家属在对待患者方面所存在的不足[3]。积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定期反馈护理结果。对患者的居住的居委会、工作单位进行走访,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社会歧视等,并积极进行干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家庭成员的态度进调查分析;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其中患者家庭态度数据以(%)表示,行χ2检验;患者社会支持数据采用()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家庭态度比较 由所得数据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的家庭态度更为积极,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家庭态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比较 由研究数据可知,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更为理想,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比较(分,)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朗的严重精神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其临床表现各异,涉及感知、情感、思维以及行为等方面,多数患者意识清晰,智能正常,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认知损害[4-8]。该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若未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则会引发精神残疾等一系列问题,不过也有患者在坚持治疗后基本痊愈。
可以明确的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病因尚存争议,但个体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医疗工作者的普遍认同[9]。无论是个体心理因素或是外部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在生物学的作用下诱发疾病,不同的患者在发病因素上也存在着侧重。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不同个体间的症状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即便是症状相似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也有一定差别,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思维障碍、感知障碍、情感障碍以及行为障碍等。其中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又以被害妄想最为突出。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0-14],有近80%的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表现为缺乏安全感,时刻担心被谋害等,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患者往往容易做出不当防御甚至是攻击性行为,对于患者的思维、情感以及行为造成较为显著影响。此外,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有可能出现感知障碍,最为集中的表现就是出现幻听、幻视以及幻觉。
精神分裂症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干扰到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使其生活质量大幅下滑,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较为沉重的精神压力以及经济负担,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乃至终生的治疗。本研究主要对康复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态度及社会支持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分析。
康复护理主要是综合地、妥善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等方法,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维护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护理措施[15-16]。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明确短期及长期护理目标,并将二者予以协调、结合,及时观察患者病情的波动,对于部分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应对患者服药的剂量进行调整,或改用长效药物,确保患者稳定用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防止疾病复发,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积极利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以此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概率,减轻患者家庭的压力以及经济负担。
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为明显的特征即在家庭环境下,无法正确向家属表达情感,因此家庭矛盾较多,患者与家属间的亲情淡薄,彼此难以互相理解[17]。针对上述问题,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面对、接纳患者,使之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护理对于促进康复、预防病情复发产生的积极作用,使患者家属能够主动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关心,精神上给予患者支持,及时排遣、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不良情感对于患者所造成的精神刺激,提醒、敦促患者及时用药,定期复诊,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支持与理解,为患者病情长期稳定奠定基础。
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结构上的不同社会关系对于个体所产生的主观或客观影响。通过康复护理,提高社会群体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同,降低社会各个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以期营造一个同情、关怀患者的氛围,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18-19]。
除此以外,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医疗状况需要予以持续性优待以及密切关注,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克服在治疗及康复护理过程之中所遭遇的困难,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之中。此外,患者家庭成员的态度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有直接影响,如果患者处于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患者对于康复更具信心;反之,如果患者家属态度消极,势必对患者的康复造成负面影响[20]。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患者康复的另一大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社会职能的恢复,而恶劣的社会关系会对患者的身心状态造成伤害。因此,需积极改善当前社会环境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及抵触,使其康复工作能够在一个较为具有包容力的环境中展开,以此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尽早回归于正常的工作学习中。结合本研究数据可知,接受康复护理的试验组患者家属,其家庭态度更为积极,能够给予患者充足的尊重、理解与关怀,能够获得更加强大的社会支持,且社会支持利用情况良好,相较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家庭态度,提高社会环境对于患者的支持,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