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梯专业学生维修与保养技能的培养*
2022-01-22阮广东
阮 广 东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兴建,电梯数量快速增加,电梯维修与保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培养一定数量的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电梯维修与保养高技能人才便成了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电梯维修与保养技能,各高职院校相继开展一系列研究,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1]20-22 [2]157-158。其中,项目化教学是采用得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开发一系列符合工程实际的教学项目,供学生学习和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电梯维修与保养技能[3]89-9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小组讨论法、理论讲解+现场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是采用得较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强调团队合作、理实一体,应用得较为成功[4]256-257。
本研究结合典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州职院)电梯实训设备的实际、电梯维修与保养的实际工作过程,对学生电梯维修与保养技能培养的方法和过程进行详细剖析,以期为这项技能的培养提供借鉴。
一、电梯维修技能的培养
电梯维修技能的培养包括电梯机械故障维修技能的培养和电气故障维修技能的培养两方面,可通过项目化教学来具体实施。
(一)电梯机械故障维修技能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电梯机械故障维修技能,首先要开发相关的技能训练项目,然后通过实操来进行学习和训练。培养的主要方法有提问+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实际操作训练等。
1.电梯机械故障维修技能训练项目的开发 根据电梯机械结构的组成,结合维修工程与实训资源的实际,开发了相关的训练项目。电梯的机械结构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机械安全保护系统六大部分组成。电梯机械故障维修技能训练项目的任务应围绕这六大系统进行。同时,项目的开发不应脱离工程实际,应该以常见的机械故障维修技能作为训练重点[5]106-107。根据以上要求,湖州职院电梯专业开发了相应的电梯机械故障维修技能训练项目(参见表1)。
表1 电梯机械故障维修技能训练项目表
2.电梯机械故障分析与排查技能的培养 学生电梯机械故障分析技能的培养主要采用教师提问+小组讨论+教师综合的方法,即教师提出电梯常见机械故障的各种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寻找答案,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然后给出正确答案。下面,以电梯轿门层门在开关门过程中出现异常振动、噪音和滑行等现象为例,分析其故障产生的原因。
教师揭示故障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讨论完毕后,各小组分别绘制本组确定的故障检修流程图,并选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和故障检修流程。教师分析各组汇报结果,并给出故障检修的思路和完整、正确的电梯层门轿门故障检修流程。轿门层门机械故障分析的重点在于对电梯层门轿门结构与组成的理解,这是故障检修的关键。分析时,可分别从动力系统(电动机)、传动系统(钢丝绳和传动皮带)、导向系统(导轨、滑轮、导靴、地坎)、门刀门锁、门扇等部位着手。电梯层门轿门振动、噪音及滑行异常等故障检修的流程如图所示(参见图1)。按照图1的流程逐一排除,可避免故障检修时的盲目性,做到有条不紊,从而迅速准确地排除故障。
图1 电梯轿门层门开关门过程中出现振动、噪音和滑行等故障时的检修流程图
学生电梯机械故障排查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实操练习进行。下面,仍以电梯轿门层门系统故障为例,探讨电梯机械故障排查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要求他们根据故障排查表的要求,确定排障方案和操作步骤。确认电梯故障是出现在层门还是轿门后,制定上轿顶方案;进入轿顶后,按照故障检修流程图进行故障检修;确认故障发生位置后进行故障排除;故障排除后退出轿顶,并恢复电梯正常运行。
(二)电梯电气故障维修技能的培养
1.电梯电气故障维修技能训练项目的开发 电梯的电气系统主要包括电源电路、安全与门锁电路、主控电路、开关门控制电路、主拖动电路、制动电路和通讯电路。训练项目的开发应锁定在这七大电路中。与电梯机械故障维修训练项目的开发相似,电梯常见的电气故障维修技能训练项目如表所示(参见表2)。
表2 电梯电气故障维修技能训练项目表
2.电梯电气故障分析与排查技能的培养 掌握各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电气部件的位置分布、常见的电梯电气故障现象,是进行电气故障维修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需掌握电梯电气故障分析与排除的方法,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维修电梯电气的故障。在学生的训练方面,可采用教师提问+小组讨论+教师综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以电梯开关门故障为例,电梯的开关门方式是造成电梯开关门故障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电梯开关门故障主要有自动开关门故障、轿厢内开关门故障、厅外本层开门故障、安全触板或光幕保护开门故障、司机开关门故障等类型。分析故障时,应结合故障现象及电路图,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表3是电梯出现某一种开关门故障时的故障原因分析表[6]190-191(参见表3)。在训练时,要求各学习小组填写分析表并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在综合各组讨论结果后给出正确答案。
表3 电梯开关门故障分析表
电气故障排查技能的培养可采用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学生训练+教师观察总结的方法进行。电气故障检修方法包括观察法、电压法、电阻法、短接法、分区分段法等。以电梯安全与门锁电路的故障排查为例:(1)进行观察,即对故障代码、故障指示灯、继电器吸合等情况进行观察。(2)采用检修运行、分区分段法,结合电压电阻法,可大致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然后,再进一步缩小范围,直至确定故障点。教师在讲解用观察法排除故障时,可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对检修运行法、电压法、电阻法等确定电气故障方法的讲解,可采取示范操作的方式进行。
电气故障检修流程图是检修人员进行故障排查的依据和参考。绘制完整正确的故障检修流程图可缩短故障排查时间,提高故障检修效率[7]171。因此,故障检修流程图绘制训练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故障排查能力。运用电阻法确定电梯安全与门锁电路故障的检修流程如图所示(参见图2)。通过排除设置在模拟电梯故障检修箱里的故障,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故障排除技能,即通过分组讨论互设的故障来训练学生的排故障能力。在完成故障分析、排故障流程图绘制,通过实训电梯上的真实电气排故障演练,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故障排除技能。
二、电梯保养技能的培养
(一)电梯保养训练项目的开发
电梯运行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梯的保养质量。因此,训练与培养学生保养电梯的技能至关重要。根据电梯需要保养的位置,湖州职院电梯专业开发了五个电梯维护保养技能训练项目(参见表4)。
表4 电梯保养技能训练项目表
(二)电梯保养技能的培养
电梯的保养技能主要指对电梯各部件的清洁、润滑、检查与调整操作技能[8]237。这些技能的培养可采取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训练+教师指导总结的顺序进行。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先讲解保养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然后示范各种保养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在示范过程中详解保养的操作要领、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师讲解示范后,就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在旁指导并纠正错误操作。训练完毕后,由教师总结各小组情况。
在电梯维护保养基本要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电梯的哪些部位需要清洁、哪些部位需要润滑、哪些项目需要检查、哪些尺寸需要调整等,便于学生深入掌握电梯的基本结构和电梯保养意义。对学生电梯维护保养基本操作的训练,可先向学生播放录制好的基本操作视频,同时讲解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然后进行示范操作,最后让学生根据安全操作基本规程进行实操训练。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梯维保人员,应熟知电梯部件的保养部位、保养要求、保养方法和保养步骤。以保养电梯层门系统为例,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讨论电梯层门系统的保养部位及保养顺序,然后讲述保养项目、保养方法及保养步骤,最后进行示范操作;教师也可先向学生播放层门系统保养的视频,然后进行示范操作。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视频中的操作步骤、保养项目记录单进行技能训练。在保养技能训练中,要切忌让学生对保养项目、保养要求及保养方法步骤死记硬背,而应该让学生在对电梯保养过程中,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电梯保养的部位不同,保养的基本操作也各有侧重。对控制柜的保养操作重点在检查校核,对电梯门系统的保养重点在检查与调整。检查的方法主要是测量,调整的方法主要是检查各螺栓的松紧情况。因此,对不同部位的保养操作训练,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养操作的要素,然后进行分组训练。
三、电梯维修与保养技能的双创考核机制
电梯维修与保养技能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且需要分工协作。因此,对学生的技能考核除应侧重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核外,还应强化对学生基本理论和团队合作的考核,以形成理论与实操并重的双重考核机制,这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至关重要。在技能考核中,平时成绩应由理论作业成绩、小组问答成绩、实训操作成绩三部分组成;期末成绩应由理论成绩和实训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的电梯故障分析能力和对电梯保养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实训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的电梯安全操作基本技能、电梯故障排除技能和电梯保养技能。通过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全方位考核,可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电梯维修与保养技能。
四、结 语
本研究结合湖州职院电梯专业的实训条件和电梯维修保养工作过程,开发了电梯故障维修和保养的训练项目。通过教师提问、小组讨论、教师综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填写电梯故障分析表、绘制电梯故障维修流程图等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小组训练、教师指导总结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电梯维修保养操作技能;通过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了学生对电梯维修与保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