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价值取向与人文关怀

2022-01-23刘衍泽

书法赏评 2021年2期
关键词:书法家人文汉字

刘衍泽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书法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艺术门类,它以汉字为载体,与汉字须臾不离。所以,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因为汉字一直在使用,中华文明才一直得以延续繁荣下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熊秉明先生“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著名观点。[1]因此,书法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人生最重要学习阶段——中小学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小学书法教育如此重要,而实际上目前却开展的举步维艰,是促成笔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价值取向

汉字具有音、形、意三要素。“音”联系着语言和表述,“形”联系着符号和造型,“意”联系着意义和文化。鲁迅先生指出,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可以说,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也联系着语言之美、符号造型之美、文化意蕴之美。书法作品的内容具有朗诵之美,形式之美、文化意义之美。所以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价值取向具有文字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1.1 文字价值

1.2 艺术价值

书法艺术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符号,“写”由不重复的笔顺所造成,是时间性的;汉字符号是约定俗成的,是空间性的。书法艺术是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合二为一。毛笔的性能和水墨、宣纸的性能结合,便产生了“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的艺术效果,可谓出神入化、以少胜多。由于历代无数书法家们的创造实践,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有了丰厚的审美积淀,形成了深厚的艺术传统。宗白华先生指出:“中国的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线形之美,有情感与人格的表现。它不是摹绘实物,却又不完全抽象。”[2]这种“书法的空间创造”正是书法艺术所具有的“原理性的美”的表现。书法运笔中的中与侧、方与圆、疾与涩、顺与逆、顿与挫、轻与重、快与慢等因素的丰富变化,成为中国艺术家塑造线条美的原则。而“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蔡邕《笔论》)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书法审美的无限性。书法空间结构中的疏与密、奇与正、虚与实、向与背、主与宾、参与差、裹与束等原则形成了书法造型的“辩证法”。所以,“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3]

1.3 文化价值

古代书法作品具有记载事件的文献价值,通过古人的墨迹,我们能解读其中文字内容的意义。通过书法作品,我们能感觉到书写者的“心跳”,解读出该书法家的形象、轶事与品格为人,感受到他所处社会环境的时代特点。例如,古代优秀书法作品的书写者往往是当时的文化精英,他们有高雅的品格、全面的道德修养和积极的社会作用。

所以,我们通过中小学书法教育,接触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这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受艺术美、陶冶文化品位的最佳途径。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毛笔在20 世纪初逐渐被硬笔取代,硬笔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被电脑输入战胜,目前大家通过手机频频刷屏又战胜了电脑,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使用毛笔练习书法的机会越来越少,民族文化的传承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小学书法教育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

2.1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

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深刻认识到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为此,教育部在2011 年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4]

为督导《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落实,指导学校科学实施书法课,教育部在2013 年还专门组织研制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首先明确了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提倡在各学科考试中设置卷面分,促进其他相关学科也有机推动学生写好汉字。目前有11 套依据《纲要》编写的《书法练习指导》通过教育部审定,供学校选用。[5]

2.2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问题

虽然社会各界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但要实现其全面健康发展还任重道远。最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不平衡,大家为了高考和中考,导致文化课考试教育压倒或挤占了素质教育和各类艺术教育。

(1)中小学书法教育在全国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书法课程的安排多偏向于形式化。或根本没有教育部规定的课时,或虽然课表安排了,实际却被“偷梁换柱”。大多数学校的教学重点还是只关注于传统主干课程,书法课开设较多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专业书法师资匮乏问题。虽然社会各界加大了对中小学专职书法教师的培养力度,但缺口仍然巨大。另一方面,高校书法毕业生却找不到对口岗位,大部分书法毕业生流向了社会各行业,这与当下书法师资短缺问题形成了鲜明反差。还有,中小学书法教师的职称评定依然挂靠于语文或数学等其他学科,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缺乏合理的书法教材。2015 年教育部推出了11 部中小学书法教材,但书法教材的水平却是良莠不齐,水平不一。教材存在体系不完整,脱离教学实际的问题,同时在语言表述,书家、临摹范本选择上没有真正落实教育部要求。

(4)书法“特长生”“考级热”的问题。中小学生中的很少一部分书法“特长生”,或为高考、中考加分,或为考取大学“书法学”专业,并非真正出自素质教育的自觉。为日后加分考虑,学生参加社会上的“书法考级”日渐升温。目前全国书法等级考试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另一个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社会性书法等级考试。书法考级热一方面推动当下书法的普及,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书法考级点的设定缺乏规范性,过多的关注于经济利益。二是,授课教师缺乏资格认证,书法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三是,教师授课缺乏系统性,较多为临时突击式培训。书法教学过多的关注于考试技巧,忽视书法的文化意义;四是,家长对待书法考级也存在盲目性,对培训班选择缺乏辨别力。对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估计不足,过多关注于考试加分,功利性倾向严重。

2.3 解决措施

对此,中小学应该认真贯彻教育部《意见》和《纲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使措施实现制度化、常规化。

(1)在书法课程开设上严格按要求执行,同时给予书法教育课时保障,制定独立的课程标准,在职称评定中给予书法教育相应的位置,使书法课程落到实处。

(2)中小学在每年招录教师时,应加大书法教师比例,明确书法教师岗位的设置,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投入到书法教学中去,同时加大在职书法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有效缓解当下书法师资短缺问题。

(3)在教材编写上,应该联系实际,展开深入调研,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在课程设置、训练方法、评价体系等各方面要符合教学实际,同时又能体现出专业性,满足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实际需求。

(4)进一步规范书法考级。文化教育部门对书法考级点的认定不能只关注考点的硬件设施,要从书法教育的实际水平去考量。严格规范书法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增强书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书法等级培训应注重文化方面的引导。

三、中小学书法教育应加强“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针对单纯的写字教育、考试教育、比赛教育而言的,是在技法教育之中增加文化含量、人格教育、感情培养的教育理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理想、命运等密切相关的概念。“人文关怀”就是在书法教育中关注学生的人格和修养,保证其健康成长,避免教育的异化。

3.1 “人文关怀”是中小学书法教育对“形式化”“技巧化”的纠正

单纯的追求一笔漂亮的书法,不顾及形式之中的人格与感情,就成了漂亮的杂耍,徒有一个形式的躯壳,却是冷冰冰的,缺乏“心跳”、温度和感情的“纯形式”。附图1 是书法教材中的图片,是某处配合人教版而编写的《课堂新坐标》,让学生练习的是电脑打印的仿宋美术字,工工整整,只是一个汉字符号,长期练习会让学生也成为冷冰冰的机器!让鲜活而有感情的“人”学习美术字,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的典型表现之一。附图2 是某教材为让学生分析例字而标注的形式分析,极为抽象而理性,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去练字,让学生不知所云,这是故作高深而缺乏“人文关怀”的又一典型表现。附图3,范本对比分析王羲之、米芾、王铎等人不同风格的处理方法。在书法传统中让学生看出传承的来龙去脉,而又分辨出某一书法家的独特风格所在,一字见美见性情,让人回味无穷,这才是具有“人文关怀”的书法教材。

图1

图2

图3

3.2 “人文关怀”是中小学书法教育对“文化性”的关注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书法作品以富有丰富意义的文字内容(文献)为存身材料,同时也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对文献保存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书法作品所记事、抒情的文本具有丰富的“文化性”。这和用活版印刷或现代美术字传播文献具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本身就是美的,带有感情和个性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附图4,教材对比书法牌匾和电脑虚拟的美术字牌匾,虽然内容一样,感情、美感和“文化性”却差之千里。回顾中国书法的历史,历代有影响的书法家均为当时的文化名人,具有多方面的国学修养。他们或为文学家,或为政治家,或为艺术家,或为哲学家等书法家以外的多方面修养。例如,秦代小篆大家李斯为丞相;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等人为风雅名士;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为大官僚;宋代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为文学大家;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倪瓒,明代徐渭、董其昌为大画家;清代书法家赵之谦、邓石如、徐三庚又是大篆刻家。近现代的康有为、吴昌硕、谢无量、李叔同、马一浮等人均有多方面修养和造就;即便皇帝书法家,如汉章帝刘炟、唐太宗李世民、宋徽宗赵佶也多才多艺。可见,中国古代不存在单纯的“书法”,也没有单纯的书法大家,书法大家都具有多方面国学修养,是有个性、有感情、对历史具有贡献力的文化名人。那些仅以抄写别人诗文为目的的书法家只能成为“抄书匠”“写字匠”。

图4

3.3 “人文关怀”是中小学书法教育对“真善美”的强调

“真”是说文字不能写错,文章和作品风格能表现出书家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善”是说作品风格优美,所书写的内容具有正能量,书法家品德高尚。“美”是说作品的形式和意境优美,引入欣赏,心旷神怡。启功先生就是一位具有“真善美”品格的书法大家。

他一生坎坷,饱经风霜,却不忘初心,善良正直之心不改,书法风格刚健雅致,雅俗共赏,此谓之“善”;他“人”“书”合一,睹其书如见其人,不做作、不虚伪,此谓之“真”;其书法深入传统经典而又形成了独特个人风格,字之结构符合“黄金分割率”,被称为“启体”,望之如清风扑面,此谓之“美”。附图5 为启功作品:“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启功丛稿》前言记曰:“功幼而失学,曾读书背书,虽不解其义,而获记其句逗,曾学书学画,以至卖所书所画,遂渐能识古今书画之真伪,又曾学诗学文,进而教诗教文,久而诗略悟其律,文略悟其法。究之,庞杂寡要,无家可成焉。”其人其文谦逊渊雅,其书隽秀清朗,自成一家。学富五车,德艺双馨,是当代书法家的楷模。

图5

中小学书法教育对于传承祖国文化,传承民族艺术,捍卫中华文化的尊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书法教育只有坚守其价值取向与人文关怀,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书法家人文汉字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家·谢 锐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